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首页 > 文库 >详情

金秋十月聚鹰城

作者:郭进拴     来源:会员中心     时间:2023-10-31
41712
          十月的长空云白天蓝,

       十月的大地瓜香果甜。

       十月的鹰城歌亮旗艳,

       十月的人们喜逐笑颜,

       十月里喜鹊在枝头亮嗓,

       十月里鸽子在长空撒欢。

       十月里人们正翘首期盼,

       十月里的锣鼓震地动天。

       十月,正是丰收的季节,成熟的季节,也是收获的季节,在这香甜的季节里,500万鹰城儿女,迎来了全市人民最盛大的节日——中国曲艺城命名二十周年系列纪念活动。

       2015年10月13日下午,鹰城广场被我市浓郁的曲艺文化所包围。鹰城广场装饰一新的欧式舞台吸引着众多市民驻足观看。由中国曲艺家协会、河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共平顶山市委、平顶山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曲协河南坠子艺术委员会、河南省曲艺家协会、中共平顶山市委宣传部、平顶山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承办的中国·首届河南坠子大会在此拉开帷幕。

       二十年时光荏苒,二十年春华秋实。1995年10月,平顶山被中国曲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曲艺城”。截至目前,平顶山是全国被命名为“中国曲艺城”的唯一城市。

       曲艺是用“口语说唱”来叙述故事、塑造人物、表达思想感情并反映社会生活的一门表演艺术,以生动活泼的表现手段、简便易行的表演方式、朴实亲切的语言风格、惟妙惟肖的人物摹画、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愉悦着人们的身心,陶冶着人们的情操,深受全国各地群众的喜爱。它是文艺百花园中的奇葩,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平顶山历史悠久、底蕴丰厚,在历史演进过程中形成了无比厚重、璀璨夺目的珍贵文化遗产,也为曲艺创作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广为流传着30多个曲种。自古以来,平顶山就有一群对生活充满热爱、充满艺术才情的人,他们走村串巷、说拉弹唱,为城乡群众带去精美的艺术享受。此外,平顶山的老百姓酷爱曲艺,亲艺人、敬艺人,从而形成了绵延700多年而不衰、被称为中国文化史上一大奇观的马街书会。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悠久的文化传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深厚的群众基础,正是因为有了这样浓郁的曲艺氛围,地处中原又是新兴城市的平顶山能够得到中国曲艺界的垂青,成为全国唯一的“中国曲艺城”,绝非偶然。

       被命名为“中国曲艺城”,是认可更是契机。被命名为“中国曲艺城”之后,平顶山曲艺事业的保护和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以“中国曲艺城”命名为契机,平顶山不断加强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和文化娱乐业,高度重视文艺创作生产,增强了文化软实力、硬实力和竞争力,提高了平顶山在全国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实现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双丰收,丰富了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提升了平顶山城市文化品位和居民素质。

       被命名为“中国曲艺城”,是荣誉更是使命。命名平顶山为“中国曲艺城”,饱含着中国曲艺家协会领导的期待,寄托着全国曲艺工作者乃至全国人民的希冀,就是希望平顶山在保护和发展曲艺事业上闯出新路、创出实招,在发扬光大中国曲艺事业方面起到引领和推动作用。面对沉甸甸的期待和希冀,平顶山市委、市政府不负众望,锐意创新,多措并举,两次承办中国曲艺节,加强保护马街书会,在“文明鹰城·欢乐中原”广场文化活动、民间艺术展演等重大活动中让曲艺节目成为重要内容,向全国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这为文艺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随着时代的发展、百姓需求的变化,繁荣和发展曲艺事业面临新的课题。作为“中国曲艺城”,平顶山责无旁贷地肩负起更大的责任和担当。在“中国曲艺城”命名20周年之际,平顶山举行了一系列庆祝活动。全国著名专家和知名曲艺艺人汇聚一堂,共商曲艺发展大计,同台竞技切磋交流。我们有理由相信,平顶山会不辱使命,克难攻坚,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曲艺事业繁荣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唱得好!”“再来一曲!”……10月13下午和晚上,鹰城广场罗马剧场群贤汇集、少长欢颜,平顶山“中国曲艺城”命名20周年系列文艺活动开幕,两场河南坠子展演精彩纷呈,一时间,鹰城广场沸腾了!

       1995年,我市成功举办第二届中国曲艺节,并被命名为“中国曲艺城”。为庆祝我市被命名为“中国曲艺城”20周年,进一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弘扬传统曲艺,首届河南坠子大会在鹰城广场开幕。全国知名曲艺艺人汇聚鹰城,为市民奉上了别开生面的视听盛宴。

       当日举行的是中国·首届河南坠子展演活动,下午和晚上各有一场。经过层层选拔,来自河南、北京、天津、山西等全国各地的曲艺艺人带来了《李离伏剑》《争救父》《子債父还》《拐弯饭》《宝玉哭黛玉》《歌颂焦裕禄》《勿忘国耻》《长歌琵琶行》《马街书会传奇》等25个精彩节目,他们的表演或婉转悠扬,或激扬振奋,或感动人心,把诚信、孝道、公益、清正廉洁、爱国热情等道理融进说唱、丝弦中,现场掌声阵阵,欢呼声、叫好声不断。

       下午3时许,当台上的演员倾力表演时,本次展演活动最小的参赛选手、中国戏剧学院大三学生、今年20岁的芦瑶正在舞台一侧的演员休息区背唱,认真熟练每一个手势。“坠子书是咱河南代表性的传统曲艺,我作为一名河南人、一名曲艺传承人,要把今天的演出做到最好,用事实证明传统曲艺还是有人愿意学、有能力传承好的。”

       “唱得真不赖,内容也好!”67岁的李学义家住新华区新新街街道,为了晚上的演出,他不到7点就搬着小凳子来到了现场。当晚第一个节目《争救父》结束后,他拍着同伴儿的肩膀说:“今天下午的咱错过了,晚上得坚决看到底。”

        “这次的节目是优中选优最终确定的,参赛选手代表了河南坠子的顶级水平,可以说是曲艺界的一场盛会。我们在现场也感受到了平顶山人民的热情和支持。”到现场的中国曲协有关负责人说,平顶山市曲艺文化历史悠久,市民的文化素养较高,他们恰到好处的掌声和叫好声就是最好的证明。

       20年前曲艺城花开鹰城,20年后平顶山曲韵犹浓。当晚9时30分许,演出落下帷幕,台下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来自全国各地的25支曲艺表演团队各亮绝活,为鹰城市民奉献了两台精彩的节目。其间,范军等曲艺界大腕莅临现场助兴。

       据了解,中国·首届河南坠子大会是我市纪念“中国曲艺城”命名20周年系列活动的一项,参加中国·首届河南坠子大会的不仅有省内曲艺家,还有来自河北、天津、山西等地的河南坠子演员。

       13日下午两点,河北省邯郸市磁县鲁二美坠子剧团的鲁俊美以一曲《关公辞曹》拉开大会序幕。接着,河南歌舞演艺集团曲艺团演员王国军为大家表演了《李逵夺鱼》,精彩的表演赢得了现场观众的大声喝彩。

       笔者在现场采访时注意到,开赛时正午刚过,光线强烈,欧式剧场内观众没有坐满,但表演到第二个节目时,现场已座无虚席,还有好多市民在剧场外围翘首观看。来自鲁山西羊石村的程大娘从小就喜欢听河南坠子,她对记者说:“好演员不光声音亮堂,还得有韵味儿。”

       据市曲协主席崔银龙介绍,河南坠子源于河南,有一百多年历史。流行于河南、山东、安徽、天津、北京等地。因主要伴奏乐器为“坠子弦”(今称坠胡),且用河南方言演唱,故称之为河南坠子。演唱者一人,左手打檀木或枣木简板,边打边唱。也有两人对唱的,一人打简板,一人打单钹或书鼓。还有少数是自拉自唱的。2006年,河南坠子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市作为中国曲艺城,拥有大批优秀的坠子演员,如本次参赛的王占军、刘秋歌、张高伟、乔双锁、赵桃等,表演《李逵夺鱼》的王国军是我市郏县人。

       中国·首届河南坠子大会分两场演出,13日下午的第一场共表演了13个曲目,晚上的第二场表演了12个曲目。许多市民表示,这真是一顿丰盛的文化大餐。

       “这是咱曲艺界的一次盛会,我早上不到7点就出发了。”10月13日下午2时许,在市区鹰城广场欧式剧场,范军坐在台下欣赏着舞台上的河南坠子展演,并不时拿出手机拍照。

       有着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曲艺家协会理事、中国戏剧表演学会理事、河南省文联副主席、河南省曲艺家协会主席、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众多头衔和荣誉的范军给人的感觉是亲切、自然,提到我市“中国曲艺城”命名20周年系列文艺活动,他脱口说出了开头儿的话。

        “我跟平顶山非常有缘分,20年前,我就是在这儿成名的。”范军说,1995年10月,当时20岁出头的他第一次来平顶山参加第二届中国曲艺节,那次演出被范军称为自己艺术生涯的重要里程碑。

       那一次,他和于根艺老师搭档表演的相声《戏迷学戏》获得了满堂彩,他从来自22个省、市、自治区、中直有关单位和解放军系统的34个曲艺团队的947名曲艺工作者中脱颖而出,荣获“中国曲艺节牡丹奖”,这奠定了范军未来的艺术地位。《戏迷学戏》也成了他的成名作。同年,中央电视台《曲苑杂坛》录制、播映《戏迷学戏》,范军从此声名远扬。成名后,1997年,他获得国家文化部第二届全国相声大赛曲艺政府奖——金狮表演奖。

       “第一次来就感受到了平顶山人民的热情和对曲艺的热爱。”范军回忆说,平顶山是有名的曲艺之城,传统曲艺在这片土地上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在这个平台上以曲会友,并得到了中国曲艺界的高度认可,这对我是莫大的鼓励。”

       说起传统曲艺的发展现状,范军显得有些严肃,他说,河南省是文化大省,河南坠子、大调曲子、三弦书、河洛大鼓是河南曲艺的四大鼓曲,多年来名家辈出,但随着网络、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群众娱乐的方式日益多元化,传统曲艺逐渐受到冷落。主要表现在传统曲艺队伍缩减、年轻演员太少等方面。

       “要想保持曲艺的生命力,就必须在形式和内容上不断创新。”范军说,曲艺是最接地气的,最能反映群众喜怒哀乐的艺术形式,直到目前,这一形式在群众中仍很受欢迎,这一点从宝丰县马街书会延续700多年而不止就可以证明。

       方言话剧,是范军尝试的新艺术形式,他把曲艺与话剧结合起来,组成了近50人的创作和演出团队,在国家一级编剧王宏的帮助下,创作出的第一部河南方言话剧《老汤》一经面世,广受好评。他们走进了国家大剧院,囊括了河南省五个一工程奖、河南文华奖等省内大奖。目前他们正在筹备第二部方言话剧《老街》,准备把有700多年历史的马街书会搬上舞台。“第三部准备创作《老家》,一部更比一部好。”范军信心满满地说。

       他还说,曲艺的长远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投入,通过政府部门主导联络、整合曲艺团体和队伍,引导民间艺术成为文化产业。

       “曲艺作家、艺术家担负着创造和传播先进文化的神圣使命,应该站在时代的前列,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成为文化创新的先锋。积极地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热点、焦点问题,真正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获得灵感、提炼主题,在人民群众的创造中进行艺术的创造,用新的时代精神进行艺术的创新,为繁荣和发展曲艺事业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范军说。

       10月14日上午,平顶山“中国曲艺城”命名二十周年系列文艺活动之“河南坠子传承与发展”研讨会在平顶山宾馆三楼会议室举行,众多曲艺名家、专家、学者及说唱艺人代表等齐聚一堂,畅谈河南坠子的现状,对如何传承与发展这一传统曲艺建言献策。

       河南坠子源于河南,是由流行在河南和皖北的曲艺道情、莺歌柳、三弦书等结合形成的曲艺形式,有100多年历史。因主要伴奏乐器为“坠子弦”(又称坠胡),且用河南方言演唱,故称之为河南坠子。2006年5月20日,河南坠子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研讨会上,中国曲协副主席、广东省曲协名誉主席李时成,中国曲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曲华江,河南省文联副主席张剑锋,河南省曲协副主席、秘书长鲁银海,中国曲协河南坠子艺术委员会主任、河南坠子表演艺术家宋爱华,中国曲协河南坠子艺委会委员、苏州大学教授、河南坠子表演艺术家张平等众多专家学者和说唱艺人纷纷发言。

       他们普遍认为,河南坠子作为河南乃至全国的重要传统曲艺形式,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知名度,但同时又面临人才、受众缺失等多重挑战。要实现河南坠子的长远发展,就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守正创新之道,充分挖掘文化资源,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借助新的媒介形式,探索艺术与市场、事业与产业、继承与创新有机结合且良性发展的路径。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魅力鹰城曲韵悠长。10月14日晚,平顶山“中国曲艺城”命名二十周年系列文艺活动之中国曲艺牡丹奖艺术团小分队送欢笑惠民演出在市区鹰城广场举行。

       中国曲协副主席、广东省曲协名誉主席李时成,中国曲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曲华江,河南省文联党组书记吴长忠,河南省文联副主席张剑锋等观看演出。

       中共平顶山市委书记陈建生,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唐飞,市委常委、副市长王宏景到场观看。

       当晚7时30分演出正式开始,但不到7时,舞台前已挤满了人,活动方在台下摆好的500个塑料凳早已被抢光,其余观众有的自己带着小马扎,有的坐着轮椅,有的干脆站着,虽然人很多,但现场秩序井然。

       来自我市的100多名老、中、青、少快板艺术表演者以一曲百人快板《唱鹰城》拉开了演出的序幕,他们中年龄最小的5岁,最大的近70岁。“观音成佛在香山,叶公故里在叶县……”短短几分钟内,他们说出了我市的地理位置、交通优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成就、文化建设、旅游景点等,大家纷纷鼓掌叫好。

       喜剧小品《把关》讲述银行储户收到诈骗短信,银行工作人员认真负责把好转账关,帮助储户免于受骗的故事,诙谐而不失教育和警示作用;二人转综艺表演中,演员翻跟头、转动大手绢、下台与观众互动,自带喜剧感的东北口音加上演员滑稽、夸张的表演,逗得台下笑声阵阵,不少人呼喊“再来一个”;相声剧《学唱河南坠子》则把河南坠子与相声艺术巧妙结合,让观众耳目一新;坠子表演唱《曲艺花开满鹰城》唱出了我市20多年来曲艺文化事业的发展历程。

       现场最受瞩目和期待的是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师胜杰、石富宽和快板艺术家张志宽,他们分别带来了相声《笑口常开》和群口快板《板韵情》。

        “每个节目都很好,我最喜欢师胜杰的那段大舌头表演和他唱的京剧摇篮曲,笑得我肚子疼!”家住市区光明路中段的市民关变娜说。

       “以前只能在电视上看到他们,没想到今天能现场看他们表演。名家就是名家,演得好!”今年70岁的市民孙金环说。

       从7时30分至10时许,演出持续近3个小时,我市“中国曲艺城”命名二十周年系列文艺活动圆满落下帷幕。

       为了搞好这次活动,10月9日下午,我市“中国曲艺城”命名20周年系列文艺活动协调会召开,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唐飞出席并讲话,市公安、消防、供电、住建、卫生等部门的有关负责人参加会议。

       唐飞指出,“中国曲艺城”是一个拥有丰富文化底蕴和曲艺资源的标志性品牌,具有曲艺的典型和示范引领作用,在全国享有很高声誉。我市历来重视文化事业,不断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积极建设文化强市,深入挖掘文化资源,打造了一批特色鲜明的文化品牌,多次受到中国文联和中国曲协的肯定与表彰。

       唐飞强调,“中国曲艺城”的荣誉来之不易,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文化事业的重视和众多曲艺工作者的孜孜追求。此次系列文艺活动是全市的重大文化活动,各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统一思想,充分发挥东道主作用,热情服务好各地来宾。要周密计划,统筹安排,对安全、卫生、用电、消防等各项工作高度戒备,制定相应的预警机制,决不能掉以轻心,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确保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2015年10月13、14日晚上,鹰城广场的彩色灯柱齐放光明,五彩缤纷。广场上,人山人海,有唱戏的,跳舞的,唱歌的,跳健美操的,热闹非凡。各种艺术形式如春兰秋菊,各擅其长。曲剧、豫剧、曲艺节目如春风拂面,以其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清新的时代美感,唤起了人们对这些乡音的喜爱。他们说唱兼备,风格迥异,有的轻松移步,表演自如,眼神、唱腔、响板同时做起,韵律谐美,字字传神,令人拍案叫绝。整个演出,既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又有意趣横生的活泼节奏;既有粗狂、奔放、高亢的朝气,又有委婉、动情的优美旋律,丰富多彩,人才辈出,如朵朵奇葩,清香幽远,拂人心脾,令人心醉,流连忘返……

       在欧式舞台,那踏节的盘和鼓已经摆好,舞人从容而舞,形舒意广.她的心遨游在无垠的太空,自由地远思长想.开始的动作,像是俯身,又像是仰望;像是来、又像是往.是那样的雍容不迫,又是那么不已的惆怅,实难用语言来形象.接着舞下去,像是飞翔,又像步行;像是屹立,又像斜倾.不经意的动作也决不失法度,手眼身法都应着鼓声.纤细的罗衣从风飘舞,缭绕的长袖左右交横.络绎不绝的姿态飞舞散开,曲折的身段手脚合并.

       轻步曼舞像燕子伏巢、疾飞高翔像鹊鸟夜惊.美丽的舞姿闲婉柔靡,机敏的迅飞体轻如风.她的妙态绝伦,她的素质玉洁冰清.修仪容操行以显其心志,独自驰思于杳远幽冥.志在高山表现巍峨之势,意在流水舞出荡荡激情.

       清颜白衫,青丝墨染,彩扇飘逸,若仙若灵,水的精灵般仿佛从梦境中走来。天上一轮秋月开宫镜,月下的女子时而抬腕低眉,时而轻舒云手,手中扇子合拢握起,似笔走游龙绘丹青,玉袖生风,典雅矫健。乐声清泠于耳畔,手中折扇如妙笔如丝弦,转、甩、开、合、拧、圆、曲,流水行云若龙飞若凤舞。

       蕊宫阆苑,听钧天帝乐,知他几遍。争似人间,一曲采莲新传。柳腰轻,莺舌啭。逍遥烟浪谁羁绊。无奈天阶,早已催班转。却驾彩鸾,芙蓉斜盼。愿年年,陪此宴。

       树上纷纷扬扬落下了几片树叶,这些舞蹈的精灵,时而旋转着轻盈的身子,时而唱出哗啦啦的歌声,他们的一生,如昙花一现,然而再精彩的背后,隐藏着死亡的召唤,但他们毫不畏惧,勇敢地投向大地母亲的怀抱,等待孕育着一个个新的生命!

       珠缨旋转星宿摇,花蔓抖擞龙蛇动。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涂香莫惜莲承步,长愁罗袜凌波去。只见舞回风,都无行处踪。偷穿宫样稳,并立双趺困。纤妙说应难,须从掌上看。——吟咏着苏东坡的菩萨蛮,看着几十个青年后生活跃在舞台上,身着一色土黄衣裤,蹦跳相加,不愧为龙的传人;赤裸的胳膊,矫健的英姿,确为炎黄子孙;蓬勃的活力,震天的狂吼,实乃真正的华夏男儿!他们奔到前台,如起伏的波浪,忽上忽下,伸长了脖子,眺望着远方,像是在渴盼着什么。一脸的兴奋,一脸的惊疑,一脸的期待。

       看啊!——希望之阳升起来了!

       他们的身后是一群年轻姑娘,俊俏的面庞,婀娜的身姿,灵活的手腕,娇羞的笑脸。一群姑娘,在台后衬托着这些小伙儿,使其更显强劲的阳刚之气。一群小伙儿,在台前掩映着这些姑娘,使其更显妩媚的阴柔之美。

       牧羊浪漫曲响起来了!

  台上,一片漆黑。

  蓦地,眼前一亮,伴着急促、强劲的音乐声,三个身着红衣的牧羊小伙儿在台上跳跃了起来。他们先是围着舞台转着圈,忽而追打嬉闹,忽而抱酒狂饮,忽而躺地烂睡,忽而……在这辽阔的广场上,他们跳着牧羊舞,饮着高原酒,枕着绿草地,真是其乐融融。他们的洒脱、不羁,正显示着鹰城人的粗犷豪放,鹰城人的直爽率真,鹰城人的热情慷慨,鹰城人的实实在在……

  台上灯光,一片柔和。

  一朵朵含苞待放的花蕾,吸着丝丝雨丝,正徐徐绽放。盛开的荷花伴着阵阵飘缈的云烟又慢慢飞入九天,一个身着粉红纱衣的少女,撑着淡黄的油纸伞,翩翩起舞,如仙女,似蝴蝶,犹碧玉。

  蒙蒙细雨中,十几个撑着伞的绿衣姑娘,如绿叶一般,娇翠欲滴。风吹叶动,那位红衣姑娘犹如一朵带露的荷花,在一片片绿叶的掩映下,婷婷玉立,娇艳动人。

  好一片蒙蒙细雨!

  好一个走雨姑娘!

  随着蒙蒙烟雨,走进了多水的江南。在无数小桥绿水的衬托下,一曲《走雨》更显江南的柔媚。应着古筝乐曲,朵朵滴露的红莲在台上徐徐绽放,又慢慢地升起,飘入云天。雨中走来了一群窈窕秀美的绿衣女子,她们撑着轻薄的油纸伞在雨中漫步。柔软的绣花绿纱袖从手腕轻轻滑落,露出嫩笋般的手臂;一张张笑容荡漾的面庞,随着轻捷的步子不停地旋转着,那飘逸的袖角、裤裙如阵阵绿风、绿烟、绿雾……她们如江南的水一样,慢慢地流着,流着,永不停息地流着!

  在鹰城广场,数万观众把舞台围得里三层,外三层,就连周边的石栏杆上也坐满了人。有的观众让孩子站在自己的肩膀上看,许许多多的观众边看边拍照边录像。

  万里河山添锦绣,巍巍中华铸雄浑。看着那五彩缤纷的彩灯,听着那激动人心的盛世欢歌,踏着那如歌如诗的节拍,沐浴在明亮耀眼的灯光下,那歌声,凝聚了无数中华儿女的盈盈心语和无限祝福;蕴含了中华民族崛起的豪迈。那盛世欢歌踏着历史的足音,穿越时空的距离,将中华民族的雄浑隽永地刻入历史的里程碑。

  中华民族是一个古老而文明的国度,一个伟大而坚强的民族。半个世纪的沧桑沉淀,造就出您坚韧的个性,沧桑的历史铭刻在您倔强的脊梁之上,坚不可摧的意志和民族的凝聚力让您挺立在世界的屋脊,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金秋,是一个特别的秋,是一个万众瞩目的秋。我们奏响激昂的音乐,我们唱着满载希望的歌,带着心中灿烂的中国梦,迎来了祖国母亲的盛世。如果说,一个国家的复兴需要的是锲而不舍和坚忍不拔的毅力,才能成就中国之梦。那么,一个在烽烟中崛起的民族必定有着不堪回首的过去。容与辱,磨砺了您的胸怀,让您学会了包容。兴与衰,成就了斗志,使您更加充满自信。时隔半个世纪,让我们追寻历史的足迹,回首您曾经走过的路吧!

  抗日战争,日寇的八年蹂躏,让您饱尝了战争的痛苦。战火烽烟,使多少人家破人亡?家国情仇,多少人为了民族的兴亡而血洒战场?忍辱负重,肆意掠夺,多少屈辱的过去让人不堪回首?九一八的奇耻大辱,历历在目,南京大屠杀的惨烈,如昨日云烟。八年抗战中,无数中华儿女为国家兴亡抛头颅、洒热血视死如归的豪迈,无数革命先烈为保国安家捐躯的豪迈情怀,还依旧残留在屈辱的记忆中。英雄的鲜血,壮士的视死如归换取了祖国的崛起,这一切来之不易!殷红的鲜血,洒遍了神州大地,爱国爱家的情感,融入到您脚下每一寸土地。深知,这是一段痛苦的回忆,也是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但依旧载入了史册,隽永地刻在了历史的丰碑之中。岁月沉淀了沧桑,时空穿越了千年。一个国家最艰难的是遭受欺凌时的崛起,一个民族最痛苦却是觉醒时的战火烽烟。今天,也是这个硕果累累的秋天,当鲜红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在天安门广场上空的时刻,这个饱经列强欺凌的民族终于站起来了。带着希望,带着无数中华儿女的心中的梦,勇敢地站起来了!

  过去的您,战争中犹如一个襁褓中的婴儿,孱弱,倍受摧残。新中国建立以来,您经历着一路风雨,为国、为民族的兴旺而努力成长。当改革开放的旗帜高高扬起,现代化的大潮冲击震撼着世界的时刻,您迈着坚定的步伐一路走来,不乏风雨交加。一路磨砺,品尝着成长中的无限艰辛。假如说用一个词汇来形容您,那么,我将祖国比做母亲。勤劳的母亲,善良、宽容、勤恳看着我不断地成长,为我的衣食住行而操劳,构建着幸福的家园,让我得以安居乐业。

  世界上只有母亲的爱,永远是无私的,不图回报的。她似温暖的阳光洒满每一个有我驻足过的角落,并不离不弃。俗话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每一寸土地,每一个生活在这片土地的人们,都是您的牵挂。当灾难来临之际,您敞开博大的胸怀,接纳着遭受苦难的人们,无私地送出温暖。无论何时何地,您都用无私的博爱呵护着你的儿女,如大海的胸怀。

  “国之富强必民安乐,民安乐国则安”,这是千年守恒的规律。如今,昔日的沧桑残破,千疮百孔的残墙断壁早已不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商铺林立。车水马龙的大都市里,穿江过海的立交桥纵横交错。琳琅满目的大商场里人潮人海,让人目不暇接。此刻,都市霓虹跳跃着幸福的音节,一片安逸祥和。焕然一新的教学楼里,传来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地遨游,品味着泱泱大国千百年来的文化精髓。

  或许,沉浸在书香中的莘莘学子们,并没有太多的了解这个民族的过去,假如他们清楚,或许就不会出现逃学、辍学、乃是厌学的心态吧!然而,祖国却永远相信他们才是未来中国梦中坚脊梁......

  岁月沉香,湮没了过往。从而,也沉淀出您博大、隐忍、坚强、永不服输的灵魂。安定祥和的精神面貌,一张张幸福的笑脸,希望的种子撒在我们脚下的每一寸土地。

  “翰海不弄回头舟,不畏洪波压潮头,”坚韧如您,我的祖国母亲。您如大海上勇往直前与苦难搏击的水手,不畏风浪,不惧险滩,播种心灵的梦想。在浩瀚的大海上,扬起前行的风帆,并永不服输。

  中国梦,腾飞梦。如今的您,肩膀不再柔弱。正如一个身强力壮的少年,大踏步在前行。尖端的航空科技,载人航天不再是梦。现代化的快速发展,新农村的生活面貌在日新月异中转变,让小康生活不再是梦。“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大爱无疆,伸出友爱之手,那一张张充满希望洋溢幸福的笑脸背后,诠释着和平年代里和谐不再是梦。

  “莲,出淤泥而不染,则清廉而不妖”。清廉君子必坦荡做人,才为民之拥戴。反腐倡廉,利剑出鞘,锋芒毕露,让黑暗与龌龊无处遁形。崇尚纯洁,决不藏污纳垢,是您勇于揭开丑陋面纱的魄力。祖国,您是时代的宠儿,天之骄子,相信总有一天,您心中蕴含富国强民的期盼,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中国梦......

       中国梦,强国梦。祖国,您是强大的,不可侵犯的,您的意志坚不可摧。总有一种情怀在内心激荡,总有一份情感在脑海回旋。为什么那么多他乡游子虽游遍名山大川,走过千里万里,唯独对祖国情有独钟?并撒下一片殷殷深情呢?我想,每个人除了有故乡情结之外,也应该具备一份爱国的情结吧!不然,怎么会国家遭受欺凌时奋起反抗?怎么会离开祖国魂牵梦萦思念故土?怎么会在危难之时,挺身而出,伸出援助之手,涌现出那么多和邪恶做斗争的知名与不知名的英雄呢?

       如此,心中相信,生存在这片高天厚土的人们都是爱着祖国的。爱国本应该没有心灵的界限,更要去包容她的不完美,去接纳她的荣辱兴衰。爱国,本应该没有时间和空间的距离,不然,那些海外赤子为何不远万里殷殷思念,甚至跋山涉水回归祖国母亲的怀抱?坚信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属于中国,都赋予其神圣的使命。

  光阴流转,又是一个收获的金秋,岁月如歌的行板,载来了您六十六周年华诞。未来的路途,虽不可预测,但前行的征途中您依旧会以稳健的,踏实的,坚定的步伐,奔走在世界的最前方。

  中国梦,富强之梦,中国梦,腾飞的梦。您如同一条蓄势腾飞的巨龙,肩负着不同寻常的使命,浑然不动屹立在旭日升起的东方。金色的十月,火红的青春;丰收的十月,值得赞美的季节。在这个美丽的季节里,我伫立于鹰城广场,以湛河之水为墨,用真心祝福为笔,为您谱写一曲盛世欢歌!(郭进拴)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龙泽潭觅趣

下一篇千佛山遇观音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