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首页 > 文库 >详情

黄果树探奇

作者:郭进拴     来源:会员中心     时间:2023-11-09
41323
       我和郭雷雷、涂科山一行3人从湖南怀化坐上火车,到达贵州省贵阳市的时候,已是第二天凌晨的7点多钟。刚好有一趟由贵阳发往安顺的“黄果树号”列车,提醒我们买票上车,到黄果树探奇览胜,以了却多年夙愿。

       到安顺下火车后,我们又坐上了中国旅行社贵州分社的日野牌豪华客车,径奔仅次于美国密西西比瀑布的世界第二大瀑布——黄果树瀑布。

       引起我们极大兴趣的是我们的汽车还在离瀑布好几里的地方,就听到了瀑布的吼声!我们下车快步赶到瀑布前面去欣赏一番。只见游览的有数千人,在那山崩海裂似的澎湃声前惊叹着,欢呼着。这大瀑布的水是很清的,映着阳光,格外美丽,显出了自然界的伟大的美。

       从远处看,只见前方翠竹连天,一片碧绿,以蔚蓝色天空做帷幕,飞流从那绿色的洞府之中奔腾而下,如一匹巨大的白绢悬挂于崖壁之上,微微飘动。她宽约数百米,落差达一百多米,气势极为壮观,那飞瀑跌落犀牛潭中,使得潭水滚沸,明珠飞溅,激起翡翠万千。潭底水雾成烟,缭绕升腾,烟波袅袅,使我们仿佛置身奇异仙境。雾气遇风吹拂,弥漫百米有余,或顺坡而上,或沿河而下,在阳光照射下,彩虹横跨马蹄潭 ,变成了连接飞流直泻,如捣玉崩珠,似千堆白雪的大瀑布两岸的彩桥。导游小姐指着这幅美景,向我们讲述了一个美妙的传说——

       说的是三国时代诸葛孔明南征的故事。关羽和儿子关索奉孔明之命率本部兵马南征,来到黄果树瀑布畔,只见白河水拦住前路。河虽不宽,却是水深流急,上下百十里并无一座桥可过河,亦无舟楫可用。关索只得传令让大军在河西岸扎下营来,派人伐木造舟。

       造好一只木船,关索令军士抬到河里试渡。殊不知河水特别湍急,船划不过对岸去,却被冲着往下游漂,漂去不远,栽下黄果树大瀑布,船毁人亡。

       关索又下令开山取石架桥。千百个军士一天到晚在西山下叮叮当当敲打,却打不得几块石头。这里的石头像铁一样硬,一锤砸下去连印子都不起一个。许多军士的虎口震裂了,腰杆累断了,才打下一堆石块,勉强够拱一座小桥。

       关索军正准备动手拱桥的头天晚上,西山顶上下来一个白胡子老头,骑着一匹长犄角的小马,腰间挂一个圆溜溜的葫芦。

       老头悠悠然然来到石场,取下腰间葫芦,在采下的石块上每块滴一滴水。滴完后连人带马都不见了。

       第二天,军士们用那些石头去拱桥。桥拱好后,关索亲自骑着战马领头从桥上过河。谁知,原来比铁还硬的石头,却变得跟豆腐一般软了。关索的马刚一踏上桥,桥就坍痪了。关索和马一起掉下了河,马蹄在豆腐似的石头上踏出一个大蹄印,就是现在的马蹄潭。幸得关索骑的是一匹白龙马,落下河后,马一跃,又把关索驮上岸来,关索才没有被水淹死。

       这时,白胡子老头又出现了。他问关索:“你为何要带兵来此?”

       关索道:“奉主公和军师之命,拓展西蜀疆域,统一华夏江山。”

       白胡子老头又问:“此地百姓愿归顺你家主公么?”

       关索猜想,这个老神仙一定是此处山民的首领了。急忙滚下鞍来,对白胡子老头跪拜道:“我家主公顺天意,心怀天下百姓,兴盛华夏江山,万望老神仙辅助,同创万代大业。”

       白胡子老头听关索说得在理,见蜀军并无恶意,便答应帮忙渡河。

       他骑着长犄角的小马走了,第二天就带来九个仙女般的南国姑娘。九个姑娘人人背着一大背七色丝线,手拿一只闪闪发亮的银梭。

       九个姑娘在瀑布边织锦。织了九天九夜,织出九千九百九十九匹色彩鲜艳的锦缎。白胡子老头把锦缎一匹匹往大瀑布下的河流上空一抛,变成了一座五彩斑斓的大桥。关索率军马平安过了桥,辞别老神仙和仙女,往南进发。

       听着这优美动听的故事,我们来到了瀑布左侧的水帘洞。入得洞内,温度陡然下降,虽然已是五月,仍感阵阵凉气袭人。洞顶不断往下渗水,我们浑身上下无干处。这134米长的洞内有6个洞窗,5个洞厅,3个洞泉和1个洞内瀑布,相当绝妙。我们在洞窗内透过层层水帘向外望去,青山翠竹尽在朦胧中,道道水柱翻滚而下,如石破天惊。

       导游小姐说,提起这“石破天惊”,还有一段传说哪——

       白水河像一条玉带蜿蜒流淌在崇山峻岭之间,冲破石峡,滑过石板,时而欢跃奔腾,时而缓游漫吟。白水河淌进扁担山槽子,两岸杨柳依依,翠竹摇曳;清澈的河水中,山影倒映,游鱼成群。

       在河水将要流出扁担山槽子的地方,河岸右边的青山脚,一片密密的钓鱼竹林中,一间茅草房依山傍水,静静地立在崖下。长满青苔的屋顶,留下了久远的岁月的印记;破败的竹篱竹门,印上了漫漫洪荒的痕迹。茅草房里住着一对布依族老夫妇,老者七十二,老奶六十八,加起来整整一百四十岁。老人在房后栽了一棵黄果树,四五十年过去了,那树年年只开花,不结果,老人也无儿无女。

       一天半夜,一道白光从小竹窗飞进草屋,变成了一个白胡子老神仙,站在老奶奶的竹床前,脸上笑眯眯的。

       “雅卜依(布依女人)哟,你家房背后的黄果树,最高的那一枝今年结了一个黄果。这个黄果还要养足一百天,你们去摘下来,你吃了后,明年就会有个聪明的儿郎了。”

       白胡子神仙说完就不见了。

       老奶奶兴奋得叫喊起来,醒了。天也有点儿亮了。老奶奶摇醒老者,把梦见的事情说了。

       两个老人急忙穿衣下床,开了后门去看。果然,黄果树的高枝上,密叶中一个拳头大的果子露出一小半,青皮在转黄了。

       当下,老两口商量:老奶守白天,老者守夜晚,一定要守着这个黄果在树上养足一百天。

       从此,每天上午,老者上山收庄稼,下午睡觉,晚上就通宵坐在黄果树下看守着;老奶白天则一边做饭,一边看守。

       老者守了九十九夜,夜夜连眼都不敢眨一下。守到最后一夜,眼看再咂几袋烟,等天一明就可以上树去摘下黄果来给奶奶吃了。

       天近拂晓,突然刮来一阵冷风。随风飞来一只鹞子,朝黄果树顶扑来。

       老者打了一个寒颤,心中升起一个大疑团:“天不亮,这鹞子飞出来做哪样?莫非出轨了么?他抓了一块石头跳起来,顺势朝鹞子掷去。鹞子在空中翻个身,避开石头,直冲到树尖,双爪一抓,就把那个黄果攫走了。

       老者拎起装满石块的皮襄,吼着追赶鹞子,跑一步甩一砣石头。老奶也被惊醒了,提了把镰刀跑出来,指着空中的鹞子跺脚咒骂。

       鹞子盘旋着飞过树梢,飞过竹林,飞到白水河上,眼看就要飞到对岸的陡崖去了。老者从皮襄里掏出最后一块石头,狠狠地朝可恶的鹞子甩去。不偏不倚,那砣石头正击中鹞子的肚腹。它的两爪一松,黄果直直地向白水河心落下来。

       “轰隆”一声,石破天惊,黄果把白水河砸断了,下半截河陷落下去几十丈。黄果树瀑布就是这样形成的。

       听着这动人的故事,我振臂一呼:“黄果树,我来了!黄果树,你好!”

       我感到浑身的血液在沸腾,在燃烧!我似乎与这大瀑布融为了一体,一路奔腾着,咆哮着,奔向远方……

       2008·2·17·写于湖光花园

       郭进拴,1958年5月出生,笔名"智泉"、"郭笑"。河南省汝州市临汝镇鳌头村人。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1987年毕业于中国文学函授大学,1993年结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作家班,1998年结业于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1980年参加工作,曾任《乡音》主编,《豫西报》副刊编辑,《风穴文艺》《沧桑》执行主编,汝州市作家协会第一副主席兼秘书长,河南省平顶山市文联创研室主任,平顶山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华夏风情·观音文化》执行副主编,《大香山》执行主编,《河南报告文学》主编,《鹰城》《尧山》总编辑。现为《文艺界》《智泉流韵》《文学艺术家》《豫西作家》总编辑,中国著名行走散文作家联盟成员,平顶山学院客座教授,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平顶山分会会长,中华网络作家协会第一副主席兼秘书长,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会员,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文艺创作专业委员会委员。策划并组织了中国作家石人山笔会、中国作家温泉笔会、全国网络作家西安笔会、全国报告文学学会年会、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理事会、天龙山笔会、中原不锈钢笔会、宝丰肖旗笔会、皂角树笔会、平顶山市首届报告文学大赛、“圣光杯”、“中原不锈钢杯、“天晟杯”、“金庚杯”、“孝贤杯”、“慈善杯”、“全国战疫”征文、“老区建设杯”征文大赛等全国、全省、全平顶山市的大型文学活动,发现和培养了大批文学新人。

       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199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2001年加入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一级作家。著有长篇小说《美女山,美人河》《村魂》《观音菩萨传》《风雨龙潭情》《命运》《天地人心》,散文集《六十岁说》《童趣儿》《汝州风貌》《乡情老更深》《人间真情》《新城美韵》《月是故乡明》,长篇报告文学《磊裕烽火》《湛河大决战》《从市长到死囚》《运锦之路》《岁月芬芳》等共60余部,累计发表作品2500多万字,有194篇(部)作品获奖。其中《湛河大决战》获全国庆祝建党80周年优秀报告文学一等奖,剧本《无品乡官》获《中国作家》一等奖,《鹰击长空》获《人民文学》二等奖,长诗《寒夜哭母》获《文艺报》一等奖等。1992年获河南省首届优秀文学组织工作者奖。2005年被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会授予全国优秀宣传干部荣誉称号。2011年被世界科教文卫组织聘为“世界科教文卫组织首席艺术家”,2013年被世界科教文卫组织评为金奖艺术家,业绩被收入《大不列颠艺术家百科全书》大型社科文献典籍,发行全球。多次被评为全国优秀文化工作者。个人传略还被收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辞典》《中国作家大辞典》《世界名人录》等。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难忘老家鳌头立冬的习俗

下一篇貂蝉故里行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