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首页 > 文库 >详情

我读志伟先生《梦博园》有感

作者:郭进拴     来源:会员中心     时间:2024-01-22
50519
       繁荣发展文学千头万绪,核心在于守护民族文化之“根”,涵养中国精神之“魂”。“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鲜明的“人民观”,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本质所在,是其存在的根本价值,亦是贯穿习近平文艺思想的一条主线。

       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建立经得起人民检验的评价标准,在各个层面体现人民群众在文艺工作中的中心位置,真正做到“身入”“心入”“情入”,才能创作出更多反映时代风貌、联通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处在发展关键阶段、步入改革深水区的中国,从未如此迫切地需要增强团结一致的凝聚力、攻坚克难的战斗力。用梦想的力量感召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亿万人民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正能量,以爱国主义的深厚情怀凝聚共识,把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地传承弘扬,我们就能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继承和光大我们生生不息的精神谱系,在复兴路上行稳致远。

       繁荣发展文艺任重道远,创作出无愧时代的优秀作品是根本,打造德艺双馨的文艺队伍是基础,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则是保障。“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从树立精品意识、创新精神到与时俱进发展网络文艺,加强阵地建设,推动优秀作品走出去,再到加强文艺理论和评论工作褒优贬劣,激浊扬清,最终目的在于不断生产出一批批“传得开、留得下”的经典作品。文艺归根结底是人的学问、人的艺术,对从业者而言,良好的专业素养、高尚的人格修为,“铁肩担道义”的社会责任感缺一不可。把思想道德建设摆在首位,将造就领军人物和建设人才队伍结合起来,文艺事业才能百花齐放、生机勃勃。加强和改进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关键在于紧紧依靠广大文艺工作者,尊重和遵循文艺规律,既要营造良好氛围,也要完善体制机制,两个维度共同发力,我们就能更好地调动广大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文化发展繁荣的强大合力。

       王志伟先生就是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的典范,他的《梦博园》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进化,第二部分:周游世界,第三部分:东西半球,第四部分:梦华。他写作的过程一直处于一种亢奋的状态,创作过程本身对他也是一次灵魂的洗涤。随着他的笔锋所至,我们不禁为伟大祖国而自豪,为伟大人民而骄傲。中国文学的繁荣发展需要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作品,比如全景式展现一个时代的生活画卷、反映一个时代的发展趋势、书写一个时代人们观念的变迁等,这不是说题材越大越好,关键是能不能做到小中见大。《梦博园》全景式展现了我们伟大祖国的一页页壮丽画卷。把大量的文献资料,进行取舍,用诗的形式连串,组合,以时间和类别混合排序。有些事例详写,可独立成篇,有些则略写,一笔带过。《梦博园》如此长的篇幅也做到一韵到底,对志伟先生来说,同样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说实话,我并不喜欢当下有些分行白话,味同嚼蜡的诗,也不喜欢故弄玄虚,不知所云的诗,我更欣赏现代老一辈诗人的诗。既然是诗歌,读起来应该有韵味,最好大众都能看得懂。志伟先生的这部长诗中有大量的年月日期和数据数字,本来将大量数字融入诗的文字中,很容易影响诗味,但做为史实类的作品,又必须写入,只能尽力。当有具体日期,数据的史实作品展现在读者面前时,我们既可做为诗来欣赏,也值得做为资料来收藏。

        “大到宇宙小至蝼蚁,远到幽幽苍天近至渺渺心河,历史、现实、文化、自然、灵魂、人生等世间所有的事物,打传统眼光看去有诗意无诗意的仿佛都被诗人驱遣于笔端……”颇具文化底蕴的志伟先生,不愿去关注那种不无吓唬人之嫌的绝对、抽象之“在”,倒是喜欢以“心灵总态度”的融入和统摄,在日常生活与情趣的“及物”选择中建构自己的形象美学,这种诗意的感知和生成机制本身,就隐含着与读者心灵沟通的可能。一个伟大的时代,一个我们参与、亲历和践行的时代,如果不用诗歌记录下来使其成为文学的记忆,这是中国诗歌的悲哀,也是中国诗人的悲哀。因为以文学形式全景式记录这个时代,只有诗歌能够做到。一定是亲身经历的、亲身感受的才去写。写人是志伟先生熟悉的人,写事是志伟先生经历的事。这么多年,在志伟先生的写作中,他不去写那些无病呻吟的东西。

       诗言心声,语暴灵魂,行出人生。 

       当今当下,“怨妇体”、“酸锈体”、“酸臭体”诗文大为风行,泛滥成灾,这正是人民日报痛批文创界低俗粗陋、毫无创新意识的根本原因。 

       笔者发现——凡是喜欢写作“怨妇体”、“酸锈体”、“酸臭体”诗文者,都时不时喜欢讥讽“老干体”;“老干体”这词,也正是这些怨、酸、锈、腐者,为贬人升己所创设。 

       笔者从不讥讽“老干体”,如果让笔者在“怨妇体”、“酸锈体”、“酸臭体”与“老干体”中选,笔者能愿不选,不作诗;非要笔者二选一的话,笔者肯定选”老干体“。因为,偏爱“怨妇体”、“酸锈体”、“酸臭体”诗文者,必然怨天尤人,怨己怨人怨世界,没有风度,失去风范,时时处处局限于小我,纠结于自私自利,卖弄酸臭,失去灵性,自我堵塞心境,自设牢笼,一叶障目,毫无创新意识,无以进阶;”老干体“虽有欠缺,却胸怀坦荡,真心热情歌颂美好,风度未失,尚存进阶空间。 

        “老干体”虽然直白无味,大多是因为诗者是业余的,欠缺相关知识,或者还有重要工作,没有时间学习相关知识,或者没有时间多推敲,或者因时事的需要,只能或需要这样。 

       文彩和音韵,只要用心感悟是可以速成的;做人做事的品味风范,审美情趣,却是无法速成,只能在人生长跑的峰峦跌宕中一点一滴积累感悟。“怨妇体”、“酸锈体”、“酸臭体”貌似专业,却是真正让诗者成为品味低俗的下九流,与灵性、与创新、与诗境南辕北辙,引人误入歧途的歪门邪道。 

       笔者还发现——把有意境,有情怀,抓住时代脉搏,融入时代进步大潮,读懂伟大时代的伟大,读懂创造伟大时代的伟大人物的伟大,真心热情歌颂时代进步,真心热情歌颂促进时代进步的英雄,真心热情歌颂伟大时代的伟大政党及伟大领袖,一概讥讽为”老干体“或者阿谀奉承的”捧圣“,一定是内心狭隘、阴暗、猥琐、龌龊者,一定是别有用心者,极有可能是出卖灵魂者;最终,一定是现实生活的失败者,一定是被时代所淘汰者;这类人只能作“怨妇体”、“酸锈体”、“酸臭体”诗文;一定是只创造负价值的社会寄生虫。

       在许多现代人的眼中,“诗歌”与“远方”是一对,是朦胧、婉约或豪迈,是远处的风景或冰冷的沙场。可在志伟先生的笔下,诗歌就活在当下的现实中,是炙手的阳刚与豪迈,是能撼动山河的灵魂之音…… “以诗歌表现这么重大的题材,需要才气,更需要胆量。”志伟先生的心中有盆火,勤于思考的他,是用火热的激情与现实进行碰撞,迸发出来的是能撼动人心的灵魂之音。志伟先生的诗组成了热爱祖国,弘扬祖国文化的主旋律。时代呼唤着大作品,而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正是我们时代发展的主旋律。

       在志伟先生的心中,诗永远是一支良知、信仰和理想的不息烛火。正因为这样,志伟诗中的情感和精神世界,才是丰富和博大的。志伟写历史,写时代,但又超越时代,指向永恒的价值和光芒。或者说,他是从人类永恒价值的角度,来写历史,写时代,写社会,诗的精神力量就在这里。

       宏伟的构思,丰富的想象,激越的情调,急骤的旋律,是志伟诗歌的主要特色!是人们精神振奋,情感激烈澎湃!不失为好诗!

       一部优秀的作品,就是一个时代的先声和思想结晶。

       志伟先生是一个出思想的作家、诗人。他的作品,对生活有自己独到的发现,他在思考中找到思想的闪光点,他的作品思想总能占据在时代前进征程中的制高点上。

       我们正在进入一个“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这个“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就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执政思想与理念引领下的中国走向更加强盛的伟大时代。去投身这个时代、发现这个时代、书写这个时代,是我们当代作家、诗人的一项新任务、新使命。《梦博园》就是这样一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的精品力作,它的意义既是文学的,又超越了文学,是当今世界的一曲“中国强音”。这一点,值得格外关注。

       现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给我们打开了视野:在北方,重新打开与内亚、中亚、西亚的历史联系;在南方,重新打开整个南洋、印度洋的历史联系,中国人和中国文化在这样广阔的天地里活动,这是历史,也是现实和未来。我们需要在新的视野里去看中国、看中国文化。我们正在寻找突破的方向,需要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的历史视野中以新的眼光打量这份经验并重新处理这份经验,而不要重复过去的老路数。这需要诗人、作家做艰苦的努力,包括知识上的艰苦努力、感受力和创造力的艰苦探索。我们一定要看到,“一带一路”这一题材不仅关乎历史,更是关乎现在和未来,在这个意义上说,这个题材考验着我们这一代作家的眼光和胸襟。

       写诗需要激情,也需要想象力,包括创造“微意象”的能力。所谓“微意象”,就是诗人用最细小的词,创造能够调动人想象力的意象。这是中国汉语特有的一种魅力。由这种微意象,可以构成的一个丰富的大意向。比如说“人迹板桥霜”,你用英语完全无法还原出这样的意象来。

       《梦博园》 这首诗的“微意象”跟大境界大气势结合得很好。里面有历史感,也有现实感动。作者把自我放进去,不是超然的,这种抒情其实是很有难度的。诗人把笔触放在历史的时空,这个历史的时空就是政治诗。历史的时空已经把整个写作的明确意向表达了出来。其实这种写作是非常难的,难在作者和对象之间要找到阐释的关系,用诗建立意象的关系,而作者要找到这种阐释关系或互证关系,是非常不容易的。这是一个拉开的政治抒情诗的架构,最有意思的一点是他写出了人类感,里面有很多关于人类的思考,就是把人类这一族群放在巨大的时空下面,说到生命相处和生活相处之道,实际上说出了把主体的感受——人在和平地、宁静地相处。这就是我们今天讲丝绸之路共赢共和的主题。这个作品艺术上的特点,和作者的自身经历和人生经验是有很大关系,因为他更深的介入生活现实,所以诗人自己的视野、生活经验、生命经验和感受,对于这部作品的创作是很有个性的基础。

       长诗《梦博园》的创作确实是有难度的,长诗的写作难度并不是说把它写长很难,而是要从整体上掌握作品的容量,把握作品的方向,处理作品的细部和安排作品的节奏,具有相当的难度,而在创作过程中,作者要保持特别饱满的情绪是更难的。

       《梦博园》虽然书写的是重大的政治主题,但也不是干巴巴的政治口号。在读这首诗之前我还有点担心,抒情诗不像叙事诗一样,有故事有情节可以往下铺陈,这几千行、三万多字的长篇政治抒情诗,他会怎么写。但是读的时候发现,作者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他用具体的意象表达情感,用意象表达中国人民美好的感觉。诗歌的意象非常密集,像波浪一样一波一波迎面冲来,让人感觉到有很大的冲击力。虽然诗歌较少起伏,但是一个作者能够从头到尾保持这么高昂的激情,能够给读者这么大的冲击力,也是非常难能可贵的。诗歌视野开阔,大气磅礴,叙事很缜密,很细腻,很好地解决了宏大主题和艺术表达结合的问题,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读了让人动心动容。

       《梦博园》这首长诗像一个持续的发光体,我们可以把这个发光体比喻成白天的太阳以及夜晚的月亮和星星。我们看到这样的发光体从内地开始升起,呈弧形向西部挪移,它有太阳的热度,然后也有月亮的润度,也有星体璀璨的亮度。这个弧形划过时,我们感觉到在这样广大的世界里,许许多多的生灵、许许多多的痕迹、历史的留存和现实的生命都一目了然,又满含着不同的体温。作者像一个有神附体的大侠,牵带着你,面对苍茫大世界。这个大侠不是粗暴的杀手,而是侠骨柔肠的诗人,有思想,有感情,有痛惜。整部长诗是一部山河颂,也是一部心灵史,是平民爱,也是英雄泪,这几个方面在这首诗里浑然融为一体。诗人站在现实的角度,不光看历史,还看未来,他是采用飞起来落地又飞得更高的姿势写的,这种对于未来的写法,是一种值得肯定的姿态。整首诗是一种落地的艺术,一种现实质地非常鲜明的艺术。

       这首诗的长处是看上去很宏大,但是我们读着读着会发现,作者在这个宏大里面,使用了很多历史的和当下的生动鲜活的小细节,而且用得比较得体,这些小细节恰好让那些宏大释放出了力量,而那些宏大的光芒,它的光源就是这些小细节。

       《梦博园》在如此大的体量和复杂的结构上来把握和驾驭抒情诗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叙事诗在结构上比较好驾驭,原因是它可以有一个故事情节串联起整个作品。但作为抒情诗,以几千行来结构,并不容易创作。德国哲学家康德曾有两个很好的比喻。他把艺术审美比喻成炉膛里面跳动的炉火,这个炉火具有偶然性、随意性。作为哲学家、美学家的康德的这种描述,让我们深切感受到艺术审美的妙处。同时,康德把艺术比喻成平地上流动的小溪,这个溪水最后留下的痕迹。这两个比喻,我认为很好地说明了包括诗歌在内的艺术的特质。

       《梦博园》有叙述的气势,高拔、逶迤、一泄千里,如同昆仑、天山、祁连山的跳跃、闪亮的雪线。密集的意象、急促的节奏、强烈的渴望、箭簇般的字句……这是一个圧抑太久的叙述者,又像是要把无限的空旷一下子填满的孤独的旅人。 

       《梦博园》这首政治抒情诗情绪非常饱满,充满了历史和现代结合的激情,诗意也很丰厚。政治抒情诗最忌讳的就是空洞、抽象、喊口号,这首诗的细节非常饱满,把宏大的抒情建立在丰满的历史和当下的细节之上。

       《梦博园》这首诗创造了非常丰满的意象,对从古到今的繁复意象敏感的撷取非常成功。作品处理的是非常有难度的题材,但诗人通过他的激情、技巧、想象以及对历史意象的挖掘,很好地赋予了诗歌感性、丰富而生动的形态。


       愿志伟先生的诗歌之花在我们诗的国土上吐艳飘香,开得更姣更美!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张晓红和她的《白龟湖》

下一篇 我看《伟大的转折》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