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首页 > 文库 >详情

中国现代文学社团流派一览表(1917-1949)

作者:蝈蝈     来源:未知     时间:2010-09-25
17383

名称
活动时间
主要
人物
主要理论主张
刊物(或代表作品)
主要创作特色
    
20
鲁迅
王鲁彦
许钦文
潘训
彭家煌
许杰等
“为人生”的文学
《小说月报》
①朴实真挚,把现代意识与真切的生活感受结合起来;
②坚持文学为人生的主张和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
③表现农村社会生活,描写农民的痛苦与不幸。
①标志着现代小说史上第一个现实主义流派终于形成。
②它在近代以来小说史上第一次提供了中国农村宗法形态和半殖民地形态的宽广而真实的图画。
③它为现代文学提供了许多题材多样,色彩斑的风俗画,它促进了新文学地方色彩的形成,促进了小说创作中现实主义的发展和成熟。
社会剖析派
30年代
 
 
40年代
 
 
 
吴组湘
 
 
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反映重大社会问题。坚持从生活出发,直接从生活中获取主题。
《晨报》
《中国社会》
茅盾《子夜》
“农村三部曲”
吴组缃《一千八百担》等。
①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解剖社会,并通过生活横断面再现社会,揭示中国社会的性质。
②人物性格复杂,充分尊重生活本身的逻辑,不以作者的主观愿望,主观感情而随意改变人物的命运。
③注重社会背景的描绘,善于把重大的社会矛盾集中在笑的范围内加以表现,以笑见大,加深对社会问题的认识。
①科学地剖析了中国社会的性质。
②以相当的深度刻画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典型形象。
③他们贡献了一批有分量的作品,不但在左翼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整个现代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20年代末
 
40年代
 
沈从文
凌淑华
梁实秋
 
《大公报》文艺副刊
《水星》
①着力赞颂纯朴原始的人性美和人情美。
②语言简约古朴,活泼明净。
③熔写实说梦象征于一炉,具体风格上体现为平和、淡远、隽永。
①它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所带来的人的异化现象,如拜金主义等
1937
1949
 
必须深入体验和理解人物的心理,把握人物的灵魂。
《七月》
《七月文丛》
《希望》
《泥土》
①习惯于揭示人物复杂而多变的情绪世界。
②具有心理现实主义的特点,小说审美内容的异常复杂性,心理刻画的丰富与独到,热情的重体验的现实主义色调,总体风格上的沉郁、浓重、激越、悲凉。
①该派所营造的一种以“流派”为中心的文化基调,对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整体发展有着重要而独特的作用。
②该派小说对现代生存文化的思索,是对五四启蒙文化精神的继承和发展。
③该派大胆批判传统文化,积极倡导对独立的追求。
革命小说派
20年代末
 
30年代初
 
 
《时代文艺》
《海月周报》
《新流月报》
《拓荒者》
①该派有一部分小说放任感情,直抒胸臆,表露的是作者的浪主义气质,是表现而非再现。
②在作品中注重塑造群像,以此体现集体主义思想。
①在形式上,革命小说曾作过一些的探索与实验。
②站在鲜明的革命立场上,反映具有鲜明时代气息的现实革命斗争题材,将革命史上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和真实的人物引进小说创作的领域。
新感觉派
1928
9
 
30年代初
 
 
《无轨列车》
《新文艺》
①刻意捕捉那些新奇的感觉、印象。
②在快速的节奏中表现现代大都市的生活,尤其表现半殖民地都市的畸型和病态。
①该派对小说的形式、表现手法和技巧作了一定程度的革命。
②该派在挖掘与表现潜意识和意识、日常生活中的微妙心理以及变态心理等方面,显示出重要的特色,并且获得了相当的成就。
19216月至
19292
郭沫若
郁达夫
 
郑伯奇
强调创作要“本着内心的要求”,强调文学必须着重表现作者自己的内心感受,讲究文学的力与美。
《创造》
《创造周报》
《创造日》
《创造月刊》等
①侧重于自我表现,富于强烈的反抗色彩。
②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直抒胸臆和病态的心理描写。
①出丛书,编刊物,扩大并巩固新文艺阵地。
②通过作品宣传了反封建思想,体现了“五四”的时代精神。
③提倡“无产阶级的革命文学”。
文研会
1924.11
1930年前后
周作人
郑振铎
王统照
许地山
沈雁冰
 
主张“为人生的艺术”,提倡写实主义手法
《文学周刊》
《文学研究会丛书》
 
①研究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
②它的出现标志着白话文运动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③办刊物,出丛书,扩大新文学阵地,丰富文学创作的 表现领域,培养和锻炼了一批进步作家,翻译了大量外国作品。
语丝社
1924.11
 1930年左右
 
周作人
钱玄同
提倡散文注重社会批评和文化批评,提倡思想自由和主张美的生活
《语丝》
语丝文体:排旧促新、放纵而淡、谈古说今、不拘一格。
①指责社会弊端,抨击旧文学②作品表现了他们反帝反封建的热情,对于新文学运动,有着历史功绩
③派继承了“五四”的战斗精神,批评的矛头对着封建主义思想和制度
新月社
1923.3
 
1927
陈西滢
徐志摩
胡适
闻一多
梁实秋
《新月》
《诗镌》
《剧刊》
在政治上宣扬英美式的自由与民主,鼓吹资产阶级的人性论,在文艺主张艺术至上和天才论。
 
 
鸳鸯蝴蝶派
1919年至
建国前夕
包天笔
周瘦鹃
程小青
范烟桥
主张文学的娱乐性、消遣性、趣味性。
《小说丛报》
《民权素》
《礼拜六》等
①该派小说是有趣味性和大众化特色。
②注重题材的新闻性、秘闻性、传奇性和趣味性,以投合市民阶层的欣赏趣味。
①《真假激情》等作品在当时起到了宣传反帝爱国思想的作用;②抗战爆发后,创作了反抗日寇侵略的作品;③在政治上拥护民主和对工人等被压迫阶级的同情;④中国通俗文学发展到现当代,该派小说起了一个过渡作用;⑤创作了大量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新民族形式的文艺作品。
新月诗派
1923          
1934
徐志摩
闻一多
 
饶孟侃
孙大雨
杨世惠等
 
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辞藻),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
《新月》
①努力吸取中国古典诗歌的精炼含蓄、意境深邃、韵律和谐等长处。
在诗的分节、分行以及节奏、韵律等方面,吸取了19世纪欧美诗歌的成果。
①对格律诗的倡导和实践。②揭露现实黑暗和同情人民苦难,抒发爱国主义情思。③民族化、格律化,作到雅俗共赏。④由于新格律诗深受唯美主义思想影响,从而又有把刚从旧诗桎梏中解放出事的新诗重新纳入新的桎梏的倾向。
九叶诗派
40年代中后期
辛笛、陈敬容、杜运燮、杭约赫、郑敏、唐祈、唐湜、袁可嘉、穆旦
更多地吸收西方诗歌特别是现代诗歌营养的基础上重就建立新诗现代化格局
《诗创造》月刊
《中国新诗》月刊
①将生活情感抽象化,升华为客观的哲理抒情。
②诗歌热情抒发中夹杂着自觉的理性思考。
①该派的理论和创作实践给新诗现代化增添了一种新时发展趋向,对于当代诗歌发展具有丰富的启发性②他们比较成功地吸收运用西方象征派,现代派的技巧和对中国现代诗歌艺术有所创新。
中国诗歌会
1932
1936
穆木天
杨骚
蒲风
高举现实主义旗帜,提倡“大众格调”。
《新诗歌》
①反映农村的阶级压迫,揭露地主官绅和国民党反动派的罪行,揭示农民被压迫群众的痛苦和抗争。②主动用诗歌“去配合反帝、抗日、反封建的革命斗争。”
①积极组织新诗歌运动。②积极提倡现实主义文风。③自觉推进诗的大众化。④对我国革命诗歌的发展起过一定的推动作用。
左联
1930年至
1936
夏衍
冯乃超
鲁迅
田汉
郑伯奇
“站在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的战线上”“援助而且从事无产阶级艺术的产生”
《有革》
《前哨文学导报》
《北斗》
 
①它以鲁迅为旗手标志着我国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跨入了一个新的阶段②它标志着我国无产阶级对革命文学事业领导过去的思想领导转变为组织领导,体现了我党结革命文艺事业领导的加强③它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使大批青年作家密切了和人民大众的联系
新月派
1928年至
徐志摩
罗隆基
梁实秋
鼓吹“健康”、“尊严”两个文学原则,宣扬地主资产阶级人性论,反对无产阶级文学的鲜明的阶级性。
《新月》杂志
 
 
七月诗派
1937
邹荻帆
绿原
彭燕郊等
 
《七月》
①在表现手法上,多用比喻和象征。②在形式上,完全不拘一格的自由体,长短相间,活泼多变,气势奔放,形象鲜明。
①对40年代自由体诗的再度兴盛起了有力的推动作用。②表现中国人民顽强坚韧的抗敌意志,歌唱祖国的壮丽山河,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

 

 

 
现代派
30 年代至
施蛰存
穆时英
刘呐鸥
从主观感觉出发,把主观感觉和现实生活相结合。
《现代》杂志
①注重人物的各种心理状态的把握和表现,节奏跳跃性大,比一般小说要快得多。③在结构上,在传统表现手法的基础上能有所创造,也能打乱时间的顺序却不显得颠三倒四而令人费解。
①现代派小说在艺术上颇有创新之处,给我国现代小说的艺术表现提供了不少新的因素。②该派小说对旧社会的揭露是有益的,是认识“都市病态生活的镜子”。
象征诗派
20年代中期至30年代中期
李金发
穆木天
冯乃超
王独清
提倡诗有暗示和朦胧性,强调诗的世界是潜在意识的世界,否认要反映客观现实。
 
①有逃避现实的颓废情绪,过于欧化的句法和文白夹杂的语言使诗中某些意象艰涩含混。②打破常规写景,以跳跃的思维引发读者去展开想象。③通感手法的运用及用新奇的比喻和充满暗示的意象。,
①是对五四初期那种缺少“余香与回味”的白话的一种反拨。②为中国的新诗艺术的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丰富了五四以来新诗的表现手法。
民众戏剧社
1921
1923
沈雁冰
郑振铎
陈大悲
欧阳予倩
戏院是推动社会前进的一个轮子,又是描写社会病态的
《戏剧》月刊
 
①继续批判传统旧戏和文明戏,介绍西洋话剧表演知识,提倡爱美剧。②将“五四”时代精神在戏剧方面作了充分的阐述和发挥。
南国社
1925年至
田汉
左明
陈凝秋
团结能与时代共痛痒之有为的青年,作艺术之革命运动。
《南国月刊》、《南国半月刊》等
 
我国戏剧运动史上影响较大的团体之一
新潮社
1918
 
1923
傅斯年
罗家伦
扬振声
周作人
 
《新潮》月刊
《新潮丛书》
①觉悟而结合。②虽有统一的精神而无一体的主张。
③所发的议论是极自由因而极不一致的。
①有力地推动了新文化运动。②通过创办刊物培养了不少小说作家。
学衡派
1922
1933
吴宓
胡先
梅光迪
提倡信古,反对疑古;维护封建伦理道德,反对新的道德观;攻击新文化革命,反对文学革命。
《学衡》月刊
①这是一个穿着洋装自称深知西洋大学却致力复古的颇能迷惑青年的封建复古派。②打着幌子装腔作势地权衡白话与文言文长短利弊。
 
论语派
1932年至
林语堂
周作人
俞平伯
冯文炳等
 
提倡“幽默”、“性灵”、“小品文”,使用半文半白的“语录体”。
《论语》半月刊
《人间世》半月刊
《宇宙风》半月刊
既有消极、反动的一面,又有暴露黑暗现实的一面;既有“为笑笑而笑笑”的所谓“幽默”文字,甚至反共文章,也有借“幽默”来抨击反动统治的作品。
 

上海艺术剧社

1929年至

1930

 

 

郑伯奇

冯乃超

钱杏

 

《艺术月刊》

《沙仑月刊》

 

它是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戏剧团体,也是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直接领导的第一个话剧团体。

浅草社

1922

 

1925

林如稷

陈炜谟

陈翔鹤

 

将真和美歌唱给寂寞的人们

《浅草》季刊

《文艺旬刊》

 

 

自由诗派

五四时期至

新文化运动初期的白话诗作者也包括早期文研会和创造社的诗人

 

 

不拘格律不拘平仄不拘长短有什么题目做什么诗,该怎么做,就怎么做。

该派诗作是对八千年来旧体诗词的反动,是一次彻底的诗体大解放。

太阳社

1928

1930

蒋光慈

钱杏

洪灵

  超等

要求光明,要求新人生,他们要努力创造出表现社会生活的新文艺

《太阳月刊》

《时代文艺》

《新流月报》

 

该社积极倡导无产阶革命文学运动,并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不无主观和偏颇。曾和创造社一起与鲁迅发生过有关革命文学的论争。

为艺术派

 

创造社以及具有相似观点或创作倾向的社团与作家

在理论上,不满现实,主张破坏,但出发点却是自我。

 

要求个民生解放,表现为一种带有为艺术而艺术的浪谩主义倾向。

①介绍了一些欧美浪漫主义流派作家和作品。②后期,提倡革命文学,对推进无产阶级文学运动作出了贡献。

中国新诗社

1921年成立

刘延陵朱自清

俞平伯

叶绍钧

 

《诗》月刊

 

①该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较有影响的新诗社团②在中国新文学运动初期团结了一批作者,对初期白话诗的创作起到了促进作用。

现代诗派

30年代初至

戴望舒施蛰存

李金发

打破五四以来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传统,要创造一种“用现代的辞藻排列成的”、能够表现“现代人在现代生活中所感受的现代的情绪”的、“纯然的现代的诗。”(施蛰存语)

《现代》

①运用暗示和隐喻的方式间接地表现诗人内心的情思;②不是即兴式的、切近地表现感情,往往站在第三者的位置上,对自己的感情进行客观观照并将其转化为意象,使感情的表现更加深刻含蓄;③不合逻辑,“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①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诗派是新格律诗的一种反动,在突破以辞害义等方面具有进步意义。②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典诗歌的民族传统,对于浪漫派、古典派和象征派能够谨慎的扬长避短,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后来经过艾青和七月派诗人们的创作活动,现代派具有散文美的自由诗终于成为诗的一大主流,对新诗和新文学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北京试验剧社

1930年至

陈大悲

李健吾

以实验的精神,提倡现代的戏剧。

 

 

①把单有剧本的文学与单有舞台的演出结合起来,造成一种真正的现代戏剧。②该社在初期戏剧综合艺术实践中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弥洒社

1923

胡山源

钱江春

赵祖康

“无目的无艺术观不讨论不批评而只发表顺灵感所创造的文艺作品。”

《弥洒》月刊

①崇尚灵感,注重自我和性灵,致力于意境的自然文字的优美笔触的婉转和情致的清丽。②反对造做和作品商品化。

 

普罗诗社

1930

多是参加实际斗争的工人和学生

①“要摧毁资产阶级的虚伪的艺术”②“要使它成为普罗阶级的武器”。③以发扬普罗诗歌造成普罗者的文艺天才为宗旨。

 

 

 

现代评论派

1924年至1928 年底

胡适

陈西滢

王世杰

从文化思想等角度改善人们的观念。

《现代评论》

①以谈政治为主兼谈文学。②有时宣扬一些资产阶级文艺观。

 

左翼戏剧家联盟

1929年至1936

夏衍

郑伯奇

提出建设“新翼戏剧”

《艺术》

《沙仑》

 

介绍进步的戏剧理论,并组织大道剧社等进行演戏活动从事无产阶级及戏剧的理论和创作实践。

辛酉剧社

1921

1930

朱穰丞

“专演难剧”

 

注重表演技巧

爱美和提高话剧艺术水平。

摩登剧社

1929年秋至1830年下半年

左明

阵白尘

郑千里等

 

《摩登月刊》

 

 

推动学校戏剧活动,在社会上产生较大影响。

大道剧社

1931年至193325

刘保罗及原艺术剧社、南国社、摩登剧社和学校剧团成员等。

 

 

 

①积极投入抗日活动,有效地配合了群众性的抗日宣传活动和当时的政治斗争。②开展了工人戏剧活动,为我国的工人戏剧运动作乐开路工作。③培养了大批的进步戏剧工作骨干力量,为后来左翼剧运开辟了大道。

蓝衣剧社

(国统区工人业余剧团的总称)

1931

上海、北平等地的工人

 

 

 

通过演小戏,反映本厂的斗争,宣传抗日救国,配合当时革命斗争。

小诗派

“五四”时期

周作人

冰心

 

 

①善于通过微小的题材捕捉刹那间的情绪和感触②执着意识的追求,常常具有言简意深的效果。

 

朝花社

1928.111930

鲁迅、柔石

崔真吾

王方仁

许广平等

“介绍东欧、北欧的文学作品,输入外国版画……扶持一点刚健质朴的文艺”。

《朝花》旬刊

《朝花》月刊

《艺苑朝华》

 

 

“鲁迅风”杂文派

19391.1

1941

王任叔

郑振铎

 

  金等

 

《鲁迅风》

 

捍卫鲁迅的光辉业绩,继承和发扬鲁迅的战斗精神,以杂文为武器,有力地袭击了当时的论敌。

春雷社

1924年成立

蒋光慈

沈泽民

 

《民国日报》副刊《觉悟》

专事提倡革命文学

发表有关革命文学的论文和诗歌创作。

“湖畔”诗派

1922

1926

冯雪峰

潘漠华

汪静之

应修人

 

《湖畔》

《春的歌集》

《支那二月》

①以爱情诗和抒情诗闻名,在作品中是洋溢着稚趣天然的童心美②风格清新自然天真率直表现了对传统封建世俗大胆反叛的精神

 

东北作家群

“九、一八”事变后

萧军

萧红

舒群

白朗

 

萧军《八月的乡村》

萧红的《生死场》

①   写东北乡土生活表现东北人民抗日生活

②作品充满了关东粗犷的气息并且表现了人们的所承载的亡国之苦和顽强的反抗精神

 

台湾青年东忘社

1920.7

留日的台湾学生

 

《台湾青年》

 

对台湾文艺界产生了很大影响,促进了白话文学的普及

南音社

1932.1

赖和

郭秋生

叶荣钟

 

《南鲁》

 

     

台湾文艺联盟

1934.11

1936.8

杨逵

叶陶夫妇

 

《台湾文艺》

《台湾新文学》

 

①吸引全岛作家建立了一个坚强的精神堡垒②积极地把握台湾现实,具有浓厚的写实义主色彩

台湾文艺协会

1934.7

 

 

《先发部队》

 

 

荷花淀派

抗战后期50年代中期

 

刘绍棠

从维熙

韩映山

房树民等

 

 

 

①通过日常生活画面显示时代风貌,表现美的人物,美的人生。

②在现实主义的描写中,洋溢着浪漫主义气息,充满诗情画意。

③写实和抒情完美结合。④立意高,开掘深,喷发着泥土的芬芳和水乡的清新气息。

对小说的抒情艺术和人人美学风格的独创上,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诗化小说”的成熟。

山药蛋派

抗战后期至50年代

赵树理

 

西  戎等

 

 

①其作品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大部分描述北方农业生产和北方农村的生活习俗。

②故事性强,语言通俗易懂.

③坚持从生活实际出发的现实主义艺术原则,反映现实问题。

①通俗化深得广大群众欢迎,发挥了战斗的作用。

②创作为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为推进文艺的大众化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上海艺术剧社
1929年至
1930
 
 
郑伯奇
冯乃超
钱杏
 
《艺术月刊》
《沙仑月刊》
 
它是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戏剧团体,也是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直接领导的第一个话剧团体。
浅草社
1922
 
1925
林如稷
陈炜谟
陈翔鹤
 
将真和美歌唱给寂寞的人们
《浅草》季刊
《文艺旬刊》
 
 
自由诗派
五四时期至
新文化运动初期的白话诗作者也包括早期文研会和创造社的诗人
 
 
不拘格律不拘平仄不拘长短有什么题目做什么诗,该怎么做,就怎么做。
该派诗作是对八千年来旧体诗词的反动,是一次彻底的诗体大解放。
太阳社
1928
1930
蒋光慈
钱杏
洪灵
 超等
要求光明,要求新人生,他们要努力创造出表现社会生活的新文艺
《太阳月刊》
《时代文艺》
《新流月报》
 
该社积极倡导无产阶革命文学运动,并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不无主观和偏颇。曾和创造社一起与鲁迅发生过有关革命文学的论争。
为艺术派
 
创造社以及具有相似观点或创作倾向的社团与作家
在理论上,不满现实,主张破坏,但出发点却是自我。
 
要求个民生解放,表现为一种带有为艺术而艺术的浪谩主义倾向。
①介绍了一些欧美浪漫主义流派作家和作品。②后期,提倡革命文学,对推进无产阶级文学运动作出了贡献。
中国新诗社
1921年成立
刘延陵朱自清
俞平伯
叶绍钧
 
《诗》月刊
 
①该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较有影响的新诗社团②在中国新文学运动初期团结了一批作者,对初期白话诗的创作起到了促进作用。
现代诗派
30年代初至
戴望舒施蛰存
李金发
打破五四以来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传统,要创造一种“用现代的辞藻排列成的”、能够表现“现代人在现代生活中所感受的现代的情绪”的、“纯然的现代的诗。”(施蛰存语)
《现代》
①运用暗示和隐喻的方式间接地表现诗人内心的情思;②不是即兴式的、切近地表现感情,往往站在第三者的位置上,对自己的感情进行客观观照并将其转化为意象,使感情的表现更加深刻含蓄;③不合逻辑,“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①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诗派是新格律诗的一种反动,在突破以辞害义等方面具有进步意义。②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典诗歌的民族传统,对于浪漫派、古典派和象征派能够谨慎的扬长避短,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后来经过艾青和七月派诗人们的创作活动,现代派具有散文美的自由诗终于成为诗的一大主流,对新诗和新文学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北京试验剧社
1930年至
陈大悲
李健吾
以实验的精神,提倡现代的戏剧。
 
 
①把单有剧本的文学与单有舞台的演出结合起来,造成一种真正的现代戏剧。②该社在初期戏剧综合艺术实践中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弥洒社
1923
胡山源
钱江春
赵祖康
“无目的无艺术观不讨论不批评而只发表顺灵感所创造的文艺作品。”
《弥洒》月刊
①崇尚灵感,注重自我和性灵,致力于意境的自然文字的优美笔触的婉转和情致的清丽。②反对造做和作品商品化。
 
普罗诗社
1930
多是参加实际斗争的工人和学生
①“要摧毁资产阶级的虚伪的艺术”②“要使它成为普罗阶级的武器”。③以发扬普罗诗歌造成普罗者的文艺天才为宗旨。
 
 
 
现代评论派
1924年至1928 年底
胡适
陈西滢
王世杰
从文化思想等角度改善人们的观念。
《现代评论》
①以谈政治为主兼谈文学。②有时宣扬一些资产阶级文艺观。
 
左翼戏剧家联盟
1929年至1936
夏衍
郑伯奇
提出建设“新翼戏剧”
《艺术》
《沙仑》
 
介绍进步的戏剧理论,并组织大道剧社等进行演戏活动从事无产阶级及戏剧的理论和创作实践。
辛酉剧社
1921
1930
朱穰丞
“专演难剧”
 
注重表演技巧
爱美和提高话剧艺术水平。
摩登剧社
1929年秋至1830年下半年
左明
阵白尘
郑千里等
 
《摩登月刊》
 
 
推动学校戏剧活动,在社会上产生较大影响。
大道剧社
1931年至193325
刘保罗及原艺术剧社、南国社、摩登剧社和学校剧团成员等。
 
 
 
①积极投入抗日活动,有效地配合了群众性的抗日宣传活动和当时的政治斗争。②开展了工人戏剧活动,为我国的工人戏剧运动作乐开路工作。③培养了大批的进步戏剧工作骨干力量,为后来左翼剧运开辟了大道。
蓝衣剧社
(国统区工人业余剧团的总称)
1931
上海、北平等地的工人
 
 
 
通过演小戏,反映本厂的斗争,宣传抗日救国,配合当时革命斗争。
小诗派
“五四”时期
周作人
冰心
 
 
①善于通过微小的题材捕捉刹那间的情绪和感触②执着意识的追求,常常具有言简意深的效果。
 
朝花社
1928.111930
鲁迅、柔石
崔真吾
王方仁
许广平等
“介绍东欧、北欧的文学作品,输入外国版画……扶持一点刚健质朴的文艺”。
《朝花》旬刊
《朝花》月刊
《艺苑朝华》
 
 
“鲁迅风”杂文派
19391.1
1941
王任叔
郑振铎
 
巴 金等
 
《鲁迅风》
 
捍卫鲁迅的光辉业绩,继承和发扬鲁迅的战斗精神,以杂文为武器,有力地袭击了当时的论敌。
春雷社
1924年成立
蒋光慈
沈泽民
 
《民国日报》副刊《觉悟》
专事提倡革命文学
发表有关革命文学的论文和诗歌创作。
“湖畔”诗派
1922
1926
冯雪峰
潘漠华
汪静之
应修人
 
《湖畔》
《春的歌集》
《支那二月》
①以爱情诗和抒情诗闻名,在作品中是洋溢着稚趣天然的童心美②风格清新自然天真率直表现了对传统封建世俗大胆反叛的精神
 
东北作家群
“九、一八”事变后
萧军
萧红
舒群
白朗
 
萧军《八月的乡村》
萧红的《生死场》
①   写东北乡土生活表现东北人民抗日生活
②作品充满了关东粗犷的气息并且表现了人们的所承载的亡国之苦和顽强的反抗精神
 
台湾青年东忘社
1920.7
留日的台湾学生
 
《台湾青年》
 
对台湾文艺界产生了很大影响,促进了白话文学的普及
南音社
1932.1
赖和
郭秋生
叶荣钟
 
《南鲁》
 
     
台湾文艺联盟
1934.11
1936.8
杨逵
叶陶夫妇
 
《台湾文艺》
《台湾新文学》
 
①吸引全岛作家建立了一个坚强的精神堡垒②积极地把握台湾现实,具有浓厚的写实义主色彩
台湾文艺协会
1934.7
 
 
《先发部队》
 
 
荷花淀派
抗战后期50年代中期
 
刘绍棠
从维熙
韩映山
房树民等
 
 
 
①通过日常生活画面显示时代风貌,表现美的人物,美的人生。
②在现实主义的描写中,洋溢着浪漫主义气息,充满诗情画意。
③写实和抒情完美结合。④立意高,开掘深,喷发着泥土的芬芳和水乡的清新气息。
对小说的抒情艺术和人人美学风格的独创上,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诗化小说”的成熟。
山药蛋派
抗战后期至50年代
赵树理
 
西 戎等
 
 
①其作品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大部分描述北方农业生产和北方农村的生活习俗。
②故事性强,语言通俗易懂.
③坚持从生活实际出发的现实主义艺术原则,反映现实问题。
①通俗化深得广大群众欢迎,发挥了战斗的作用。
②创作为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为推进文艺的大众化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蝈蝈,来源:未知,来源地址:)

上一篇中国现代散文创作一览表(1917-1949)

下一篇中国现代文艺运动和论争(斗争)一览表(1917--1949)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