523

收藏

分享

首页 > 文库 >详情

常用詞(五)

作者:王力     来源:未知     时间:2010-11-13
18570

 

常用詞(五) 63
 
 
說聽毀譽勸 居登臨過 稱量 鬻市假 離合 因改 作為 取求奉致得 益竭
 
堅利完備陳故窮難夷平庸 已必 一參什伯
 
晦朔時世期 官吏爵 權衡 果實 聰明功名 北中下
 
253.【說】
 
(一)說明,解釋。論語八佾:"成事不~。"(已經作了的,不要再解釋了。)又名
 
詞。墨子非攻上:"若以此~往,殺十人,十重不義,必有十死罪矣。"
 
(二)學說,主張,說法。孟子滕文公下:"我亦欲正人心,息邪~。"韓非子難一:
 
"矛楯之~也。"
 
(三)讀 shuì。說服。孟子盡心下:"~大人則藐之。"史記淮陰侯列傳:"廣武
 
~成安君曰。"
 
(四)讀 yuè。喜悅。論語學而:"學而時習之,不亦~乎?"左傳僖公三十年:"
 
伯~,與鄭人盟。"這個意義後代寫作""
 
254.【聽】
 
(一)讀 tīng,又讀 tìng。聽。禮記檀弓下:"夫子式而~之。"引申為理會。韓非
 
子五蠹:"先王勝其法,不~其泣。"
 
(二)舊讀 tìng。聽從。禮記曲禮下:"三諫而不~,則逃之。"漢書張騫傳:"
 
勢宜~。"
 
(三)讀 tīng。舊又讀 tìng。治理,判斷。論語顏淵:"~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
 
訟乎!"成語有"垂簾~政"。〔~事〕(1)治理政事。漢書韓延年傳:"是日移病不~事。"
 
(2)名詞。中堂叫"~事"。世說新語政事:"~事前除雪後猶濕。"晉書陶侃傳作"廳事"
 
後代"客廳"""即由處理政事的中堂逐漸發展而來。
 
(四)讀 tìng。任從,由著,放任。莊子徐無鬼:"匠石運斤成風,~而斫之。"
 
成語有"~其自然"
 
255.【毀】
 
(一)損壞,傷害。論語季氏:"龜玉~於櫝中,是誰之過與?"(二)譭謗,說別人
 
的壞話。跟""相對。孟子離婁上:"有不虞之譽,有求全之~。"韓非子五蠹:"譽輔
 
其賞,~隨其罰。"
 
256.【譽】
 
稱讚。墨子非攻上:"從而~之,謂之義。"引申為好名聲。孟子告子上:"令聞廣~
 
施於身。"現代變為雙音詞"名~"。按:動詞的""讀平聲(yú ),名詞的譽讀去聲(y
 
ù)
 
257.【勸】
 
 
鼓勵,獎勵。與""""相對。莊子胠篋:"雖有軒冕之賞弗能~。"左傳成公
 
二年:"我戮之不祥。赦之,以~事君者。"又成公三年:"所以懲不敬而~有功也。"
 
表示奮勉。論語為政:"舉善而教不能,則~。"引申作勸說(說明道理使人聽從)的意思
 
(後起義)。王維渭城曲:"~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注意:在上古漢語裡""
 
字用於積極的鼓勵,而不用於消極的勸阻。直到中古還是這樣。杜甫遣興:"足以~元兇"
 
意思是說:這足以勸使那些最大的惡人不再作壞事。在古代漢語中""字後面不用否定詞。
 
258.【居】
 
(一)坐。論語陽貨:"~,吾語女!"引申為居住的意思。孟子滕文公下:"仲子所
 
~之室,伯夷之所築與?抑亦盜蹠之所築與?"又為處在。孟子離婁上:"~下位而不獲於
 
上。"又名詞,住處。左傳宣公二年:"問其名~,不告而退。"又為當或任。老子二章:
 
"功成而弗~。"今成語有"~之不疑"
 
(二)用於"有頃""久之""頃之"的前面,表示相隔了一段時間,意義比較虛。
 
戰國策齊策四:"~有頃,倚柱彈其劍,歌曰。"史記李將軍列傳:"~久之,孝景崩。"
 
又:"~頃之,石建卒。"
 
259.【登】
 
(一)從低處走上高處。荀子勸學:"故不~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今成語有"一步
 
~天"
 
(二)成,特指莊稼成熟。孟子滕文公上:"五穀不~。"
 
260.【臨】
 
(一)從高處往低處看。荀子勸學:"不~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詩秦風黃鳥:"
 
其穴,惴惴其栗。"今成語有"居高~下"。引申為從上監視著。詩大雅大明:"上帝~女。"
 
又為從上面到下面來。這個意義往往被用作敬詞。左傳襄公三年:"請君~之。"後代雙音
 
詞有"蒞~""光~"。又用於抽象的意義,表示遇到。論語述而:"必也~事而懼,好
 
謀而成者也。"
 
(二)對著書畫的範本進行摹仿(後起義),如說"~摹""~帖"
 
(三)眾人相聚而哭。左傳宣公十二年:"卜~于大宮。"又:"國人大~,守陴者皆
 
哭。"(陴:讀 pí 。城上的短牆。)又特指眾人定時在靈柩前哭。漢書霍光傳:"朝暮~。"
 
按:這個意義舊讀 lìn
 
261.【過】
 
(一)走過,經過。論語微子:"孔子~之,使子路問津焉。"呂氏春秋察傳:"子夏
 
之晉,~衛。"引申為超過,勝過。左傳隱西元年:"大都不~參國之一。"論語公冶長:
 
"由也,好勇~我。"又為過分。戰國策齊策四:"王聞之~矣。"
 
(二)名詞,過錯。左傳宣公二年:"人誰無~?"又動詞,犯錯誤。論語學而:"
 
則勿憚改。"左傳宣公二年:"~而能改,善莫大焉。"

 

 

注意:第一義讀平聲(guō)或去聲(guò),第二義唯讀去聲。
 
262.【稱】
 
(一)稱量物體的輕重。莊子胠篋:"為之權衡以~之。"
 
(二)舉。詩豳風七月:"~彼兕觥,萬壽無疆。"引申為舉薦,推舉。左傳襄公三年:
 
"祁奚請老,晉侯問嗣焉,~解狐。"
 
(三)稱頌,稱道。國語周語:"君子不自~也。"禮記檀弓:"其仁不足~也。"
 
申為稱述,述說。史記淮陰侯列傳:"常~義兵不用詐謀奇計。"
 
(四)讀 chèn。相稱,適合,配得上。洛陽伽藍記開善寺:"朝臣莫不~力而去。"
 
今雙音詞有"~職""相~"
 
263.【量】
 
(一)讀 liáng。動詞,計算物體容積。莊子胠篋:"為之鬥斛以~之。"引申為量長
 
短。枚乘上書諫吳王:"石稱丈~,徑而寡失。"
 
(二)讀 liàng。名詞。鬥斛之類的量器。論語堯曰:"謹權~。"左傳昭公三年:"
 
舊四~:豆、區、釜、鐘。"引申為容積,分量。論語鄉黨:"唯酒無~,不及亂。"又子
 
張:"多見其不知~也。"又為度量衡的規定。史記秦始皇本紀:"器械一~。"(甲胄戈
 
矛之類的大小長短輕重都有統一規定。)
 
(三)讀 liàng。才具,才華抱負。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劉備以亮有殊~,乃三顧
 
亮於草廬之中。"又吳志周瑜傳注:"瑜雅~高致。"又特指寬容人的限度,度量。晉書武
 
帝紀:"帝宇~弘厚,容納讜正。"(讜 dǎng:直言。)南史宋高帝紀:"上少有大~。"
 
(四)讀 liàng。審察,揣度。孟子公孫醜上:"~敵而後進。"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而某不~敵寡眾。"今成語有"~力而行"
 
264.【鬻】
 
。賣。莊子逍遙遊:"今一朝而~技百金,請與之。"
 
265.【市】
 
(一)交易物品的場所,市場。孟子滕文公上:"從許子之道,則~賈不貳。"韓非子
 
五蠹:"奸財貨賈得用於~,則商人不少矣。"按,"城市""市鎮"由此意義發展而來。
 
(二)買。戰國策齊策四:"責畢收,以何~而反?"又:"竊以為君~義。"
 
266.【假】
 
(一)借。左傳僖公五年:"晉侯複~道於虞以伐虢。"引申作憑藉的意思。荀子勸學:
 
"~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又:"君子生非異也,善~於物也。""假寐"
 
字連用,指不脫衣冠睡覺。左傳宣公二年:"坐而~寐。"
 
(二)不是真的。史記淮陰侯列傳:"大丈夫定諸侯,即為真王耳,何以~為!"注意:
 
"真假"這個意義上,先秦一般只用"",兩漢以後才用""
 
(三)如果。史記淮陰侯列傳:"~令韓信學道謙讓。"

 

 

[辨]假,借。在上古漢語中表示"借用"這個概念的時候,一般只用"",不用
 
"""假道於虞"不能說"借道於虞"。中古以後,則多用""而少用""
 
267.【離】
 
(一)分散,分離。跟""相對,又跟""相對。論語季氏:"邦分崩~析而不能
 
守也。"楚辭哀郢:"民~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東遷。"今成語有"若即若~""悲歡
 
~合"
 
(二)遭受。觸犯。離騷:"進不入以~尤兮,退將複修吾初服。"韓非子五蠹:"
 
~法者罪,而諸先生以文學取。"在這個意義上,又寫作""
 
268.【合】
 
(一)閉,合攏。跟""相對。戰國策燕策二:"蚌~而鉗其喙。"漢樂府上邪:"
 
雷震震,夏雨雪,天地~,乃敢與君絕!"引申為對合,符合。戰國策齊策四:"使吏召諸
 
民當償者,悉來~券。"又為會合。論語憲問:"桓公九~諸侯。"
 
(二)兩軍接觸(交戰)。左傳成公二年:"自始~而矢貫餘手及肘。"史記蕭相國世
 
家:"多者百余戰,少者數十~。"近代雙音詞"回~"由此發展而來。
 
(三)應該(後起義)。杜甫歲晏行:"好惡不~長相蒙。"白居易與元九書:"始知
 
文章~為時而著,歌詩~為事而作。"
 
(四)全(後起義)。舊唐書陸德明傳:"~朝賞歎。"
 
269.【因】
 
(一)動詞。依靠,憑藉。左傳僖公三十年:"~人之力而敝之,不仁。"楚辭卜居:
 
"餘有所疑,願~先生決之。"引申為順著。莊子養生主:"~其固然。"又為接著。論語
 
先進:"加之以師旅,~之以饑饉。"又為因襲。論語為政:"殷~於夏禮。"〔~而〕趁
 
此,就此。史記陳涉世家:"不如~而立之。"
 
(二)介詞。表示"通過"的意思。戰國策趙策三:"魏王使客將軍辛垣衍間入邯鄲,
 
~平原君謂趙王曰。"
 
(三)介詞。表示"由於"的意思。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前使絕國功,封騫博望
 
侯。"(絕國:遼遠的國家。騫:指張騫。)注意:這是介詞,後面跟著的是名詞、代詞或
 
名詞性片語,和現代漢語連詞"因為"不同。但連詞"因為"由此發展而來。
 
(四)名詞。緣由。鄒陽獄中上樑王書:"無~而至前。"
 
(五)副詞。於是。戰國策齊策四:"以責賜諸民,~燒其券。"史記陳涉世家:"
 
後聞陳王已立,~殺襄強。"蘇軾石鐘山記:"余自齊安舟行適臨汝,......~得觀所謂石鐘
 
者。"
 
270.【改】
 
變更 更換。論語雍也:"回也不~其樂。"韓非子五蠹:"今有不才之子,父母怒之
 
弗為~。"

 

 

[辨]更,改。在古代漢語中,""除了有"改變"的意義之外,還有"調換""
 
""交替"的意思,而""卻沒有。例如莊子養生主"良庖歲更刀""",不能
 
換成""
 
271.【作】
 
(一)起來。論語先進:"舍瑟而~。"又用於抽象的意義,表示"興起"。孟子公孫
 
醜上:"賢聖之君六七~。"今成語有"精神振~""掌聲大~"
 
(二)創造,製作。論語述而:"述而不~。"孟子梁惠王上:"始~俑者,其無後乎!"
 
272.【為】
 
(一)做,造作。戰國策齊策四:"王使人~冠。"按,""字是一個動詞,是""
 
的意思,但古人""的含義非常廣泛,在具體的上下文中,它的涵義比較具體。論語先進:
 
"~國以禮。"又陽貨:"女~周南召南矣乎?"又微子:"殺雞~黍而食之。"孟子告子
 
下:"固哉高叟之~詩也!"左傳隱西元年:"不如早~之所。"又僖公三十年:"且君嘗
 
~晉君賜矣。"我們可以隨文譯為""""""""""......但是不能
 
認為""字本身有這些意義。引申為當作,作為。莊子逍遙遊:"世世以洴澼絖~事。"
 
又為變成,成為。莊子逍遙遊:"化而~鳥。"又為叫作。莊子逍遙遊:"北冥有魚,其名
 
~鯤。"荀子勸學:"蘭槐之根是~芷。"
 
又為算做,算是。論語為政:"知之~知之,不知~不知。"孟子梁惠王上:"不~不
 
多矣。""以為"連用相當於現代說:"......當作......"左傳僖公三十年:"若舍鄭以~
 
東道主。"
 
(二)略等於""。孟子公孫醜上:"爾~爾,我~我。"
 
(三)介詞。被。韓非子五蠹:"必~鯀禹笑矣。"
 
(四)讀 wèi。動詞。為了某人的利益,站在某人的一方面。左傳僖公四年:"豈不
 
穀是~?"論語述而:"夫子~衛君乎?"
 
(五)讀 wèi。介詞。替,給。莊子養生主:"庖丁~文惠君解牛。"又因為。孟子
 
梁惠王上:"始作俑者,其無後乎!~其象人而用之也。"莊子養生主:"~之四顧。"
 
詞後面的賓語,有時可以省略。莊子養生主:"怵然~戒,視~止,行~遲。"
 
(六)語氣詞,常跟疑問代詞相呼應,表示疑問語氣。論語顏淵:"君子質而已矣,何
 
以文~?"又季氏:"何以伐~?"
 
[辨]作,為。""的本義是站起來,因此,當""用於""的意義的時候,也
 
常常含有"興起""創造""建立"的意思。至於""字,一般只表示"",有時
 
也表示"治理"等,所以跟""是有區別的。
 
273.【取】
 
(一)拿,拿來佔有。左傳僖公三十年:"若不闕秦,將焉~之?"引申為採取。孟子
 
盡心下:"吾於武成,~二三策而已矣!"(武成:尚書中的一篇)又為從中取出。荀子勸

 

 

學:"青~之於藍,而青於藍。"注意:""的反面是""(舍),所以"取捨"對舉
 
(取:要;舍:不要);又和""(予)相對,故又有所謂"取與"(取:拿人家的東西;
 
與:拿東西給人家);又是""的反面,故還有所謂"去取"(去:拋棄;取:要)。
 
(二)攻取,攻下,佔領。左傳文公八年:"秦人伐晉,~武城。"史記廉頗藺相如列
 
傳:"大破之,~陽晉。"
 
(三)娶〔妻〕。詩經齊風南山:"~妻如之何?"論語述而:"君~於吳為同姓。"
 
(魯和吳都是姬姓國。)這個意義後來寫作""
 
274.【求】
 
(一)找,尋找。孟子梁惠王上:"猶緣木而~魚也。"又告子上:"人有雞犬放,則
 
知~之。"求的結果是""(找到),所以常和""字相應。戰國策楚策一:"虎~百
 
獸而食之,得狐。"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人可使報秦者,未得。"引申為要求,責求。
 
論語學而:"君子食無~飽,居無~安。"又微子:"無~備於一人。"今成語有"~全責
 
"
 
(二)向別人求得利益。戰國策齊策一:"四境之內莫不有~於王。"又趙策三:"
 
視居此圍城之中者,皆有~於平原君也。"引申為請求。戰國策趙策四:"趙氏~救於齊。"
 
[辨]請,求。在古漢語中,""""不是同義詞。在"請求"的意義上,二者
 
也有細微差別。""多表示請對方讓我做某事,""則多表示請對方做某事。"求救於
 
"一般不說"請救於齊"
 
275.【奉】
 
(一)兩手恭敬地捧著。左傳成公二年:"再拜稽首,~觴加璧以進。"引申為恭敬地
 
接受下來(抽象意義)。如說"~命"
 
(二)陪從〔在上位者〕。左傳莊公八年:"管夷吾、召忽~公子糾來奔。"
 
(三)供養。老子七十七章:"損不足以~有餘。"又為侍奉。孟子告子上:"妻妾之
 
~。"
 
(四)通""。戰國策趙策四:"位尊而無功,~厚而無勞。"
 
276.【致】
 
(一)給與,送給,獻出。左傳文公六年:"盡具其帑,與其器用財賄,......送~諸竟。"
 
(竟:通""。)論語子張:"士見危~命。"雙音詞有"~敬""~意"
 
(二)使至,導致。荀子勸學:"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千里。"韓非子五蠹:"
 
~尊過耕戰之士。"又:"而求~社稷之福,必不幾矣。"今成語有"學以~用"
 
[辨]至,致。"""""""使到來"""字是不及物動詞,""
 
是及物動詞。"招致""導致"的意義不寫作"""到來"的意義不寫作""。孟
 
子萬章上:"莫之致而至者命也。"""""不可以互換,因為前者是及物動詞而後
 
者是不及物動詞的緣故。

 

 

277.【得】
 
(一)獲得,得到。跟""相對。左傳襄公十五年:"楚人或~玉。"孟子梁惠王上:
 
"雖不~魚,無後災。"用於抽象意義時表示得到某種好處。莊子養生主:"吾聞庖丁之言,
 
~養生焉。"孟子公孫醜下:"~道多助,失道寡助。"引申為事情做對了,得當。揚雄解
 
嘲:"叔孫通起於枹鼓之間,解甲投戈,遂作君臣之儀,~也。"漢書敘傳:"曆古今之~
 
失。"
 
(二)表示情況容許,有"能做到"的意思。論語顏淵:"雖有粟,吾~而食諸?"
 
子滕文公上:"雖欲耕,~乎?"戰國策燕策二:"漁者~而並禽之。"
 
278.【益】
 
(一)水漫出來,漲。呂氏春秋察今:"澭水暴~,荊人弗知。"注意:在這個意義上,
 
後來都寫作"",但在先秦許多古籍中都作""。引申為多或富裕。呂氏春秋貴當:"
 
家必日~。"
 
(二)增加。跟""相對。莊子秋水:"禹之時,十年九潦,而水弗為加~;湯之時,
 
八年七旱,而崖不為加損。"孟子告子下:"曾~其所不能。"(曾:增。)
 
(三)副詞。更加。孟子梁惠王下:"如水~深,如火~熱。"
 
(四)利益,好處。跟""相對。偽古文尚書大禹謨:"滿招損,謙受~。"論語衛
 
靈公:"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不如學也。"又形容詞,有益的。論語季
 
氏:"~者三友,損者三友。"
 
279.【竭】
 
枯竭。跟""相對。左傳莊公十年:"彼~我盈,故克之。"引申為盡,把所有的都
 
用上。左傳成公三年:"其~力致死,無有二心。"楚辭卜居:"~智盡忠。"
 
280.【堅】
 
硬,結實。跟""相對。莊子逍遙遊:"以盛水漿,其~不能自舉也。"注意:古代
 
沒有""字,""就是""。用作狀語時,表示緊緊地。如"~守""~持"。用
 
作動詞時,表示使牢固。史記淮陰侯列傳:"~營勿與戰。"今成語有"~壁清野"。又用
 
如名詞。史記陳涉世家:"將軍身披~執銳。"後漢書光武帝紀:"沖其中~。"
 
281.【利】
 
(一)銳利,快。一般指兵器或工具的銳利。跟""相對。荀子勸學:"金就礪則~。"
 
孟子公孫醜下:"兵革非不堅~也。"注意:古代對於刀刃鋒利這個意義只用"",不用
 
""。引申為言語鋒利,會說話。論語陽貨:"惡~口之覆邦家者。"今成語有"談鋒犀
 
"
 
(二)利益。跟""相對。論語憲問:"見~思義。"又動詞。墨子非攻上:"以虧
 
人自~也。"又形容詞。左傳僖公三十年:"然鄭亡,子亦有不~焉。"
 
[辨]銳,利。""指鋒芒尖銳,""指刃口快。泛指則沒有分別。

 

 

282.【完】
 
(一)完整,完善,沒有損壞。荀子勸學:"巢非不~也。"杜甫石壕吏:"出入無~
 
裙。"現代變成為雙音詞"完整""完全""完善""完美"等。用如動詞時表示使
 
之完整。
 
(二)修繕,修葺。左傳隱西元年:"大叔~聚,繕甲兵。"孟子萬章上:"父母使舜
 
~廩。"(廩 lǐn:倉房。)注意:古代漢語中的""沒有"完了""完畢"的意義。
 
"完了""完畢"這種引申義是後起的。
 
283.【備】
 
(一)完備,齊備。論語微子:"無求~於一人。"荀子勸學:"而神明自得,聖心~
 
焉。"戰國策齊策四:"世無騏驎騄耳,王駟已~矣。"現代變為雙音詞"完~""具~"
 
(二)防備。左傳僖公三十二年:"師勞力竭,遠主~之。"莊子胠篋:"將為胠篋、
 
探囊、發匱之盜而為守~。"
 
[辨]完,備。兩者都含""的意思,但側重點不同。""著重在數量,有"什麼
 
都有"的意思,所以"求全責備"不能改作"求全責完"""著重在完整,所以"
 
""完裙"都不能說成""
 
284.【陳】
 
(一)陳列。左傳隱公五年:"~魚而觀之。"論語季氏:"~力就列。"〔下~〕賓
 
主相見陳列禮品之處,位在堂下,故稱"下陳"。古代統治階級將剝削所得的財物、婢妾填
 
充內庭,叫做"充下陳"。戰國策齊策四:"狗馬實外廄,美人充下~。"
 
(二)陳述,陳說。孟子公孫醜下:"吾非堯舜之道,不敢以~於王前。"楚辭離騷:
 
"跪敷衽以~詞兮。"(敷衽:平展衣襟。)古詩十九首:"歡樂難具~。"
 
(三)通""。論語衛靈公:"衛靈公問~於孔子。"史記淮陰侯列傳:"出,背水
 
~。"注意:古代文獻中,""多作""
 
(四)舊。跟""相對。詩小雅甫田:"我取其~。"
 
285.【故】
 
(一)原因。左傳隱西元年:"公語之~。"墨子非攻上:"此何~也。"又用作連詞,
 
表示"所以""因此"。論語先進:"求也退,~進之;由也兼人,~退之。"孟子公孫
 
醜上:"~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
 
(二)事變,事故。國語鄭語:"王室多~。"孟子盡心上:"父母俱存,兄弟無~。"
 
現代有雙音詞"事~"
 
(三)舊的,歷史悠久的。論語為政:"溫~而知新。"戰國策齊策四:"以~相為上
 
將軍。"孟子梁惠王下:"所謂~國者,非謂有喬木之謂也。"[~舊]平日有接觸的人,
 
朋友。論語泰伯:"~舊不遺,則民不偷。"(偷:薄。)[~人]舊友。孟浩然過故人莊:
 
"~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今成語有"非親非~"

 

 

(四)故意。偽古文尚書大禹謨:"刑~無小。"(故意犯罪的人,就是情節輕也要懲
 
處。)今成語有"明知~犯"
 
286.【窮】
 
(一)阻塞不通。跟""""相對。楚辭天問:"阻~西征,岩何越焉?"(傳
 
說禹的父親鯀被舜流放於羽山,西行度越險阻,墜崖而死。)莊子列禦寇:"夫處~閭厄巷。"
 
王勃滕王閣序:"豈效~途之哭?"引申為到盡頭。山海經大荒南經:"南海之中有泛天之
 
山,赤水~焉。"(赤水:水名。窮焉:源頭到此山為止。)陶潛桃花源記:"欲~其源。"
 
又為走投無路。史記項羽本紀:"~來從我,不忍殺之。"三國志魏志邴原傳:"~鳥入懷。"
 
(二)極,盡。禮記樂記:"~高極遠而測深厚。"王勃滕王閣序:"~睇眄於中天。"
 
韓愈柳子厚墓誌銘:"故卒死於~裔。"今熟語有"無~無盡"
 
(三)生活困難,無依靠。孟子梁惠王下:"老而無妻曰鰥,老而無夫曰寡,老而無子
 
曰獨,幼而無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民而無告者。"戰國策齊策四:"振困~,補不足。"
 
(四)不得仕進,不能顯貴。跟""""相對。這是由第一義發展而來。孟子盡
 
心上:"~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莊子德充符:"~達貧富。"又讓王:"古之得
 
道者,~亦樂,通亦樂。"王勃滕王閣序:"~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辨]貧,窮。在古代(特別是上古),""""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缺乏
 
衣食金錢,叫""不叫"",不能顯貴只能叫"",決不叫""。從它們的反義詞
 
也可以看得很清楚:""的對面是""""的對面是""""。莊子德充符:
 
"死生存亡,窮達貧富。""窮達"對舉,"貧富"對舉,是很明顯的。"困窮"連用時,
 
包括有"貧困"的意思,後來""單用也漸漸能表示""了。不過這是很晚的事情了。
 
287.【難】
 
(一)不容易,困難。跟""相對。老子二章:"故有無相生,~易相成。"又十二
 
章:"~得之貨,令人行妨。"論語憲問:"貧而無怨~,富而無驕易。"
 
(二)讀 nàn。責備。孟子離婁下:"於禽獸又何~焉?"又為詰問,反駁。史記廉
 
頗藺相如列傳:"奢不能~。"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辟邪說,~壬人。"(壬人:佞人,
 
巧言諂媚之人。)今有雙音詞"責~""非~"。又為名詞。辯駁的觀點,論點。漢書高
 
帝紀:"〔漢王〕以問張良,良發八~。"又公孫賀等傳贊:"〔桓寬〕極其論~,著數萬
 
言。"
 
(三)讀 nàn。禍亂,亂事。左傳成公十三年:"利吾有狄~。"莊子逍遙遊:"
 
有~,吳王使之將。"起事叫"發~"。漢書項籍傳:"天下初發~。"又為災難,患難。
 
左傳莊公三十年:"自毀其家,以紓楚國之~。"(紓:解除。)杜甫登樓詩:"萬方多~
 
此登臨。"
 
288.【夷】
 
(一)平,平坦。老子五十三章:"大道甚~,而民好徑。"韓非子五蠹:"千仞之山,

 

 

跛牂易牧者,~也。"(牂 zāng:母羊。)用如動詞,表示鏟平,挖平。左傳成公十六年:
 
"塞井~灶,陳於軍中。"國語周語下:"是以人~其宗廟。"
 
(二)剷除。左傳隱公六年:"見惡如農夫之務去草焉,芟~蘊崇,絕其本根,勿使能
 
殖。"(芟 shān:割除。蘊崇:堆積。)引申為滅族。史記秦本紀:"誅三父等而~三族。"
 
漢書李廣傳:"大臣無罪~滅者數十家。"
 
(三)我國古代東部地區的種族名。孟子離婁下:"舜生於諸馮,遷於負夏,卒於鳴條,
 
東~之人也。"(諸馮、負夏、鳴條,都是我國東部古地名。)又泛指漢族以外的民族,和
 
""相對。論語八佾:"~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也。"(狄:古代北部的種族名。)
 
孟子滕文公上:"吾聞用夏變~者,未聞變於~者也。"王勃滕王閣序:"台隍枕~夏之交。"
 
289.【平】
 
(一)平坦。漢書李廣傳:"尚四五十裡,得~地。"引申為公正,公平。詩經小雅節
 
南山:"赫赫師尹,不~謂何?"
 
(二)平定。孟子滕文公上:"當堯之時,天下猶未~。"
 
290.【庸】
 
(一)用。一般只見於"無~"這種固定形式。左傳隱西元年:"無~,將自及。"
 
代成語有"無~諱言。"〔登~〕指舉薦賢才。尚書堯典:"若時登~。"
 
(二)平庸,平凡,一般,中等。戰國策魏策四:"此~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誼過秦論上:"材能不及中~。"今成語有"~~碌碌"
 
(三)副詞。豈,難道。左傳莊公十四年:"~非貳乎?"韓愈師說:"夫~知其年之
 
先後生於吾乎?"〔~詎〕豈,難道。莊子齊物論:"~詎知吾所謂知之非不知邪?~詎知
 
吾所謂不知之非知邪?"
 
291.【已】
 
(一)動詞,停止。論語泰伯:"死而後~。"荀子勸學:"學不可以~。"今成語有
 
"稱讚不~""精進不~"。〔不得~〕表示情勢所迫,不能不這樣作(不能停止)。論語
 
顏淵:"必不得~而去,於斯三者何先?"孟子滕文公下:"予豈好辯哉?予不得~也?"
 
引申為止於,限於,動詞。莊子馬蹄:"馬知~此矣。"〔而~〕〔而~矣〕略等於現代漢
 
語的"罷了"。孟子梁惠王上:"言舉斯心加諸彼而~。"孟子公孫醜上:"子誠齊人也,
 
知管仲晏子而~矣!"也可以說成"也~矣"。論語先進:"亦各言其志也~矣。"
 
(二)副詞。已經。論語微子:"道之不行,~知之矣!"
 
(三)語氣詞。通""。孟子梁惠王上:"然則王之所大欲可知~。"
 
292.【必】
 
副詞,一定。墨子非攻上:"~有一死罪矣。"莊子養生主:"恢恢乎其於遊刃~有餘
 
地矣!"注意:有時跟""連用,放在句末。史記項羽本紀:"楚擊其外,趙應其內,破
 
秦軍~矣。"又用如動詞或形容詞,表示"必行"。韓非子五蠹:"故明主~其誅也。"又:

 

 

"是以賞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罰莫如重而~,使民畏之。"漢書宣帝紀贊:"孝宣之治,
 
信賞~罰。"又表示堅信。史記淮陰侯列傳:"且漢王不可~。"又:"故臣以為足下~漢
 
王之不危己,亦誤矣。"
 
293.【一】
 
(一)基數。左傳隱西元年:"大都不過參國之~。"又用如動詞或形容詞,表示"
 
""一致"。孟子梁惠王上:"孰能~之?"韓非子五蠹:"法莫如~而固,使民知之。"
 
(二)專一。荀子勸學:"用心~也。"
 
(三)相同,一樣。孟子離婁下:"先聖後聖,其揆~也。"荀子天論:"故君子之所
 
以日進,與小人之所以日退,~也。"
 
(四)全。禮記雜記下:"~國之人皆若狂。"左傳宣公十四年:"~國謀之,何以不
 
亡?"用作狀語,表示一概,全都。詩經邶風北風:"政事~埤益我。"(埤 pí   益我:堆
 
在我身上。)
 
(五)副詞。乃,竟。戰國策齊策一:"靖國君之於寡人,~至於此乎!"〔~何〕副
 
詞。多麼。戰國策燕策一:"此~何慶吊相隨之速也!"杜甫石豪吏詩:"吏呼~何怒,婦
 
啼~何苦?"
 
[辨]一,壹。""的意義比""廣得多。""一般只用於"專一"的意義。該
 
""的地方可以用"",如荀子勸學:"用心一也。"但該用""的地方,一般不
 
""
 
294.【參】
 
(一)讀 sān。三分。左傳隱西元年:"大都不過~國之一。"
 
(二)讀 shēn。星宿名。詩經召南小星:"嘒彼小星,維~與昴。"(嘒 huì:微小
 
的樣子。昴 mǎo:星宿名。)
 
(三)[~差](cēncī),不整齊的樣子。詩經周南關雎:"~差荇菜,左右流之。"
 
(四)讀 cān,通""。[~乘]即車右。司馬遷報任安書:"同子~乘。"參看""
 
字條。按:"~加""~與"是後起義。
 
[辨]三,參。""的意義比""廣。""只用於"三分",或配合成三。該用
 
""的地方有時可以用"",但該用""的地方決不能用""""在古代漢語
 
中有時是表極數,如"南容三複白圭",在這種情況下""讀去聲。""則無此用法。
 
295.【什】
 
(一)作為一個單位的十。軍隊中十人為""。逸周書大聚:"十夫為~。"禮記祭
 
器:"軍旅~伍。"(伍:作為一個單位的五。)史記匈奴列傳:"亦各置千長,百長,~
 
長。"古時五家為保,十家相連為"什伍"。史記商君列傳:"令民為~伍。"詩經的雅和
 
頌每十篇為一""。如小雅有"鹿鳴之~",大雅有"文王之~",周頌有"清廟之~"
 
〔~物〕家庭日用之物。後漢書祭彤傳:"下至居室~物,大小無不悉備。"

 

 

(二)詩篇。這是由於詩經雅頌十篇為一"",所以後代泛稱詩篇為"~篇",後來
 
又省稱""。文心雕龍情采:"昔詩人~篇,為情而造文。"蕭統文選序:"故與夫篇~,
 
雜而集之。"白居易與元九書:"'餘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離花先委露,別葉乍辭
 
'之~,麗則麗矣。"
 
(三)十倍。孟子滕文公上:"或相~百,或相千萬。"老子八十章:"使有~伯之器
 
而不用。"
 
(四)十分,表示分數。孟子滕文公上:"其實皆~一也。"注意:""""
 
音,在口語中沒有分別;在書面上,作為分母的時候,寫作""是為了便於區別。
 
[辨]十,什。二者同音,意義也同源,但用法不一樣。""用於基數和序數,而""
 
不用於基數和序數。""表示作為單位的十,""無此用法。因此"什伍"不能作"
 
""什長"也不能作"十長"。至於""表示十倍或十分,這種地方可以換成""
 
莊子達生"而失者十一",指十分之一。韓愈應科目時與人書"蓋十八九矣",指十分之八
 
九。
 
296.【伯】
 
(一)長(zhǎng),大的。孟子告子上:"鄉人長於~兄一歲,則誰敬?"詩經邶風
 
泉水:"問我諸姑,遂及~姊。"注意:上古不用數字排行,只用""""""
 
""""是老大,""是老二,""""都指較小的,不一定是老三,老四。
 
"伯兄""伯姊"就是指"大哥""大姐",說"伯父"是指比父親年長的父輩。上
 
古單稱""""不是指後世的"伯父""叔父""""""伯父""
 
"是較後的意義。
 
(二)古代五等爵(公,侯,伯,子,男)之一。左傳僖公三十年:"晉侯秦~圍鄭。"
 
(三)通""。尊長。所謂"稱霸"就是"稱尊""稱長""霸諸侯"就是作諸
 
侯的首腦。司馬遷報任安書:"絳侯誅諸呂,權傾五~。"
 
(四)通""。作為一個單位的百。又表示百倍。例皆見[什]字條。
 
297.【晦】
 
(一)陰曆每月的最後一天。莊子逍遙遊:"朝菌不如~朔。"
 
(二)天色昏暗。跟""相對。詩經鄭風風雨:"風雨如~。"引申為一般的黑暗,
 
不清楚。歐陽修醉翁亭記:"~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比喻不顯達或隱逸。晉書隱逸
 
傳論:"君子之行殊塗,顯~之謂也。"
 
298.【朔】
 
(一)陰曆每月的初一。論語八佾:"子貢欲去告~之餼羊。"莊子逍遙遊:"朝菌不
 
知晦~。"
 
(二)北方。曹植朔風詩:"仰彼~風,用懷魏都。"杜甫詠懷古跡五首:"一去紫台
 
連~漠。"

 

 

299.【時】
 
(一)季節(指春,夏,秋,冬)。論語陽貨:"天何言哉?四~行焉,百物生焉!"
 
孟子梁惠王上:"不違農~,穀不可勝食也。"
 
(二)時候。莊子養生主:"始臣之解牛之~。"引申為時機,機會。論語陽貨:"
 
從事而亟失~。"用如副詞,表示按時。莊子秋水:"秋水~至。"論語學而:"學而~習
 
之。"注意:上古""字用如副詞時,一般都當"以時"(按時)講,不當"時常"講。
 
300.【世】
 
(一)三十年為一世。論語子路:"如有王者,必~而後仁。"(如有受天命的王者,
 
一定要等三十年,然後仁政才能大行。)引申為一生,一輩子。論語衛靈公:"君子疾沒~
 
而名不稱焉。"(疾:恨。沒世:終身。)
 
(二)父子相繼為一世,世代。孟子離婁上:"君子之澤,五~而斬。"(斬:絕,斷
 
絕。)也泛指前代或後代。論語季氏:"今不取,後~必為子孫憂。"楚辭離騷:"鷙鳥之
 
不群兮,自前~而固然。"注意:父子相繼,上古稱""不稱"";自從唐人避唐太宗
 
的廟諱(李世民),才改""""
 
(三)時代。論語雍也:"難乎兔於今之~矣!"莊子逍遙遊:"且舉~而譽之而不加
 
勸,舉~而非之而不加沮。"陶潛桃花源記:"問今是何~。"
 
301.【期】
 
(一)一定的時間,期限。詩經王風君子于役:"君子于役,不知其~。"又動詞,約
 
會。詩經鄘風桑中:"~我乎桑中。"引申為期望。韓非子五蠹:"不~修古,不法常可。"
 
(二)讀 jī。一周年。論語陽貨:"宰我問三年之喪,~已久矣。"也稱"~月"
 
論語子路:"苟有用我者,~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在這個意義上也寫作""
 
[辨]時,世,期。""""只有用"時代"的意義時才是同義詞。例如"赫胥
 
氏之時"可以說成"赫胥氏之世"。其餘不能互換。""""在泛指"時間"時是同
 
義詞。現代有雙音詞"時期"。但二者分用時有區別。""的本義是"時令"(四時),
 
後來才用來指"時間""時候"""則是指"固定的時期",如三天,五天,三年,
 
五年。在"期限"的意義上決不能用""""""不易混。
 
302.【官】
 
(一)行政機關(指處所)。論語子張:"不見宗廟之美,百~之富。"墨子尚賢中:
 
"不能治千人者,使處於萬人之~。"(有一萬職員的行政機關。)注意:這個意義可以說
 
"官府"(官與府是並列結構)。荀子強國:"及都邑~府,其百吏肅然。"引申為行政
 
職務。左傳成公二年:"臣告不敏,攝~承乏。"又襄公三年:"伯華得~。"注意:這個
 
意義可以說成"官守""官職"(官與守,官與職,都是並列結構)。左傳昭公二年:"
 
其鄰國,慎其~守。"又襄公三十一年:"臣有臣之威儀,其中畏而愛之,故能守其~職。"
 
又引申為行政機關的首長。論語憲問:"百~總己,以聽於塚宰。"(所有機構中的長官都

 

 

全面負責他的職務而服從太宰的統一領導。)注意:""字在上古用於"行政機構""
 
"的意義最多,用於最後一個意義的很少。
 
(二)耳,目,口,鼻,心叫"五官"。莊子養生主:"~知止而神欲行。"這裡""
 
指目。荀子君道:"人之百事,如耳目鼻口之不可以相借~也。" 303.【吏】
 
(一)官吏,特指下級的小官員。戰國策齊策四:"使~召諸民當償者,悉來合券。"
 
注意:據說文說,"""治人者也",所以凡官吏皆可稱""。但是由於詞義的演變,
 
後來""一般只指一般的小官員或吏卒。韓非子五蠹:"州部之~,操官兵,推公法,而
 
求索奸人。"這裡的""指吏卒之類。
 
(二)法官。司馬遷報任安書:"因為誣上,卒從~議。"賈誼過秦論上:"俯首系頸,
 
委命下~。"
 
[辨]官,吏。""一般指的是機構和職務,""指的是人。這樣,上古所謂""
 
略等於後代所謂""。上古大官小官都稱"",後代""專指各級政府機構中從事具
 
體工作的辦事人員。有時""雖也指稱高級官員,但那是有條件的。如"封疆大吏"
 
""在後代可以指稱一般官員,但行政職務的意義仍舊沿用。如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的
 
"以為侵官、生事"
 
304.【爵】
 
(一)古代酒器之一種。左傳莊公二十三年:"虢公請器,王與之~。"又成公二年:
 
"臣侍君宴,過三~,非禮也。"
 
(二)爵位,古代貴族的等級。舊說指公,侯,伯,子,男,又指卿,大夫,士。韓非
 
子五蠹:"官~可買,則商工不卑也矣。"
 
(三)通""。孟子離婁上:"為叢驅~者鸇也。"(叢:叢林。驅 qū:趕。鸇:
 
猛禽,鷂鷹之類。)
 
305.【權】
 
(一)秤,秤錘。莊子胠篋:"為之~衡以稱之。"用如動詞,表示衡量。孟子梁惠王
 
上:"~,然後知輕重。"
 
(二)權力,權勢,職權。賈誼過秦論上:"比~量力。"史記項羽本紀:"項王乃疑
 
範增與漢有私,稍奪之~。"注意:古代漢語裡,只有"權力"的意思,沒有"權利"的意
 
思。古代也"權利"連用,但所指的是威勢和貨財。荀子勸學:"是故~利不能傾也。"(威
 
勢和貨財不能動搖他。)〔~貴〕有權勢的貴官。李白夢遊天姆吟留別詩:"安能摧眉折腰
 
事~貴?"韓愈柳子厚墓誌銘:"其後以不能媚~貴,失禦史。"
 
(三)權變,變通,靈活性。跟""相對。公羊傳桓公十一年:"~者反於經。"(經:
 
原則。)孟子離婁上:"男女授受不親,禮也;嫂溺援之以手者,~也。"今成語有"通~
 
達變",雙音詞有"~宜"。引申為隨機應變。"~謀",指策略。多用於貶義。漢書孔光
 
傳:"光素聞傅太后為人剛暴,長於~謀。""~詐",指欺騙手段。漢書刑法志:"作為

 

 

~詐,以相傾覆。""~略",也指"策略",但用於褒義。晉書祖逖傳:"多~略,是以
 
少長咸宗之。""~術"也指"策略",但用於貶義。宋史徐誼傳:"三代聖王,有至誠而
 
無~術。"
 
306.【衡】
 
(一)駕車用的工具,軛上的橫木。莊子馬蹄:"夫加之以~扼。"(扼:軛。)〔抗
 
~〕〔爭~〕敵對,匹敵。史記酈生陸賈列傳:"欲以區區之越與天子抗~為敵國。"洛陽
 
伽藍記王子坊:"卿之財產應得抗~。"又:"常與高陽爭~。"
 
(二)稱重量的器具,天平。莊子胠篋:"為之權~以稱之。"又動詞。衡量。
 
(三)通""。詩齊風南山:"~從其畝。""衡從""橫縱"。)賈誼過秦論
 
上:"外連~而鬥諸侯。"
 
[辨]權,衡,度,量。""""是關於輕重的,二字的意義也稍有不同(見""
 
字條)。""是關於長度的;""是關於容量的。四者是不一樣的。
 
307.【果】
 
(一)果子,果實。禮記曲禮上:"賜~於君前。"韓非子五蠹:"民食~蓏蚌蛤。"
 
(二)充盈,充實。莊子逍遙遊:"腹猶~然。"
 
(三)堅決。論語子路:"言必信,行必~。"現代雙音詞有"~斷""~敢"
 
(四)形容詞或副詞,表示成為事實。一般用於否定。孟子梁惠王下:"君是以不~來
 
也。"又公孫醜下:"聞王命而遂不~。"陶潛桃花源記:"聞之,欣然規往。未~,尋病
 
終。"
 
(五)果然。副詞。戰國策楚策一:"~誠何如?"禮記中庸:"~能此道矣,雖愚必
 
明,雖柔必強。"
 
308.【實】
 
(一)果實,種子。莊子逍遙遊:"魏王貽我大瓠之種,我樹之成,而~五石。"詩經
 
王風黍離:"彼稷之~。"
 
(二)充實。跟""相對。莊子山木:"向也虛而今也~。"(向:從前。)荀子王
 
制:"府庫已~。"引申為實際內容,和""相對。莊子逍遙遊:"名者~之賓也。"
 
子正名:"制名以指~。"今成語有"名不副~"
 
(三)句中語氣詞。在敘述句中,用在動詞前面加強語氣。詩經邶風北門:"天~為之。"
 
左傳僖公五年:"鬼神非人~親,惟德是依。"蘇軾賈誼論:"非才之難,所以自用者~難。"
 
309.【聰】
 
耳力好,聽覺敏銳。跟""相對。孟子離婁上:"師曠之~,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引申為聽得清楚。荀子勸學:"目不能兩視而明,耳不能兩聽而~。"引申為明智。禮記中
 
庸:"唯天下至聖,為能~明睿知。"(睿 ruì:深明通達。)注意:上古"聰明"連用
 
也是作為兩個詞看待的。後代才變為雙音詞,指"有智慧",現代又當"悟性好"講,都是

 

 

逐漸引申而來的。
 
310.【明】
 
(一)亮,光明。詩經齊風雞鳴:"東方~矣。"引申為明白,清楚。楚辭卜居:"
 
有所不足,智有所不~。"又用如副詞,表示"明白地"。孟子公孫醜下:"我~告子。"
 
用在動詞及其賓語的後面,表示"事情是很明顯的"。戰國策齊策一:"此不叛寡人~矣。"
 
又引申為證明。韓非子五蠹:"何以~其然也?"又為英明。諸葛亮出師表:"恐託付不效,
 
以傷先帝之~。"
 
(二)眼力,視力。孟子梁惠王上:"~足以察秋毫之末。"司馬遷報任安書:"左丘
 
失~,厥有國語。"今成語有"雙目失~"。又形容詞,眼力好,視覺銳敏。孟子離婁上:
 
"離婁之~,公輸子之巧,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員。"引申為看得清楚。荀子勸學:"目不能
 
兩視而~。"
 
311.【功】
 
工作,包括農事,勞役,文事,武事等。詩經豳風七月:"載纘武~。"又大雅崧高:
 
"世執其~。"成語有"~虧一簣""計日程~"。引申為成績,成就。孟子公孫醜上:
 
"故事半古之人,~必倍之。"荀子勸學:"駑馬十駕,~在不舍。"引申為功業,事業。
 
孟子公孫醜上:"管仲晏子之~,可複許乎?"再進而引申為功勞,功勳。史記項羽本紀:
 
"勞苦而~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賞。"
 
312.【名】
 
(一)名字。莊子逍遙遊:"其~為鯤。"又動詞,稱名,命名。論語子路:"故君子
 
~之必可言也。"楚辭離騷:"~餘曰正則兮,字餘曰靈均。"
 
(二)名義,爵號。莊子天下:"易以道陰陽,春秋以道~分。"(名分:人所居的名
 
義及其應守的本分。)左傳昭公三十二年:"慎器與~。"論語子路:"必也正~乎!"
 
(三)名譽,名望。禮記中庸:"必得其~。"
 
313.【北】
 
(一)北方。莊子逍遙遊:"窮髮之~,有冥海者,天池也。"
 
(二)敗逃。韓非子五蠹:"魯人從君戰,三戰三~。"又:"仲尼賞而魯民易降~。"
 
賈誼過秦論上:"追亡逐~。"
 
314.【中】
 
(一)內部,中間,中心。論語季氏:"龜玉毀於櫝~,是誰之過與?"引申為中等。
 
論語雍也:"~人以上,可以語上也。"戰國策齊策一:"上書諫寡人者,受~賞。"〔~
 
國〕指中原一帶。孟子滕文公上:"獸蹄鳥跡之道,交於~國。"三國志吳志周瑜傳:"
 
~國士眾,遠涉江湖之間。"
 
(二)讀 zhòng,射中。孟子萬章下:"由射於百步之外也,其至,爾力也;其~,
 
非爾力也。"引申為適合,符合。莊子養生主:"莫不~音。"荀子勸學:"木直~繩。"
又:"其曲~規。"
 
315.【下】
 
(一)形容詞。下麵的,下級的。跟""相對。莊子逍遙遊:"故九萬里則風斯在~
 
矣。"左傳成公二年:"~臣不幸,屬當戎行。"引伸為低。跟""相對。老子二章:"
 
~相傾。"注意:上古沒有""字,凡""的意義都說""
 
(二)動詞。降下,走下。論語八佾:"揖讓而升,~而飲。"莊子逍遙遊:"不過數
 
仞而~。"
 
按:形容詞的""舊讀上聲,動詞的""舊讀去聲,今皆讀去聲。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王力,来源:未知,来源地址:)

上一篇韓非子

下一篇詩經——周南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