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首页 > 文库 >详情

黄河黄,长江长【长篇连载之十二】

作者:郭进拴     来源:会员中心     时间:2023-12-01
36113
       乍暖还寒的时候,唯有路边河岸泛起的如烟似雾的蒙蒙绿色告诉人们,春天来了,不光是春江水暖鸭先知,也有这一抹绿色先知先觉。我们老家鳌头抱玉河边的柳树,顺柔曼的枝条在早春里轻舞,这时,最兴奋的莫过于拿着镰杆折下柳枝,看着嫩嫩的柳芽被我们捋进盆子,然后经开水淖过,再放点盐,滴几滴香油,便是“柳絮菜”,也是青黄不接时饭桌上唯一的一道菜,早上晚上的玉米糁汤都会就着这带点苦味又香香的柳絮菜,直到这些嫩芽已不再娇嫩,成熟为真正的柳叶时,吃柳絮菜的日子便过去了。
       接下来槐花开了,我们会捋了槐花做蒸菜,但每次生吃槐花都会流鼻血,所以对槐花不甚喜爱,留在我记忆里的最好吃的还是柳絮菜。虽已几十年没吃了,但此刻洗脸时与柳絮菜味道的“邂逅”,让我的儿时记忆瞬间清晰。
       我们窑湾水井旁边的这棵大柳树,我常常会不厌其烦地爬上去玩,爬上去滑下来,再爬上去滑下来,胳膊上常会挂出一道道血痕,但也从不在意,照样玩得不亦乐乎。我会坐在树杈上,折了柳枝把皮拧下来做笛子,根据粗细长短来吹出或沉闷或清亮的笛音,那便是当时最好玩的事情了。我还会在树下拉着垂下来的粗粗的枝条荡秋千,有一天正拉着枝条腾空而起,那枝条断了下来,偏偏树下还有几个大石头,结果就四脚朝天掉在了石头上,脑袋也磕在石头上起了个大包。用手一摸,指上还有血迹,于是,赶紧拿头发盖好溜回家,生怕被母亲看到挨训。也不知道这个秘密家里人是否知道,已经不记得是否被家里人拿来当笑话讲给姐姐们听。
       难忘的柳絮菜,难忘那青青、苦苦、香香的独特的味道。临睡前洗脸的瞬间,它勾起我无尽的回忆,不知道是否还有品尝它的机会。在此写出,权作纪念,那是对我的童年、对家乡鳌头、对那过去岁月的一种深深的眷恋。
       想你了,我的柳絮菜!柳絮菜又名清肠草。我们鳌头有个习惯,每年春天的这个时候,柳树发芽抽穗,浅绿鹅黄正嫩,便要莲芽带穗捋下一些,用水掏净,然后放在锅里用开水炸一下,放在冷水里侵一天后捞出来,或用盐和小磨香油凉拌,或用蒜汁凉拌,入口鲜嫩喷香,别具风味。此菜驱邪扶正、清热解毒,并能把肠胃道内的异物排除体外,故名----清肠草。
       记得以前我母亲在世时,无论多繁忙,每年都一定想办法让我们吃一次“柳絮菜”。其中有一年,我到洛阳地区文化局参加文物普查学习班,火气冲得我满嘴泡泡,不能吃饭,班主任看到我痛苦的样子,安排我到地区人民医院就医,打针、输液弄了几天也不行。我忽然想到老家鳌头的柳树刚发芽,这柳絮菜也是治嘴里泡泡的良药,就和领导请假,领导不相信,说地区人民医院不能马上治好的病,这个“清肠草”能立竿见影?怕我的病情耽误,不批准我的假。但搁不住我的软磨硬泡,最后准了我3天假期。我到老家鳌头后,迅速让母亲捋了柳絮,连着吃了两天,当我回到洛阳地区学习班的时候,已是一个健康的人。当时,我的同学和领导见到了我,纷纷称奇,大家都到我面前取经,我一一告诉他们柳絮菜的做法,并捋了当时学校内的柳絮,亲自给他们示范,他们都说“好吃、可口”,表示以后年年都要吃“清肠草”。当然,这都是我在我们鳌头老家每年吃“清肠草”的时候的关于“清肠草”疗效益处例子的其中一个。我永远不会忘记当年母亲和我们一起吃“柳絮菜”的情景,母亲曾说过:“你们姊妹兄弟8个,今后无论走到哪里,每年都要在现在这个时节,回家里吃一吃家乡的柳絮菜,因为它是清肠草,有好多好处呢---”
       说是柳絮,其实里面也有柳树的嫩叶。柳絮、榆钱(榆树的嫩叶)和槐花(洋槐树开的花),在我们鳌头这儿俗称“树头菜”。饥荒岁月,吃了救命。我小时候,时常吃。就是丰润年景,由于绿色环保,人吃了也有益于健康。只是采的时候,每棵树不能多摘。如果伤了枝干,就会影响树木成长。
       柳絮的吃法,主要有两种。一是用开水烫一下,再放到冷水里“汀”一下。捞出来后,放上香油和盐,直接吃就成。口感略苦,但是很爽。清热去火,老少皆宜。二是洗净,拌细玉米面上笼蒸。出锅后拌蒜汁、放香油,口感也很好。
       东晋时的名士谢安有一次正在给他们的“谢家宝树”们上课,忽然下起雪来了。谢安就想趁机考考这些“宝树”,于是随口吟了一句“飘飘白雪何所似?”“宝树”侄子谢朗应声而对“撒盐纷纷差可拟”,谢安认为不够好。
       这时,一个清脆的女声答道“未若柳絮因风起”。这一句深得谢安的欣赏,断定此女日后必定文采出众。这就是有名的“咏絮”佳话,这个深得谢安赞赏的才女就是谢道韫。
       把雪比作盐和柳絮,即使用我们普通人的眼来看,也能高下立判。把雪比作盐,只是形似,而谢道韫把雪比作柳絮,则不但形似更是神似了。盐有一种重量感,哪里有柳絮因风起的飘逸和优美的意境呢?
       后来,因了谢道韫,“咏絮才”成了有才气的代名词。这时,大家是否会想起《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判词,曹雪芹给她冠以“堪怜咏絮才”,那是对林黛玉文学才华的高度褒扬。
       诗歌史上,有才华者比比皆是,他们可不舍得错过柳絮这个优美的意象,所以,柳絮成了历朝历代诗人争相歌咏的对象。
       因为柳絮和柳的宗族关系,柳絮不免也和柳一样带上了离别的印记。最典型的当属隋代民歌《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诗歌借用柳枝和柳絮传达了盼望离人早归的思绪,那飘扬的离思可不就像漫天飞舞的柳絮?唐人郑谷的《柳》亦有类似诗句:“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惹春风。”春风骀荡,柳枝摆动,柳絮翻飞,风情万种,惹动着彼此缭乱的离绪。在诗人看来,这是柳树柳絮领会了离人的情意,为了表示对离人的同情,才故意去招惹春风的,柳絮的缠绵多情跃然纸上。
       絮者,轻柔的代名词。阳春三月,柳絮轻轻忽忽从树上飘然而下,悠悠落地,缠绵缱绻,风流多情,在诗人的眼中也就多了几分风雅。这柳絮入了诗便也有了几多韵致。宋代诗人晏殊的《寓意》中有脍炙人口的“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的诗句,这句诗寓情于景,回忆当年花前月下的美好生活,柳絮也因此多了几分风雅之情。白居易曾有诗云:“谁能更学儿童戏,寻逐春风捉柳花?”虽然诗人是以此感叹自己已经失去童年,无法再去追寻的怅惘,但是,也从另一方面告诉我们儿童捉柳絮的怡然和逍遥,也不失为一种雅致的生活情趣。
       当然,因为柳絮本身随风而逝,飘荡无依的特性,与很多客居异地,背井离乡的游子的命运颇多相似之处,很多诗人也把柳絮作为身世飘零的象征。不由得想起了《红楼梦》的林黛玉,林妹妹本就是多愁善感之人,所以见飞絮飘泊无定,伤世感怀,不禁发出了“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的哀叹。想来,林妹妹孤单一人,寄人篱下,虽则有外祖母疼惜,但生性敏感再加上非愁即病,有这样的感慨大可被我们理解。又如文天祥《过零丁洋》“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两句妇孺皆知,诗人用比喻把破碎的山河比作风中的柳絮,把浮沉的身世比作雨中的飘萍,孤苦可知,令人心生戚戚。
       既然诗人如此钟情柳絮,所以其中出现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名句,除了上文提到的这些,我个人还对一些词句倍加珍爱。最使我折服的比如贺铸《青玉案》中的“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一句。词人将闲愁比作满城飘扬的柳絮,真是恰切之极。再如宋东坡本是著名的豪放派词人,可是做起婉约诗来也是愁肠百结,动人心魄。他的《水龙吟》中“似花还似非花”的精准描述和结尾“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的倾诉,每每读来,总能使人心生凄凄惨惨之情愫,欲读不忍,欲罢不能,纠结不已,真真达到了诗歌动人心肠的最高境界。
       放眼窗外,绿意盎然,不觉已是暮春时节,柳絮也早已踪影全无,空留多情之人在此凭吊哀叹。但是,作为一种诗歌意象,柳絮却有着永久不散的魅力,无论是古代的文人骚客还是今天的凡夫俗子,总会有人记起它。
       我想,在某一个时刻,柳絮一定还会荡漾在我们的心底,永久地飘飘洒洒。
       一日,朋友妻端来一碗做好的野菜让我们品尝,并让我们猜猜是什么菜做的。嗯!尝一口果然味道不错,什么菜这么可口鲜嫩呢?我和妻子说出了几个野菜的名字,朋友妻皆摇头,见我们一时半会猜不出来,她就告诉我们说,这种美食就是用我们最常见的灰灰菜做的。
       大自然无偿馈赠给我们人类的太多太多,名目繁多的野菜就是其中之一。
       养生学里提倡“多吃素,能长寿”。于是,每有空闲,我便约上朋友骑单车去野外采撷灰灰菜,既锻炼了身体,又获得了绿色食品,改变家庭的饮食结构,提高家人的身体素质。真是益处多多,善莫大蔫!
       每年的夏季,野菜家族中的灰灰菜随处可见。它们不择土壤,生命力旺盛。常见于田间地边、荒地路旁和房前屋后,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生长。
       灰灰菜来源于蔾科植物小蔾的幼苗或嫩茎叶,为一年生草本植物。灰灰菜也叫野灰菜、灰蓼头、灰条菜等。灰灰菜分为两种,可以供食用的叶面和背面均为绿色,并有白粉,而叶子的背面呈紫色的不能食,采摘时要特别注意。
       在我国,食用灰灰菜的历史悠久。在经济困难时期,缺衣少粮的年代,有多少老百姓以菜当粮,度过饥荒,死里逃生。这其中野菜功不可没。随着人们对绿色食品和健康意识的重视,灰灰菜这种过去只在穷人家出现的食物,如今却成了现代人时鲜、生态的菜肴。灰灰菜作为一种老少皆宜的保健食品,不仅为寻常百姓采食,而且还登上了宾馆、饭店的餐桌。昔日名不见经传的野菜,如也今登上了大雅之堂。
       灰灰菜的食用办法也十分简单,把灰灰菜的顶掐了,幼嫩的叶子放进沸水中焯一下(时间不宜过长),拌入葱、姜、蒜、盐、味精和香油。如果再加入一些辣椒和醋,吃起来口感柔嫩,味道更加鲜美;或者把油烧热,放入花椒、红辣椒稍稍炸一下,然后泼到焯好的灰灰菜上,浇上芝麻油,色香诱人,美味可口,令人垂涎三尺。
       在我的老家鳌头,不论男女老幼,人们常常把吃灰灰菜当作调剂生活的一种方式。据调查,尤其在长寿老人群体中,他们几乎都有爱吃野菜的习惯。
       据有关资料显示:灰灰菜的营养价值丰富,功效显著。灰灰菜性凉,味甘、苦,适宜夏季食用。具有清热、利湿、降压、止痛、杀虫、止泻的功效。可以治疗疮疡,肿毒,疥癣,风瘙等症。灰灰菜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维生素C、以及钙、铁等多种无机元素。之外,还含有挥发油和生物碱等。据测定,100克嫩苗中含蛋白质3.5克,脂肪0.8克,碳水化合物6克,粗纤维1.2克,胡萝卜素6.35毫克,维生素B10.13毫克,维生素B20.29毫克,维生素C69毫克以及多种无机盐,含钙量高达209毫克,含铁量0.9毫克。食用灰灰菜能够预防贫血,促进儿童生长发育,对中老年缺钙者也有一定保健功能。另外,全草还含有挥发油、藜碱等特有物质,能够防止消化道寄生虫、消除口臭等。
       但是,任何一种食物都会产生两种作用,灰灰菜也不例外。灰灰菜是一种含有嘌呤类物质的光感性植物,多食后加之长时间日晒,可以引起急性光毒性炎症,会出现皮肤红肿,周身刺痛,刺痒等症状。因此,食用灰灰菜后应该尽量避免长时间的、强烈的日光照射,适宜晚餐食用。灰灰菜,为藜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别名野灰菜、灰灰菜、灰蓼头草、灰菜子、灰条等。因其叶背处有灰色的细小颗粒,并且还带有一层如灰尘般细细的白色粉末,故而在“菜”前名以“灰”字。用手在叶背处抹一下,手上立时带了一层白色的粉末,就是这层粉末,小孩子往往会被大人警告:“别吃它哈,吃了要拉肚子。”
       野灰菜,单一个“灰”字就带了香艳和狐媚,加了野字,更添了野性。灰菜属于生命力很强的植物,田间、地头、坡上、河畔、乃至城市的甬道和小区的墙边,处处可见它们密密郁郁摇曳生态的身影。
       灰菜分为两种,一种大灰菜,一种小灰菜。大灰菜圆叶,易分叉,毒性比较大,可以采了喂猪。小灰菜叶细,看着脆软,很少分叉,可以食用。
麦子孕穗的时候,下过一场及时雨,走在地头,就会听到麦子嘎巴嘎巴的拔节声,像小孩子的尖叫。植物和人一样,都有成长的痛苦。
       小时候,我家菜园里的扁豆刚刚爬秧,红薯只有小孩子的拳头大,韭菜倒是疯长,孩子们却是吃烦了。
       吃晌午饭的时候,母亲吩咐,去地里采点灰灰菜拌拌吃,我就自报奋勇地去完成这个差事。
       我和儿时的好朋友秀琴约好,去江山沟的麦地里采灰灰菜,那里的灰灰菜矮矮的、胖胖的,叶子软塌塌的,很多。
       路上,又遇到几个伙伴。
       江山沟有一棵桑树,桑葚结的密密麻麻,只有几个红了尖儿,伙伴们约好,等采满了筐子,就上树采桑葚吃。
       田埂上的土松软,灰灰菜见不到阳光的原因吧,绿得没有力气,绿得娇弱,不带光泽。从灰灰菜的根部掐断,放在筐子里。灰灰菜太嫩了,要轻放,用了力,容易把灰灰菜揉碎。采得快了,脚下踩出土窝,布鞋里进了土,不一会儿,就是半鞋窝子。我干脆脱掉鞋子,赤脚在田埂上飞奔,还一边吆喝着在另一条田埂上的伙伴:“你们采了多少,我可要采满箩头了。”
       脚踏在潮湿松软的泥土上,感觉非常舒服。我们还有意地踩着畦埂玩,有大人看见了,说,你们这些兔子娃们,除了祸害东西就是祸害东西,雨水大了,怎么挡水,怎么排水?
       听了大人的话,我们收敛了一些。采灰灰菜的速度慢了下来,风贴着麦根疾走,云游荡在我们的头顶,一只野兔从麦田里穿过,吓了我们一跳,等我们惊醒过来,兔子早就没了踪影。
       窝啰!快来看!秀琴高喊了一嗓子。
       我跑过去的时候,只看到一只比小鸡大的东西一闪就不见了,土灰色的花纹。麦畦子里一个鸟窝,手掌大,用些头发丝样的东西做成的鸟窝,窝里四个鸟蛋。鸟窝是秀琴发现的,要把鸟蛋带回家,我说,鸟妈妈会回来的,你拿走了,它的妈妈就找不到了。听了我的话,秀琴就放弃了。
       采满筐子,几个男生上树采了一些桑葚,我们吃得满嘴发绿,就蹦跳着回家了。
       到了红土沟,我们放下筐子,从里边挖泥,做泥炮玩。沟边上长了薄荷和猫耳朵,猫耳朵开满了姜黄色的花朵,有女孩编了草帽,学着电影《卖花姑娘》的样子,喊着:卖花来!卖花来!
       我采了一些薄荷,等回家晒了,加在父亲的老旱烟里,吃着清凉。
       我们玩泥炮的几个男孩一会就玩恼了,开始吵架骂架,满脸是泥。打得不可开交时,就有人提议,回家了。
       远处的烟筒里冒出长长的烟雾,我家的黑狗也从远处跑来,闻闻我的鞋子,闻闻我的裤脚,狗儿也闻炊烟的味道,它还打了一个长长的哈欠。
       回到家,母亲开始烧火了。我把灰灰菜和杂草分开,洗干净,泡在大瓦盆里,母亲烧了热水,用瓢舀了两瓢,浇进去。母亲说,灰灰菜身子嫩,不可以放在锅里焯,用热水滚一下就行,热水也不要开的,半开就行,太热的水就把灰灰菜烫烂了。
       灰灰菜烫好后,不要急着用手攥,要控在笊篱里,等水自然干掉。用手攥了,菜发粘。
       母亲倒了半铁勺子棉油,伸进锅底几块硬柴,等柴燃着了,拖到灶口,忽地一声,油燃烧起来,勺子烧成了一个火球,加葱花、胡椒,等葱花焦黄略糊,出香味,加些盐粒。母亲右手拉着风扇,左手握着铁勺,经过了烟熏火燎的热油浇进灰灰菜,没等搅拌,野菜的香味就冲上了鼻子,漫上屋顶,狗儿都开始咂鼻子了。我砸了蒜瓣,加进去,香味更浓。
       吃饭的时候,我们几个孩子吃得满口入腮,都说好吃。母亲说,我给你们讲个灰菜的故事吧:很多年前,村里一个很穷的男人叫山根,因为穷一直娶不上老婆。有一天,他在田里剜菜,把手割伤了,手指上的血涂到一棵硕茂的灰灰菜上。第二天,他又去剜灰灰菜的时候,路边躺着一个晕倒的女子,昏迷不醒。他把她背回家,给她熬了灰灰菜粥,就把女子救活了。这个女子就说自己父母双亡,她没有依靠了,也想报答山根的救命之恩,就做了山根的媳妇。这个媳妇很能干,只是白天不在家,她说去一个地方干活,山根也没有怀疑。
       有一天傍晚,山根的家门口来了一个老叫花子,他吃饱了山根家的饭,就告诉山根他的媳妇是个“灰菜精”,是吸了他的血幻形成狐媚女子的。山根不信,老叫花子就给了山根三道符,一道贴在大门上,一道贴在炕边,一道贴在胸口上。到了晚上,女子回家的时候,却什么也没发生,只是那女子没有近山根的身子,三道符却不见了。天明后,女子又离家出走了。
       老叫花子又从一个红色的针筒里拿出一根锈迹斑斑的缝衣针,还在上面吐了一口唾沫,念念有词,叫山根晚上睡觉的时候,插在女子的身子。第二天,女子又走了。山根顺着这根红线,走到田里一棵茂盛的灰灰菜旁,还没等山根明白是怎么回事。那个叫花子赶来,还是口里念念有词,红线就越勒越紧,把这棵“灰菜精”勒死了。
       不知道山根后来的结局,我是很痛恨叫花子的,人家的事情与他何干,灰菜精怎么了,只要是爱,就是美好的。人和“精”有什么区别?爱,是可以跨越一切的。存在的就是合理,我也赞成一切的真爱。
       那个晚上,因为这个故事,我很不高兴。
       父亲看出了我的心思,就说,别听你娘傻咧咧,很多没媳妇的男人都希望遇上灰菜精呢。灰菜别看着弱弱的,有很多用处的。过去用火镰的都知道灰菜杆的妙用,火镰敲击需要棉绒点燃,棉绒必须在灰菜杆的灰里泡过,才容易被点燃。
       后来,在读书的时候,我看到灰灰菜有很多的用处:全草入药,能止泻、止痒。种子可榨油。灰灰菜叶嫩、茎叶鲜嫩多汁,富含多种营养成分,蛋白质含量较高,可与豆科牧草相比,蛋白质中氨基酸含量也较高,组成较齐全。并富含多种维生素和多种化学元素。灰菜性味甘,平。具有清热利湿功能。用于风热感冒,痢疾,腹泻,龋齿痛;外用治皮肤瘙痒,麻疹不透。治疗麻疹,我村的郭公昌叔叔就有一个偏方:灰菜50-100克,外用适量,煎汤洗患处;或捣烂蒸热用布包,外用滚胸背手脚心,以透疹。他说,灰灰菜的灰可以治疗白癜风,点痦子和黑痣。
       灰灰菜不同于荠菜和其他的野菜,这些野菜只可以在春季食用,灰灰菜却可以在春夏秋都可以食用,可采食它的叶片。老了的灰灰菜的枝干还可以做烧火柴。遇上阴天,锅底倒喷,母亲让我烧火,刚填进去灰灰菜杆子,一股青烟就从灶口喷薄而出,我是鼻涕哈拉一起流。母亲说,烧火不着,顶门子弯弯。刚开始不知道这句话的意思,母亲解释,顶门你都找根弯弯棍子,你还能干成什么?
       俗话说,三岁看大。从很小的时候,母亲就知道我是个什么也干不成的人了。
       母亲在干活回家的路上,随手从路边撸一些灰灰菜叶子,用毛蓝褂子的大襟兜起,回到家,洗净,焯烫并投凉。攥干后粗切几刀,放少许的粗面,多半玉米面,盐,搅匀,用手来回拍打,做成菜团子。上锅蒸了,团子锃亮,油光。母亲早用蒜瓣、酱片砸混了,成一小碗。我们手攥菜团子,吃一口蒜泥,真是大汗淋漓,也满口生津。
       灰灰菜有一个令人敬重的特点,越是荒年,越是生长得茂盛,几乎是铺天盖地而来。父亲生前对我说过,1960年挨饿的那年,几乎所有的野菜都被人们吃光了,只剩下稀稀拉拉的灰灰菜,得以救命。我们小的时候,灰灰菜也是漫山遍野的,随便找一个田埂,就可以采满一箩头。
       明人王西楼(王磐)在他的《野菜谱》里有形象的记载:“灰条复灰条,采采何辞劳。野人当年饱藜藿,凶岁得此为佳肴。东家鼎食滋味饶,彻却少牢更太牢。”对灰灰菜在灾年救人的功劳大加赞颂。灰灰菜被人们食用的年代也历史悠久。《韩非子.五蠹》曰:“尧王天下,粝粢之食,藜藿之羹。”说明尧帝经常吃灰灰菜,赞美他清寒朴素的品质。“藜藿之羹”也就成了朴素生活的代名词和一个代表性的文学意象元素。宋代苏辙《秋旅》一诗中有“藜羹黍饭供四邻”之句,曾黯《仁上闻角声有感》诗里有“饭豆羹藜过此生”之句,都是此意。《诗经.小雅》中有诗:“南山有薹,北山有莱。”这“莱”就是灰灰菜,王维诗《积雨辋川庄作》:“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写蒸灰灰菜给种田人吃,说明当时食用灰灰菜已是极普遍的现象。
       徐光启《农政全书》之《荒政》篇,灰灰菜列为人们救饥时可食用的野蔬。除了茎苗可食外,徐书还言:“穗成熟时,采子捣为米,磨面作饼蒸食皆可。”灰灰菜的种子细小如芥,要采集到足以磨面的数量,并非易事,所以灰菜饼,很少有人做,也很少有人吃到吧?
        灰灰菜种子像些可爱的蚂蚁,去田里割草的时候,我们时常搓在手掌,滑着玩。初中二年级的时候,采集种子支援大西北植物的繁殖,保持水土,好像是运往甘肃等地。老师叫学生每人采集三两草种,我大多采集的就是灰灰菜种。我觉得灰灰菜是能忍受磨难也很善良的一种野菜,可随时随地的生长,不择环境。从我们河南运往甘肃,也许很多种子不适应那儿的地理环境和土质,我相信灰灰菜一定能也一定会适应,并很快在那块土地上扎根并保护那块土地。
       至于蒸灰灰菜,母亲做过一次,粘滑,没口劲。灰灰菜噶瘩汤,母亲做过多次。选嫩绿的灰灰菜叶子,切碎。母亲事先用黑铁勺子烧好热油,等葱花焦黄,出香味,凉置。锅里的水烧开后,把粗面搅成玉米粒子大的面疙瘩,下锅,开后,加灰灰菜叶,滚开,放油。
       早饭,我们一个孩子几碗疙瘩汤,一个烙饼,一大块咸菜疙瘩,就吃得饱饱的了。
       秋后,灰灰菜的杆子硬了、粗了,父亲会选择几棵做灰灰菜笤帚,扫扫轻便的东西是可行的,用于扫土块等,一会就完蛋了。要是不被雨水淋了,用个一年半载也是不成问题的,淋了,不几天就烂了。
       老家鳌头有一个人得了一种怪病,去过很多医院,都没有治疗措施,后来听说用红心灰灰菜熬水喝,竟然痊愈了。
       母亲说,被毒虫咬了,可用大灰灰菜煮水,洗身子,就会好了。母亲说的毒虫,好像是指毒蛇。大灰灰菜在我们老家鳌头是没有人吃的,挨饿的年代,有人吃了灰灰菜中毒,就是吃了大叶灰灰菜,为了活命,别无选择。大灰灰菜的地上部分,解毒作用很强,还可以治疗便血、血淋、吐血等等。
       都说菜不如蔬,蔬不如野蔬。野菜日渐成了人们酒桌上的新宠,灰灰菜也闪亮登场了,出现了什么虾皮灰灰菜,鱿鱼灰灰菜等,这种换汤不换药的做法,却很难找到我们儿时吃灰灰菜的味道了。
       难忘儿时的灰灰菜!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黄河黄,长江长【长篇连载之十三】

下一篇黄河黄,长江长【长篇连载之十一】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