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首页 > 文库 >详情

【湛河流韵】之【第十七章·海绵城市】

作者:郭进拴     来源:会员中心     时间:2023-12-11
39634

       2015年7月23日上午,河南省平顶山市市长、平顶山市湛河治理工作指挥部指挥长张国伟在实地察看湛河综合治理工作时强调,要按照海绵城市建设标准,进一步完善提升湛河治理方案,科学有序组织施工,加快工程建设步伐。


       平顶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平顶山市湛河治理工作指挥部副指挥长王丽,平顶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湛河治理工作指挥部副指挥长兼办公室主任王天顺,副市长、市湛河治理工作指挥部副指挥长王鹏,市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一同察看。

       张国伟一行先后来到新城区大香山路桥下景观铺装工段、中建七局工段、凌云路湛河桥西侧市政工程公司工段、新华路湛河桥南侧顶管工地等处,实地察看工程进展情况,并从新华路湛河桥西侧进入地下顶管工程施工现场,走进直径2.4米的暗涵内,认真察看施工质量。

       在随后召开的现场办公会上,张国伟认真听取市湛河治理工作指挥部和沿线各区关于工程进展情况、征迁安置工作推进情况、支沟治理工作情况汇报。

       张国伟指出,湛河综合治理工作启动以来,指挥部及全体参战人员工作扎实、作风优良、敢打善拼,沿线各县(区)及市直有关部门站位全局、积极配合、共同努力,各项工程建设速度快、质量高,取得了初步成效。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我们工作中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需要各级各部门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坚定信心和决心,继续发扬连续作战的优良作风,突出重点,攻坚克难,坚决打赢湛河综合治理这场硬仗,为改善平顶山市的生态环境做出积极贡献。

       张国伟强调,一要完善提升治理方案。要结合国家正在推广的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按照搞好湛河治理、建设海绵城市的要求,对照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和标准,进一步完善湛河治理方案设计,提升规划建设标准,努力成为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争取国家对我市城市建设的政策支持。二要全力做好征迁安置工作。要抽调精兵强将,明确任务,限定时间,全力推动征迁安置工作,严格落实各项政策,认真细致地做好群众工作,确保依法依规征迁到位,为工程顺利推进奠定基础。要突出做好安置工作,坚持高标准安置,做到一次性安置到位,坚决避免出现重复拆迁。规划、国土、环保等部门要为安置房建设开辟绿色通道,简化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帮助安置房项目加快建设进度。三要千方百计筹措建设资金。要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加大资金筹措力度,创新融资方式,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要做好湛河两岸规划控制,按照“经营城市”的理念,做好河道沿线土地收储工作。四要科学有序组织工程建设。要把治污放在湛河治理工作的首位,在做好主河道排污管涵施工的同时,抓紧实施支沟截污治理工程,确保按计划完成全部支沟治理任务。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确保施工安全万无一失,特别是目前我市已经进入防汛关键时期,在施工中要结合汛期特点,严格落实防汛责任,细化完善应急预案,确保安全度汛。要始终严把工程质量关,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按照工程计划加快开工步伐和施工进度。五要加强河道日常管理。要坚持建管并重,建立健全河道管理长效机制,多管齐下,严格管理,堵疏结合,防止污水、垃圾进入河道,不断巩固河道治理效果,努力实现湛河“河畅、水清、岸美、生态”的治理目标。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利用各环节,并考虑其复杂性和长期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2013年12月,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要求,“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2014年11月,住建部出台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12月,住建部、财政部、水利部三部委联合启动了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申报工作。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是一座城市最灵动的元素、最宝贵的资源。河南省平顶山市有湛河、沙河、白龟湖,水系与降水是宝贵的财富的资源,具有海绵城市建设的良好基础。

       为此,平顶山市在三个方面进行了观念创新。一是建设以湛河为中心的“河之城、水之韵”的现代田园城市。组建之初,就依托水系的自然分割,运用国际尖端的规划理念,构建“核心板块支撑,快速交通连接,都市农业衬托,优美小镇点缀”的现代田园城市形态,将城市“摊大饼”分解成组团“微循环”,把地面的“大水泥盖子”分解成一个个独立的“小海绵”,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了规划基础。二是生态溶解城市。依托自然肌理,建设湛河沿河景观带、自然绿廊和中央公园、城市绿环和组团公园、白龟湖国家湿地公园、白鹭洲国家湿地公园、社区公园和街头绿地,营造层次清晰、架构分明的开放空间和城市体系,给自然留下更多空间,形成生态本底,维持自然平衡的生态循环。三是敬重自然的规划理念。在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中,运用低影响开发技术,改变传统城市建大管子、以快排为主的雨水处理方式,借助自然力量排水,“源头分散”、“慢排缓释”,就近收集、存蓄、渗透、净化雨水,让城市如同生态“海绵”般舒畅地“呼吸吐纳”,让“急冲冲”的雨水变“害”为“宝”,实现雨水在城市中的自然迁移,实现资源的“削峰平谷”、低碳循环。

       海绵城市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平顶山市自觉按照低影响开发的理念,推进雨水的综合利用。当前,正以习近平总书记建设海绵城市建设要求为统领,在住建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框架下,进行理论化、标准化和系统化。

       平顶山市结合城市生态保护、土地利用、绿地系统、市政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等相关内容,合理确定城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及其对应。突出面源污染处理、雨水收集利用、暴雨重现期提升等重点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出台了因地制宜、经济务实的措施和技法。设立雨水利用监测点,对雨水花园、生态滤沟的水质净化、水量削减、负荷承载等指标进行监测,得到平顶山市土壤、雨水的相关数据,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海绵城市建设必须是模块化、可复制的。为此,平顶山市自觉加强海绵城市建设的标准指引。一方面,严格规划设计条件。所有出让土地均严格控制地下建筑密度,地面透水率必须大于40%,确保每个小地块形成“小海绵”。未来平顶山市区可渗水面积将达50%以上。另一方面,全面推广绿色建筑。按照绿色建筑一星级标准,开工高质量保障房,全面推广太阳能综合利用、地源热泵、外墙外保温和节地、节材、节水、节能等绿色建筑等技术,鼓励设计、建设高星级绿色商业开发项目,逐步从单体示范向规模化、区域化发展过渡。

       平顶山市按照建管结合的原则,积极构建三个体系。一是整体评价体系。当前,海绵城市建设还没有一个固定模式可循。平顶山市坚持问题导向,正在研究出台《平顶山市雨水利用规范和条例》,以透水地面覆盖率、雨水综合利用率、绿化覆盖率、排涝标准等为主体,形成硬约束的指标评价体系,勾勒出海绵城市的基本蓝图。二是建设标准体系。继续把扩面作为重点,对技术工法及时总结提升,制定《生态滤沟雨水利用系统设计指南》、《城市雨水花园设计建造技术指南》,自建项目强制性执行,社会项目激励性推广。这些标准,既符合国家最新出台的海绵城市建设技术要求,又有基于平顶山市的实用性创新,加快了海绵城市建设的速度。三是组织实施体系。对海绵城市建设涉及的规划、立项、土地、设计、建设、执法等各个方面的有关事项全领域管理,加强全流程监督,形成长效机制,完善具有引导性和竞争性的综合治理结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

       平顶山市统筹现代田园城市建设、海绵城市建设和新型城镇化道路探索,打造海绵城市建设系统。雨水经过生态屋顶收集过滤,汇流到下沉式绿地和蓄水池。雨量较大时,流入雨水花园,形成微型水景,补充地下水。极端情况下,通过溢流井进入市政管网。

       市政道路绿地加强集水功能。道路是地表径流的重要来源。雨水从道沿豁口流入隔离带下凹式绿地,卵石、炉渣、砂子构成的滤层就像海绵一样净化和存储雨水。多余的雨水,通过高于绿地的雨水箅子,大部分流入附近的速渗井,剩余部分溢流至调蓄池。

       景观绿地依托地形自然收集雨水。城市绿地、广场等公共空间的雨水,被植被和土壤充分吸收。富余雨水流向低洼区域,汇聚到由黄砂构成的速渗井,回补地下水。

       中央雨洪系统形成调蓄枢纽。目前,平顶山市正在建设以湛河为主的一条不间断的生态绿廊。整个城市的富余雨水最终汇聚到这里,使它成为调蓄枢纽,最大限度地实现了雨水的存储和回用,更是这座城市的生态项链和广大市民的休憩氧吧。

       这些简便易行的工程措施,并不增加政府投入,却使绿化覆盖率达到45%以上。可显著消除面源污染,大大提高排控标准,彻底杜绝“城市看海”。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避免地下水位降低,也是应对水危机、维护水安全的有效措施。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平顶山市探索以人为本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建设海绵城市,倡导生态文明,助力美丽中国。

       早在2013年5月6日,平顶山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张国伟在调研城市建设工作时强调,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高层次经营,努力建设美丽鹰城。


       平顶山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副市长王富兴,市政府党组成员、副市厅级干部丁少青及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参加调研。

       张国伟一行先后实地察看了东环路南延工程、开发一路北延工程、湛河四期治理工程、湛南新城、湛河上游综合整治工程、光明路北延工程、新华区陈庄村改造项目、平安大道西延工程、新新路北延工程、建业·桂园住宅小区、德馨苑公租房小区项目、新城区商务中心项目等规划或在建项目,并到市污水处理厂、湛河区天苑小区、市第四水厂、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等处察看了污水处理、天然气置换人工煤气、老城区供水管网改扩建、城市管理情况,听取了城建系统情况汇报,现场研究解决问题。他强调,要掀起城市建设施工高潮,对续建项目要抓紧时间、加大力度向前推进;对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列入的建设项目,要尽早开工建设,兑现承诺;对城市建设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要不拖不等,抓紧解决。

       张国伟指出,平顶山山水秀丽,环境优美,自然禀赋得天独厚,完全具备建设山水园林城市的条件。经过近年来的发展,平顶山的城市规划基本完备,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管理走在全省前列,我们对进一步搞好平顶山的城市建设充满信心、充满希望。

       张国伟强调,建设美丽鹰城,城市建设管理是重点,城建系统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一要高起点规划。规划是“法”,规划是“山”。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前提是规划的科学性。规划部门要加强学习、研究、借鉴,高起点编制规划,做“百年规划”。二要高标准建设。要学习先进地区经验,按照控制性规划,搞好区域规划设计、单体设计,结合现代理念,更多地融入平顶山的历史文化元素,使我们的城市有特色、有风格、有文化、有品位。三要高水平管理。要落实责任,加强规划管理、功能管理、市容市貌管理,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四要高层次经营。要解放思想,敢于创新,以市场的方法经营城市,开源挖潜,拓宽城市建设投融资渠道,破解发展瓶颈,实现可持续发展。

       邓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理论到实践已被广大干部和群众所领悟,许多城市在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中,都拟定了“科技兴市”的战略目标,并取得了巨大成效。

       平顶山市的领导进一步领悟到,应当从发展先进生产力的高度来认识科学经营的本质和作用。从理论上分析,经营属于软科学,具有二重性:与生产力相联系的是经营的自然属性;与生产关系相联系的是经营的社会属性。经营是通过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来实现的,在经济与社会活动中直接或间接地起着生产力的作用。从实践上分析,衡量经营是不是生产力的标准,关键在于科学的经营能否产生经济、社会与环境的综合效益。不胜枚举的案例表明,在企业、事业单位的运行和发展中,科学的经营起着十分重要的生产力的作用。

       平顶山市的领导率先进行了思想观念的革命,驾驭着“两个轮子”的巨大车辆——城市,迅猛发展。这“两个轮子”是指科学技术与科学的经营,在两个轮子——重要的生产力的承载与驱动下,使城市快速、稳定地前进。平顶山市由于实施了科学的经营,充分发挥了城市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的潜力,使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改善了投资环境,经济实力大增,提高了平顶山市在国内与国外的知名度。因此,平顶山市在研究城市的经营问题时,首先应对城市经营的性质与作用,提高到生产力的高度来认识。

       城市经营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条件下,应用而生的全新理念;是城市政府运用市场机制来调控城市发展目标与有限资源之间矛盾的一种经济活动,运用市场手段对城市的各类资源、资产进行资本化运作与管理;城市经营既有政府行为,又有市场机制,“两只手”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城市经营是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对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城市发展、建设方式的深刻变革。

       城市经营的目标在于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综合优化与可持续发展。但在少数城市领导的认识上还存在误区。把城市经营的目标和作用单一化,只追求经济实惠,而忽视城市的社会与环境效益。例如,某市领导不按城市规划办事,把防洪堤内的土地出让给开发商建住宅,由于严重危害城市居民的安全,不得不把居民已入住的楼房炸掉。又如,某风景旅游城市,不接受专家的建议,盲目追求商业利润,在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风景区建造了许多破坏景观、污染环境的宾馆、商店,造成景区的脏、乱、差。结果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评为“濒危景区”,被“黄牌”警告!为了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和城市的综合效益,该市政府才痛下决心拆除大量本不该建造的房屋和设施,造成巨大的损失。

       城市经营需要具备三方面的条件:首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有了相应的市场,市政府才有可能运用市场机制进行经营活动;其二是城市政府职能的转变,彻底改变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大政府、小社会”,“政企不分”,市政府统管一切、包揽一切,城市建设是无偿的供给与服务,只搞建设、不管经营的传统观念和做法;其三是健全城市的法律与法规体系,因为市场经济的本质就是法制经济,市场的运作靠法律和法规来约束与规范,促使城市政府对城市的经营管理纳入法治的轨道。

       城市政府是城市经营的主体,但并不是由市政府的各部门直接指挥物质生产与交换,而是通过市场进行资本运营。城市政府经营城市,在方式上要从计划经济时期的行政指令性分配,转向以法律为基础的经营与管理;在对象上从过去对企事业单位的微观管理,转向对城市资源的整体发掘、利用和经营管理。城市经营的主体是城市政府,但参与经营者则是多元化的,为此,就要有各种投资主体、各类企业和中介组织的参加,以及广大市民的参与。

       城市空间和城市功能载体是城市经营的重要领域。城市空间是指城市规划范围内的区位、地上、地下所形成的多维空间,每座城市都是在一定范围的空间中生存发展。城市空间中所拥有的自然生成资源——区位、土地、山丘、河湖、森林等,都是城市经营的资本。城市功能载体是指在城市中具有某种使用价值的人力作用资产——道路、桥梁、房屋、车船等,用以满足城市生产与生活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求,同时也是城市经营的资本。

       城市空间和城市功能载体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具有商品属性,在等价交换中实现其价值。城市中的自然生成资源和人力作用资产,如果不进入市场,不交换,就不是商品,只有使用价值,而未实现其交换价值。城市土地要转让其使用权,就做为商品,就有价格;以市场交换为目的的人力作用资产如住宅、写字楼,不仅有使用价值,而且具有商品的交换价值。城市中的许多功能载体,如道路、桥梁等,是供市民大众公用的,但不能无偿使用,也要进入市场,做为商品来经营。

       城市资产是指城市在规划范围内各种资产的总和,按其形态分为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有形资产系指城市中一切有形的实物,包括自然生成资源和人力作用资产。无形资产系指依附于有形资产之上的无实物形态的资产,如开发权、使用权、经营权、冠名权、广告权、特色文化等。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机制的建立,许多城市的政府不仅狠抓有形资产的开发、使用,推向市场运作,盘活存量资产,使城市的实力不断增强;同时,也很重视挖掘无形资产的潜力,充分发挥其商业价值的作用,使城市既有实惠又增光彩。平顶山市出让市区路灯、电线杆上的广告使用权,每年就有1000万元的收入。平顶山市还拍卖了几座立交桥上下的广告权、冠名权,被企业一次性买断,市政府和企业都获得了颇丰的回报。

       城市经营的主要作用在于推进城市资产的保值、升值和增值;扩大城市的经济实力,完善城市的多种功能,优化城市的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的品位,增强城市的综合竞争能力和知名度。

       城市中的各类资产,由于不可避免的物理磨损和精神磨损,都会随着时过境迁而贬值。城市的资产如何从贬值走向保值和升值,关键在于城市政府制定正确的经营策略。平顶山市把环境建设做为城市经营的核心,利用级差地租理论,调整土地使用功能,以最小的成本换取最大的效益。

       城市经营不是独立于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之外单独运作的一种手段和程序,而是一种思想观念。它渗透、贯穿于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全过程,即:以经营的思想规划城市,以经营的手段建设城市,以经营的方式管理城市。

       平顶山市现在所进行的城市规划,是在总体上实现小康社会的基础上,描绘现代化城市建设的蓝图。平顶山市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做到城市资源的优化配置,为城市经营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经营环境。城市规划与城市经营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城市规划利用其综合的观点和整合的能力,规划好城市的空间布局,就有助于防止城市经营中某些不顾大局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的短期行为;而城市经营则发挥其驾驭市场的能力,成为贯彻实施城市规划的重要手段和保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规划的实施,虽有城市政府行政力量的支持,但常会受到市场经济利益的冲击。解决矛盾最好的办法不是简单的行政命令,而是通过正确的经营策略,既保证城市长远的整体利益,又使得当前的局部利益得到满足。

       平顶山市在这次湛河治理中对规划区的用地以较低的价格征用;接着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使土地升值;然后出售基础设施完善的“熟地”,利用“生地”与“熟地”之地价差,平衡建设成本。基于此种经营的理念,最近平顶山市已着手重新规划新的轨道交通线路走向,并调整郊区开发建设的时序。所谓SOD,就是通过社会服务设施引导开发建设的模式。政府利用行政垄断权的优势,通过城市规划对城市功能进行空间调整和迁移,使老市区和新城区通过地价差,都获得更新与发展的资金保障。平顶山市就是成功的案例,市政府出让老城区用地,市委市政府机关率先迁入新区,达到了城市功能的转移、空间的疏解与优化、政府财政状况改善等目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确保城市建设有投入、有收益,进入良性循环的状态,必须运用市场经营的手段来运作,平顶山市的主要做法有以下几方面。

       开发和盘活城市土地资源。在城市的国有资产中,数量多、增值潜力大、市政府能直接控制的资产就是城市的国有土地。市政府可以开发荒滩和废弃的土地,也可以收回闲置的土地,又可以收购破产企业已贬值的国拨土地,以及低效益使用的土地,从而使大量存量土地资产升值。

       建立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回报补偿机制。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由于投资数量大、建设周期长、价格定得低、投资回报少等因素,制约了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国内外资本进入这一领域,使城市政府在力图缓解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和建设资金不足的矛盾中处于两难的境地。平顶山市在湛河治理工程中,运用城市经营的手段,建立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回报补偿的办法,即谁投资、谁受益,有效地吸引了市内市外的资金,投入到湛河治理基础设施的建设中。

       大力推行无形资产的商业化运作。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精神需求也日益高涨。城市的历史古迹、特色文化、生态环境、建筑风格等精神资源——依附于有形资产之上的无形资产,成为城市升值的重要源泉。

       特别值得重视的是,平顶山市善于经营无形资产,通过商业化运作获益匪浅。平顶山市利用其区位优势,“借景生财”,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又繁荣市场,增加经济收益;并提高城市的品位,显示出太平盛世的社会效果;同时还扩大了城市的知名度。

       开辟多元化融资渠道。除上述通过经营手段筹集城市建设资金的重要举措外,还有若干种融资的渠道。平顶山市结合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出售国有和集体企业;拍卖、转让城市公共设施——道路、桥梁、公交线路、商业网点、路灯等有形实物的经营权,以及依附于其上的冠名权;组建城市建设信用社,建立城市建设发展基金;扶持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发展。

       建立管理是服务的新观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管理的本质是服务,而不是关卡压。以经营的方式管理城市,就是要运用行政、经济和法律的多种方式、方法,为促进商品生产、市场发育和社会稳定服务。许多城市把旧城改造与老企业的技术改造相结合,把改善居民生活环境与土地功能转换相结合。运用经营的方式对市区、郊区、企业、居民的需求统筹管理服务到位,从而各得其所需,达到了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综合优化。

       转变城市政府职能,实行城市资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资源的配置方式已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行政调拨,向市场调节转变。因此,城市政府必须明确政府的主要职责是: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对市场的监督和管理;对公共活动的服务。凡是应由市场解决的问题和处理的事务,政府就“不该管”也“管不好”,必须放权。但是,我国长期存在的政企不分的体制,严重制约着城市资源的市场化运作。例如城市的公用事业,以前都是市政府一元化投资形成的国有资产。公用事业管理局垂直领导其所属企业,并垄断公用事业所有环节的经营权。以致出现公用事业的经营者凭借其垄断优势,按企业的个别成本报价,而不按社会的平均成本报价。结果企业既没有降低成本的压力,又缺乏激励提高运营效率的机制。因而使企业长期处于低效率、低效益、微利甚至亏损的状态。这表明,必须用竞争的、市场经营的机制来改革现行的管理体制。近年来武汉、石家庄、深圳等城市,已在环卫作业的市场化经营方面进行体制创新,成效显著。

       平顶山市以整治城市环境为突破口,推动城市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增强了城市的吸引力与辐射能力,平顶山市是实施环境经济经营城市的先进范例。平顶山市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但在计划经济时期,只是一个传统的工业城市。近年来,平顶山市政府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冲破传统观念,用全新的视角来确定城市的功能。在制定城市的总体发展战略时,就明确提出:“要面向市场、面向国际,把平顶山市建设成现代化的城市;城市的主要功能是旅游”。为改变城市面貌其主要措施是美化城市,实现城市的“绿、透、通”:首先是进行城市的绿化,铺草地、栽大树,街道成为绿色的长廊,居住区内都有了街心花园,全市的绿化率达到了40%;其二是拆除大院的围墙,装上通透的新式栏杆,庭院绿地与沿街绿地连成了绿化系统;其三是拆除棚户与临时建筑,清理马路市场,使道路通畅,改变了脏、乱、差的市容面貌;其四是把老市区的工厂迁至郊区,通过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使老企业蓬勃发展;其五是老市区上百万居住拥挤的市民,迁进花园式的小区,提高了生活质量。

       通过大量城市土地功能的置换,市政府手中有了土地——本属于城市政府的“金饭碗”,利用级差地租以地生财,政府获得了大量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从而就能改善投资环境,“巢”筑得好,“凤”就蜂拥而至了。

       我国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城市土地的使用发生了本质的变化,由无偿占用改为有偿使用。但是,由于管理体制的滞后,各个城市都存在着许多土地使用的弊端。首先是城市土地的多头经营,造成国有资产的严重流失。那些拥有城市土地的村镇、工厂、机关和学校,都可以随意定价,卖地生财。城市土地成为单位所有,城市政府控制不住,也聚不到财。其二是城市规划对城市用地功能的失控。由于市政府控制不住土地的买卖权,也就难以控制每块土地的实际使用功能,因而造成城市建设布局的混乱。

       平顶山市市政府有鉴于此,进行了城市土地管理制度的创新。建立平顶山市土地储备中心——由市政府授权成立经营土地的公司。市政府先行注一定的资金,对全市的土地实行统一收购、统一规划使用功能、统一招投标与拍卖,市政府完全垄断城市土地的一级市场。这种城市土地使用制度的创新,其效益是多方面的。其一,“金饭碗”内的“油水”不再流失,市政府真正实现了以地生财。其二,为实现城市规划确定的用地功能提供了保证。由于城市土地的买卖全部控制在土地储备中心,市政府手中有了地,也就有了按规划配置土地的实权,可以根据旧城改造、生产、生活用地的各种需求,做到对城市用地的规划、开发、建设、配套、经营、销售的六统一。从而使城市土地的管理由无序转化为有序经营,促进了城市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其三,通过垄断土地的一级市场,就可以控制城市土地周转的总量,并提供每年可出售的各类土地的数量。根据供需的均衡制定合理的土地价格,可以防止城市土地价格偏低或过高而造成的后遗症;同时,因城市资产升值而产生的级差地租,也由储备中心替市政府及时收回。

       经营名牌产品对加强市场竞争能力、扩大城市经济实力与提升知名度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个城市要想在国内、国际市场上有一定的知名度,关键在于经营名牌产品,在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平顶山市大力扶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建成了一座环境优美、市容整洁、具有现代气息的新城区,称为河南的“小深圳”。

       平顶山市在湛河治理工程中经过拆迁、调整,征收沿岸土地数千亩,将把拍卖这部分土地的资金全部用于湛河治理工程中。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湛河流韵】之【第十八章·湛水奔流】

下一篇【湛河流韵】之【第十六章·老兵新传】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