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郭进拴|报告文学的春天来到了
——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平顶山分会成立10周年工作回顾【三十一】
回忆起将军的晚年生活,胡丹丹老师的话格外富有感情。2000年4月19日,85岁高龄的郑维山在医院里预感来日无多,在病榻上写下了给党组织的最后一封信:“……我郑重请求,在我不行的时候,适时停止对我的治疗,多节约些医疗经费,也是我对党的最后一次贡献。我一生积蓄无多,请将我最后一个月的工资作为我最后一次党费上交组织,平时积存下来的书籍送给大别山一个学校,供山区的孩子们使用……我死后,不开追悼会,不搞遗体告别,不进八宝山,也不搞任何形式的送别仪式,尸体供医学单位解剖后火化,骨灰撒在大别山屋脊洼的山上。”
“不搞遗体告别,不进八宝山。”我们感慨于这不寻常的要求。老将军历经万千征战,对革命立有大功,却只要求死后把骨灰撒在这块石头的周围!将军的家人满足了他的遗愿,从此,这块无名的巨石成了将军永恒的墓碑。胡丹丹老师动情的讲解,听得我们泪流满面,泣不成声。我们在她的带领下,雨水和着泪水,向将军默哀致敬。
将军石后的羚羊山上,点缀着几面红旗,胡丹丹老师告诉我们,那是点将台、红军洞、将军泉等景点,这些人文景观和大别山美丽的自然风光完美结合,让人浮想联翩。
稍作休息后,我们离开将军石,下山来到了将军的故居门前。
将军故居保存完好,门口是一个碧波荡漾的水塘。这个水塘又名藏枪池,据当地老人回忆,1932年红25军北上抗日临走时,留下近1000支“汉阳造”步枪,少年郑维山帮助父亲和一些革命者用油布包裹住枪支,一部分放入门前的池塘中,一部分放入家里的顶棚上。后来,吴焕先用这批枪支组建了红28军。
挥别将军故居,回首峻岭之中的将军石,我不禁在心里默默祈祷:安息吧,将军!您的遗愿已经实现,您的家乡已经走向富强……
2017年4月11日,我们平顶山市宣传干部培训班的98名学员,在大别山干部学院老师 吴超、胡丹丹的带领下,上午到达湖北省红安县参观了李先念故居纪念园,午饭后参2017年4月11日,我们平顶山市宣传干部培训班的98名学员,在大别山干部学院老师观了湖北省红安县七里坪长胜街。当天下午我们来到了新县箭厂河乡革命旧址群,进行《忠诚于党,服务于民》的现场教学。在这里,我们先后参观了列宁小学旧址、第一党支部、“红田”惨案遗址。
一路上,两位美女老师轮流给我们讲了发生在新县的动人故事,听得我热血沸腾,激情彭拜,泪流满面,浮想联翩。
新县是红的。
“山山埋忠骨,岭岭皆丰碑,村村有烈士,户户有红军”,这就是新县革命斗争史的真实写照。
新县是红军的故乡,将军的摇篮。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平顶山分会成立10周年工作回顾【三十】
下一篇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平顶山分会成立10周年工作回顾【三十二】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