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首页 > 文库 >详情

黄河黄,长江长【长篇连载之二十六】

作者:郭进拴     来源:会员中心     时间:2024-02-01
40480
       我们几个孩子调侃“张瞎子”,都伸出手,让他看手相,说说我们长大了适合干什么。没想到“张瞎子”敷衍地瞟了一眼,甩了一句:“都是当汉奸的料!”从此,我们和他结了怨。

       村东的路口有棵大槐树,树上有个大蚂蜂窝,那可是“张瞎子”外出算卦的必经之路。我们约莫着他外出算卦的时辰到了,一个个操起弹弓,对着蚂蜂窝射去,然后争先恐后地跑了。

       受到惊吓的蚂蜂四处乱飞,正因找不到目标发愁呢,没想到“张瞎子”慢悠悠地来了,便对他群起而攻击。“张瞎子”被“蛰”得“嗷嗷”直叫,逃也似的回到家里。

       “张瞎子”搬了一把椅子,放在了街里的大槐树下,躺在上面阴阳怪气地呻吟着。他用土办法治疗蜂毒,就是把马紫菜捣碎,糊贴在伤口处,绿莹莹的一块一块的,像个外星人,让人忍俊不禁。

       过了一段时间,我考上了初中,像一下子长大了,再也不玩弹弓了!我小时候,最快活的事情就是打弹弓。

       为了打好弹弓,我可没少下功夫。小院里有棵李子树,我每天趁母亲不注意,就用弹弓打李子。没几天,被母亲发现了。唉!害得我耳朵疼了好几天呢!

       这也没能阻止我练习弹弓。我晚上偷偷出去,在菜地里点上一根香,我就瞄准了香头的火光打。天上的星星小心翼翼地看着地上的这颗星星,一闪一闪。

       小伙伴都知道我打得最准,就推选我做了“弹弓王”。我们每天在村子里捡一些碎玻璃,酒瓶子,药罐子,到小树林里比赛。

       有一天,我们在一棵树下发现了一个小土地庙。大家都说自己有本事能打中庙门板。可是他们一个个全都打偏了,好像真的有什么怪事似的。我可不信这一套,我抬手一弹弓,那庙门啪地一声碎成两半。

       回家的路上,小伙伴们一个个挤眉弄眼地说肚子痛,争着说“土地公公生气了!”可是当母亲来喊我吃饭时,他们跑得比兔子都快。

       唉,母亲来得真不是时候,我还没有来得及表演呢!我要是装肚子痛,保准比他们更像!在我十一二岁的时候,我们这一群孩子玩弹弓玩得火热。孩子们结着伙到林子里去打鸟,弹射技术优异者,每每大有收获。

       孩子们作弹弓用的皮筋,多是取自自行车或马车的轮胎,而以马车的轮胎尤佳。父辈们虽然严厉,但都能满足孩子的要求,搞到一块轮胎做成漂亮的弹弓。由于我的父亲放羊外出,我也就失去了拥有弹弓的权力。看别的孩子玩弹弓,看得心里发痒时,就央求人家,借来弹弓射几下。

       终于,我也有了做一只弹弓的希望了。母亲说,过两天是赶集的日子,母亲懒了两筐柿子,要挑到临汝镇集上去卖。母亲要带我一同去,说是用卖柿子的钱,给我买一副做弹弓的皮筋。

       母亲带我去赶集,当然不只是叫我去看热闹,而将我作为她的一个帮手,因为十几里的山路,弯弯转转,起起伏伏,挑上一副柿子担子,母亲自己无论如何是吃不消的。

       那一天,天还没全亮,我们母子就上路了。一副担子,一会儿在母亲肩上,一会儿传到我肩上。两筐柿子,在别人身上也许不算重,但放在我和母亲的肩上,就变得摇摇晃晃。

       每次的轮换,母亲挑的路程要比我长得多,她是不肯轻易把担子给儿子的,每当她流着汗,气喘吁吁,实在挑不动时,才把担子放下。而我接起担子,咬着牙,心里默默数着:一步,两步……一百步……一百五十步……数着步数向前走。我们吃力挑担的样子,引起很多路人的注意,有人打趣地说:“就凭把你们累成这个样子,也应该能卖个高价!”

       集市上,卖柿子的人很多。说来奇怪,那一天集市上柿子的价格,我现在还记得: 最好的柿子每斤能卖三角五分。我们的柿子不能算最好的,所以母亲不能不把柿子的价格向下压了压,每斤卖三角二分,二角三分的价钱。直到了半下午,才把两筐柿子卖完。

       卖完柿子,也该打点一下肚子了,母亲狠了狠心,买了几张干豆腐,作为我们的午餐——这对于我们,已近于奢侈了。

       接着的事情,就是给我买做弹弓的皮筋。小摊贩卖的皮筋,远没有车胎做成的好,样子虽然好看,可弹力差,但能拥有一副属于自己的弹弓,我也就心满意足了。小摊贩的皮筋价格我也记得:每副两角钱。可以说是用快一斤柿子换来的。

       那只弹弓的样子以及由此引出的一些活动,我已不记得了,但我为那只弹弓所付出的劳动,我却记忆犹新。现在的孩子大多蛰伏在网吧,以擅打游戏为能事,游戏中的级别代表着自己虚拟的身份,很是自豪。我们小时侯生活在农村。能玩的东西,就是集合起小伙伴,下河游泳摸鱼,上房爬树掏鸟,尽是体力活,真功夫;还有一项本领——打弹弓。

       据说奥运射击冠军许海峰从小是个弹弓大王。有他在上,我只能低调,但我手艺也确实过得去。

       那时的练兵是找一个瓶子,装满水放在沙堆上,小伙伴们站开十来米,拉开弹弓喊:放!嘴里还伴奏“枪声”,密集的“子弹”打得沙堆尘土飞扬,或从瓶子四周雨点一样飞过。但我的子弹射出了,一条线影直接连通目标——“砰”地一声瓶子碎裂,玻璃和水花瞬间飞散,像是慢镜头,至今仍在我眼前开花般的绽放;像是童年中的一个愿望在咒语后豁然变化,完全是我那一颗石子击中机关——芝麻开门!我被那一时刻的奇妙感觉陶醉。之所以打得那么准,主要是我比别人练得多,灵秀也有点。

       如果鸟在树上或电线上,小伙伴们都争先恐后的“射击”,但有些鸟落在了窗前、窗角,铮亮的玻璃像眼睛一样盯着我们,石子往那里飞,就要掂量掂量了。

       我先转一个角度,尽量斜对窗户,让石子溅起后不要飞上玻璃——但仍有忧虑,打偏了仍会伤害玻璃。我凭着自信,胆大,拉满弓嗖地一声,直接打中鸟落点——差点击中!鸟儿魂都没有了,歪歪斜斜地远去,头也不回。飞起的石子碰到窗框上一声锐响,没有打中玻璃!小伙伴们全隐在树丛里了。户主大喊一声,推开窗户,却看不到一个人。又看看玻璃,看看其它……那一个小石子的“弹着点”很不起眼,大多数时间不容易被发现,就是发现了,也只是个浅浅的弹痕。户主会冲着空空的场地大喊:谁?谁家孩子?!

       我们和那些鸟一起,飞远了。……

       打得很准了,开始凭感觉。树上听到鸟儿叫,枝叶挡严什么也看不见,就悄悄地在树下转,立体地感觉声音的来源,然后对准那个地方嗖地一弹弓。用这种方法,有次我竟打下一只杜鹃来,当它旋转着坠落下来时我才发现我造了孽——它嘴里叼着许多小虫,是只母鸟。

       成人以后,我一直以为我疏远了弹弓,荒废了“武功”。现在的市场上有卖商品化弹弓的,做的很精巧,像个工艺品。皮条弹力十足,还有一个扣在手腕上的环,以抵消皮条拉紧后弓叉后仰的张力,更有利于瞄准了。这种东西有谁会买?城市中现已很少有鸟,也不让打,孩子们也有了自己的电子伙伴。那东西买来后也只是个工艺品,怀旧品,我拿起它仔细端详,感慨万分。一切都远去了,难忘的片段时隐时现。我试了一下,非常好用,不由自主地做了两个动作。那位卖主兴奋地喊:哎,这是位行家!你买上吧,我给你个批发价——你看这做工……他开始给我详细介绍。我一直懒洋洋着。最后我买了一件小工艺品,上面有标价。他不让我砍价了,说是把弹弓送给我,交个玩友。

       在一个休息日,我和家人去农家乐游玩,悄悄带上了这东西。孩子发现了,非要和我去“打猎”。我走出院外,到处是树林,但鸟儿不多。虽是农村,房子、公路、汽车、行人,依然很多,络绎不绝。我看到一家院里有棵大榆树,几只鸟儿正在悠闲,我瞄准最靠枝外的一只,嗖地发弹——这弹弓的弹力太好了,子弹快的如同气枪,一条疾飞的线影直掠鸟儿,但只是擦背而过——魂没了!鸟儿惊叫一声,从飞散的羽毛中逃遁,像是它留下的烟幕——天哪,我还是这么厉害?因为我毫无生疏感,孩子看得目瞪口呆。我又转了几处,打下一只屋檐鸟。只要瞄准后鸟儿不飞,打不下来也惊它个半死,因为几乎都是差之毫厘。我想我们走后鸟儿一定会开会,要议论今天降临的奇怪现象。我看到一家墙头上有只麻雀,满弓而发,一声钝响,将它“噗”地一声打到院里了。

       我小心地去敲门。没人,悄悄地推门进去。庭院的地上一只死雀,鲜血正流。我捡上就跑,身后一只狗汪汪直叫。我兴奋地大呼小叫,拎着两只死麻雀。

       孩子那天非要那只弹弓……。

       在爱人的劝说下,我把弹弓送人了。

       这次弹弓是真的走远了!

       在儿童时代,我参加过许多游戏,有老鹰捉小鸡、拉鱼网、贴膏药、把关、瞎子摸瘸子等各种各样有趣的活动。其中,最让我记忆犹新的还是丢手绢,我们鳌头人叫丢手巾。

       小朋友们围成一圈蹲下 ,其中一个小朋友A站起来,拿着手绢,开始在小朋友们身后,绕外圈走。蹲着的小朋友开始唱歌“丢,丢,丢手绢,轻轻的放在小朋友的后面,大家不要告诉他” 歌曲结束之前丢手绢的小朋友必须把手绢放在某个小朋友B的身后,然后快速回到自己原本的位置。被选中的小朋友B必须第一时间发现手绢在他后面,拿起手绢追上丢手绢的小朋友A,算是胜利,否则就是失败,需要表演一个节目。

       丢手绢,又叫丢手帕,我国传统的民间儿童游戏。开始前,准备几块手绢,然后大家推选一个丢手绢的人,其余的人围成一个大圆圈蹲下。游戏开始,被推选为丢手绢的人沿着圆圈外行走。丢手绢的人要不知不觉地将手绢丢在其中一人的身后。被丢了手绢的人要迅速发现自己身后的手绢,然后迅速起身追逐丢手绢的人,丢手绢的人沿着圆圈奔跑,跑到被丢手绢人的位置时蹲下,如被抓住,则要表演一个节目,可表演跳舞、歌谣、讲故事等。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手绢是每个少年的必备品。在孩子的袖口或者肩上,母亲总会别一块手绢,粗布做的,方方的。晚上,母亲会把它洗得干干净净,第二天起床时再别上。长大一些,手绢就从袖口和肩上转移到衣兜里,手绢也由自己来洗。直到上了小学,好像才彻底告别了手绢——一方小小手绢,像是时光和记忆送给我们的小小仓库,珍藏着所有的欢乐。

       1、材料准备:小手绢一块 

       2、场地布置:平坦的地方即可

       3、人数:一般要由五个人以上组成,人数不设上限。男女小孩都可参加。

       4、传统玩法:

       开始前,大家利用“石头剪刀布”或其他的方法推选出一个丢手绢的小朋友,其余的人围成一个大圆圈蹲下。游戏开始,大家一起唱起《丢手绢》歌谣,被推选为丢手绢的人沿着圆圈外行走或跑步。在歌谣唱完之前,丢手绢的人要不知不觉地将手绢丢在其中一人的身后。被丢了手绢的人要迅速发现自己身后的手绢,然后迅速起身追逐丢手绢的人,丢手绢的人沿着圆圈奔跑,跑到被丢手绢人的位置时蹲下,如被抓住,则要表演一个节目,可表演跳舞、讲故事等。如果被丢手绢的人在歌谣唱完后仍未发现身后的手绢,而让丢手绢的人转了一圈后抓住的,就要做下一轮丢手绢的人,他的位置则由刚才丢手绢的人代替。因此游戏是大家围成圆圈进行的,所以丢手绢的人和被丢手绢的人跑动时圈数不能太多,防止因跑动圈数太多而头晕跌倒。

       传统玩法是一个小朋友丢手绢,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发展创新,请大家念儿歌,两个小朋友拿不同颜色的手绢,一起丢手绢,在以往的游戏中,都是单人单圈做,为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可以双人双圈,三人三圈……,游戏的过程中,有一些学生往往只把手绢丢给自己的好友,这就会给课堂带来不和谐的因素,造成学生之间的不团结。多圈组合既增加了游戏的难度,又给小孩子提供了更多的游戏机会。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我和小伙伴们在草地上玩丢手绢的游戏。通过剪刀石头布,我们最后决定由小霞来丢手绢,其他的人围成一个大圆圈坐好。大家坐得端端正正的,就像是一个个正在念经的小和尚。

       游戏开始了,大家唱起了丢手绢的歌:“丢呀丢呀,丢手绢……”而小霞围着大圆圈转来转去,像是个尽职的警察在寻找着小偷一样,仔细地在寻找着目标。终于,小霞把目标锁定在了小红的身上。于是小霞就蹑手蹑脚地走到小红身后,轻轻地把手绢放到小红的后面,然后加快速度跑了起来。

       这时,大家发现了小霞手上的手绢就像变魔术一样消失了,赶紧摸着自己的身后。突然,小红摸到自己的身后有一条手绢,赶紧抓起手绢飞也似的跑了起来去追小霞。结果,小霞被小红捉到了。这时大家要小霞表演一个精彩的节目。小霞不得已来到小伙伴的中间,唱起了悦耳动听的歌。唱完之后,大家报以了热烈的掌声。


       我盼啊盼啊,终于又盼到了星期五,叶老师叫我们围成圈。老师叫我先丢,我猫着腰往前走,走到石头后头,我心想:石头是短跑健将,丢给他我死定了,走着走着走到新芳后头心想她跑的慢,丢给她,她肯定追不到我。于是我把手一松,手绢轻轻地掉在了新芳身后。我若无其事地往前走,当走到了石头身后,我假装把手绢丢给了石头,然后迅速向前跑。石头一回头,看到手绢不在他身后,就回过头来。我看到新芳还没发觉,忍不住就笑了。这时,新芳突然回过头来,发现手绢就在自己身后,拔腿就跑,可我早已到我自己原来坐的位子坐下了。新芳只好绕着大家围成的圆圈丢起手绢来。

       最可笑的是张学宾,张学宾蹑手蹑脚走到陈晨后面,把手绢老远的就扔给朱志豪后,立刻就跑,朱志豪早就知道张学宾要丢给他,他都做好了准备,他接到手绢拔腿就跑。张学宾没跑几步就被朱志豪抓住了,张学宾只好给大家表演了节目。

       时间过的真快,我们还没玩过瘾,放学的时间就到了,我们依依不舍地回家了。

       我扔下书包,又喊了几个小朋友,到我家路对面的打麦场集合。游戏开始了,大家围坐成一圈,郭秀秀同学先丢,她把手绢丢到了小明明的背后,小明明还呆若木鸡地坐着,浑然不知。同学们都朝他笑,他才反应过来,连忙边捡起手绢站起来便追,可惜来不及了,郭秀秀同学早已坐到他的位置上了。小明明被罚了,他唱了一首歌,优美动人的歌声感动了每一位同学,大家高呼:“唱得好!唱得好!”接着,又往下丢,不知不觉中,手绢又丢到了郭秀秀的背后,秀秀也不甘示弱,站起来猛追,可惜还是晚了一步,秀秀被罚了,她选择跳舞,轻松欢快的舞姿带动了大家,大家随她边拍手边跳了起来,然后,同学们又高呼:“跳得好!跳得好!” 

       我们一直玩到天黑,大人来叫了才各回各家。

       如今,我这已60岁的老头,每每回忆起儿时丢手巾,我都会怀念那难忘的童趣儿和美好时光!

       可惜的是时光不能倒流,我们能永远年轻,永远长不大,那该多好啊!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黄河黄,长江长【长篇连载之二十五】

下一篇黄河黄,长江长【长篇连载之二十七】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