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首页 > 文库 >详情

盛世能否再谱华章?

作者:郭进拴     来源:会员中心     时间:2024-02-19
40223
  在香山寺时,曾了解到这样的事情:就在2002年以前,香山寺里的十几个殿堂,一个堂是一“家”,各立门户,谁也不管谁?

  为何?只为利也。一个大香山寺名头下,各自“占山为王”,各自收钱各自用,像是一个大杂院,又像一个大卖场。

  我有一种莫可名状的感觉。我没有资格悲天悯人,人在俗世,难免俗心,但我还是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

  我站在大悲观音塔下,定定地看着皑皑的雪原,感觉到一种荒凉。

  不知那屹立了一千多年的大悲观音塔会如何“想”,也不知那在此证道的观音会怎样想?

  好在——经过一段时间治理,这里已恢复了平静。

  等到我要下山的时候,长长的120级台阶上,多了一个哑巴和一个痴呆人。

  哑巴见到从山上下来的人,便兴奋地握手,而痴呆人则露出一脸幸福的笑容。

  旁人说,来香山寺是两人每天的功课。

  或许是看到菩萨灿烂的笑容,那久郁于心的荒凉顿然消融。

  活着,让每个人好好地活着,善待生命,善待大众,无论高低贵贱。

  这,或许就是佛法的精义吧?

  我佛慈悲。

  “松风水月”香山寺的往昔胜景

  宝丰县财政局干部姚俊乾先生,书法造诣很深,对于当地文化事业也甚是热心,对于香山寺更是情感甚笃,多次力邀记者前往采访。

  他说自己小时候曾看到过一块石匾——“松风水月”,如今匾在闹店镇户口村小学。

  闹店镇教育办公室练国杰主任获悉我要看匾,欣然陪同前往。

  实际上户口村小学就在香山寺东,离香山寺不过一公里左右,不一会儿就到了。

  那块匾就嵌在户口村小学老旧的北屋,那屋其实是座老庙屋,墙已蚀粉了,因为那块匾,至今还没有扒。

  凑近了看,只见匾上写着“松风水月”四个字,落款是“明崇祯九年”,几个字简简单单,却透着一种功夫、一种境界,一种超脱和空灵。姚先生说,这四个字也是当时寺院实景的写照。

  这几个字颇有些来历。据说,那年寺院住持请当地的文化人到寺里题字留念,偏偏一个放牛娃打那里路过,乘先生们吃饭的间隙,随手捡起纸笔,“胡乱”写了几个字,这便是“松风水月”了。

  只这几字,折煞了那些应邀前来的秀才们,当他们一个个来到案前再次酝酿一展墨宝时,看到了那几字,于是个个不敢再提笔书写。只说那住持,就把放牛娃的这几个字让人刻了,镶在寺院的大门头。

  后来,到了清末或者是民国初年,户口村一大户人家,权势太大了。大到什么程度呢?这么说吧,有刀客或者说土匪要找谁的事儿,必先到这位家里询问。

  权势大了,心自然也就野,心野了,自然要做些别人想都不敢想的事儿。

  就这位,硬是把这几个字从寺里凿下来,要镶到自己家里,只是有人劝说寺里东西搁家里不好,这才临时镶到了村里的庙墙上。

  “松风水月”这几个字,是一种境界,一种佛的清静疏朗境界,但同时也是当时香山的实景。历史记载,明代是香山寺的极盛时期。且不说其他,就当地老辈儿人的说法,单是通向寺院的路边,树就多得数不胜数。从宝丰县城出发,到离香山四公里的地方,有一条路,叫“朝圣路”,从路的这端向香山走,树木遮蔽,密密匝匝,伴着树阴直到香山之巅。

  而前往香山拜佛的人们,从四公里远的地方,就开始跪拜,一直拜到山顶。

  宝丰人特别相信这样一个传说:据说,妙善公主得道成仙后,当地有人组织为她建宝塔埋葬她的舍利,由于她生前做过很多好事,一下子来了许多人,人们牵牛赶马,都想尽自己一份力。

  也怪,每到吃饭时,饭自然就做好了,送到了工地,但从未见有人往这里送面粉、蔬菜等,其中一人就起了疑心。他在忙碌间隙,就偷偷跑到厨房看,这一看不当紧,他再也不吃工地上的饭了,原来,观音正用工地上牛马的粪做饭。

  就这样,不多久,宝塔建成了,工地上吃观音做的饭那一百多号人都得了道,只有那个人没有得道。

  当地老百姓说,信就要信彻底啊,不可对佛三心二意!

  白雀寺前村人争说观音善事

  按照宝丰当地百姓的说法,香山寺最早是白雀寺——“三皇姑”出家的地方。白雀寺在李庄乡古城村,“三皇姑”死后埋在香山,只有一个塔,后来就成了寺。香山寺在闹店乡,实际上两地相距不过几里地。

  白雀寺,是“三皇姑”出家修行之地。后来她在香山寺修成正果,人称“大慈大悲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历史上此地曾一度出现过殿宇僧房千间、土地百亩、佛事盛行、香烟缭绕的壮观景象。根据传说:寺前一棵万年古槐,即“白雀异槐”,其阴甚盛,其枝状如龙形,其叶状如龙爪,因此,树称“万年古槐”。树中间是空心,有洞口,有小孩子常在异槐“肚子”里玩耍,还经常可以看到有人在异槐“肚子”里放一张小桌子打麻将或打纸牌。此树直径约1.8米,高度约9米。

  另外,寺内有古柏树一棵,每遇丰年,必有白雀筑巢于树巅。因此,该寺院得名白雀寺。群众编个顺口溜:紫云山上紫云气,白雀寺内白雀飞。这棵柏树高度大约9米,直径1.6米左右。树中心也是空的。据传有南方来的人,在树洞内发现树中心板为“百鸟朝凤”图案,曾想尽一切办法盗走这个图。他们在柏树周围,用大竹竿搭起架子,名曰“保护柏树”。实际上,他们借着深夜,别人不注意他们的时候,偷走了“百鸟朝凤”中心板。从此之后,这棵柏树枝叶、树干萎缩。解放后,1968年翟集村一农民把此树挖走了。据称锯开柏树一看,每一块板上皆有白雀图形。

  平顶山市新华区薛庄乡石桥营村吕春堂老人说,观世音菩萨在“香山寺”修行时,夜里经常下来察看民情,哪里有苦难,就在哪里现身。

  当时石桥营村里有个老人,行动不便,“观世音菩萨”经常给他送水,临走时自己再挑一担水上香山。但是,这里有条河,没有桥来回行走很不方便,“观世音菩萨”亲自动手,一夜之间挖好两口井,并修了三孔桥。井与井之间的距离只有一步距离,故当地群众谓之“一步两口井”。桥孔与桥孔之间的距离约一步有余,按农村习惯的丈量土地方法,走两下为一步,正好五步走完,故名“五步三孔桥”。据传说:刚修完桥、挖好井,“观世音菩萨”听见鸡叫声,天快亮了,于是很快又回“香山寺”去了。这两口井,长年往外流水,天再干旱,井水没有干过。吕春堂说“五步三孔桥”下流的水,冬天是热的,夏天是凉的。解放后,村里有人要移动桥位置,往南移动约15米距离,还把井往下淘了淘。听说,当时从井底下挖出的有金碗、金豹、金狗、金马驹等物。

  宝丰县周庄乡上赵庄村李信女士说:歇马栏殿,就是“三皇姑”人称“千手千眼的观世音菩萨”在香山寺修行成道后,骑着骏马从西方(印度)回来,骏马到这里不走了。“观世音菩萨”顺便在这里察看民情,发现这里很长时间都没有下雨,而群众也正在诵念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跪地叩拜求雨。菩萨立即召来龙王,下了一场大雨,缓解了旱情。“观世音菩萨”走后,这里留下来有上马石、拴马桩。群众为了纪念“观世音菩萨”显灵事迹,就在这个地方建起“观音菩萨”殿,并立有三个碑碣(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碑碣——介绍歇马栏殿来历的碑碣,被当成“四旧”毁坏无存)。现存的两个碑碣只能看见“万善同归”、“重修香山寺千手千眼佛殿”字样。

  有关文献对于白雀寺也有记载——明代白宏《宝丰白雀寺考》称:“殿前一石柱,宋政和五年(1115年)王贵等所建,其篆曰:‘香山白雀寺住持。’”重海上人《灵塔志》又称:“重海俗姓张氏,西京永宁人。……闻汝南龙山有古迹,俗传为香山大悲塔者,心所信慕……恳求出家,礼智元和尚(白雀寺住持)为师,宝元二年(1039年)特敕剃度为僧。本师死,遂主院事。”香山大悲塔原属慈寿院的一部分,慈寿院就是白雀寺,白雀寺的全称是“香山白雀寺”,香山寺前期归白雀寺领属,两寺由同一禅师住持,香山寺应是白雀寺的下院或分院。

  早期由于香山寺和白雀寺一体,所以唐、宋以前称作“香山白雀寺”或“白雀寺”。宋仁宗皇祐三年(1051年),因汝州牧王方腾所请,敕赐寺额为慈寿院,至金大定二十五年(1185年),始称香山观音禅院。随着寺院规模的扩大,崇奉佛教的门徒增多,到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改称香山普门禅寺或香山十方大普门禅寺。明天顺二年(1458年)敕赐寺额为香山普门禅寺,沿用至今。

  风雨数度香山寺能否再盛?

  因“观世音菩萨”曾“道成于香山,灵显于南海,至今香山有碑,普陀有寺”,以至香山寺数度兴盛。

  但香山寺也并非一路坦途,隋、唐、五代战乱,香山寺其实也难免毁废,在曹洞宗走进“百年孤独”的时候,香山寺的日子其实也不好过。

  根据文字记载,仅宋以后香山寺所遭劫难就有四次:金泰和七年(1207年)《汝州香山秀公禅师塔铭》载:“金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甲辰因香山火烬而成灰……请唐国公主附马统军乌林答天锡住智海禅院内,资助修复,不数载,复建如初。”

  明成化十五年(1480年)《重修宝丰县香山大普门禅寺碑》称:“元末毁于兵燹。”

  正德元年(1506年)《重修香山大普门禅寺记》称:“既我国初,被红巾纵火焚烧,荡为灰烬,惟太尉殿一区犹存。”

  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重修香山寺碑记》称:“崇祯末,流土之变,殿宇悉被焚毁,只遗大士塔一座,寺僧数百余众,屠戮几尽。”

  清末民初,连年荒旱,军阀混战,加上抗日战争及汤恩伯在豫西的破坏,寺庙大半残废,香山寺同样也迭遭不幸,倾颓失修。

  自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国务院多次颁布保护文物法令,并把蔡京所书的《香山大悲菩萨传碑》等列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屡次拨专款修缮加固,才使得这座名寺得以保存。但十年动乱,这座千年古刹,再次遭劫。除观音大士塔及少数碑刻外,其余荡然无存。1978年后,宗教文物政策得到落实,省政府拨款修葺观音大士塔。僧俗信徒捐资,才慢慢又恢复了大悲正殿、大雄宝殿各7楹,九老阁、吕祖殿各3楹,四面观音殿、天王殿各5楹,正门3楹。

  但这时的香山寺,管理上很是混乱。“2002年我和其他两位同志到香山寺时,香山寺内有十几家‘管理单位’,各自占一个殿,‘占山为王’,聚敛钱财,乱搭乱建,各自收钱自己用,谁也不管谁!”宝丰县民族宗教局何艳冰女士说。

  何艳冰和另外两位同志入住香山寺的主要工作,就是规范那里的管理。

  何艳冰说她在山上住了15个月,无论酷暑寒冬。

  15个月后,香山寺聘请高僧入住,香山寺“四不像”及乱建现象得到根治。

  2004年岁末,香山寺释延蛟大师指着墙上的香山寺改造示意图对记者说:“香山寺大的改造就要开始,改造后的香山寺将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寺院。”

  从图上看,未来的香山寺确实很宏伟很壮观,那是一个美丽的未来。

  但也许那太美了,让我总觉得美丽里有一些缺憾。

  那是什么呢?

  一株老树,一间寒屋,一座茅庵?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禅境下的文人抒怀

下一篇关于申报平顶山市为“中国观音文化之乡”的报告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