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首页 > 文库 >详情

中国一家的“慈孝故事” ——记中原郑州朱学军家庭 【中】

作者:郭进拴     来源:会员中心     时间:2023-12-06
3686005

       五、慈孝家风“甲天下”

       朱启发是朱学军祖父的姓名,他字启东,号醒吾先生。他从小立志以小学教师为毕生职业,以郑板桥和鲁迅为师,要成为一个现代思想启蒙者,启发后人、启迪东方,先完成自我觉醒,再以高深的学识、渊博的知识觉醒学生。他是一个绝顶聪明的人,教书、体育、书法、绘画,样样俱佳。祖父一生仰慕郑板桥品格和梅兰竹菊气节,以画竹闻名于世,并身体力行躬身践行,所画九月菊悬挂卧室,竟引得蜜蜂自窗而入,绕“菊”采蜜,久旋不去,一时在家乡学界传为美谈。

       爷爷画画远近闻名,求他作画的自然就多了起来,有索画收藏的,有请他在衣柜、风门、桌子等自制家具上作画的,有远的,有近的,有认识的,有不认识的,爷爷都来者不拒,予以满足,且分文不收。要知道,在那个饥饿难耐的年代,爷爷作画挣钱,可给家里解决大问题呀,可他自始至终都没有收一分钱,外村外乡的来家里还要管人家茶饭。爷爷说,求我作画的大多是穷人,雪上加霜的事我不做,凡是朱家人,都不能做,这要作为一条家规立起来,任何时候都决不能看不起穷人,决不能欺负穷人。爷爷退休后,一直发挥余热,积极从事青壮年扫盲和乡村教育工作,他最牵挂的就是家乡的孩子们,他教他们读书学文化,增长知识和见识,从来是分文不收的,直到他九十一岁去世。爷爷临终前留下遗愿,若是朱门兴旺发达了,一定要设立一个教育基金,助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这是“千秋大计、国家大事”。

       爷爷在家学、家教、家训、家风上可谓独具匠心,仅从给儿孙起名上就可见一斑。爷爷给父亲和叔父起的名字是“天云”、“天霞”,原本取名天运(国运)、天下,训导儿孙要关心家国事、天下事,关注民族的命运、国家的命运,要心怀天下、精忠报国,具有忠义之心家国情怀,后来觉着名字稍显硬些,便取了“天云”、“天霞”这富有诗情画意、颇具欢天喜地的名字。爷爷给朱学军弟兄六个分别取名“耕”、“读”、“传”、“家”、“宝”、“君”,给朱学军叔父四个儿子分别取名“德文”、“德武”、“德功”、“德名”,告诫儿孙要耕读传家,要把“耕读”作为传家宝,要做古圣先贤那样的“君子”;要想文武双全、获取功名,必须以德立身。家族先辈心地良善、与人为善,不生事、不惹事,说好话、做好事,一副热心肠、热情帮助人,人缘很好、口碑极佳。在那个饥饿成灾的年代,每逢遇见要饭的到家门口,慈爱的祖父母就像对待贵宾一样,一边口中“恩人、恩人”地唤着,一边搬凳子让座,叫父亲拿出最好的食物招待人家,让母亲赶紧给人家做饭,只要让要饭的吃饱,宁肯全家饿肚皮。若要饭的是个娃,慈父慈母更是将娃领到家里,先给孩子洗洗澡、梳梳头,再给娃炖两个荷包蛋,还常常要挽留要饭娃在家里住上一段时间。在俺小时候的印象中,朱家俨然是“要饭娃”的“收容所”。要饭娃走的时候,朱学军爹娘恋恋不舍,总不忘给娃几个蒸红薯、两个白面馍、两个熟鸡蛋,并且一直将娃送到村口,看不见娃的影儿了,才满眼泪光地回,口里还嚷嚷着:“没的吃往后娃可咋活啊”,比待亲生的孩子还要心疼。要知道在那个饥荒年代,朱学军弟兄六个可从没有哪一个吃过一个囫囵个鸡蛋啊!因为还要拿鸡蛋换盐或者卖鸡蛋给朱学军弟兄几个交学费。

       朱学军的大哥名叫朱半耕,在村校当民师。那年朱学军虽然只有七岁,可已经记得事情了。他清楚地记得,一天吃过晚饭,邻居家一个年轻人喊大哥去外镇看电影(上世纪六十年代在农村看场电影是一件非常稀罕的事情)。听事后回来的人说,电影散场,看电影的群众争抢着去坐大队带挂斗的拖拉机,不一会儿就连拖拉机挂斗里都站满了人,大哥蹲在拖拉机挂斗后挡板内侧位置,拖拉机发动开猛一走,站在挂斗里的人群随惯性猛地向后狠狠挤压,把朱学军大哥的脖颈硬生生压在拖拉机后挡板的棱角上,大哥身边的人发现后赶紧喊叫:“赶快停车,压着人了”。拖拉机停下来后发现,可怜的大哥已经没有了呼吸。大哥死得多么凄惨、多么痛苦、多么不值!他来不及做任何反抗和挣扎,他没有一声言语,他那样消无声息,那么无助,就像一条无声无息消失的河流,就像被天火焚毁的森林,就像拦腰折断的一棵大树,就像摔碎了的一件天价艺术品,就像出了意外而夭折的大熊猫,大哥的英年早逝,对朱家来说,简直就是灭顶之灾,是无法弥补的巨大损失,至今思来,依然是全家的“剜心之痛”!大哥的抱负不曾施展一点,他的理想的火柴还没有点燃,他对父母的责任对家庭的责任对国家的责任还没有尽到一点,他没有组建家庭,他没有他的另一半,他甚至没有谈过恋爱,他爱学生还没有爱够,他的人生还没有来得及奋斗,他真的没有活够,就狠心地离别生他养他的乡土、离别疼他爱他的父母、离别家人、离别他的小六弟(朱学军)带着天大的遗憾永远地走了!父母还健在,孩子先走,按照当地风俗,大哥是不能拉回家的。在村外一个破窑洞里,静静躺着朱学军大哥的遗体,他喉咙上的深深像重车碾压过的“车辙”(青紫深痕)让人看着触目惊心,时至今日朱学军仍然记忆犹新,到死那一刻都没办法释怀。“白发人送黑发人”,天地呜咽,四野悲鸣,大哥高洁的人品、渊博的学识、火热的爱心,加之英年早逝,引得四乡八邻上千人为他送上最后一程。朱学军大哥下葬后第三天,县教育局调令下达了,他被教育局选调走,可惜大哥永远地去了,真是哀里添悲啊!大哥之死,邻家青年、拖拉机司机和大队都有责任,理应给予朱家赔偿,可朱学军善良的父母恸哭着说:“赔再多的钱也挽不回俺儿的一条命,俺啥也不要!”这事搁在别人身上,绝对做不到放弃赔偿,可朱学军父母做到了。爹娘不心疼大哥吗?绝对不是!因为大哥的死,娘哭坏了双眼,爹伤透了心、垮掉了身体,哪个儿都是他们的心头肉啊!可为了邻里和睦、乡村和谐,身为农村人的父母,他们文化程度不高、大字也不认识几个,忍受着中年丧子的剧烈疼痛,依然放弃对过错方的一切诉求,一分钱不要,其大度宽容堪称后世子孙的榜样和楷模。他们的所作所为,放到当今社会,简直就是一件无法理解、不可想象的事情。再说一件发生在朱家身上的当代版“六尺巷”的真事。在农村,对一家一户,宅基地简直就是天大的事。前些年,村里进行老宅基地调整,一处宅基地统一规划为十一米宽,个别邻居强,非要十二米宽,为此僵持不下,因为他要十二米宽,肯定得有人做出让步和牺牲。后来,村里把朱学军家规划到只有十米半宽(因为考虑到朱家心地良善),这明摆着是欺负老实人,朱学军一时想不开,爹就给他讲“六尺巷”的故事,朱学军最终想通了,为了息事宁人,为了乡邻和谐,朱家最终做出了让步,没有和邻居攀比,没有计较他们的“寸土不让”,没有在宅基地上论宽窄长短,延续了“六尺巷”的和谐乡风。

       老朱名字为“学君”,祖父赋予三重含义:一是希望老朱学习践行君子的气节、品格和美德,一生做一个正人君子;二是希望老朱认真学习、勤奋读书,做一个终身学习的人;三是希望老朱永远学习解放军,像陆军那样脚踏实地,像海军那样胸怀广阔,像空军那样志向高远,像火箭军那样一飞冲天,像战略支援部队那样重要高效。老朱谨记祖辈教诲,时刻要求自身,走先进路、说先进话、办先进事、做先进人,大力倡导“德”、“忠”、“孝”、“义”、“勤”、“恕”、“仁”、“爱”、“和”九字家风,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俺家九字家风的阐释之中,教育儿女:“德者寿,德为品首、厚德载物;忠者荣,赤胆忠心、敬业诚信;孝者顺,百善孝先、大孝治国;义者福,大义正义、见义勇为;勤者富,勤能圆梦、勤人总赢;恕者舒,恕心恕直、恕道恕实;仁者众,友善仁义、仁者无敌;爱者广,爱国爱乡、大爱无疆;和者兴,家和事兴、和气致祥”,修订完善了二十四字家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忠孝两全、心疼父母、真才实学、精忠报国”,老朱带头努力践行:身为党员,曾当十年“孩子王”,在乡村小学计划外民师任上,一直执教毕业班语文或数学,虽只有几十元的月薪,依然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无怨无悔,教学成绩名列前茅,历年被评选为市、镇、校教学标兵和先进教育工作者,所教学生在全国作文和数学大赛中多次获奖,本人也荣获优秀教师指导奖。依据教学积累和工作实践,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质量和数量均居市镇前列。别人喜欢“锦上添花”的“尖子生”,老朱自然也喜欢,可老朱更乐意帮助“后进生”,通过师生“交心”和细致家访,先摸清孩子学习暂时滞后的“病因”,是家庭的问题解决家庭的问题,是学费的问题解决学费的问题(给学生垫付学费是常有的事儿),再“对症下药”,给他们“雪中送炭开小灶”,和他们吃住在一块儿,建立起师生“真感情”,以心换心,一起发力,使“腐朽变神奇”,往往取得惊人的进步效果。1996年因政策原因含泪挥别三尺讲台。同年应聘到全国文明镇工作,一干就是16年,工作之余,甘当“义工”和“志愿者”,积极参加为地震灾区捐款献爱心、无偿献血、捡拾垃圾、文明创建等各项公益慈善活动。年年被评为好党员标兵、先进工作者。2012年因妻子中风瘫痪,带病在家日夜护理“老伴”,至今已有11个年头。与此同时,老朱始终不忘自己是“党的人”,积极主动参加镇、村党员各项活动和各类义务劳动,骑着“仁爱号”电动车义务助力父老乡亲(特别是老弱病残孤寡孕)出行。

       老朱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领家治家,以儒家文化为主脉主流主干,编辑《天地华夏朱氏家谱》,全力推进乡村、宗族、家庭文化建设,用心装扮家园,精心凸显特色,人情味、书卷气和文化味日渐浓厚,“家教、家庭、家训、家风”形成“朱门一绝”,得到了各级领导和八方乡贤的充分肯定和大加赞赏,省会郑州和古都洛阳慕名前来参观者众,周口、平顶山、鹤壁、开封、巩义、登封、荥阳、新郑、新密、偃师等地乡贤更是“取经”不断。身为乡土人才和“北石乡贤”,竭尽全力为北石村“建设美丽乡村、开发特色旅游”毫无保留贡献智慧、出力流汗,先后义务创作完成了《北石全国十佳美丽乡村之歌》(村歌)、“北石全国十佳美丽乡村旅游主题宣传口号”(旅游口号)、“北石全国十佳美丽乡村牌楼对联”(村联)、《美丽北石正出发》(电视专题片脚本)、《仙遇》(新诗)等一系列文宣作品,依据北石自然历史文化遗存,挖掘整理出了“美丽北石十六(石榴)景”,全力助力北石旅游开发和特色发展,付出终有回报,组织厚爱,党员抬举,老朱荣幸成为芝田镇党代表,这是他做梦都没有想到的事儿。老朱还成为学习标兵、文明市民、优秀家长。

       现如今,朱学军家庭,有“严父”,有“慈母”,有“孝女”,一代代传承传播“慈孝儒风”,齐心协力共筑“慈孝儒风新生活”家庭梦、乡村梦。2015年10月21日,朱学军家庭被评为“首届中原最美家庭”,老朱及其老伴被河南省国学文化促进会评为“首届中原优秀婚姻模范夫妻”,老朱爹娘也获评“河南省模范夫妻”;2023年10月,朱学军、王春芳、朱萌萌、朱萌帝一家四人被河南省孝文化促进会评选为“河南省孝贤之星”。上下两代人同被评为河南优秀婚姻模范夫妻,全家人皆获评“中原孝星”,这在河南全省仅此一例。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下,朱学军家庭越过越兴旺、越过越发达,因为精忠报国是全体家庭成员一生的追求,小家连大家,小家系国家,走在大路上,一路风景如画!

       日照千江,月印万川。河洛朱氏合族大迁移的故事,见证了一段“上下齐心,其利断金”的历史佳话;“俏戏楼”与“和族碑”,印证了河洛朱氏大义大气的“大人物”与舍得奉献的“美精神”;河洛朱氏从来爱国担当,建国后,朱氏族人光荣参军的就有100多人。毛泽东时代的劳动模范——朱光进,1958年被评为全省劳模。习近平时代的青年榜样——朱萌萌,带着重病爸爸瘫痪妈妈上大学,一边护理爸爸妈妈,一边刻苦求学,一个人同时打几份工。她学习雷锋当标兵,参与各种慈善活动,热心慈善公益,乐于帮人助人,是校园知名公益达人,受到国家、省市各级表彰嘉奖。2015年1月被中央文明委评为“中国好人”,荣登“中国好人榜”。2016年10月被评为“全国十佳孝贤”,全国孝贤组委会为其树碑立传,名列“当代中国孝贤碑林”。一首《河洛朱氏人》唱出了河洛朱氏人的慈悲慈善慈爱慈孝——

       郑洛东西娇

       嵩邙南北傲

       国道中间邀

       风景这边好

       这里是沉鱼落雁洛神家园

       这里是玉树临风潘安故乡

       友善友好朱氏人

       化贤为孝喜盈门

       大爱通心好路顺

       热情欢迎八方人

 

       河洛束蛮腰

       高铁环绕跑

       鹿鸣林怀抱

       河畔风光好

       这里是沉鱼落雁洛神家园

       这里是玉树临风潘安故乡

       自信自强朱氏人

       破茧成蝶巧转身

       诚心通神好梦真

       真情感动中国人

 

       枝头鸟儿叫

       池塘鱼儿跳

       园中果儿俏

       遍地花儿笑

       这里是沉鱼落雁洛神家园

       这里是玉树临风潘安故乡

       向前向上朱氏人

       变璞为玉土成金

       大路通天好戏新

       深情拥抱天下人

       “慈孝儒风新生活”实践成效大。一首《儒风村长大赋》,实录了老朱的“慈孝儒风人生”——

       

       儒风新生活,践行两结合。

       推广新理念,实践勇探索。

       引领新风尚,喜结新硕果。

       儒学“四化”做,和谐大中国。

       新闻宣传记者做,组织协调归综合。

       书香曲阜加书屋,全民阅读好成果。

       汉唐婚礼大气魄,儒学讲堂故事多。

       家和教育育品德,少年矫正有收获。

       培训义工志愿者,教育学院传薪火。

       对外合作连全国,现代传媒紧跟着。

       孔韵儒风新生活,助力泉城潍商火。

       儒厨茶人赈救委,专委序列总扩容。

       赈灾救援首行动,吉林敦化额穆镇。

       仁爱温暖涿州人,孔子奖章担社责。

       最美中医正寻找,岐黄大奖设立着。

       点亮心灯爱传播,发展基金支持着。

       中医养生好处多,健康扶贫快乐歌。

       传习经典弘美德,和谐世界儒风火。

       儒学儒风新生活,文明实践大探索。

       儒风浩荡事业火,蓬蓬勃勃新生活。

       国学联盟巧分工,领导率领旗帜红。

       一个引领强认同,两个结合担使命。

       三个方向直道行,五个服务利群众。

       六进工程实儒风,七个层面齐振兴。

       祭孔大典重磅宣,孔子文化全球行。

       孔子文化全球行,城市接力有行动。

       孔子奖章全球评,榜样推动“两创”行。

       厚植优势续传统,东方伦理世界雄。

       全球接力进肥城,矫正中心正运行。

       研学旅行大联盟,“一线”“一圈”共繁荣。

       教师入职沐儒风,院长主讲孔子经。

       孔子传人孔德铭,践仁于行护圣城。

       儒学孔韵唱新风,中国五四别有情。

       成果征集有活动,儒家特色新路径。

       中医养生治未病,惠通商城惠众生。

       儒风惠通惠民生,星光热线利百姓。

       社工培训发资证,持证上岗有保证。

       儒学儒风新生活,畅邮公益大众行。

       研发婚礼新规程,中式婚礼最庄重。

       中华书画儒风评,盛世艺术建新功。

       润通骨道有真章,人体平衡寿命长。

       中国农民丰收节,儒风村长首评奖。

       北京首发数字章,荣耀之美放光芒。

       儒风校园始启航,儒学经典汲力量。

       书香家庭首颁奖,十一家庭登金榜。

       孔子奖章儒商奖,助力经济更辉煌。

       中网主任张志强,调研创新与推广。

       孔子学堂建设忙,文化润校儒风长。

       全民全心读《论语》,全国全球遍书香。

       滨州综合实践区,和合大同仁礼享。

       教育兴邦超梦想,儒学讲师技能强。

       知识产权要保护,孔子精神应弘扬。

       助推乡村大振兴,激活道德正能量。

       儒学讲堂讲共享,自律助人利他忙。

       儒学儒风新讲堂,中华文化大粮仓。

       全心全意读《论语》,中华大地遍书香。

       心理辅导实在好,少年方正国家强。

       传统佳节大弘扬,根脉命脉风情长。

       开创儒学新伟业,集聚儒风正能量。

       培根固元根系壮,守正创新现代相。

       儒风浩荡华夏昌,春风化雨人心香。

       四海归心中华强,天下一家仁爱广。

       王成允,鲁栋梁,绿色食品龙头扬。

       姚国防,眼健康,中医养生领头羊。

       孙惠东,新健康,《孙子健法》获大奖。

       郝敬春,沛筑响,刘邦故乡筑辉煌。

       张宝英,凌语狂,幼小儿童智飞长。

       孔德铭,巾帼靓,文化复兴当闯将。

       晁玉萍,媒体人,天使健康发起人。

       有泽龙,十三推,大成中医传非遗。

       有邢军,画石榴,国礼特聘竞风流。

       理论政策做引领,实践开拓是“两创”。

       当代世界正东方,中国梦想全球香。

       人大主任尹忠显,欣然题词褒奖全。

       学坤理论文章鲜,入编《社会科学》卷。

       曲阜喜迎中日韩,加笄加冠现场演。

       圣城曲阜开论坛,品牌创新赋能全。

       孔子儒学客户端,儒风智慧升级版。

       儒学儒风日日新,至圣孔子天天见。

       曹县汉协滕州行,非遗手工亲体验。

       山东手造精品展,滕州购物齐又全。

       精研易学大道源,易博国培圆满办。

       泗滨砭石博物馆,养生保健艺术展。

       中医养生有春晚,国医大成健康年。

       儒风特色示范区,落户曲阜石门山。

       一城一案文化餐,儒风智慧优菜单。

       “易学汉语”新名片,“一堂多馆”好样板。

       书香城市全民建,耕读传家家家欢。

       综合实验又示范,打造儒家文化圈。

       树高百丈不离根,文脉千年不离源。

       创新跨越新发展,儒风浩荡谱宏篇。

       

       罗水泱泱,洛水汤汤;

       嵩山风扬,黄河魂长。

       河洛灵地,华夏圣土;

       朱熹后族,友善和睦。

       夫学君者,孝义朱姓也。

       “出耕读世家,受诗礼真传。

       祖辈传统兮,格致诚正尽讲;

       父辈承袭兮,仁义礼智常谈。”

       儒风习习,耳濡目染;

       少小君子,儒学青年。

       十载教员,百年树人;

       红烛十春,尽燃自身。

       心里未有半点索取念,

       胸中猛烧万分奉献魂。

       慈孝讲堂,弘扬儒学,

       滋养“儒苗”千人。

       或惠民,或养心,或铸魂,

       皆成庙堂江湖“顶梁人”。

       十六年甘当“无冕之王”,

       报刊电台电视台互联网,

       倾情儒家思想精研宣传,

       致力慈孝文化普及推广。

       终生孔子学员,毕生儒学文员。

       腾房舍,献民居;

       办乡校,兴慈孝。

       爱牵农村群众,情系留守儿童;

       播撒孔子“儒种”,传播慈孝之光。

       三十八年风雨挫折坎坷,

       三十八载春叶夏花秋果。

       从缕缕青丝到白发满头,

       从幼儿呵护到老人护佑,

       从仁爱卷首到慈孝地头,

       从月辉暖心到阳光满手,

       从日的欢歌到夜的神游,

       从天的辽阔到地的宽厚,

       从俯首儒学案头到为“慈孝”忙碌奔走,

       从身体疲惫到心灵丰收灵魂富有,

       一切“仁爱”化成菩萨心肠,

       悲悯自心头汩汩涌流,

       直到他慈孝人生尽头!

       夫孝者,乃大容也。

       老吾老,及人老;

       幼吾幼,及人幼。

       心中仁爱,更上层楼。

       做义工,帮童叟,

       无偿献血,慈孝捐够。

       夜以继日间,善花天天绣。

       人与人,紧握手;孝外延,爱渗透。

       嗟夫!浩浩日月,大写春秋。

       天地乾坤拥有,郎朗大美宇宙。

       中原慈孝乡贤,温文尔雅风流。

       享誉锦绣神州,爱播儒子心头。

       煌煌华夏兮,大风雅正,

       自有慈孝存留!

       “仁心容天地,忠孝报恩情。

       义秉承千秋,光明九洲同。

       礼成恭俭让,温良君子行。

       智者修定慧,笑谈诸色空。

       信为立世本,诚乃处事宗。

       厚积存史志,薄发书丹青。

       德品成大器,思贤见中庸。

       政本从廉正,庶民皆公平。

       你周游列国开创经典儒学说,

       你弟子三千凝聚圣贤学渊博。

       你安贫乐道思想抱负远辽阔,

       你万世师表后人敬仰崇楷模。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仁义礼智信,学而时习之。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诗书礼乐易,其善者从之。”

       中华民族“床前月”,

       中国社会“定盘星”;

       天下归心“集结号”,

       “文化脐带”血气通。

       日日诵读《六经》文,

       天天吟唱《孔子》歌;

       创办乡校开儒学,

       朱子遗风醉河洛。

       五十六岁“《春秋》情结”,

       五十六度“家国情怀”;

       五十六载“孔子路线”,

       五十六年“慈孝实践”;

       半世纪体现“《论语》故事”,

       半百年展现“慈孝风范”!

       身为朱熹后裔,出身仁爱“名门”;

       饱受慈孝熏陶,立下孔子“鸿志”。

       自费开设“慈孝讲堂”三十八年,

       走上三尺讲台,

       他是儒家思想“播音员”,

       “门徒”过千,皆成“乡贤”;

       义务创办“慈孝乡校”三十八春,

       怀揣一颗爱魂,

       他是慈孝文化“宣传员”,

       “慈文”达万,“孝星”璀璨。

       一杆青竹,一方雅间,

       一池心田,一腔宏愿。

       居陋室之寒亦盼民暖,

       处江湖之远亦祈国安;

       奋笔疾书展儒风诗卷,

       兴办乡学教慈孝上千。

       爱党爱国爱家乡,

       扎根乡土乐奉献;

       忧国忧民忧妻患,

       献血捐款他领先。

       心为“慈之国”,

       家为“孝之园”。

       君不见,夫妻慈深深似海;

       君不见,父女爱宽宽似天。

       君不见,慈孝奉亲故土欢;

       君不见,孝女疼母新乡暖。

       君不见,身先士卒成镜面;

       君不见,率先垂范树标杆。

       君不见,见缝插针为老人义务出行腰累弯;

       君不见,忙里偷闲为家园出力流汗谋发展。

       模范党员有他名,

       文明标兵有他影;

       领出一个美家庭,

       带出一片好乡风。

       “慈孝家庭”响河南,

       “仁爱达人”香中原!

       孩提起继良训一十九年勤读

       长成一介仁义礼智信“好学生”,

       献民居办乡校三十八载辛劳

       造就千名忠孝廉毅和“筑梦人”;

       身患疾心扬起为慈善公益

       披荆斩棘数十载仍然不休不息,

       情系国志向党为家乡群众

       呕心沥血几十年还在奋勇奋起!

       这就是“河南儒学乡贤”朱学军的年轮剖面,

       这就是“中原慈孝典范”朱学军的人生画卷;

       这就是布衣五十六年儒学体验呈献给孔子奖章的最优答卷,

       这就是平凡五十六年慈孝实践呈现给孔子奖章的最美礼赞!

       

       悠悠洪荒,茫茫禹迹。嗟我先民,适地之宜。

       北石遗都,河洛存稷。尊天敬祖,宗族为基。

       耕读传家,诗礼传习,道德落地,儒风化雨。

       尧舜修五教,百谷树艺;文武睦九族,有凤鸣岐。

       成周立万世规仪,鲁国存一代之礼。

       先师幼习俎豆之礼,长为乘田之官。

       学琴于师襄,问礼于老聃。

       不耻下问,学而不厌;博学深思,敏行讷言。

       故能融上古三代之智慧,得禹汤文武之精髓。

       修身立德,为成人之本;齐家治国,乃君子正行。

       弟子三千,首开私学新风;贤人七二,育成君子典型。

       有教无类,以“六经”相授;周游列国,为王道奔走。

       标举仁义,别立一宗;生民以来,未有斯盛。

       自稷下争鸣,经汉武独尊。

       王朝治国,士子立身;不离须臾,固守其真。

       实道统之正脉,乃文明之主根。

       近傍神都,河洛古村;中原文化,文源祖根。

       奠基洛阳,孔子儒学;产生河洛,辐射全国。

       “二程”讲学之所,儒风传播,使河洛乡民尽沐贤德之河;

       周公制礼之地,儒学奠基,使古今中外方识儒家之谛。

       迩来弘我华风,渐成国是。举世所见,实多共识。

       此诚千古难逢之际会,百年不遇之良机——

       农历秋分,丰收佳节,儒风村长,首次颁奖。

       文化大使,时代先锋,振兴共富,乡村榜样。

       特别大奖,历史担当,光荣梦想,磅礴力量。

       树立典型,打造标杆,先进引领,榜样示范。

       儒风北石,乘势而进,不负时代,开拓创新。

       汇聚贤达,接续鸿业,诵读经典,传播儒学。

       不辞辛苦,刻苦攻书,习研不辍,广结圣缘。

       秉承先师淑世故训,再创儒学普及新风。

       吾村当以厚德自强生生不息之力量——

       使尊尊垂髫倚仗先师之德,尽享乡村之富和谐之福;

       使学堂黄发心念先师之语,孜孜以求而成栋梁之材;

       使朝朝青年秉承先师之志,砥砺奋进强我少年中国。

       匡扶社稷者一心为民,传道授业者广育桃李。

       士农工商百业千行,皆守仁、义、礼、智、信。

       使儒学盛事复见于今日,得道君子遍及于西东。

       言语富贵,面相和气,善良诚信,手脚麻利。

       利国利民,利他利公,利益群众,福利苍生。

       道德重建,文化自信,民族复兴,历史使命。

       诚心竭力,各尽所能,持之以恒,兴我文明。

       

       中原河洛,中华古村,鸟语花香,画风诗韵。

       北枕黄河,南牵嵩岳,东眠潘安,西栖洛神。

       夏都圣地,京畿福地,龙凤仙地,芝田宝地。

       信奉孔孟,礼义智信,知礼明德,明礼修身。

       人有数千,户有数百,慈孝儒风,流行新村。

       秉圣贤之村风清淳,承千年之朱子理韵。

       经岁月之沧桑,历久弥新;传儒学之文明,留根守魂。

       由是进以儒村,依水而纯。

       于山水之环抱,读《论语》以求仁。

       翠竹之下,读朱子清清之音;幽兰之旁,诵孔孟朗朗之文。

       然则人诗心词,风味隽永。儒学思想之精,孔孟圣章之境。

       半部《论语》,仁义藴乎邃严;

       一本《集注》,道德任乎驰骋。

       是以鸿儒瑰宝,清香芳芬。日出而行孔孟,晚归而唱儒音。

       且看诸君,振兴强盛乡村;再观乡贤,共富造福乡亲。

       由是河洛之誉:全国十佳美丽乡村,振兴共富和美乡村。

       人温婉而不媚,心华丽而生妩,

       村灵秀而动人,神精气而美魂。

       多情自古乎怀仁心,敬天爱人;

       笑谈渴饮乎匈奴血,家国铭心。

       吾子莘莘以求孝,儒村堂堂之忠魂。

       是以儒学精神,武装全村,温润灵魂,和善人心。

       善厚忠孝天赐福,德高勤俭地养人。

       道德楷模之仁义心,夕阳西下之《论语》音。

       谈诗论文,笔下珠玑谓之雅;通天晓地,胸怀经纬谓之儒。

       且夫学其所在,情由可敬。

       感孔孟经书之典雅,庆北石儒风之繁盛。

       是则道有夷隆,学有粗密;文有深浅,人有悟性。

       于是华夏一村,儒风盛行。

       汲取儒学之精华,弘扬孔孟之儒风。

       儒学经典乎勤吟诵,朱子传统乎永兴隆。

       慈孝儒风,得力党建支撑,支部过硬,干群心同;

       慈孝儒风,有赖文化引领,文化铸魂,文化赋能;

       慈孝儒风,贵在楷模先锋,儒风家长,最美家庭;

       慈孝儒风,奇于生活新颖,五个服务,六进工程。

       一人一家,带动万户千家;儒风村长,成就儒风浩荡。

       忧民乐民,昼里夜里思量;富民惠民,风里雨里奔忙。

       仁爱跑车,义助群众渴望;儒风智慧,释放无限能量。

       儒风家长,儒风家庭领航;朱门儒风,影响十里八乡。

       弘道于心,修德于性,践仁于行,游艺于情。

       传统佳节,东方风情,神圣庄重,世代传承。

       固元培根,守正创新,天下一家,四海归心。

       慈善公益,善行义举,移风易俗,成风化俗。

       儒学讲师,儒风讲堂,晨读《论语》,大众分享。

       文化粮仓,智志双扶,富强乡村,和睦乡党。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朱子婚礼,简朴大方。

       中医养生,心理矫正,爱女挂帅,功德无量。

       唱响正气歌,集聚正能量,村民读《论语》,北石遍书香。

       传习中华经典,弘扬传统美德,共建和谐家园。

       国家以民为本,社稷为民而立,为政德在爱民。

       吾生五十六年,深耕基层乡村,全在父老乡亲。

       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勇,诚悌雅恒勤。

       人生百年二十字座右铭和永恒不变之信条也。

       为学努力勤奋,为师教书育人,为记道义妙文;

       为子侍奉双亲,为父呵护子孙,为官恤民安民。

       妻疾夫理,母瘫女医,日夜守护,感天动地;

       一年四季,欢声笑语,不离不弃,至今一纪。

       乡村振兴,共同富裕,产业兴旺,永恒主题;

       筑巢引凤,人才集聚,知行合一,实干为基。

       头雁高飞,党员比翼,班子团结,组织有力;

       党建公园,飘扬红旗,慈孝讲堂,传习仁礼。

       规划先行,厕所革命,生态宜居,提升村容;

       志愿服务,文明幸福,医疗卫生,文体活动。

       建设发展,百姓冷暖,醒里梦里,记挂心头;

       平安法治,疫情防控,东奔西走,忙个不休。

       长女萌萌,党员教师,育人育心,桃李成林;

       胸中有仁,心里有爱,母女情怀,感动中外。

       小女萌帝,博士医师,救死扶伤,护佑健康;

       义诊下乡,疫情冲上,党员脊梁,坚强如钢。

       朱熹后裔,造福乡里,最美家庭,书香闻名;

       朱子学说,孝圣家风,濡染乡村,慈孝儒风。

       儒风故事,河洛汇流成筐;《论语》解读,高扬慈孝讲堂。

       欲问秋果何所累,自有春风雨潇潇。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儒风村长,当仁不让,中共党员,肩扛新时代的使命担当,

       践行“两个结合”,力行“两创”,慈孝儒风永远在路上!

       老朱终生崇敬孔老夫子,一辈子传播孔子思想、弘扬慈孝文化,仰慕孔子奖章,并把这一荣誉视为毕生的不懈追求。至今为止,河南省国学文化促进会两评中原优秀婚姻模范夫妻最美家庭,老朱家两次榜上有名。2023年5月5日,是老朱56岁的生日。五十六年来,他一直致力于传播孔子儒家仁爱礼义思想,大力弘扬慈孝文化,并且一直身体力行、躬身践行。1967年至1986年十九年间,在其祖父仁爱教导里,在父母慈爱教育中,他在耕读传家良好家风的熏陶下成长长大,扎下了孔子思想和慈孝文化的厚实根基。1986年至1996年十年间,他一直扎根乡村当老师,所教学生逾千人。在三尺课堂,他给学生讲授慈孝文化;在课余时间,他给学生讲述孔子、朱子故事。现如今,“桃李满天下”,所教学生无一人违纪违法,他们进门孝敬父母“小家”,出门“孝敬”大家、国家,都成了“独当一面”的单位精英、“国之栋梁”。1996年至2012年十六年间,他一直在全国文明镇工作,充分利用报刊、电台、电视台、互联网极大地传播了孔子思想,弘扬了慈孝文化。2012年至2023年十一年间,他日夜护理瘫痪老伴,努力当好乡村“乡贤”,为故乡义务创作“村诗”、“村歌”、“村联”、“美丽乡村旅游口号”、“建村方略”、电视专题片,打造“美丽乡村十六景”,为家乡发展进步出谋划策、出力流汗,被党员和组织抬举为党代表。56年来,他学习雷锋精神,争做雷锋传人,无偿献血,为地震灾区捐款献爱心,骑着“党员仁爱号”电动车义务助力孤寡老弱病残孕出行。老朱带着瘫妻到各地“传经送宝”,传中华慈孝的“经”,送中华慈孝的“宝”,结合朱子遗风,讲述慈孝家风。一双爱女也成了慈孝家风的自觉传承传播者,向社会传扬慈孝好家风,她们热心慈善公益,助人悦己,取得了可喜成绩。朱子文化博大精深,老朱作为朱子传人,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他结合始祖朱熹留下的《朱子家训》,概括为“有文化,守慈孝”。老朱祖父朱启发亲拟家训“耕读传家”,传留至今。主要突出真诚、善良、忠厚、包容、勤俭、读书、丰富、高贵等。在新时代新征程中,老朱又拟定了24字新家训。主要突出诗礼传家、耕读传家、忠厚传家、文化传承、涵养正气、遵纪(党纪)守法(国法)等。就这样,朱家的慈孝好家风,从朱子到老朱的祖父,再到老朱及一双女儿,代代相传、辈辈承袭。在一代又一代的慈孝家风传承中,老朱身体力行将儒家的优秀传统家风传承到爱女身上。入党30年来,老朱积极投身到家庭家教家风的慈孝公益宣讲践行上,传递党的声音不知疲倦、永不停歇,永远奔跑在“慈孝大道”上。老党员大力弘扬中华文化,三十载初心如磐使命在肩。老朱在专职护理瘫痪妻子、切实做好“模范丈夫”的同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慈孝精神”,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成才奉献力量。扎根乡村,做家喻户晓的“基层宣讲者”。作为朱子后裔,老朱发现,老百姓对中华文化的认知度不高。他立下誓言,“以弘扬中华文化为己任,一辈子做下去。”开启“慈孝长征”,讲“四史”、讲儒学、讲朱子、讲家风、讲师德。“把党的声音送到群众心坎儿上,把中华文化发扬光大。”这是他最常挂在嘴边的话。他向党组织郑重表态:“我会一辈子当好党的义工,把中华文化传承传播好。”走向远方,做孜孜以求的“文化传播者”。一边是各地的奔波,一边是笔耕的坚守。“一动一静”之间,老朱致力于中华文化的传承传播。他主动充当中华文化使者,用朱子文化讲好中国故事。耕读传家,做家风建设的“时代践行者”。文化传承是家风传承的第一要素。儿时听祖父祖母、父母双亲、叔父叔母讲历史、讲文化、讲人生、讲知识,而今与家人谈家训、说家教、忆家风、兴家庭。文化在传承,家风也在传承。长期以来,老朱特别重视中华文化融合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研究与实践。他刻苦攻读四书五经、经史子集等中华典籍,善于从圣贤祖先、国学大师那里“取经明道”,不停汲取中华文化的精华和营养。他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法,经常参加中华文化培训班、讲习班,直接或间接受教于余秋雨、廖彬宇、吕明晰、刘余莉、鲁献启、张富领、史献志、曾占国、姬有道、邢学坤、孔令绍、孔德铭、萧先华、许建国、茹振钢、郭进拴等众多名流大家。他还向史来贺、吴金印、刘志华、张荣锁、耿瑞先、裴春亮、范海涛、买世蕊、李连成、洪战辉、王春来、谢延信、杨怀保、张建霞、许挺、吴仁宝、孟佩杰、王凯、王锐、田秀英、孙银聪、裴树清、严慧、罗书坚、王坤森、张喜平、郭刚堂、隋永辉、王宽、张尚昀、李明素、吴新芬、杨佩、朱晓晖、王百姓、梁玉明、黄久生、薛荣、彭超、谢淑华、王玉玲、冯振德等诸多慈孝典范看齐,用心学习慈孝人物的感人事迹、珍贵品德、可贵精神、崇高境界,博采众长,取长补短,不断提高中华文化素养,持续提升传统道德修养。他不仅将家风建设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更将其推向社会广泛宣讲。他把“耕读传家”的朱氏家风用现代语言凝练成了“有文化,守慈孝”。30个寒暑易节,记录着他传播中华文化、彰显文化自信的孜孜以求;宣讲现场、传承途中,彰显着他忠诚于党、为民服务的高尚情操。秉承着“一辈子弘扬中华文化”誓言的老朱,在弘扬中华文化的道路上,一如既往、勇毅前行。老朱以赤子之心、家国情怀,精心培育美丽的慈孝之花,勇做“用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的慈孝典范”。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对党的庄严承诺,彰显出忠诚敬业、关爱后代、务实创新、无私奉献的慈孝精神。传承弘扬革命传统,躬体力行;传播推广朱子文化,孜孜以求;潜心倡树家教家风,深耕不辍。践行铮铮誓言,保持初心如磐。老朱在传承红色基因红色血脉征程中、传播推广儒家思想朱子文化道路中、家学家教家训家风倡树征途中时刻发扬着“慈孝精神”,活跃在宣传党的好声音的大舞台上,一片赤诚、勇毅前行。

       1990年3月30日至今,老朱和老伴结婚已经整整33年了。33年来,他们风雨同舟,携手同行,患难与共,相爱相伴。妻子长期操劳,积劳成疾,累极至瘫,他终生感谢她、感恩她。几十年忙于工作而忽略了她,总觉得有愧于她。于是,老朱就把他们33年的挚爱真情凝结成一首《写给瘫痪老伴的诗》——

       百岁修得同船渡

       千年修得共枕眠

       老伴是一生的情缘

       老伴是一世的爱恋

       手拉手亲密无间

       心连心温暖无限

       我是你的手

       你是我的眼

       两个人融合在一起

       日月最圆满

 

       百岁修得同船渡

       千年修得共枕眠

       老伴是一辈子的牵挂

       老伴是一万年的惦念

       手牵手亲热无边

       心贴心香甜永远

       你是我的地

       我是你的天

       两颗心融化在一起

       世界最丰满

       六、慈孝之光“耀中华”

       家风家教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财富,是留给子孙后代最好的遗产。朱学军家庭高度重视家庭文明建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重要论述,推动全家人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运用生活化场景、日常化活动、具象化载体,引导家庭成员牢固树立新时代家庭观,传承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发扬党在长期奋斗中铸就的伟大精神,传承红色家风,践行忠诚相爱、亲情陪伴、终身学习、绿色生态等现代家庭理念,升华爱国爱家的家国情怀、建设相亲相爱的家庭关系、弘扬向上向善的家庭美德、体现共建共享的家庭追求,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落地生根,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将国家、社会、个人层面的价值要求贯穿到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全过程,引导家庭成员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风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以建设文明家庭、实施科学家教、传承优良家风为重点,强化党员家风建设,突出品德教育这一关键,加强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推动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高质量发展;团结引领家庭成员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捍卫“两个确立”,牢固树立新时代家庭观,把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把实现个人梦、家庭梦融入国家梦、民族梦之中,激励家人增强家国情怀,努力成长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之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汇聚磅礴力量。在朱学军夫妇的身教言传下,一家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把党和政府一系列有关家庭文明建设的政策落实到位,形成新时代家庭文明新风尚;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重要论述作为乡村党员干部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列入学习计划,贯穿到党史学习教育中,融入政治理论教育、党章党规党纪教育、党的宗旨教育等,引导农村党员干部进一步增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创新开展微宣讲、云讲堂、“最美”宣讲、清廉讲堂等群众性宣传教育活动,在乡村设立新时代家庭观宣传栏,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进基地、进人心;开展家风家教主题宣传,讲好家风故事,传播家教理念,营造浓厚氛围;实施培育文明新风尚行动,持续开展“我们的节日”活动,抓住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节日契机,组织开展家庭文艺活动、文化讲座、家风故事宣讲、新型婚育文化宣传、时代新风宣传等,吸引乡村群众在参与中传承节日习俗、感悟中国精神、增强文化自信;大力开展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宣传活动,加强婚恋观、家庭观教育引导,坚决抵制婚嫁陋习、天价彩礼、薄养厚葬等不良社会风气,引导村民群众在改陋习、树新风中涵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推进移风易俗,养成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普及家庭教育科学理念,注重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家庭文化建设,用正确行动、正确思想、正确方法教育孩子养成好思想、好品行、好习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把家风建设作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重要内容,引导党员干部提高政治站位,自觉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把对党忠诚纳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严格遵守党章党规党纪,带头廉洁治家,公私分明、亲清分开,严格家教家风,从严管好家属子女,经常监督、提醒、警示,教育督促他们遵纪守法、尽心尽责工作;组织参观廉政教育展览、家教家风展览等,深入开展家风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正确处理自律和他律、信任和监督、职权和特权、原则和感情的关系,筑牢反腐倡廉的家庭防线,以纯正家风涵养清朗党风政风社风;用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红色资源,培养红色宣讲队伍,挖掘整理并讲好革命前辈家风故事,引导干部群众从党的百年奋斗史中汲取崇德治家、廉洁齐家、勤俭持家的精神养分,继承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与文明村等创建活动相结合,组织开展健康公益、亲子阅读、邻里互助、厨艺展示等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吸引群众走出小家、融入大家,积极参与和谐社区、和睦邻里、美丽乡村、平安社区建设;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与“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相结合,聚焦一老一小等家庭所需所急实施民生实事项目;组织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作用,为孤寡老人、空巢老人、失能老人、失独家庭等提供生活关爱、精神文化抚慰、健康检测、防诈骗、智能技术运用等服务;加大对特殊困难儿童群体的保障力度,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寒暑假期关爱活动;开展婚姻家庭辅导、矛盾纠纷调解、心理咨询、学生课后托管等服务,形成向上向善、互帮互助的良好风尚;大力宣传民法典、家庭教育促进法、反家庭暴力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引导家庭成员增强法治意识、坚守道德底线。

       升华爱国爱家的家国情怀。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在家尽孝、为国尽忠始终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家国一体、家国同心、精忠报国,始终是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里的基因。朱学军夫妇,一位是为脱贫攻坚日夜坚守奋战的基层干部,一位曾是投身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最美甜嫂”,他俩总是先大家后小家、为大家舍小家,持之以恒、不懈奋斗,为一双女儿做出了榜样。一双女儿也没有辜负他们的期望,一位是近年来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白衣执甲的医护人员,一位是大爱无疆、无私奉献的校园知名公益达人。一家人舍小家为大家的感人故事,生动阐释了新时代的家国情怀。爱国爱家是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的集中体现。朱学军家庭突出爱国爱家这一主题,家庭成员牢固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国家观、民族观,把爱国与爱家统一起来,把个人理想、家庭幸福与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紧紧联系在一起,汇聚起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建设相亲相爱的家庭关系。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重视亲情。“家和万事兴”的传统观念,著名唐诗《游子吟》表达的家庭情结,反映了亿万人对家庭的向往和依恋,贯穿其中的就是浓浓的亲情。朱学军家庭是孝老敬亲、相亲相爱的典型。他们身上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要求,反映着忠诚、责任、学习、公益等现代家庭理念,是相亲相爱家庭关系的鲜活代表。他们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成为梦想启航的出发地和加油站。弘扬向上向善的家庭美德。好的家风引领人向上向善。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蕴含着向上向善的因子,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朱学军家庭把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摆在重要地位,把家庭美德作为加强家庭成员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大力倡导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在促进家庭幸福、乡村和睦、社会和谐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新的时代条件下,朱学军家庭聚焦家庭教育功能,通过生活化场景、日常化活动,引导家庭成员以德治家、以学兴家、文明立家、忠厚传家,自觉承担应有责任,弘扬清风正气。他们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大力弘扬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建设新时代的家风文化,他们走出“小”家、融入“大”家,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中提升精神境界,以好的家风支撑起好的社会风气。实现共建共享的家庭追求。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无论经济社会如何发展,对一个社会来说,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家庭的社会功能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共建共享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体现着大家庭的温暖,应当成为广大家庭成员的内在追求。朱学军家庭,积极参与文明家庭、五好家庭、最美家庭、星级文明户等创建活动,通过生机勃勃的家庭实践,让每个家庭成员都有人生出彩和梦想成真的机会,实现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在共建共享中不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朱学军家庭不断加大文明家庭创建力度,落实共建共享原则,扩大辐射面、增强影响力,汇聚起家庭文明建设强大合力。朱学军家庭,发挥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聚焦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融入家庭文明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推动家庭文明建设走深走实,使之在家庭中生根,在亲情中升华。朱学军家庭,发挥家庭文明创建作用、文化艺术涵育作用、道德典型示范作用,在新时代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新征程中积极营造共建家庭文明的浓厚氛围,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

       老朱是河南郑州人,和妻子王春芳结婚33年来,一直彼此恩爱、相亲相爱、相濡以沫、相敬如宾,营造了一个亲和温暖、和美甜蜜的幸福之家,获得“中国最美爱情”、“中原最美爱情”、“河南最美爱情“、“首届中原优秀婚姻模范夫妻”等殊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是朱学军家庭的突出优势。一家之长、户主朱学军是圣哲文公朱熹后裔,有着千年孝道文化传承,他与人为善,待人友善,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人称老朱。老朱的妻子王春芳是琅邪王氏孝圣元公王祥后裔,有着一千八百余年孝贤文化传承,王祥卧冰求鲤、孝感后母的动人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该家庭组织实施党的创新理论学教计划,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聚力、培根铸魂、武装头脑、教育家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紧紧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坚守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勇担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传播,弘扬孝文化,奋进新征程,深化家庭精神文明创建,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家庭,推动马克思主义学习型家庭建设,构筑家庭精神、家庭价值、家庭力量,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奋斗和实践中展现新时代家庭新气象新作为新风尚。该家庭始终充满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善于积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注重“家国一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家国情怀已成为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和价值指引,是家庭教育最深厚的文化沃土和最直接的精神源泉。他们重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滋养现代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不断研究和梳理优秀传统家文化的发展脉络,挖掘家文化蕴含的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汲取适应时代发展的思想精髓,融入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之中,融会贯通在家庭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中,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家庭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他们学习践行王祥《训子孙遗令》和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朱子家训》等中华经典,精心提炼展示孝圣王祥文化和圣哲朱子文化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五种精神”(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和朱子家学,实施中华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家庭道德建设工程、文化惠民工程,坚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古为今用、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贯通融通,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进家庭文化自尊、自信、自立、自强,铸就社会主义家庭文化新辉煌,用心构建最美家庭话语、最美家庭叙事,和新时代同频共振,积极向上、朝气蓬勃,讲述家庭好故事,传播家庭好声音,展现可信、可亲、可爱、可敬的家庭形象。该家庭在努力传承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不忘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继承弘扬革命文化,不断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大力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和以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中国精神、核心价值观、荣辱观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落地生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升华,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他们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通过家庭的情感认同、家长的言传身教、家风的浸润熏陶,引导家庭成员特别是下一代爱党、爱国、爱人民、爱集体、爱社会主义,树立维护国家统一的观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养家国情怀,倡导每个家庭成员都把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把个人梦、家庭梦融入国家梦、民族梦,努力使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真正汇聚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该家庭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家庭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日常生活,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变成凝聚人心、汇聚家魂的强大力量,推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见贤思齐、崇尚英雄、争做先锋,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人,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人,用党的理想信念凝聚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人,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激励人,培养造就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忠实传人、堪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四有新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该家庭始终以培育新时代家庭观为主线,推动形成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培育新时代家庭观,就是引导家庭成员既爱小家又爱国家,在促进家庭和睦、亲人相爱、养老育幼等方面共担责任,在自立自强、岗位建功、筑梦圆梦等方面共同发展,推动全家人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提升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

       老朱始终胸怀“国之大者”,永远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坚持马克思主义崇高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信念这一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基础、精神支柱、政治灵魂,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保持政治本色、挺起精神脊梁,树立不负人民的家国情怀、追求崇高的思想境界、增强过硬的担当本领,对党忠诚、听党指挥、为党尽责、为党分忧、为国奉献、为民造福,发扬钉钉子精神,坚持“富口袋”和“富脑袋”两手抓、两手硬,牢记践行党的宗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和战斗堡垒作用,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涵养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清白做人、干净做事,忠诚干净担当、为民务实清廉,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共同富裕,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他常讲,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要坚决拥护党纲、遵守党章、履行义务、执行决定、严守党纪、保守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作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的一员、作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一员,我们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要发展集体经济、富裕全村百姓;我们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要建设文明新村文化强村、丰富群众精神生活;我们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要坚持人民至上、一切为了群众;我们要提倡共产主义道德,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他认真贯彻落实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八项基本任务,在扎实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奋力投身乡村振兴,为共同富裕劳作奉献。他主动参加村里各种义务劳动,积极帮助弱势群体,为乡村建设贡献家庭力量,为乡村发展注入智慧正能量,先后义务创作完成了北石村“诗、词、歌、赋、文”等一系列文宣作品,积极主动参与“三讲”教育活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创先争优活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四史”(中共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中华文化和中华美德系列宣讲、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宣传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四个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共产主义、社会主义)宣传教育、“四德”( 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宣传教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全民阅读、党员联户、“五星”支部创建、幸福家园、文明实践、公益慈善、卫健宣传、清洁家园、敬老助老、关爱儿童、法治教育、安全教育、志愿服务、便民服务、文化体育、疫情防控、核酸检测等各项活动,开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九十周年、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七十周年等一系列重大活动的家庭知识竞赛、征文比赛、演讲比赛,引导全家人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不断坚定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唱响了主旋律,弘扬了正能量。“扬善之道,聚沙成塔。”老朱骑着“仁爱号”电动车义务助力老弱病残孤寡孕出行,分文不取,十几年如一日,累计1000多人次,免费爱心车方便了很多群众出行。

       老朱带领妻女长期以来坚持学习实践,该家庭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全国两会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个注重(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家庭文明建设总要求,推动形成了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老朱家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用党章、领袖导师名言、习近平金句武装全家人的头脑。作为党员之家,每逢党和国家重要时间节点,老朱就组织全家人开展学习强国“亮赛比”活动,开展“爱党爱国”知识竞赛活动,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知识竞赛、《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读书比赛、《中国共产党章程》学习宣传践行比赛、“四史”(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竞赛等;每天“全国新闻联播”是全家人的必学内容;自费购买《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至四卷、《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一套四册)、“四史”(一套四册)等,组织全家人认真学习,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始终做到“两个维护”,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持续提升家教家学家庭家风建设,除了抓好学习,老朱还极其重视孩子们的品德教育,让孩子懂得感恩、敬天爱人,形成热心公益、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

       七、老伴故事“传佳话”

       老朱的老伴——王春芳,女,汉族,1966年2月生,57岁,河南郑州人,在家务农,高中文化。她是一个好孝女、好孝媳、贤内助、好妈妈。巩义原为孝义,她大力弘扬家乡“孝义”之风,始终坚持“勤俭为本、孝老爱亲、奉献为荣”的人生信念,传递积极、乐观、阳光的正能量,认认真真干好每一项工作。生活中,她用善待自己的父母及身边的亲人,来诠释孝老爱亲这一伟大的传统美德,用自己的爱心和奉献实现了“忠孝双全”的人生追求。

       “继母人间有,王祥天下无。至今河水上,一片卧冰模。”她是孝圣元公王祥后裔,家学颇深,颇得孝道真传。她小小年纪就支撑起了家里的“半边天”。亲爹亲娘年老多病,经常住院,她总是床前日夜侍奉,喂饭喂药,按摩捶背,帮老人洗衣洗澡,不怕累;给父母双亲端屎端尿,不嫌脏;给老人敬茶喂饭,总是自己先尝尝,茶饭做到不烫不凉。1977年2月的一天,她去水井挑水,由于长期营养不良贫血,她突然头晕目眩,一头扎进了水井里,幸亏乡亲及时发现,才救回她一条命。为此,她一生怀揣感恩,决心奋斗奉献终身。她扛起全家人生活重担,庄稼活儿样样能干,播种、耕耘、打药、浇地、施肥、收割,件件亲力亲为,是远近有名的“女汉子”和“孝女子”。

       1990年1月,出嫁到朱门,她带来了优良的王氏家风,又弘扬了优秀的朱氏门风。孝老爱亲是她信奉的做人坐标。逢年过节,她都会准备两份礼品,和爱人带上孩子一起去看望双方父母,她们结婚33年,年年春节都是在丈夫家过的。王春芳很感恩生长在一个既严格又有爱的家庭。也正是家长的严格要求,父母的慈爱造就了她们和和睦睦的一家人。双方老人因病卧床或住院,她都会侍奉床前,给老人翻身、擦洗、端吃端喝,伺候得周周到到,来看望的亲戚朋友,皆为其孝德孝行点赞。爹妈和公婆都是父母,王春芳之所以这样称呼,是她从结婚开始,就将爱人的父母打内心感激地喊叫爹妈。这些年来,王春芳和爱人每年都陪着双方老人进行身体检查,她说,不为别的,只为让老人健康,只有老人健康了,才是儿女最大的福气!公爹公婆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她总是想方设法给两位老人改善伙食,营养配餐,做出符合二老口味的香甜饭菜,每年给二老做三套新衣裳,让二老住进向南朝阳的最好房屋里,夏天给老人扇扇子,送去清凉,冬天亲自给二老暖床,还时常给二老拉家常、说笑话,千方百计逗老人开心。她还自学了营养配餐和基础护理技术,学会了扎针、配药。二老有病,她就拉起架子车让老人坐上,四处寻医问药。有几次,老人夜里犯病,情急之下,她就背起公爹公婆去看病。家里生活拮据,可她精打细算,是勤俭持家的“行家里手”,总能省出陪公爹公婆一起出游的钱。每年一次,她陪二老外出旅游,背起老人爬山,饱览祖国大好河山,让公爹公婆高兴开心,尽兴舒心。1995年5月,公爹患病住院需要换肾,在丈夫不适合的情况下,王春芳二话不说,毫不犹豫,毅然给公爹捐出了一只肾。她先后送走了双方八位老人,床前照料数月或伺候数年,给老人整理遗容,料理后事,细心体贴,细致周到,无微不至,任劳任怨,她自己倒没有半句怨言。

       她有一手漂亮的针线活儿,做出的饭菜又非常爽心可口,父老乡亲有红白事,总好来找她,家里不管有多忙,她没有爽约过人家一次,她总是好帮忙,忙前忙后,是个一辈子闲不住的人,被大家称为“热心肠大嫂”。谁来家里借钱,她从来没有拒绝过,也不让人家打借条,更没有上人家的门催要过一次。时间一长,就忘了,她也就不要了。她总是说:“借钱不还,说明人家比咱家更艰困呢,咱怎么能再催要?去要不是往伤口上撒盐吗?”她天生就是这样简单纯洁、真诚善良!她还参加村里组织的“甜嫂美”志愿服务队,在乡村建设、保护环境、厕所革命、“六乱”“六清”、纠纷化解、安全宣教、便民服务、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移风易俗、敬老助老、关爱老小、幸福家园、卫生保健、养老服务、文体活动等各项工作中,勇争一流、力拔头筹,成为让领导放心、群众乐心的好甜嫂,也是让老人舒心、儿女开心的孝老爱亲好榜样。

       王春芳里里外外“一把手”,农活儿家务事全靠她一人操持打理,农闲她还要去私企打工挣钱贴补家用,吃饭不应时,饥一顿饱一顿的,多少次累至虚脱,为不良身体积攒下“祸根”。为双方老人为丈夫为孩子为他人,不辞辛苦,昼夜忙碌,她有高血压,心里只有别人,唯独没有她自己,最终累瘫。一次车下救了小孩的命,她的腿为此受伤做过手术,中风瘫痪更使伤情雪上加霜,至今生活难以自理,有十分严重的脑出血后遗症,爱人日夜专职陪伴护理。2016年5月,王春芳被授予“当代中国最美孝女孝媳贤妻良母”、“河南省孝贤之星”等荣誉称号。

       孝贤瘫娘王春芳,把祖父祖母讲给她的王祥“卧冰求鲤”孝感后母的故事,一遍又一遍地讲给自己的两个女儿听,让她们一生铭记中华十大义理“仁、义、礼、智、信、忠、孝、廉、毅、和”,从小就扣好她们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在她们幼小的心灵深处,播种下孝贤的种子,为一双女儿打开了一扇忠孝仁爱的窗。自从2012年9月脑出血瘫痪之后,王春芳无法用行动尽孝了,她就当起了“孝道顾问”和“孝贤指导师”的角色,用孝德孝心、孝言孝语悉心指导一双女儿行孝尽孝、孝老爱亲。让她高兴与欣慰的是,两个女儿已经得到了她的身教言传和“孝贤真传”。她俩看在眼里,记到心上,妈妈的孝言孝行春风化雨地影响到一双女儿。看到她的辛苦,老人在世的时候,一双女儿也经常利用星期天时间回家给双方老人洗洗头、剪剪指甲,搀扶着老人到处转转,每次看到她们姐妹两个,老人家都是乐得合不拢嘴。她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家乡,热爱乡亲,特别关注“全国新闻联播”,哪里发生了地震泥石流,哪里受了灾,哪儿遭了难,她都格外关注,写在手心儿里,记到心坎儿上,并带动全家人捐款献爱心,这一良好的家德家风,也感染着一双女儿,她俩积极主动自觉地为青春梦而学习,为中国梦而读书,拥有一副坚强的体魄和一颗不屈的灵魂,奋斗创立新我,奉献追求无我,出门走好路,出口说好话,出手做好事,出彩当好人,她们都成了知名慈善公益达人。两个女儿没有辜负瘫娘的期望,长女成长为优秀党员教师,次女成长为优秀党员医师,她们牢记践行孝圣王祥《训子孙遗令》和圣哲朱熹《朱子家训》,较好地传承延续了琅邪王氏遗风和圣哲朱子遗风,事瘫娘极孝,求学路上带着病爹瘫娘,养家上学,打工救亲,用行动书写下感天动地的孝贤传奇故事。王春芳一家五代孝心接力,用行动诠释了“孝老爱亲”的深刻含义,孝老爱亲正能量播撒华夏大地。

       有一首《夸夸贤母好孝媳》的诗,点赞的就是老朱的老伴王春芳——

       伊洛河水起涟漪,夸夸贤母好孝媳。

       忠孝传家出孝女,王氏家风美乡里。

       十岁年纪挑大梁,务农打工度风雨。

       披星戴月十四载,为爹为娘苦身体。

       二十四岁进朱门,三十三年孝贤心。

       公公婆婆她侍奉,日里夜里忙不停。

       一周饭菜不重样,一年三套新衣裳。

       二老住房要朝阳,老人出门她搀上。

       二老睡觉她守床,不让蚊蝇近身旁。

       寒冬入睡怕冰凉,她为老人来暖床。

       时常又把笑话讲,只为二老多健康。

       血压必须自己量,打针先扎己身上。

       老人重病她心痛,日夜翻身睡不宁。

       四处问药累坏己,拖着病体来寻医。

       喂饭常常嘴对嘴,卡痰又是口对口。

       翻身洗澡寻常事,二老便秘用手抠。

       一身扛起里外事,身体严重被透支。

       务农打工家务活,她的付出实在多。

       长期劳作惹灾祸,日夜忙碌超负荷。

       二0一二九月底,积劳成疾累瘫己。

       病榻醒来吃力问,公爹吃饭多不多。

       配合医生勤锻炼,梦想续写孝爱篇。

       常说我们还年轻,吃喝先敬老公公。

       现今成为指导师,教育女儿讲孝敬。

       虽说春芳读书少,领着子女走孝道。

       朱子家训常念叨,弟子规里找法宝。

       孟母岳母她仿效,立下家规德忠孝。

       汶川地震她捐款,女儿捐上压岁钱。

       公益慈善她跑前,大家事情她爱管。

       古道热肠闲不住,跑前跑后忙不完。

       爱送女儿小人书,女儿看书她幸福。

       言传身教好家风,一双女儿读孝经。

       家长子女皆优秀,模范夫妻登高楼。

       长女萌萌得真传,孝老爱亲三十年。

       中国好人留美名,全国孝贤树典型。

       小女帝儿紧跟上,接过孝爱接力棒。

       端给爷爷洗脚水,一日三餐喂瘫娘。

       贤母孝媳好瘫娘,五十七年好榜样。

       时代需要美孝像,孝贤榜上写春芳。

       河洛之水向海洋,孝老故事被传扬。

       孝贤残疾好乡媳,她的故事传千里。

       一代一代永记忆,感天动地好事迹。

       杜甫故里传佳话,香玉家乡好母女。

       贤母孝女来推举,孝贤之星请考虑。

       孝贤残疾好瘫娘,动人故事实在长。

       最美孝花朱萌萌,孝亲敬老好人榜。

       传播中原好声音,树立河南新形象。

       一场孝爱接力赛,结局必然更精彩。

       这家生活很无奈,急需大爱来关怀。

       孝贤母女大家帮,助力好人奔小康。

       平原故事说不尽,感动我们地球村。

       孝贤精神代代传,众人划桨开大船。

       中岳嵩山选孝贤,春芳萌萌来竞选。

       祈盼能有好结果,孝贤新事永续说。

       八、孝子传奇“扬正气”

       一个5岁女娃,身不及灶台高,就踩在小板凳上帮妈妈做饭、刷碗、洗衣服、做家务,农忙季节还要和妈妈一块儿下地干农活;一个10岁女孩,在祖父、祖母、父亲、母亲、姥爷、姥姥六位大人都身患重病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妹妹年纪幼小的情况下,用瘦弱身体独立支撑起一个八口之家,这一当“家长”就是21年;一个13岁女儿,在一个暴风雨的夜晚,深一脚浅一脚踩着乡下泥泞不堪的“水泥路”,背着突发急病的姥爷看医生;一个20岁女生,“求学路上带着俺爹俺娘”,大学附近出租屋里昼夜忙碌着侍奉病父瘫母。以上精彩泪奔慈孝故事片段讲的是同一个“孝心姑娘”,她就是“最美中国孝花”朱萌萌。朱萌萌,女,汉族,31岁,中共党员,河南郑州人。

       “爷爷年迈体衰,爸爸重病缠身,妈妈瘫痪残疾,将来我要出嫁,他们是我必带的嫁妆!”这是朱萌萌最大胆最温暖的承诺。

       2012年9月,朱萌萌的母亲突发脑出血,她不离不弃侍奉瘫母6年整;2013年起,她带上病父、背起瘫母上大学。5岁起,她就开始帮母亲做家务、干农活。10岁起,她拼命务农打工挣钱甚至四处举债养活了三代八口人,为祖辈、父辈两代六位重病亲人买药治病,且不分昼夜精心侍奉他们,清洗衣裳,拆洗被褥,喂饭喂药,洗手洗脚,擦脸擦身,揉肩捶背,推拿按摩,康复锻炼,百烦不厌。家里边大人被病缠,十岁女撑起一片天;暴雨夜老人突发病,背负着姥爷踏泥泞;老人接连得绝症,临终关怀送孝敬;自己节俭到极点,总为家人巧打扮;家有巨债打工还,信义做人成典范;秽物喷脸全不嫌,先为祖母净衣衫;临终关爱送温暖,精细侍奉润心田;用口为卡痰老人吸痰,挽救老人生命;下手为便秘老人抠便,解除老人病痛;久病床前有孝女,侍母孝行撼天地;求学路带上病父和瘫母,十六年孝亲敬老不停步;快乐公益,助人悦己。朱萌萌的一幕幕孝爱情节挑起大家泪花戳中众人泪点让人热泪盈眶泪流满面叫人唏嘘不已泪奔不止!萌萌侍奉姥姥6年(姥姥病重期间她不离病榻用心陪护56天),侍奉祖母7年(祖母病重期间她不离病榻用心陪护43天),侍奉姥爷8年(姥爷病重期间她不离病榻用心陪护49天),在她的精心护理下,三位老人长期卧床均未得过褥疮;姥姥、祖母、姥爷身患绝症期间,她日夜侍奉于病榻前,一刻不离左右,先后陪护姥姥、祖母、姥爷数十天,给三位老人送终,极尽孝道,临终及身后关怀无微不至,给他们擦洗身体、梳理头发、美化遗容、穿好寿衣,直至为他们办理好遗留下的所有身后事;她精心照顾年老体弱多病的祖父和年纪幼小的妹妹,细心照料身患严重肾病和鼻炎的父亲、患有严重高血压病和妇科病的母亲,至今已有21个年头;她学习之余日夜辛苦打工挣钱,为上学的妹妹和自己积攒学杂费与生活费已达21个春秋;21年打工生涯,她拣过破烂,为房地产、超市、空调专卖店等近百个商家散发过广告,到快餐店、餐馆端过盘子刷过碗卖过盒饭,全天家教、半日家教和夜间家教都做过,去复印店打过字。她自己总是精打细算,省吃俭用,一年里舍不得吃上一回肉,舍不得买上一件新衣裳,而是穿亲戚朋友和好心人送给的衣服,用辛苦和劳累努力偿还因给家人治病欠下的20多万元的外债。

       “求学路上带着爹娘”。大学附近简陋的出租屋里,她和父母三人相依为命,艰难度日。她一边刻苦求知,一边辛苦打工,一边侍奉双亲。每天课余,她都要在出租屋照料她的父母,帮瘫母刷牙梳头、洗手洗脸、擦身洗脚、喂药喂饭、做康复治疗,成了妈妈的“手”、“脚”和“拐杖”;帮病父洗衣、做饭、喂药、剪指甲、洗脚。每天早上,她天不亮就起床做饭,给父母喂过饭、喂过药、家务活儿都做完,她才急匆匆去学校学习。中午,又急忙赶回出租屋,给父母做午饭,吃完饭,她忙着洗父母换下的衣服,打扫卫生,给父母洗头、擦身。喂父母吃过晚饭后,给瘫母活动活动胳膊、按摩按摩腿脚、做做康复理疗,陪伴父母聊聊天、唠唠嗑、拉拉家常。每逢双休日,她还想尽一切办法给父母改善生活。她还根据自己的真实生活写了“亲情诗记”3000多篇以及《瘫娘好》、《求学路上带着爹娘》、《好人颂》等新诗,以此表达孝心与心声,每逢母亲郁闷烦躁的时候,她都要饱含深情地念给母亲听,正应了那句话,心有灵犀一点通、女儿心情娘最懂,母亲听着、听着,就慢慢安静了下来,甚至听得有点儿入神,脸上也绽开了舒心的笑容。

       作为阳光志愿者、微笑公益倡导人,她10岁起就牢记“好事无大小、做好真是中”的做人做事准则,始终秉承“快乐公益、助人悦己”的慈善理念,热心待人、乐于助人,帮助别人、开心自己,奉献他人、提升自己,长期积极参加各类义工活动义务劳动、各项志愿者行动及无偿献血、义务家教、为地震灾区捐款、慈善一小时、照看孤残儿童、照料空巢老人等各种爱心公益活动,21年累计达2600多次。平日里,她随时随地为同学或遇到难处的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而不图任何回报。2014年以来,她相继参加了新乡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志愿者服务活动、新乡市卫滨区敬老院和天泰养老院的志愿服务活动等10多个社会公益活动;她还积极参加学校的爱心协会,为心灵空虚的留守儿童送去温暖和关爱,为孤独寂寞的孤寡老人送去爱心和欢笑。大一至大四的寒暑假,她都在积极从事社会公益志愿服务工作。

       作为中原青春孝星、中国优秀大学生代表,朱萌萌成了义务家教与无偿献血的“熟脸”,成了福利院和敬老院的“常客”,她往往从力所能及的身边小事做起,永续热心社会公益,真挚热诚孝亲敬老,小家行孝、大家撒爱,一颗孝心、一腔爱心从身边小家出发,扩展到大家、校园乃至医院,延展到社会、集体甚至国家,带动身边的人一同做好事、行善事,用爱心行动传递青春阳光正能量,给他人传递爱心、温暖和亲情,把太阳、月亮和星星种进弱势群体的心里,不仅是全家人而且是福利院里的儿童与敬老院里的老人的贴身小皮袄和贴心小棉袄。近年来,身为中国好人、河南好人,她争当孝心大使、文明使者,奔赴全省各地“现身说法”,念“孝经”、谈“孝声”、剖“孝心”、讲“孝道”,倾情讲述孝心故事,全面展现感恩情怀,积极传播传统文化,大力弘扬中华文明,努力让孝心孝顺孝敬孝行的文明道德新风吹遍中原大地中华大地,竭尽全力、全力以赴为文明河南文明中国建设多做贡献,义务举办孝爱公益宣讲累计达数百场。

       2014年10月,朱萌萌入选了由中共中央党校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慈善中国》杂志社共同编辑出版的《慈善中国百名爱心人物、爱心单位》系列丛书,其先进事迹还被收录《中华风采人物》期刊、《善行天下》杂志、《福利中国》会刊、《中华儿女》海外版;2014年12月,她入选由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出版广电局、河南日报报业集团联合主办的“2014‘感动中原’十大年度人物”候选人。2015年4月14日,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教育部、共青团中央、人民日报社共同指导,人民网、大学生杂志社联合主办的“第十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评选结果在京揭晓。“求学路上带着俺爹俺娘”的“最美中国孝花”朱萌萌榜上有名,喜获“第十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提名奖,是全国20名荣获这一奖项的大学生,也是河南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大学生。4月25日,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河南省青年联合会、大河网三家单位共同授予朱萌萌河南省第二届成功女性”翡翠奖“最高奖——2014年”河南省十大年度女性人物”大奖。4月29日,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共青团河南省委联合作出表彰决定:授予朱萌萌2014年度“河南省优秀共青团员”荣誉称号。5月10日母亲节,全国亿万网民投票海选“孝子”,“13载求学路昼夜侍奉呵护重病父母”的河南省新乡市河南科技学院女大学生朱萌萌的孝爱典型事迹感人至深、温暖心灵、震撼灵魂,经过全国网友多轮投票,朱萌萌成功上榜,最终当选“中国十大孝子”。

       身为最美“中原慈孝花”,朱萌萌充分发挥中国大学生文明道德楷模的示范引领作用,大力弘扬时代新风,积极向社会和群众传达满满“青春正能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整整21年,朱萌萌在“孝老爱亲”、“养家上学”和“助人为乐”上都是蛮拼的,亿万群众为她点赞!她的爱心付出忘我奉献、替别人圆梦的高尚情怀、当代中国大学生的责任担当,赢得了中原父老的广泛敬重,更激起了亿万国人的强烈共鸣,中国文明网中国好人榜“朱萌萌”页面网民访问量已经突破200万人次。人民网、新华网、凤凰网、光明网、中国网、中国文明网、中国青年网、中国大学生网、中华复兴网、大河网、河南文明网、河南教育网、时代通讯社、河南电视台、《河南日报》、《大河报》、《东方今报》、《教育时报》等媒体全面深度宣传报道了朱萌萌孝老爱亲、养家上学、助人悦己、自强不息的动人事迹,并在河南卫视、河南人民广播电台、上海东方都市广播等多家电视广播栏目专访播出,朱萌萌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典型事迹在社会上和群众中引起了巨大而又强烈的反响,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和大学生表示要向她学习,接好朱萌萌孝爱接力棒,弘扬朱萌萌孝爱精神,高举朱萌萌孝爱明灯,播撒朱萌萌孝爱亮光。21年来,照料老人小妹,她夜以继日;侍奉病爹瘫娘,她废寝忘食。萌萌太苦了、太累了,因为长期超负荷劳作,加之她非常艰苦朴素、异常节衣缩食、超常省吃俭用,常常是一天只吃一顿饭,她的身子看上去瘦弱单薄,整个人都要比同龄人矮上半头、瘦上一圈儿,人称“袖珍女”、“瘦身女”、“孝心女”,由于劳累过度、太过用心,她曾一次次累病晕倒。朱萌萌“孝亲敬老、养家上学、助人为乐、自强不息”的感人事迹已经走进中小学校思想品德课堂、走进中国高校传统道德讲堂、走进学校考生试卷、走进社会公众视野,成为“崇尚孝德、感恩父母”的优秀经典案例。  

       朱萌萌,小女生,大孝敬,31年,11315个日日夜夜,从亲友到他人,从学校到病房,从家庭到社会,从乡村到城市,从小家到大家,她把慈幼孝老、孝老爱亲、养家上学和助人为乐的慈孝种子从郑州老家从牧野新乡播撒到中原热土中国沃土,善始善终,尽善尽美,以一颗敬畏感恩之心、一腔炽热火红之爱,用真善真情真诚去演绎“最美”,用青春的生命之光去续写爱老、尊老、敬老、孝老和“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动人传奇和感人故事,为“河南好人”之大海注入了自己最纯净的一滴活水,为“中国好人”之太阳传递了自己最靓丽的一抹暖色。

       朱萌萌“十岁女娃稚嫩双肩扛起祖孙三代八口贫困家,中原孝花廿一寒暑艰难圆满养家上学中国梦”的“最心灵”泪奔亲情故事感动家园,感动校园,感动中原,感动中国,她荣登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省文明办共同表彰的“河南好人榜”(2014年度)上榜人物,入选“河南好人库”,成为“全省孝老爱亲好人”,她又荣登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共同表彰的“中国好人榜”(2015年元月)上榜人物,入选“中国好人库”,成为“全国孝老爱亲好人”,成了“家园孝心”、“校园爱心”、“中原良心”、“中国好心”,成为全国全省孝心典型。朱萌萌曾获得“中国好人”、“中国十大孝子”、“全国十佳孝贤”、“慈善中国百名爱心人物”、“第十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提名奖”、“河南好人”、“中原十大孝子”、“河南省十大年度女性人物”、“河南省优秀共青团员”、“河南省优秀大学生”、“河南省文明学生”、“第十届感动中原年度人物提名奖”、首届“最美新乡人”、“新乡市道德模范提名奖”、“巩义市道德模范”、“巩义十大孝子”、“入党积极分子”、“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等50多项殊荣。

       31年11315天,萌萌经历了一系列磨难考验,但这么多不幸都没有击垮她。在萌萌悉心照顾下,父母病情有所改善,妹妹品学兼优、茁壮成长,因长期给父母长辈治病欠下的20多万元巨债正由萌萌长期打工偿还,至今已全部还完。不仅如此,萌萌还长期参加慈善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行动,她向灾区捐款献爱心、无偿献血、义务支教助学、关爱孤寡老人留守儿童、参加全省高校孝爱公益宣讲、举办仁爱孝道讲座、去火车站汽车站义务服务乘客、骑电动车义务帮助乡村老人出行、打工挣钱主动帮扶困难老人和孩子、自觉捡拾垃圾保护环境、积极参与文明城市系列创建活动,21年累计2600多次。萌萌还走遍全省各大高校、走向全国各地,走进上海东方都市广播、团中央“身影”榜样在线访谈,甘当孝心大使,成了“中华传统文化杰出传承人”。朱萌萌相继荣登中国好人榜、河南好人榜、善行义举榜,先后荣获孔子奖章、当代中国最美孝女、中华孝女、中国好人、河南好人、巩义好人、中国十大孝子、中原十大孝子、巩义十大孝子、全国十佳孝贤、感动中原十大人物、时代楷模第十二届爱心中国十大公益道德模范、新乡市道德模范、首届最美新乡人、首届巩义市道德模范、全国优秀大学生、全国优秀志愿者等50多项荣誉称号。2017年,在最美中国符号人物评选中,她的总票数稳居全国第一。

       孔子第76代传人、“中国好人”孔令绍被“中国好人”朱萌萌慈孝事迹所深深感动,亲自执笔为她作了《中华孝女赋》——

       泱泱中华,悠悠中原。滔滔黄河,巍巍嵩山。浩瀚太空兮,“孝”星璀璨。

       夫萌萌者,郑州朱姓也。出耕读世家,受诗礼真传。祖辈传统兮,格致诚正尽讲;父辈承袭兮,仁义礼智常谈。儒风习习,耳濡目染。俨然少年君子,筑就人生底线。

       若夫天有不测,风云突变。父大病,母重患,家之擎柱,霎时折断。适此时,萌萌方十年。山花烂漫兮,遭厄运,陷泥潭。祖父祖母,外祖父母,耄耋之年,身存疾患。泰山压顶,乌云弥漫。怎么办!怎么办?孩提竖子,把泪问苍天!

       呜呼!命运多舛,车到山前。人之求生兮,破荆棘,踏刀山。侍老、家务、种田,求学、打工、赚钱……千难万险一人担。姥姥病,侍六年;奶奶病,奉七年;姥爷病,陪八年。风烛残年,气息奄奄。生则颐养天年,逝则入土为安。苦海摸打滚爬,遍尝人间冷暖。得来金榜题名,母亲又瘫痪。愈挫愈奋兮,绝地高喊:“有我在,即无天塌地陷!”拉着病父,背上瘫母,求学路上盘旋。累累六位老人,皆处生死之间。医院里,病榻前,擦洗、按摩、喂水、喂饭,甚或嘴嚼食,口吸痰,手通便……十七年,六千天。

       夫孝者,乃大容也。老吾老,及人老;幼吾幼,及人幼。胸中大爱,早成理念。做义工,帮童叟,无偿献血,爱心惠捐……广阔天地里,善事千千万。人与人,亲无间;孝外延,爱无边。

       嗟夫!春秋循环,日月浩然。天地乾坤无限,朗朗大美人间。中国十大孝子,当代道德典范。享誉神州上下,声播地北江南。煌煌华夏兮,风雅正,有孝贤!

       亦有慈孝学者为其作了《天下孝子录》——

       郑州洛阳中,嵩山黄河雄,孝女出孝城,萌萌是孝星。姑娘朱萌萌,三十一年整,入党信仰正,省会郑州城,根在中原境,普通大学生。出于耕读门,生于慈孝家。孝心似烈火,笑靥如花红。三岁踩凳烹食奉亲,五岁随母打理庄稼,十岁扛起祖孙三代六病二小八口之家。

       一二年九月间,母亲急疾患偏瘫,萌萌果断回家转,休学守护病榻前,只为亲娘早睁眼。妈妈几近植物人,萌萌心疼泪洗脸。拌着泪水说从前,孝语唤得母睁眼。她喂药她喂饭,她按摩她陪练,用口吸浓痰,用手抠大便,累计八百天,医护人员皆夸赞,赞其孝行感动天。一三年春节刚一过,她带着病爹瘫娘上大学。同年四月间,妈妈中风二次犯,她赶紧把母亲送医院,眼看亲娘要进鬼门关,萌萌哭声震动天,孝魂把母亲拽回还。太过悲恸突晕眩,一头栽倒病榻前。医护赶忙来急救,萌萌醒来拼命喊:“先救俺娘我别管!”谁闻此言不震撼?!日闻此言也黯淡,月闻此言圆也弯。天闻此言雨泪涟,地闻此言要塌陷。山闻此言要崩裂,海闻此言掀狂澜。水闻此言要倒灌,年闻此言长也短。草闻此言打成卷,花闻此言亦凋残。树闻此言叶落完,湖闻此言底见天。江闻此言水变浅,河闻此言站不前。虫闻此言语不唤,鸟闻此言声声惨。狼闻此言也静音,豹闻此言亦不言。龙闻此言吟对渊,虎闻此言啸对天。童闻此言哭声尖,叟闻此言也伤感。猛男闻言心也软,妇人闻言肩耸酸。沙闻此言天弥漫,雾闻此言人成仙。人闻此言成圣贤,仙闻此言活千年。窦娥奇冤夏飞雪,小女孝贤寒也暖。感动中原感动天,孝女故事传永远。祖母姥爷姥姥病多年,她养老送终不嫌烦。祖父父母重病缠,她带着他们周边医院全看遍。打工挣钱廿一年,妹妹学费她来赚。尽管精打又细算,二十多万巨债她要还。

       弘扬中华好传统,美德代代来传承。郑大河大河师大,三阳(洛阳、南阳、信阳)师院响“孝声”。《情义东方》念“孝经”,仁孝正能量播申城。世界那么大,专程带着病父瘫母去旅行;天地如此小,义务圆满老弱病残出行梦。感恩公益活动,点亮孤寡老人心灯;爱心慈善行动,温暖留守儿童心灵。廿一年共计两千余件,堪称“校园活雷锋”。

       小女生,大孝敬,11315天,卅一年整,从学校到医院,从乡村到省城,从家庭到社会,从亲朋到民众,养家上学助人为乐广播撒,爱老尊老敬老孝老开红花。一朵中原美孝花,孝行天下耀中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真才实学、精忠报国”十六字家训常践行,“德、忠、孝、义、勤、恕、仁、爱、和”百年九字家风长弘扬,她大胆郑重承诺:“爷爷年迈体衰、爸爸重病缠身、妈妈瘫痪残疾,将来我要出嫁,他们是我必带的嫁妆!”。

       “十岁女娃稚嫩双肩扛起祖孙三代八口贫困家,中原孝花廿一寒暑艰难圆满养家上学中国梦”,“最心灵”泪奔故事“四感动”(感动家园、感动校园、感动中原、感动中国),成“四心”(家园孝心、校园爱心、中原良心、中国好心),成“四级”(全国、全省、全市、全校)孝爱典型,成“五人”(最美中国符号人物、中国好人、中华传统文化杰出传承人、河南好人、最美新乡人),成“十大”(中国十大孝子、中华十大孝女、时代楷模第十二届爱心中国十大公益道德模范、中原十大孝子、中原十大女性、巩义十大孝子、第十届中国大学生十大人物提名奖、第十届感动中原十大人物提名奖),成“德模”(指:中国当代最美孝女、慈善中国百名爱心人物、首届孔子奖章仁爱奖提名奖、郑州市道德模范提名奖、新乡市道德模范提名奖、首届巩义市道德模范、巩义市孝老爱亲模范),得“金奖”(指:全国优秀大学生、全国优秀志愿者、河南省优秀共青团员、河南省优秀大学生、河南省社会实践优秀个人、河南省文明学生),上“金榜”(指:最美中国符号人物榜、中国好人榜、河南好人榜、善行义举榜),荣誉纷至,美名远扬。若问如今萌咋样?孝心姑娘依旧忙。

       噫吁!亲遭患甘舍己,德昭九域;人遇难援手帮,义冠群芳。孝女有此奇行,孰能谓其普通哉?

       老朱长女萌萌将带着病爹、背起瘫娘上大学的真实经历凝练成了一首诗:《求学路上带着爹娘》——

       求学路上

       我带着俺爹俺娘

       爹是我的挡雨墙

       虽然他重病在身

       娘是我的避风港

       尽管她瘫痪在床

 

       求学路上

       我带着俺爹俺娘

       有事

       与爹商量商量

       没事

       和娘拉拉家常

 

       求学路上

       我带着俺爹俺娘

       雨天

       送挡雨伞的是爹

       晴天

       递遮阳伞的是娘

 

       求学路上

       我带着俺爹俺娘

       给我火热思想的

       是爹

       给我滚烫心肠的

       是娘

 

       求学路上

       我带着俺爹俺娘

       向头顶吃力托举我的

       是爹

       向怀中用力搂抱我的

       是娘

 

       求学路上

       我带着俺爹俺娘

       专心听讲

       我吸收着知识的营养

       拼命打工

       我日里流汗夜里奔忙

 

       求学路上

       我带着俺爹俺娘

       也不忘给妹妹缕缕月辉

       更惦记给爷爷片片阳光

       社会是我情的故乡

       祖国是我爱的母港

 

       求学路上

       我带着俺爹俺娘

       娘的舒畅

       是我脸上的春光

       爹的哀伤

       是我眼里的秋霜

 

       求学路上

       我带着俺爹俺娘

       白天的用心孝敬

       是女儿爱意的释放

       夜间的精心侍奉

       是姑娘真情的流淌

 

       求学路上

       我带着俺爹俺娘

       父母不是我的负担

       是我欢乐的广场

       爹娘不是我的拖累

       是我幸福的天堂

       萌萌还把和同学同事同志朋友们一块儿做慈善公益的体会感受浓缩成了一首诗:《一有空就去做慈善公益》——

       一群人聚在一起

       一有空就去做慈善公益

       把太阳种进贫寒者的心里

       把月亮种进思乡人的梦里

 

       一群人聚在一起

       一有空就去做慈善公益

       驱离老年人心里的孤寂

       捡拾垃圾净了环境美了自己

 

       一群人聚在一起

       一有空就去做慈善公益

       支教到偏远山区

       为文明城市创建给力

 

       一群人聚在一起

       一有空就去做慈善公益

       义务献血我参与

       环保宣传我积极

 

       一群人聚在一起

       一有空就去做慈善公益

       为儿童福利院送去希冀

       力所能及关爱弱势群体

 

       一群人聚在一起

       一有空就去做慈善公益

       义务把党纪国法普及

       自觉把传统美德传递

 

       一群人聚在一起

       一有空就去做慈善公益

       撑开伞不让陌生人淋雨

       留一盏灯让晚归者惬意

 

       一群人聚在一起

       一有空就去做慈善公益

       开车不再四处鸣笛

       对父母说声我爱你

 

       一群人聚在一起

       一有空就去做慈善公益

       给大家释放层层善意

       向社会输送融融暖意

 

       一群人聚在一起

       一有空就去做慈善公益

       争当星星点灯的公益因子

       众行成风久行成气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中国一家的“慈孝故事” ——记中原郑州朱学军家庭【下】

下一篇中国一家的“慈孝故事” ——记中原郑州朱学军家庭【上】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