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首页 > 文库 >详情

墨海行舟用力撑——刘天根老师书法艺术赏析

作者:郭进拴     来源:会员中心     时间:2024-01-22
49811
       刘天根老师是我文学创作的启蒙老师。

       当年是他把我在山上放羊时写的顺口流登到了学校办的墙报上,并推荐到县文化馆发表。又是他推荐并通知我参加了临汝县农村文化工作会议,是我终生第一次进了城,见了大世面。从此走出了大山,成了真正的作家。

       刘天根老师是我们汝州方圆左近有名的书法家,观他的书法作品有一种美的享受,其艺术功力非同一般,点线质量真谓之力透纸背,入木三分,他把王羲之的大气、潇洒、伟岸演绎得淋漓尽致,注重用笔的虚实顿挫,刚柔、粗细、大小和墨色的枯润变化,尤其注重作品的行气连贯和整体效果,字与字,行与行之间气脉相通,笔法精妙,线条圆劲有力度,讲究章法的变化,特别是他的行草书,功底深厚扎实,表现力很强,变化无常,时而如鹰击长空,奔腾翻滚穿越,时而似惊蛇入草;时而如小桥流水,错落律动;既有庙堂娴静之肃穆典雅,也有枯藤老树般苍劲有力;既不“师古不化”,也非“随心所欲”,是继承与创新,艺术与品味雅俗共赏之产物,给人以美之享受。他的作品除了在布局谋篇整体的气势磅礴之外,又善于用笔的细腻穿行变化,把整体的视觉效果和局部的精致细腻串联起来,使作品更加耐看,显得更加丰富和厚实。刘老师是心境清静之人,处逆境而不馁,临宠辱而不惊,所谓的功名利禄他一律抛到九霄云外,他的清佳心境使得他的作品既如江河流水,无拘无束,激流勇进,一泻千里,又似一轮红日,喷薄而出,自然天成,独具风格,彰显着书法家所具有的敦厚、善良、正直、纯朴、儒雅和阳刚的秉性情操。

        刘老师酷爱书法。学书伊始,先自唐楷入手,遍临柳、欧、楮、虞诸家。后又临习《张黑女》《龙藏寺》《圣教序》《书谱》《争座位》《自叙帖》等书法名帖。执着于墨海书山,陶醉于艺术王国,孜孜以求,殊少懈怠。作品曾多次获市级以上大奖。

        此外,刘老师对音乐、诗词歌赋均有涉猎。曾在多家报刊上发表过诗歌、散文、评论以及书法作品。

       中国书法艺术博大精深,各种风格流派的书法家层出不穷。但当今书坛也出现了浮躁、世俗之风,有些人在出“名”成“家”的同时,逐渐褪尽了书法艺术本真的颜色。但是,更多的人是为艺术而殉道,“书为心画”,“好书数行”、修身养性、陶冶情操,追求崇高的艺术境界。

       刘老师就是这样一位在艺术与心性之间辛勤耕耘的艺术殉道者。

       刘老师年幼习书,后拜名家为师,他从颜柳、二王入手,早年对《兰亭序》、《圣教序》下过精深功夫,深得其平和自然、遒美健秀、委婉含蓄之美以及温醇古厚之道。

       刘老师的可贵之处在于对艺术的孜孜不倦的追求上。他虽从事繁忙的教育工作,但工作之余,他推掉了许多应酬,牺牲了许多休闲时间,几乎将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书法的学习、创作之中……这使刘老师寂寞而快乐着,辛勤而享受着。他的勤奋在圈子里是出了名的。雷打不动,一早一晚都要练上个把小时,即便出差,只要时间允许,他的行囊中总是要多备上一套笔墨纸砚,在宾馆酒店、会议间隙,兴致一来他都会笔酣墨畅的写上一阵子。

       刘老师认为,书法艺术是神圣的,它通过黑白线条和空间律动所产生的无穷变化,超越表象,直至心性,足可以酣畅淋漓地表现人的情感、精神。刘老师认为,中国书法是十分讲究文化意蕴和文化精神的。这就首先要明确汉字的特点和书法产生的哲学渊源,同时,还应该知道书法艺术的人文精神和书法家的人文关怀两者之间的关系。从人格到书格,然后从书格再回归人格,从技到道,从道到技,道而技,技而道,经过反复升华,最后形成书法发展的过程。书法艺术也可以视为水墨艺术,跟中国画艺术一样。宇宙以气之周行而成,而书法以线之流动而成,它和宇宙的运行规律是一致的。点线的连接,行间的转折,气韵的流转连贯,血脉的相疏相连,牵动人们进行一种由此及彼的空间联想,其性质是趋动的、连贯的,可以无限延伸的,迂回曲折、无往不复、游弋无阻、周流不息。书法作品中的笔画虽多,书行虽重,但是始终应该彼此顾盼、朝向仰掩、此起彼伏、似断还连、气脉相通、一气呵成,这才是书法所形成的节奏的艺术,正如旋律赋予音乐以生命一样,气韵的周流与血脉的贯通赋予了书法以生命的意味,于是书法就活了。书法之所以活了,是因为线条的变化,线条之所以变化,是跟人的情感相联系的。从这一点来讲,任何一幅好的书法作品都是一笔书,都是不间断的血脉相连气韵流转的完整动作,是一个过程和这过程形成的结果。在笔墨由实而虚、由近而远、由强而弱、由静而动、周而复始的韵律化运动中形成了周易所描述的那个境界,体现了圆浑通融,天人合一的状态。

       刘老师这些年专攻柳体,柳体书法的特点是:潇洒,清瘦,将部分笔画紧密穿插,使宽绰处特别开阔,笔画细劲,棱角峻厉。虽用笔出自颜真卿,而与颜真卿的浑厚宽博不同,特别显得英气逼人。

       柳体,指柳公权的书法体。

       柳公权,唐代宗大历十三年(公元778年)——唐懿宗咸通六年(公元865年,终年88岁。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他初学王羲之并精研欧阳询、颜真卿的笔法,然后自成一家。所写楷书,体势劲媚,骨力道健。较之颜体,柳字则稍清瘦,故有“颜筋柳骨”之称。

       柳公权享年八十岁,一共臣事七位皇帝,最后以太子少师死于任上。他的传世书迹很多,影响较为突出的有《玄秘塔》《神策军碑》《金刚经》等。

       汝州是一本书。一本厚书。广博而深沉,朴素又传奇。却非谁一人杜撰。有历史的绝笔,也有现实的恩宠。

       而今,举步汝州气势恢宏的门槛和每一方动静有别的山水,更是情趣横生,催人奋进!

       汝州的历史是悠久的。悠久的汝州历史告诉我们:

       汝州人民是勤劳朴实的,更是智慧勇敢的。

       而今,当你抚摸那些出自汝州的车马器、兵器、玉器、陶器等标志汝州古老历史文化类型的一件件古老文物,吟读那些历史名人留下的华章词赋,你难道没能因古老历史文化的恢弘气韵与现代经济大潮的相互撞击而魂魄颤动吗?!

       翻阅那自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的汝州史册,浩繁卷宗,情结如玑。

       古老历史文化的磅礴气韵,浸透了这方山水的血脉骨骼。因此,她显得博大精深,气宇非凡。

       历史永远有一扇敞开着的小窗,就像一个简朴的画框,嵌着昨日的天地,昨日的阳光,尽管这绵绵的眷念被不尽的岁月渐渐地冲淡了,但它留下的却值得我们回想。

       汝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尤其是汝州的书法文化更是源远流长,大家云集,墨典众多。

       在汝州市那雕梁画栋、金碧辉煌的汝瓷博物馆里,乌黑铮亮的石碑上镌刻着《汝帖》。仔细观看,碑上镌刻着先秦八种金文及八十六种秦、汉、三国以至隋、唐、五代的名家书法共一百零九帖。这些字帖各显风采,郑国大夫皇颉的字写的潇洒俊逸,孔圣仲尼的字写的浑厚肃穆;“酒仙”刘伶写得自由奔放;而唐王李世民写的字则意兴天来,字外风云……逐帖看去,铁钩银画,环肥燕瘦,风格迥异,各有千秋,珠联璧合,相映成趣,一脉相承,浑然整体。清河南巡抚毕沅在他的《中州金石考》中说:“真宋石之鸿宝也。”

       《汝帖》的内容珍贵而又丰富:有夏、商、周铜器款识、岐阳石鼓文,有大篆的创造者周宣王太史的文,还有为秦始皇东巡六块刻石之一的秦刻芝芣的手迹;有李斯、程邈、诸葛孔明的手迹;有晋武帝司马炎、宋明帝刘彧、齐高帝肖道成、梁武帝肖衍、陈武帝陈霸先的五朝帝王书;还有竹林七贤书、王羲之父子三人书、南朝十臣书、北朝胡晋十二人书,还有太宗、则天、玄宗的唐三朝帝后书等。这些书法巨匠的手迹都在《汝帖》中兼收并蓄。啊!《汝帖》就像一个微型的书法陈列馆,又像一部简易的书法发展史,它在我们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文化史上,留下了光彩夺目的一页。它是我们华夏民族的艺术瑰宝,是我们祖国的骄傲、民族的光荣!

       据《直隶汝州志》记载,我国潭州、绛州、泉州三大名帖,是由更具权威的“淳化阁法帖”翻刻而来,而《汝帖》则是“泽潭、绛、泉诸帖之优者荟萃成文”。据考,《汝帖》除源于已知的“淳化阁法帖”外,还从“元祐法帖”里选入了一部分;其余的有从汉碑、孔庙碑集字而成的,也有从散存各地的单行石碑中摹入的。《汝帖》的作者就是这样东鳞西爪,把只字片语集成此洋洋大观的。    

       刘老师每次进城,他最爱去的地方就是汝州市博物馆,他在《汝贴》前注目细观,领略精要,还用手在空中比比画画,苦学苦练,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刘老师的书法作品,笔力雄健,力透纸背、铁钩银画,幅幅精品,观夫悬针垂露之异,奔雷坠石之奇,鸿飞兽骇之资,鸾舞蛇惊之态,绝岸颓峰之势,临危据槁之形;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涯,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同自然之妙有,非力运之能成;信可谓智巧兼优,心手双畅;翰不虚动,下必有由:一画之间,变起伏于锋杪;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况云积其点画,乃成其字;曾不傍窥尺牍,俯习寸阴;引班超以为辞,援项籍而自满;任笔为体,聚墨成形;心昏拟效之方,手迷挥运之理,求其妍妙,不亦谬哉!

       刘老师书法美的表现,不外有“实”与“虚”两个方面。“实”的方面是有形的。它包括用笔、结构、章法等内容;“虚”的方面是无形的,包括神采、气韵、意境等内容。他们两方面互相依存,相互为用,共同表现出书法作品的审美价值。他们用笔、结构和章法,都是可见的形体。用笔有迟急、起伏、曲折之分,笔锋有正侧、藏露之别,笔画形态有方有圆,刘老师还讲究笔力与笔势;结构有奇正、疏密、违和等法理;章法有宾主、虚实、避就、气脉连贯和行列形式等表现方法。三者之间既区别又相辅相成。

       神采、气韵、意境,都是无形之物,他们通过有形的用笔,结构与章法加以表现。神采是书法艺术的灵魂,古人评论书法,早有“神采为上,形质次之”的说法,但同时又指出“规矩既失,神则无存”。神采美只有通过形质美才能表现出来。气韵是书法艺术的生命,是形与神之间的桥梁,是表达情性的介质。刘老师掌握了熟练技巧,运气达毫端,以气行笔,点画之间气脉相通,气韵和神采才表现出来。意境也是书法艺术的内在美,包含意境、情调、风度、品格等内涵。他们与神采、气韵相比,更偏重于作者主观精神的表现,是更高层次的书法审美内容。书法的意境美是可以通过他们作品的字里行间确确实实的感触到的。多少年来,刘老师不管世事如何变化,都荣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寄情书法,托物言志,通过几十年的矢志不渝的艺术探索,熔古铸今,吸纳中西,广收博取,化为自家风貌,练就了独特的艺术语言。他的书法颇有金石味,俊逸流畅中富见沉着凝练,立足于传统技法的基础上,又吸收了诸家技法,他的书法富有个性,大气,骨气,灵气、豪气,傲气、霸气,雄浑遒劲,浑厚磅礴,苍劲古朴,在给人视觉立体感的同时,又不失淡雅清丽,笔墨饱满而又透气,虚灵、轻重、繁简、疏密、方圆、刚柔、收放等对立因素,和谐统一,新意迭出,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开阔疏朗而不失精密,气息娴雅,布白精妙。他的作品格外引人注目,令人难忘。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读贾平凹《暂坐》有感

下一篇张晓红和她的《白龟湖》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