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首页 > 文库 >详情

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平顶山分会成立10周年工作回顾【二十六】

作者:郭进拴     来源:会员中心     时间:2024-08-06
18861

  郭进拴|报告文学的春天来到了

  ——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平顶山分会成立10周年工作回顾【二十六】


  汝州市大峪镇是我们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平顶山分会的创作研究基地。

  2017年3月20日,是个雨后新晴的好日子。我与出席中国汝州女娲文化研讨会的30多名专家学者,在大峪镇党委书记范强立带领下,到大峪参观考察。一路上,范强立向专家深入介绍了大峪镇近年来的发展情况及大峪镇党委政府对女娲文化的总结、挖掘、整理和传承的工作成果。他表示,大峪镇将会认真听取和采纳各位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积极打造好、宣传好、继承好女娲文化遗产。女娲文化是中华文明的发端,是中华文明的根和魂。几千年来,女娲文化对民族品格的培育,民族精神的锻造,民族文化的繁荣都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是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汝州作为女娲封地和活动的核心区域,深入发掘女娲文化内涵、梳理女娲文化脉络对汝州文化事业的繁荣具有重要意义,他希望各位专家能充分利用这个交流平台,为打造汝州女娲文化品牌深入地进行交流和探讨,为成功创建“中国女娲文化之乡”给予支持。

  汝州市大峪镇之北的天熊山即古老的女娲寨上的补天峰相邻处,有两处女娲泉,相传是女娲补天时用龙拐戳出的水池。圆圆的两池清水终年不涸。是中国风水文化中典型的″天池水”。书称天圆地方,一般祖山者才有之。系龙行贵地,即该山或周围必山之贵兼秀,必有风水宝地也。先秦古书《世本》记″女氏,天皇封弟娲于汝水之阳,后为天子,因称女皇。”天熊山即是女娲族生活的主要根源地,是中原女娲文化的发祥地。正因有天池水,山上至今还有几十户山民过着较原始牛犁马驮的农耕生活。近年公路硬化山顶,与南山坡汝州娲皇文化传承基地融为一体,是人们朝拜人文初祖女娲,发展旅游文化产业的风水宝地。

  现存体系完整的女娲文化胜迹和有关专家研究结果表明,汝州市女娲文化的根源性、民间性、丰富性、原创性、传承性十分突出;大量证据表明,汝州市是中国女娲文化的发祥地和传播地。

  我的老朋友樊忠义先生,1944年生于汝州市大峪镇班庄村樊家庄,自学毕业于河大中文系,当过解放军战士、教师、记者,系汝州市申报娲皇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传承人之一。他退休十年,笔耕不辍,以渊博的学识、优美的文笔、崇高的品德先后被乡镇政府和市里报社杂志社聘用。业余时间,长期致力于搜集研究整理大峪山区名胜古迹传说,作品于2009年印刷成册出版。他为挖掘优秀的历史文化和大峪乡和汝州市旅游文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他的成就被大家认可,得道多助,各级相关部门都为他的研究给予精神支持和各种声援。现在,他自主自发筹资20多万元,先后成立了“天熊山炎黄文化书院”、“汝州市娲皇文化传承基地”等机构,并以其七十高龄日夜守护在高山之巅的建设工地上。。。。。。 其民间文化传承精神、个人的乡贤情怀实在是感人之深!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平顶山分会成立10周年工作回顾【二十五】

下一篇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平顶山分会成立10周年工作回顾【二十七】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