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首页 > 文库 >详情

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平顶山分会成立10周年工作回顾【二十三】

作者:郭进拴     来源:会员中心     时间:2024-08-06
18185

  郭进拴|报告文学的春天来到了

  ——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平顶山分会成立10周年工作回顾【二十三】


  有树木的乡村是清新的,有鸟儿的树木是快乐的,有鸟鸣声的山村是幸福的,能听到鸟鸣声的人是幸福的。林语堂说:“各种鸟鸣悦耳异常,除以音乐比拟之外,实在不能用字句形容。”也许真如所言,文字是不足以形容这些鸟鸣声的,且闭上双眼,用心聆听这声声鸟鸣,此刻,在到处有鸟雀的鸣叫声中,在流苏纱窗外的绿树剪影间,让我们深深地品味。

  啾啾,啾啾。谁的歌喉这样动听?竟把那叶叶惑的为它作舞,在鸣唱中引来了百鸟和鸣。我面前又多了许多身影,这是何仙?这是何神的化身?竟有一凤翔于空中。这是何神的化身?羽羽是那般美丽。它,它们!岂是断了织女的梭儿?是盗走了彩虹的胭脂?还是把那上方的花儿一路携来全扮在翅羽上。

  你看那舞姿,再看那神态,细观那轮廓,它们是谁?它们到底是谁?啊!它们是这尘寰上的精灵,才生的这般灵性。有你们的点缀,那花儿更艳。那风儿更欢!为你们作舞与歌唱。那清溪水流,那高山峻岭,那湖光山色,就连那一株株树木都不隐藏对你们的爱,献出它们的挚情。把这应有的挚爱,把这生存空间,把这美好的全部。全部与你们分享……

  我,我呆呆地在想,在望,在思索,在暗品,品那欢声留唱中的快乐。曼舞中制造的美好感悟,那永恒的画面。风儿更柔了,天也蓝了许多,更平静了。山林竟成了它们展示舞姿的绢图,那夏风之手笔,竟点点滴滴融进,缕缕丝丝无漏留印在上面。好美好美的图卷,好温馨好温馨的景观,又好断魂的享受。感悟着,感悟着精精灵灵的享受。感悟着精精灵灵的奉献,这是它们创造了自然,展示了自己的生存,才呈现出了今日的美好。

  焦山村的小河,是那样的秀美。高高的蓝天下,白云片片,河水潺流,白浪滔滔,鹅鸭戏水,柳丝拂岸,草木葳蕤。焦山村那横跨小河的石桥,犹如一道街市悬在半空,伴着那蓝天、白云、绿树、红花,组成了一幅五彩缤纷的水彩画,煞是好看。我们踏上桥头,俯看脚下,滔滔河水汩汩西来,悠悠东去,宛如一条飘浮在豫西大地的洁白丝带,隐迹在那如烟的柳丝之中。河两岸那茂密的林带,碧翠欲滴,绿意盎然,一方方,一片片连在一起,倒映水中,好像镶绣在河上的碧绿丝带,使焦山村的小河更加灵秀诱人。

  河边,有几位灵巧俊美的村姑在洗衣服,一群白鹅、白鸭在戏水,河水散发出清新湿润的气息,石桥、碧波、垂柳、翠竹、白杨,和谐地构成了典雅的诗情画意……水面上,涟漪一层层地扩散开去;远处,飘来了悠然自得的歌声,望着那柳搓金缕,花影摇曳,碧波荡漾的焦山村母亲河,我陶醉了,好像躺卧在慈母的怀抱里,沉湎于无限温馨惬意之中。

  古人寄情山水,成为洗涤品格涵养性情的必备条件。有一个例子很有意思,大自然的流水,在孔子心目中,具备着君子一切美好的品德,孔子说:“夫水,偏于渚生而天地也,似德。其流也埤下,裾拘必循其理,似义。其乎不可曲进,似道。若有决行之,其应佚若声响,其赴百仞之谷不俱,似勇。主量必平,似法。盈不求概,似正。淖约微达,似察。以出以入,以就鲜洁,似善化。其万折也必东,似志。是故君子见大水必观焉。”(荀子·宥坐)孔子把水描写了九种形象,可见他对巨川大河观察的是既深刻而又细致的。

  我本来性嗜山水,极爱出游。只有家乡的河,才是我真正领略和体会到了孔老夫子描写的德、义、道、勇、法、正、察、善、志等九种形象。我是相信“太史公游名山大川,故其文章颇有奇气”这句话的。焦山村的河虽没有名气,但她却有着别处都没有的奇绝之处。我望着焦山村的河,倍觉这碧波粼粼一河水的鲜活可爱;这漾波漫流的大水,更令我陶然如醉,神魂飞扬,彼时,纵有千种愁思万般忧,也全部消溶在这一河碧玉里了!

  我想,焦山村小河的俏,恐怕全在于河流的曲折多姿,这里是沙河的上游,也是沙河的源头。行至流急涡回的前方,河的裙裾一闪,闪出了九曲十八弯,壁立湾畔的奇岩怪石,似乎触手可及,掩映在老树青藤中的村居农舍,更添无限野趣。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平顶山分会成立10周年工作回顾【二十二】

下一篇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平顶山分会成立10周年工作回顾【二十四】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