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首页 > 文库 >详情

《鲁山脱贫大决战》:扶贫文学的别样书写

作者:郭进拴     来源:会员中心     时间:2023-10-28
46007

       地处豫西山区的鲁山县,是平顶山市唯一的国家级贫困县,因之,脱贫之战在这里上演得更加峰回路转、惊心动魄,记录和书鲁山县跌宕起伏的脱贫过程,其书写难度就更具有挑战性,文本意义非同小可。

       正是基于上述原因,鲁山县扶贫最具华彩的一段秘史——鲁山扶贫史,选择了青年作家郭方向秉笔书写,郭方向也不负众望,在国务院扶贫办确定的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之际,奉献出了81万字的中国扶贫文学的一个精致样本《鲁山脱贫大决战》。

       鲁山,这是一片美丽的土地!

       鲁山,又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鲁山,还是一块红色的土地!

       鲁山,还是一块革命的土地!

       鲁山,更是一块英雄的土地!

       鲁山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地处中原腹地,与河洛盆地相接,在夏代毗邻夏都城,政区上长期属于古都洛阳京畿近地,处于中华文明发祥地核心区域,具有得天独厚的人文条件,自古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

        一路上,我们观赏了一个又一个形状各异的瀑布,它们中有的像白龙从天飞降,气势磅礴;有的像一道白绫频频摆动,飘逸俊秀;有的似飞珠泻玉,跌至石坪,浪花翻飞;还有的几度折叠分岔,多姿多娇,令人观注、赞叹不已。它们汇聚涓涓细流,浩浩荡荡,终年奔涌不竭的激情,把峡谷悬崖激活了;它们浓墨泼洒,使广阔的森林变得更加郁郁葱葱;它们是尧山跳动的音符,给人一种震撼心灵的力量,一种海纳百川的气度,一种百折不挠的精神,一种勇往直前的追求……

      我站在巅峰举目远眺,巍巍尧山峰峦叠嶂,溪涧交错,森林葱茏,连绵不绝,气势无比雄浑;回望山下沃野平畴,阡陌纵横,一碧万顷,更是一派田园风光,其感觉真如在天上看着人间。

       注目环顾群峰,虽然晴日当空,也有白云绕山,这边云绕着山,那边山揽着云,一动一静,虚实变幻多姿,给人一种空蒙迷茫、神秘莫测之感,更显得巍峨雄奇了。

       登高揽胜,观赏苍翠挺拔,万松叠翠的奇观。它们有的挺立于烟波飘渺的山顶,像铁塔一样傲然屹立;有的扎根于怪石嶙峋的悬崖峭壁之间,“咬定青山不放松”,像山鹰展翅飞翔;还有的生长在起伏的山坡上,像凤尾随风婆娑起舞;不论它们生长在哪里,每一棵树,以至一枝一叶都为志仁小道增光添彩,无不体现着永葆青春的精神,倔强峥嵘的品格,给游人以信心和力量,真不愧为王者风范。

       伏牛山,火炼过,血淬过,如今全都静静地躺着,一片片深深浅浅的绿色像古剑上的铜锈。那些灵魂,同样缄默着,缄默着,一直到岁月把他们封进树根,封进岩石,封进泥土深处。

       八百里的伏牛山啊!

       我来,为寻找丛林里的旌旗,为倾响山寨前的号响,为抚摸残壁上的弹洞。只是为等九曲十八折的溪水流出一朵如火的映山红,等百叠千万重的深山响起一声啼血的杜鹃。

       英雄们,像风,从山尖尖上跑过,阵阵松涛如同他们的脚步声。

       我看见山脚、山坡、山腰,涧边,弯上,散居着一两户三五户人家,似乎是鸟嘴里不经意落下的种子,居所就这么随意生长山的任何一处。红墙黑瓦,泥版茅椽,不成村落,自成村落。汉子们牵着汉朝的牛,掮着唐朝的犁,耕着明天的田。山野中随处生根,野花野草般自荣自枯。

       《鲁山脱贫大决战》具有举重若轻、从微知著的艺术魅力。往细里写、往深处写,是《鲁山脱贫大决战》的一个显著特点。细到哪里?可以细到鸡毛蒜皮的生活细节。在鲁山,血桃、酥梨、花椒这些经济作物是如何生根开花结果的?农家乐、民宿、便利店这些草根经济形态是如何发育成长起来的?在大山之外可谓见惯不惊的商业形态,在21世纪的今天、在鲁山县,却是以新事物的面目出现的,而且出现的过程还是拉锯式反复,有时甚至是惊心动魄的。因为长期习惯于在封闭中年复一年安贫乐道的大山子民,对商业有着天生的抗拒和不适。要唤醒他们走出惰性、告别贫困,帮扶者往往要从生活细节的小处入手,对他们固化的“常识”进行一番置换,才可能在观念和精神上实现可持续性的脱贫。《鲁山脱贫大决战》洋洋洒洒的行文,写静水流深,写深山峡谷的沧海桑田,抚今追昔,酣畅淋漓地书写出鲁山县的红色革命历史、文化史、脱贫史,让人深深震撼于鲁山县的历史跨越,当下巨变。

       《鲁山脱贫大决战》具有平中见奇,精于编织的结构布局。错落地写,往宽处写,是《鲁山脱贫大决战》的另一个特点。郭方向书写鲁山的来历、往昔贫困的日常等历史纵深画面,交织错落的书写方式,“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使全书产生移步生景、切换自如的阅读体验,呈现出近景生动突出,远景浑朴厚重,地域文化色彩浓郁,时代特色气息鲜明强烈的整体特征。如郭方向这样写道:

         鲁山之行不仅解开了我的疑问,而且取得了五大收获。一是懂得了鲁山之大。鲁山是革命老区,没有鲁山,就没有中国革命的胜利,就没有新中国的今天; 二是发现了鲁山之美,山之美在景,水之美在灵,我们所到之处,到处是奇观胜景,鲁山之美不在景而在情,鲁山最美的是老区人民的纯朴之情;三是领悟了鲁山之精神,鲁山的历史是一部浓缩的革命史,鲁山之行,让我们找到了鲁山精神。岭岭埋忠骨,村村有烈士, 勇于牺牲、勇于奉献的革命精神不正是鲁山精神吗?四是感触到了鲁山之魂。鲁山穷、鲁山偏、鲁山苦,正是这些孕育了鲁山的人民,在任何情况下都怀着一颗对党忠诚,对革命充满必胜的信念,这就是鲁山之魂;五是找到了鲁山之实,鲁山是革命老区,走出了多位彪炳史册的人物,他们虽以此为荣,引以骄傲,但没有躺在功劳本上睡大觉,而是前赴后继,勇往直前。

        《鲁山脱贫大决战》具有唯真求是、抱朴守拙的底线坚守。搜尽奇峰打草稿、脚步丈量寻素材,是《鲁山脱贫大决战》的又一个特点。郭方向坚持用脚步丈量,对每一个扶贫安置新村都实地踏访,其中的艰辛难以为外人道。《鲁山脱贫大决战》需要一个一个故事讲述出来,一个一个人物刻画出来,要讲好这些故事,写活这些人物,没有捷径可走,必须到生活现场去,到扶贫一线去,去聆听、去搜寻、去发现。那些毛茸茸的细节、那些藏在大山险谷中的故事,非亲历亲至者,是不具备讲述资格的。

       纪实文学强调其纪实性,它更强调于文本穷尽事实、指认真相,因此也要求书写者创作态度更甚于真诚,“修辞立其诚”。一个“真”字,包含了“真善美”的全部写作伦理,理应最受纪实文学书写者重视。

       《鲁山脱贫大决战》的语音很美,像散文,像诗歌。例如:

       鲁山这片蓝天,高远;鲁山这块土地,辽阔;鲁山这方山水,秀丽。于是心情舒畅时就对着这一架架山峰倾吐,心情压抑时就对着这一道道溪水宣泄。于是倾吐就倾得多了几分婉转惆怅,宣泄就宣得多了几分明丽欢快。一吟三叹般的幽邃绵润就生动的曲剧花开四野,行云流水般的酣畅淋漓就演绎得豫剧如火如荼。戏情即人情,现实的苦乐忧凄在戏中契合,田间地头都是布景舞台道场。这“秫秫稞”戏宜于在野外火爆演出,也宜于自娱自乐。数百年的曲剧音韵袅袅,数百年的豫剧梆子声声,数百年的坠子弦乐阵阵。唢呐嘹亮,盘鼓雷动,鲁山,这一方山水汇集了豫西几千年的历史,沉淀了豫西几千年的情感啊!

      伏牛山神奇秀美,主峰耸立在鲁山县的尧山极顶,承载着华夏子孙的心弦,尽现风流;流传着美丽动人的故事,彰显魅力。与伏牛山一脉相承的登山小道集幽、奇、秀、美为一体。它山峦重叠,奇峰嵯峨,一山四季;它植被茂盛,繁花似锦,林深草密;它怪石林立,奇瀑飞泉,溪谷幽深。风光静美,早让我羡慕已久。

       郭方向在《鲁山脱贫大决战》一书中的《大美鲁山》一章中这样写道:

       三月的鲁山城乡,桃花开了,公园、游园里姹紫嫣红的,远远望去,就好像是从天上落下来的一大片一大片粉红绸缎般的晚霞。

  尤其是鲁山县的万亩桃花园,更是名声大振,远近闻名。“万亩桃园”报来了春天的讯息,桃花节的开幕搭起了沟通的桥梁,化作了友谊的纽带,展示了下汤人开放、自信、大胆创业的形象。

       进入三月后,各个微信群对桃花节的各类宣传可谓是铺天盖地,大家文采斐然、热情洋溢,字里行间体现着对家园的热爱和厚爱。“万亩桃园”也从最初的单一赏花品果的观光旅游业,发展成为“以花为媒、借花发展”的桃果经济,桃花节已然成为鲁山县对外交往的名片,招商引资的平台,惠民强县的手段,迈出了鲁山县生态保护、扶贫攻坚和项目建设的坚实步伐,推动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鲁山县借助桃花节的示范效应,努力打造春季花香四溢、秋季硕果飘香的世外桃源,让这块热土成为希望的田野,成为美丽的田园、幸福的家园、致富的摇篮。

       那天清晨,我又来到桃花源观赏桃花。清早的春风就像一个调皮的小孩子,时而轻轻旋起自己的裙角,时而在空中你追我赶,飞腾起几阵清凉的春风,时而悠然地打两个转……春风又像一位温顺的小姑娘,轻轻地吹拂着我的脸,清新的空气中夹杂着桃花源里的桃花散发出来的阵阵芬芳。那么沁人心脾,似个小精灵钻进你的鼻孔里,灌溉你的心田,馋得你闻了又闻,好像永远也闻不够。

  一闻到桃花的清香,我就迫不及待地往桃花源深处跑去。走进桃花源,我就像来到了一个花的海洋,置身花的世界中,吮吸着桃花的清香。

  鲁山县桃花源的桃花有粉红的、深红的、洁白的、浅紫的,在青翠欲滴的绿叶映衬下,显得更加娇嫩鲜艳。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全都展开了,一丝花蕊顶着嫩黄色的尖尖,调皮的探出头来。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的得好像马上要破裂似的。

  我在鲁山县桃花源的花海里倘佯。只见桃花那红润的花瓣,润如玉,红如霞,轻如纱,多么可爱,多么娇媚,多么诱人。那桃花映红了我的脸颊,染红了火热的太阳。抬头一望,花枝上成千上百只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大小小的蝴蝶来回飞舞,让人眼花缭乱。似乎到处都是缤纷的花,分不清哪是蝴蝶和蜜蜂,哪是花。如果把眼前的一番奇异的景色,看作是一大幅活的水墨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是了不起啊!桃花挨挨挤挤的,像要把对方撞下去似的。这些桃花白里透红,美极了!有的桃花像小朋友红彤彤的脸蛋,有的桃花又像成熟了的苹果……许许多多的桃花,每一朵都有它自己的姿势。这一朵,非常美、那一朵更加美。有的张着半张脸,有的少几瓣花瓣,还有的像小孩子在树枝上跳舞。这些桃花就像是一幅画,这个画家的手艺非常的了不起啊!

       桃花,即桃树盛开的花朵,属蔷薇科植物。叶椭圆状披针形,核果近球形,主要分果桃和花桃两大类。桃花原产于中国中部、北部,现已在世界温带国家及地区广泛种植,其繁殖以嫁接为主。桃花可制成桃花丸、桃花茶等食品。其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是文学创作的好素材。此外,桃花中元素有疏通经络、滋润皮肤的药用价值。其花语及代表意义为:爱情的俘虏。每年3~6月份,各地会以桃花为媒,举办不同的桃花节会活动。

       在鲁山县桃花源的一片桃林里,这些桃花,还有许多的花骨朵儿,有的大些,有的小些。那些大的像是一枚枚的炸弹,随时都有可能炸开。忽然,我眼前的一个花骨朵儿裂开了,张开了它的一片花瓣儿,过了一会儿,又有一片张开。不一会儿,整朵花全打开了,变成了一朵光彩夺目的鲜艳桃花。

       三月桃花雨绵绵,桃花源里游人多。

       烟雾锁重楼,淡霾压枝低。三月桃花开,朵朵争春芳。鲁山县万亩桃花园的春,总是氤氲在烟雾里,株株的桃花,开在云里雾里如仙境的仙子。桃花园的春,总是如此情深意浓,烟雨濛濛,那在细雨中轻擎着油纸伞的身影,沉醉惆怅了古今多少多情的人儿。万亩桃园雨纷飞,桃林深处惹闲愁。后山桃林行人疏,纸伞一把擎苍茫。无奈思绪三更遥,点点滴滴到天明!

       濛濛三月桃花雨,滴滴春意醉心间。一夜春风吹花枝,落红飞絮香满径。还是这一株开花的树,粉粉嫩嫩,娇羞欲语,醉了鲁山县万亩桃园的春,醉了桃花园的人儿。桃花雨,洒在三月,洒在美丽的心灵,如这阑珊的春意,朵朵开在了株株的桃树上。桃花雨,意如酒,朵朵香,朵朵醉。然而,红尘中的你我,都是寂寞如花开,温暖了,潮湿了,能否一醉清风,能否一醉如这漫天飞洒的桃花雨?

       早霞红蜓悄然立,思绪绵绵花间匿。秋去春来发几枝?零落成泥抛相思!剪一段时光轻轻流淌,流进了岁月中微微荡漾,用一朵花开的时间,来温暖长长一生。心灵的花,如开在这一树滴着春雨的桃花朵,摇曳在梦与梦的天堂,在阳光明媚的日子,在四季轮回的思念,在微风细雨的清晨日暮,在帘卷西风的清词婉约,在我想起你微笑的那个午后。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初春花开迷人眼,红尘中的我在花间留恋,看寂寞在你的枝头开遍……桃花歌尽扇底风,听着这《三生三世》的吟唱,落花憔悴了我想你的容颜。

       鱼儿波心游,山村烟笼水。一树桃花醉,依窗听鸟鸣。淡淡地,听一段段喜欢的音乐,如山涧小溪,宁静欢畅;读一篇篇好的文章,如手捧清茶,清香缠绕;品一段段美妙的人生,如饮甘泉,沁人心脾。桃花谷的桃花映红了脸颊,桃花谷的雨丝绵绵地下,微微的清风过处,桃红的花瓣雨,醉舞春风,笑意写在了我的脸上,心如花儿怒放,飘飘然,情醉心也醉!

       桃花含有山萘酚、胡萝卜素、维生素等成分,其中山萘酚有较好的美容护肤作用。 据《国经本草》记载:采新鲜桃花,浸酒,每日喝一些,可使容颜红润,艳美如桃花。 《普济方》在介绍桃花酒”的制法与功用时说:三月三采新鲜桃花,以上等白酒浸泡, 49日后服。久服,可除病益颜。桃花为峻下破血之药,孕妇及月经量过多者,不宜服用桃花酒,也不宜多服其他桃花美容方。但对大多数女性来说,桃花不失为经济方便和美容佳品。桃花中的这些营养物质能扩张血管,疏通脉络,润泽肌肤,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皮肤营养和氧供给,使促进人体衰老的脂褐质素加快排泄,防止黑色素在皮肤内慢性沉积,从而能有效地预防黄褐斑、雀斑、黑斑。桃花中还富含植物蛋白和呈游离状态的氨基酸,容易被皮肤吸收,对防治皮肤干燥、粗糙及皱纹等有效,还可增强皮肤的抗病能力,从而防治皮肤病、脂溢性皮炎、化脓性皮炎、坏血病等,对皮肤大有裨益。取干桃花4克,冬瓜仁5克,白杨树皮3克。于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日采集桃花,晒干,保存。每天取桃花干品与冬瓜仁、白杨树皮置杯中,沸水冲泡,加盖,10分钟后可饮。可反复冲泡3~4次,当茶水饮用,每日一剂。适用于有面部黑斑、妊娠色素斑、老年斑者,以及日照较强地区的皮肤较黑者。桃花的美白祛斑还是不错的哦!

       远处的山朗润起来,三月桃花雨,绵长馨香伴。林静花葱,溪边的那一树山桃花,经一夜的春风摇拽,被春雨打湿的花瓣也随溪水飘动,传送着山溪那边的春意融融。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男耕女织,门前种竹,屋后桑麻,良田美池,鸡犬相闻。田园风光,尽收眼底,好一派世外桃源啊!此情此景,如梦入桃花源,不由得令人心神俱往。然而,我知道,这只是桃花雨飘来的思绪,在烦嚣的红尘俗世里,有这么一片桃花源,梦里也会花开,好像那滴滴美如酒的桃花雨,洒进心田,酣畅沁心,寂静欢喜。无数朵桃花,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这么多的桃花,神态迥异,千姿百态:有的你挤我碰的挤在枝头,有的三三两两的紧挨着。一阵春风吹来,朵朵桃花犹如一只只花蝴蝶,扑腾着翅膀,翩翩起舞。又像一位位仙女舞蹈时的舞姿,正咧开嘴冲着我甜甜的微笑,叫人目不暇接,神迷意醉。或是,调皮地四处飞扬,飘零散落在地上,和大地妈妈轻轻地“吻”了一下。有一朵桃花落在了我的手心里,我把它贴到鼻子上闻了闻,清甜的芳香让我忍不住把桃花放进嘴里细细品尝起来。

  啊,味道苦极了,真是苦如黄连呀!一时间,我愣住了,久久的凝视着手中的桃花,沉思了起来。桃花送给人们的是清香,留给自己的却是苦汁,这种桃花精神,不正是我们缺少的奉献精神吗?

       我们在鲁山县仓头乡的万亩牡丹芍药种植区看到,牡丹飘香,芍药绽放,几十名贫困户正在进行春耕护理,为苗圃除草。

       该项目是由仓头乡和河南源烁农业发展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打造的产业扶贫项目,建设规模为种植油用牡丹10000亩,年产牡丹籽1200吨;套种白芍3000亩,年产白芍籽600吨,总投资10000万元。目前,该乡已在上仓头、下仓头、赵窑等村流转土地2000亩,栽植油用牡丹500万株、白芍300万株,流转贫困户土地33户178亩,每亩发放租金500元。项目方还与23户贫困户签订小额贷款入股分红协议,与28户贫困户签订长期务工合同,累计吸纳贫困户家庭成员务工800余人次。

       据该乡负责人介绍,油用牡丹是一种新兴木本油料作物,具有“三高一低”(高产出、高含油率、高品质和低成本)的特点,耐旱耐贫瘠,适合荒山绿化造林和林下种植,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发展前景广阔。龙头公司通过土地流转、土地入股、贫困户小额贷款入股及订单种植等多种形式发展,计划到今年底将种植规模扩大到1万亩。

        “公司承诺除入股分红外,一天给俺发60元工钱,在家门口干活不累,看护着花儿心情也很好。”该乡刘河村贫困户李杰说。

       在鲁山县仓头乡的牡丹园里,目前种植有数十万株牡丹,一百三十多个品种、九种花色,其中复色牡丹无论花色、品种都极为罕见。这里的牡丹园囊括了国内外各名贵品种,百姓对牡丹园寄予了深切的期待。

       鲁山县仓头牡丹园里的牡丹,是那样的美:五彩缤纷的色泽,有红、黄、蓝、白、粉墨、绿、紫,超越百花。即使花色同为红花的牡丹,有的如丹,有的像火,有的却似红玛瑙那样晶莹;那同为白花的牡丹,有的似冰,有的若银,有的宛如白玉。花香沁人肺腑,令人陶醉。也许人们对这样的描写已见怪不惊了,因为这是个老套的描写手法,但不得不提,因为牡丹有这个资本,有这个能力让人为之倾心。

      “人间四月芳菲尽。”等桐花散落一地,牡丹才姗姗来迟。花开富贵,开在云淡风轻,开在草长莺飞,日光和煦。牡丹是一种明丽的,高贵的,雍容大气的典雅美。秦淮烟月浩繁,扬州青楼薄幸,长安秋风凄怨,玉门寒雁悲怆,唯有鲁山,中原故地,从容博大,深刻安详,才载得起牡丹这份绝世的美丽。“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琵琶弦上,纤手轻挑,不知糊弄了多少如梦如歌的岁月。

         鲁山县牡丹园的牡丹花开,却是我最为倾情和珍重的。这里的牡丹脂粉艳丽,明明净净,不为尘染:有醉人的娇红,有冷艳的素白,有恬静文雅的淡黄,有贵气逼人的雅紫。无论哪一种,都远胜于那些逐水飘零的杏白桃红。牡丹是花中王后,地位尤尊。据说女皇武则天犹爱牡丹,一时间花满京城,文人骚客齐聚洛阳。曹植的梦中,出水的洛神,翩若惊鸿相思三千东流水,只取一瓢。一代情圣李商隐更惊叹于洛阳牡丹的天香国色,据说当时隐居于龙门香山寺的白居易读了李商隐的文章,相见恨晚。希望可与子共赏牡丹,同品诗茶,话古道今一番。只可惜香山老人早逝,李商隐命运多磨,郁郁而终,辜负了一世才情。

        如今,在鲁山人的家门口也可以看到过去在洛阳才能看到的牡丹,赏牡丹不必“春风得意马蹄疾。”,不必“琵琶凄凉羌笛噎。”而应当心生和谐,安静。任时光悄然流逝,用雍散微醺的醉意去细细品味。因为太过端庄的华贵,只允许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忘我的酥骨地醉在那份美丽中。有朋友说,此刻若在盛唐,满城花香,岂不正应了一派恢宏的盛世景象。我想,不然,“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时过千载,只留雁过纷说杨李事,旧时城阙都作土。然牡丹,年年花开,不全然是涂抹在盛世之上的浮华之气。再回汝州,但见古时明月,树影幽暗婆娑。十里长亭,十里藤木落古香,十里青山恨绵绵,一夜辗转,一夜轻叹,一夜凄雨滴梧桐,不觉令人凄然地笑了。

        牡丹是国家繁荣昌盛的象征,牡丹花开时节,繁花似锦,灿烂辉煌。在大唐盛世,全国上下无不为之倾倒,牡丹花季成了首都长安的狂欢节。唐代诗人刘禹锡不禁赞誉:“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以后李正封又有“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的名句,更有皮日休写牡丹的好诗:“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竞夸天下无双艳,独占人间第一春”。北宋昭文馆大学士韩愈的牡丹诗中,又以“国艳”嘉誉牡丹。由此,自唐宋以来,牡丹成为吉祥幸福、繁荣昌盛的象征,并得以世代延续下来。

       1959年,周恩来总理在洛阳说过:“牡丹是我国的国花,它雍容华贵,富丽堂皇,是我们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美好幸福的象征”。今天,牡丹的这一文化象征意义又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因为她非常贴切地代表了改革开放的中国国泰民安,前程似锦的美好形象,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表达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理想和愿望。当然牡丹也含有一种对富裕生活的期盼与追求。牡丹富丽堂皇,从气质上给人以富贵之感。自宋以来,牡丹即被称为“富贵花”。此说起自宋哲学家周敦颐《爱莲说》,他写道:“自李唐以来,世人甚爱牡丹”。“牡丹,花之富贵者也”。从此,牡丹与“富贵”二字紧密联系在一起。明著名画家徐渭题墨牡丹诗写道:“五十八年贫贱与,何曾妄念洛阳春?不然岂少姻脂在,富贵花将墨写神。”他也称牡丹为“富贵花”。清代菏泽赵世学写《牡丹富贵说》,他写道:“吾观牡丹一花,谷雨开放,国色无双,有独富焉,群芳圃中孰堪比此艳丽者乎?”“即以牡丹之富贵言之,其富也,富而无骄,非君子而实君子者也;其贵也,贵而不挟,非隐逸实亦隐逸者也”。在历代绘画及各种工艺美术作品中,牡丹作为富贵的象征,与其他花鸟、山石的不同组合,就表现出与富贵结合在一起的不同的寓意。唐宋以来,不少文人骚客为牡丹留下了千古佳句。“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句即是当时人们观赏牡丹之风日盛的写照。“洛阳春日最繁花,红绿丛中十万家,谁道群花如锦绣,人将锦绣学珠花。”、“洛阳人惯见奇葩,桃李花开未当花。须是牡丹花盛发,满城方始乐天涯。桃李花开人不窥,花时须是牡丹时。牡丹花开酒增价,夜半游人犹未归。”唐代诗人刘禹锡、宋代文人司马光、宋代理学家邵雍的一句句、一首首诗,充分描绘出唐宋时期洛阳牡丹的珍贵及人们对牡丹的挚爱之情。在诸多牡丹中,有的已二三百年,有的已上千年,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牡丹品种不断细化丰富,人们对它的喜爱程度也与日俱增。“啊,牡丹,百花丛中最鲜艳……”,1980年由乔羽作词、吕远作曲、蒋大为演唱的《牡丹之歌》,曾红遍大江南北,这再次说明人们对牡丹花十分看好。

       如今,四月的鲁山县仓头牡丹园也成了牡丹的海洋。放眼望去,一畦畦、一片片,红的、白的、黄的、油墨、粉红、海蓝等姹紫嫣红,蔚为壮观。二乔、魏紫、黑花魁、姚黄、西施等牡丹名品争奇斗妍,占尽人间春色,俨然一个牡丹王国。看牡丹花的人们你来我往,摩肩接踵,如痴、如醉、如梦、如幻。

        牡丹似乎又有一种风骨和精神,古今传说赞其骄傲,述其壮烈,誉其高贵坚定,品其卓尔不群。武则天是中国惟一的女皇帝。传说一次她在赏雪时,对随从说想看到雪天里百花齐放的景象。俗话说权贵身边必有阿谀奉承之辈,一个侍从就对她说:“陛下只要让掌管百花开放的百花仙子下令就可以。”武则天于是召集百花仙子,诏令百花齐放。百花仙子紧急召开会议,对人间帝王干涉仙界进行了声讨。但在权势面前,百花都屈服了,在冬日里竞相开放,惟有牡丹仙子坚决反对。武则天一怒之下命人将长安城中的牡丹一把火烧光。虽下场悲壮,但这不正体现了牡丹的傲骨坚定吗?

     喜看鲁山县牡丹园中的牡丹,有单层的,有复瓣的,有含苞的,有怒放的,花叶交映,蓬勃兴盛。红的热情似火,白的晶莹如雪,粉的温柔妩媚,黄的高雅恬静,朵朵气度不凡,株株花繁似锦,千姿百态,争妍斗艳,万紫千红,五彩缤纷,令人眼花缭乱,真是百闻不如一见。

       看哪!快来看啊!文友指指点点地说道,这是状元红,那是翡翠绿,这是公主粉,那是雪青白。这叫火炼金丹,那叫贵妃醉酒,这叫紫霞映日,那叫玉楼叠翠……我一路目不暇接,涉足而不能自拔,再听着这些如诗歌般曼妙的点报花名,更觉得是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处寻了。

  可谁知闹了半天,我才知道,原来文友和我一样,也是头一次亲眼看得见汝州市种植的这么多活灵活现的国花牡丹,所报的花名,大都是见花生情即兴而作,或信口开河,或以貌取名,或张冠李戴,或歪打正着,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一知半解,乱点牡丹谱。这有情可原,大家无非是为了抒发激情,展示才华,博得大伙儿开心一笑而已。

  观花赏景中,人们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这花是真的吗?怎么就跟画的似的?就像欣赏绘画大师的美术作品时一样,人们往往也会情不自禁地问:这花是画的吗?怎么就跟真的似的?画的最高境界是像真的,而真的最高境界反倒是像画的了。美到极至,似乎令人难以置信。我如果不是身临其境,亲眼所见,真不敢相信,这丰姿卓绝的国花牡丹,就这么大大方方自自然然地生长在我们汝州市的泥土之中。

   好像是为了证实这美好图景的真实存在,我打开相机快门,咔咔咔咔拍个不停,恨不得一下子就把这满园芳菲,全部掠入到我的镜头中珍藏起来。

  非常遗憾,我这次出来,根本没带变焦头和三角架,更不用说接圈和近拍镜之类的小备件了。此时拍摄花卉,只能靠自身的那一点技术含金量,用大光圈控制小景深,反复进行调试。园中管理人员紧盯着我们不放,闹的我不敢跨越花池半步,真正是束手无策了,致使许多爱不释手的精美画面失之交臂,留下了永远难以弥补的空白。

  花木本是无情物,但如果仔细观瞧,你就会发现,即使同一朵花,也会千变万化,花朵与花瓣,花心与花蕊,花的正面、反面、侧面、背面、阳面、阴面,随着时间、距离、光线、角度的改变,远近明暗各不相同,格调色彩变幻无穷。

  时下正值人间四月天,微风乍起,花枝乱摇,镜头中花影虚虚幻幻,实在难以扑捉。要想把这选中的主体图象,从杂乱无章的背景中凸显出来,岂非容易。眼见得夕阳西下,早已错过最佳拍摄时间,我明明知道,成像画面的光影效果都不会太理想,但这毕竟是国花牡丹的真实写照啊!

        鲁山县大大小小的几十个公园都成了远近闻名的花海。

        尤其是在鲁山县张良镇的荷塘村,还有张官营几个村的连片万亩荷花湖里,岸上月季红,湖中荷花香。我在月季林中漫步,我在荷花阵中荡舟,尽情享受着荷风清韵,月季飘香。真是观不全的景,说不透的美,品不完的韵,写不尽的文。赏荷观景,大饱眼福,如痴如醉,流连忘返。

        入夏以来,鲁山县的各色荷花竞相开放,荷花那优美婀娜的姿态,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欣赏。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意的场景,俊美的画卷,我们一到荷花园便融入了这绚丽的“画”中。眼下,湖内的荷花或含苞待放、娇艳欲滴,或芙蓉出水、清香四溢,令广大游客陶醉其中。

        据介绍,鲁山的荷花历史悠久、色彩绚丽,当之无愧被誉为“神州第一荷”,每到仲夏时节,湛河源头荷花竞放,姹紫嫣红,清香四溢,成为游人观荷消暑的绝佳胜地。最吸引人眼球的还是湛河源入口处那湖面的睡莲。不知什么时候,睡莲的叶片将这湖面遮盖了大半,薄薄的圆圆的叶片水平铺展,那油油的绿意陈设在湖里,将一湖碧水映衬得青绿澄澈,仿如挂了绿纱的闺房,让人心旷神怡,充满了遐想。而在这闺房之中,还坐卧着一个美丽妖艳的美人,她粉嫩的肌肤洁净如玉,圆叶堆拥着她,正像一个刚刚化了妆的新娘。我还是第一次这样近距离地注意到这里的睡莲的,过去也曾看见过她,但却只是匆匆一瞥,并不像今天这样轻闲地前来观赏。这样专程地看她是值得的,因为她的洁净的身影,足以荡涤你心中厚积的俗世尘垢,很有些“羽化而登仙”之感。

       本来在我的印象中,睡莲应该是白色的,这也许是受了古人的影响吧。唐代诗人李白有一句描写睡莲的经典诗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在大诗人的笔下,睡莲(芙蓉)应该是那种白净的花,因为这诗句中透着圣洁的味道。也许因为有这样的诗句影响,我总以为睡莲应该是白洁的尤物。然而,在这路旁湖中,清水之上,明明横卧着的却是一朵朵白色、黄色、粉红色、绿色的睡莲,其中的殷红色睡莲,那内中的花瓣,便是新娘的口红,也不能比她更红润。睡莲静静地,姿态雍容地坐卧在那湖面上,凉风习习,她轻微地在水面上移动着自己的身形,比那舞池里美人的华尔兹更显优雅。

       几条红黄的景观鱼,在湖水中游来游去,有时也向着睡莲游来,用那乖巧的嘴触碰着莲茎,似乎要将妒忌我对这睡莲的痴情,以此提醒着我不要这样死盯着一个美丽的女子,失了读书人的自重。睡莲花荡动以后,水池展开了微微的波纹,将一湖莲叶都晃动了起来,湖里更有了生气。看着这情形,我不由得又想起了一句俗语来:“好花还须绿叶衬。”不错的,这红红的一个睡莲花,本来应该是孤独的,但因为有了几十片莲叶的陪衬,顿然少了那独自开放的寂寞感。而那游动的景观鱼,来来去去地欢游着,也使着本来显得有些孤僻的睡莲,多了一些灵动的神韵。

       雨又开始飘落了,然而并不大,感觉有些春雨的味道。水珠子飘落到莲叶上,立即弹跳入湖水之中。睡莲花也承受了天雨的沐浴,晃眼看去,更显得娇滴滴的了。

       如不是怕落得花痴的恶名,我是不愿意离开这里的睡莲的,然而雨越飘越密,一个正常的人是不会那样冒雨痴迷一朵看来无情的睡莲花的。有此一虑,我只好不舍地离开,吻别了那美艳的睡莲。然而我想,我明天还是可以前来看望她的,也许应该每天都来,谁让这睡莲那样迷人呢?

       在鲁山县的几个荷塘四周,最吸引人眼球的还是那湖面的睡莲。不知什么时候,睡莲的叶片将这湖遮盖了大半,薄薄的圆圆的叶片水平铺展,那油油的绿意陈设在如意湖里,将一湖碧水映衬得青绿澄澈,仿如挂了绿纱的闺房,让人心旷神怡,充满了遐想。而在这闺房之中,还坐卧着一个美丽妖艳的美人,她粉嫩的肌肤洁净如玉,圆叶堆拥着她,正像一个刚刚化了妆的新娘。我还是第一次这样近距离地注意到这如意湖里的睡莲的,过去也曾看见过她,但却只是匆匆一瞥,并不像今天这样轻闲地前来观赏。这样专程地看她是值得的,因为她的洁净的身影,足以荡涤你心中厚积的俗世尘垢,很有些“羽化而登仙”之感。

       本来在我的印象中,睡莲应该是白色的,这也许是受了古人的影响吧。唐代诗人李白有一句描写睡莲的经典诗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在大诗人的笔下,睡莲(芙蓉)应该是那种白净的花,因为这诗句中透着圣洁的味道。也许因为有这样的诗句影响,我总以为睡莲应该是白洁的尤物。然而,在这假山之下,清水之上,明明横卧着的却是一朵朵白色、黄色、粉红色、绿色的睡莲,其中的殷红色睡莲,那内中的花瓣,便是新娘的口红,也不能比她更红润。睡莲静静地,姿态雍容地坐卧在那湖面上,凉风习习,她轻微地在水面上移动着自己的身形,比那舞池里美人的华尔兹更显优雅。

       几条红黄的景观鱼,在湖水中游来游去,有时也向着睡莲游来,用那乖巧的嘴触碰着莲茎,似乎要将妒忌我对这睡莲的痴情,以此提醒着我不要这样死盯着一个美丽的女子,失了读书人的自重。睡莲花荡动以后,水池展开了微微的波纹,将一湖莲叶都晃动了起来,如意湖更有了生气。看着这情形,我不由得又想起了一句俗语来:“好花还须绿叶衬。”不错的,这红红的一个睡莲花,本来应该是孤独的,但因为有了几十片莲叶的陪衬,顿然少了那独自开放的寂寞感。而那游动的景观鱼,来来去去地欢游着,也使着本来显得有些孤僻的睡莲,多了一些灵动的神韵。

       夏雨又开始飘落了,然而并不大,感觉有些春雨的味道。水珠子飘落到莲叶上,立即弹跳入湖水之中。睡莲花也承受了天雨的沐浴,晃眼看去,更显得娇滴滴的了。

       如不是怕落得花痴的恶名,我是不愿意离开这荷塘的,然而雨越飘越密,一个正常的人是不会那样冒雨痴迷一朵看来无情的睡莲花的。有此一虑,我只好不舍地离开,吻别了那美艳的睡莲。然而我想,我明天还是可以前来看望她的,也许应该每天都来,谁让这睡莲那样迷人呢?

       近年来鲁山县的公园、廊道、街头、巷尾,到处种满了月季。我在鲁山县新城区的一段廊道上,看到了许许多多的月季花,高者有两米多,低者及地。差不多都是大朵,花瓣重重叠叠,华美、逍遥。或艳红、或月白、或粉红、或橙黄,如诗眼、如夜灯、如秋月、如妙目、如慧心。随埂而列,不论高矮、不分花色、不管花形,驳杂、凌乱、肆意地开放着。

       驱车前行,举目为更大一片月季,但花势似乎显得弱一些。同样随便的土埂,同样随意的月季,却没有刚才那番意境。或许是让目光铺得太开,却又不够辽阔。路另一边的园中,几百棵月季散乱地长着,悠闲地开着花,云淡风轻,另有一番情趣。

       再往前走,路中间的花圃里可以瞧见几丛月季花,或白或红,密布在绿叶间。小朵,玲玲珑珑的瓣和蕊,与华美的大朵相比,显得小巧、别致。但小而成簇,又见气派。

       再行不几步,见一大片月季,可不理。只需缓缓走,随意闻,但见另一排月季,密密匝匝地开出各色花朵。此处的月季还不是最吸引人的。

       再走,蓬蓬勃勃的月季,挨着挤着,密不透风,如一帘瀑布。人行瀑布下,只觉得月季壮丽无比。登上台阶,进入一个三角地带。三条边皆为月季,三挂桃色瀑布,足下恍有湖水。三个角为三条路,湖水便随路流往不同方向。

       悠然亭下对花落坐,一边歇息,一边赏花。几丛生命力旺盛的月季,连成高丈余、长约十米的一道花墙。墙外是一条大路,车来人往,但喧嚣止于花墙。人从花前过,花在墙上开,一段花香沾在人衣上,人却不知。繁密的花,四溢的香,不知染红过多少双眸,芬芳过多少人衣。

       我下车拐到尧山公园,有一段无月季,可忆方才的花景,可闲看身边的水,可望一望路上的人,也可回头再瞧瞧那些盛开的月季。近桥上台阶处,又能见到一堆月季。

        沿沙河往东,较开阔的一片水,岸上开着几株月季。因为有水,多了一层妩媚。月季花在岸上绽开时,同时也在水中绽开时。风吹落岸上的花瓣时,也吹落水中的花瓣,都落向水面,飘到不知哪里。北岸正好有一道长廊,不妨廊下坐坐,闲看南岸月季及水中花影。

       从长廊往北能望见一座桥,桥东北方向有月季,高大、壮硕如小山,茂盛的枝叶间开满了月季花。从桥北过时,仰望花山,湖中的水波,一圈圈地弄碎了花影。

       我边走边看,不知不觉来到了河边,这里的月季比人还高,南岸的几株月季王,开的花比碗口还大。一路赏来,不由感叹,月季花颜色真多、花形真多,最难能可贵的是月月都开,每一朵都开得很用心,可谓花中极客。月季花有着很强的生命力,它的花期很长,大半年都能看见它开花。它不与牡丹争春,不与夏荷赛美,不与秋菊比艳,不与冬梅斗色,它不愧为“花中皇后”永远飘逸着花香。

       宋代苏轼这样描写月季花:

             花落花开无间断,

             春来春去不相关。

             牡丹最贵惟春晚,

             芍药虽繁只夏初。

             唯有此花开不厌,

            一年长占四时春。


       清代的孙星衍也曾写诗赞美过它:


             已共寒梅留晚节,

             也随桃李斗浓葩。

             才人相见都相赏,

             天下风流是此花。


       也有人写诗把女人与月季连在了一起:


              应是美人懒起迟,

              风流全在欲开时。

              娇颜映日含香远,

              媚影临窗带露湿。

              落瓣飞来唯我解,

              轻莺衔去有谁知?

              晚来忽遇无情雨,

              待得明朝剩几枝。


       月季不仅花色美,而且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相传很久以前,鲁山的露峰山下有一高姓人家,家有一女名叫玉兰,年方十八,温柔沉静,很多公子王孙前来求亲,玉兰都不同意。因为她有一老母,终年咳嗽、咯血,多方用药,全然无效。于是,玉兰背着父母,张榜求医:“治好吾母病者,小女愿以身相许。”一位名叫长春的青年揭榜献方。玉兰母服其药后,果然痊愈。玉兰不负约定,与长春结为秦晋之好。洞房花烛夜,玉兰询问什么神方如此灵验,长春回答说:“月季月季,清咳良剂。此乃祖传秘方:冰糖与月季花合炖,乃清咳止血神汤,专治妇人病。”

        除此之外,月季花还有活血调经,解毒消肿等功效。

        其实,素负盛名的月季之乡就是鲁山县。鲁山这里才是月季花的王国,月季花的海洋。鲁山人特别喜爱月季花,几乎家家户户的庭院里都种着月季花。关于月季花的来历,流传着这么一个美丽的传说:

       一天,王母娘娘过生日,邀请各路神仙到瑶池盛宴。花仙子她们当然得去凑热闹,但只不过是“献花”的角色,月季花仙子奉命要采取一篮子最大最美的月季,在某日某时某分赶到。月季花仙子很清高,不愿作这种“以色事人”的贱事。但她还是无可奈何地去了。她驾着祥云,突然眼前一亮:只见鲁山一带山色青青,流水潺潺,林木葱郁、百鸟争鸣,好一片山光水色。月季花仙子不由得降下祥云,想仔细欣赏一番。巧!路上遇见个非常标致俊秀的小伙子,她不由得心中漾过一丝甜蜜蜜的热流,上前询问方知这里就是鲁阳。于是,她情不自禁的放下花篮与小伙子游玩去了。当她正沉浸在那种自我陶醉的甜蜜中时,忽然想起了要去瑶池送花篮的事。她急急忙忙跑回放花篮的地方。天呐!那花篮里的月季花早已生根发芽了。当然,后来她被王母娘娘赶下仙界之后就与小伙子成亲了。小俩口精心培育月季花。经他们摆弄过的月季花格外水灵,十分耐看。他俩又不知用了什么办法,让月季花什么颜色都有,什么姿态都有。从此,老汝州月季的名气可就家喻户晓了。

       今年入夏以来,鲁山荷花园里各色各样的荷花竞相开放,荷花那优美婀娜的姿态,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欣赏。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意的场景,俊美的画卷,眼下,湖内的荷花或含苞待放、娇艳欲滴,或芙蓉出水、清香四溢,令广大游客陶醉其中。在一处一人多高的荷花丛中,一条又白又大又肥的鱼儿竟然自己蹦到了保洁船上,保洁员说像这样的好事她不断碰到。在一拐弯处,我们不小心惊了一窝野鸭,两只老野鸭带着它们的五个孩子边叫边逃到了荷花丛深处。

         据介绍,鲁山荷花历史悠久、色彩绚丽,当之无愧被誉为“神州第一荷”,她数千年生生不息,自我繁育,成为中原地区最原始的原生态荷花种群。每年仲夏时节,鲁山荷花竞放,姹紫嫣红,清香四溢,成为游人观荷消暑的绝佳胜地。

       我在荷花园休闲赏荷,观赏金鱼,尝嫩荷鲜藕。荷花园里,波光潋滟。蒲苇弥望,鸥鹭飞翔。清滢澄碧,新荷映日。驾船于清波,访风景之荷田。叹良辰难再有,举数码于瞬间。荷箭高耸,尽展绰约风姿;莲叶婆娑,欲穷西子翩跹。白莲欲放,似赵粉而颔首;红荷初绽,赛贵妃之容颜;八宝红瑞,叹稀世之珍品;玲珑鹅黄,集中原之罕见。娉娉婷婷,尽态极妍。菡萏鲜翠,风荡相依。出浴亭媚,凌波步娇。数茎莲蓬,牵动万般情思;一杆荷盖,撑起浪漫夏天。野鸭游弋于远处,蜻蜓嬉戏于眼前。莲歌起处,层碧戏掩阿妹;蒲苇丛中,关雎鸣唱荷风。过人荷花离离,满湖诗意盎然。风送荷香,游人忘归。

         举目望去,粉荷垂露,盈盈欲滴,白花带珠,皎皎无暇。绽蕾怒放的,嫩蕊摇黄的,芳唇轻启的,娇羞欲语的等等,不一而足。那一片片的荷叶或浮或立,密密叠叠,如碧玉托浮于水面。我随口吟出两句古诗:“荷叶团团擎翠盖,莲花灼灼斗红妆。”

        莲花属于睡莲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命力顽强,颇值称道。一粒沉睡于地下千年的古莲子,只需在莲子两端各钳去一至二毫米,给足水分和一定的温度,三天后便会抽出嫩绿的新芽。若重新种植,依旧可以开花结果。

         这时,天空忽然滚过一阵闷雷。接着,豆大的雨点便“噼里啪啦”地落了下来,雨势甚猛。我来到湖中间的长亭来避雨,禁不住为满湖的荷花担心。喜爱文学的朋友看出了我的心思,说:“哥!不打紧,雨来得巧,正好让你见识见识荷花的风骨。”

       “雨打荷叶有声画,风吹渔舟无字诗。”这正是雨中赏荷的绝妙景致。

        说话间,大雨如注。暴怒的天公,挥动着无数条长长的雨鞭,抽打着荷花的叶,发出一片“咚咚”的声响,像千面战鼓,时急时缓,时松时骤。我暗自叫苦,这满湖的荷花即使不被雷雨击倒,叶必定是花残叶败,七零八落了。

        暴雨将息,纤细的雨丝还在空中划出一条亮丽的彩虹,我们便赶到湖边,只见满湖荷花昂然挺立,面无惧色,像是威武的勇士,经过暴雨的洗礼,更显得清秀,雅洁,可爱极了。文友是鲁山文学界公认的大美女,她见我看得入痴入醉,就笑着说:“怎么样?其实,这荷花不但风骨顽强,还颇具献身精神呢!”

        荷花果实可食,有莲子粥,荷叶粉蒸肉,排骨藕汤。殊不知,藕节,莲子,莲蓬,莲房,花蒂,莲须皆可入药。据说,华山顶上有一池生有千叶荷花,吃了便成仙。《太清绪草木方》也有这样的记载:七月七日采莲花七分,八月八日采莲根八分,九月九日采莲实九分,阴干后放置在竹制的容器中,服上一勺,便可令人不老。这虽被涂上了神秘色彩,但从侧面说明了荷花的药用价值。就连那静谧地躺在水面上的荷叶,其功用也并非只是“留得残荷听雨声”,用它煎药,不仅去暑生津,还能助人文思。荷花浑身上下无弃物,无怪乎诗人们叹曰“落残数柄荷花蕊,浸得一瓶泉水香”了。

       景如画,情如诗,心如梦。我突然就想起了余秋雨先生的《雨荷》:“看那株莲花,在雨中怎样地唯我而又忘我!当没有阳光的时候,它自己便是阳光;当没有欢乐的时候,它自己便是欢乐!一株莲花里有那么完美自足的世界。一池的绿,一池无声的歌,在乡间不惹眼的路边——岂只有哲学书中才有真理?岂只有研究院中才有答案?一笔简单的雨荷可绘出多少形象之外的美善,一片亭亭青叶支撑了多少世纪的傲骨!”

       是啊,荷花虽然没有牡丹那样荣华富贵,没有玫瑰那样娇艳浪漫,没有梅花那样傲骨铮铮,也没有桂花那样香漂十里。然而它出污泥而不染,洁身吐芳,那含苞的荷蕊,分明展示着“出世入世”的机警,那绽开的荷瓣,确实表现了“不弃不舍”的精神。烈日炎炎,骄阳似火,荷花却“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越发显现出它的神勇刚烈和超凡脱俗。

       我对荷花情有独钟,不单单在于它的美学价值,更多的时候在于它的无私奉献。荷花初现,“田田八九叶,散点绿池初,嫩碧才平水,园阴已蔽鱼”。接着便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慢慢地就“露冷芳意尽,稀疏空碧荷”,到了晚荷,“无有解爱萧条境,更绕衰丛一匝看”,临了还“留得残荷听雨声”,从初夏到深秋,花儿竟次开放,绵延数月,每一个阶段,荷花奉献给人们的是它迥异的神采,无畏的风骨,即便香消玉殒,一眼望去依旧碧绿蓝天,虽死犹生!这时候它什么也不曾带走,却给人们留下了香甜的莲子和粉嫩的白藕,让秋冬的人们大享眼福和口福。

       所以,普渡众生的佛教就与荷花结下了不解之缘。《莲花王的传说》记载:莲花王为了拯救百姓的饥荒,跳进沙河之中,变成一条大赤鱼,告诉百姓割他的肉吃(肉割了以后又生起来),就这样他用自己的肉供养全国百姓,度过了长达十二年之久的灾荒。佛教就是基于众生的爱莲心理,传播才如此之迅速。荷花不仅拥有华丽的姿容,而且它通身都是宝,其叶,茎,果,根,都可为人们食用或药用,如此这般地济世度人,滋养众生,乃是其他任何花都无可比拟的。

        一阵荷风沁凉如水,拂去了我心头阵阵暑气。啊!这就是荷花,它“濯清涟而不妖,出淤泥而不染。”风度高雅,毫无哗众取宠之心,秀丽端庄,却没有矫揉造作之态,于朴实里见俊逸,在持重中显风骨。

  盛夏时节,以幽幽清香,窈窕身姿给人们以美的享受,风刮不倒,雨摧不弯,傲然挺立,气宇轩昂,又赢来了“花中君子”的美称。秋风萧瑟又尽其所有,把自己的一切毫无保留地奉献给大家,只留一簇根柄,在水底默默积蓄,待来年重新奉献。

       我想昙花娇娆,可惜寿命太短,云竹秀丽,然而无果实奉献。而荷花呢,集高洁,顽强,牺牲精神于一身,给予了人们多少启迪啊!

       荷花生在池塘、河湖,远望是平视,近看是俯视,但我依然觉得,我们是在仰望。因为荷花从来都盘踞在我们的景仰之上。

       当她从诗经的河流中崭露头角,一路上袅袅娜娜,羞羞涩涩,至遇上三闾大夫时,便大放异彩。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是屈原慧眼识荷,把荷披在身上,让荷贴近他的肌肤,他的志向,他的情操。他高山仰止的形象,第一次将荷高高举过世俗的目光。

       之后,荷便与诗人结缘,并且植根诗中。它在李白诗中徜徉,在杜甫诗中踌躇,在王维诗中禅定,在李商隐诗中啜泣。当它迈步北宋,一头闯进周敦颐的怀抱,它便登上高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溢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七种品质,卓尔不群,从此大写于我们的心空。

         荷花载着高贵的品质,载着诗意的生活,姗然于我们的眼眸。在乐府民歌里,一句“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翻动过多少真诚的向往,灼热过多少深挚的思慕。而《西洲曲》中绵邈的吟唱,更是青如莲子,柔似流水,萦心绕耳,千年不绝。而摊开王昌龄绝句,那种“荷叶罗裙、芙蓉向脸、乱入池中,闻歌始觉”的采莲生活,是我们永远都无法企及的经典。周邦彦的“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的幽梦,我们只能神往了又神往。也许我们也曾误入过藕花深处,只因为缺少几杯沉醉,便无法“惊起一滩鸥鹭”,栖息于暮归的诗情。

        荷花无言,可它捧着清香的呓语,开在城市的边缘,乡村的怀抱,摇曳在我们的窗前屋后。它将深碧的绿意,送进我们的凝望,即使烈日炎炎,只要你能静对,你浑身上下便会流淌着潺潺的凉气。它将荷风吹进你的幽室,荷香渗进你心脾;它纯净的花色,一如处子的眼神,微匀的呼吸,那种宁静与安恬,让你不忍心有丝毫唐突。这一刻,你感觉荷塘是一个梦,乡村是一个梦。幽幽清梦,只能被星光微照,被蛙声拉长,被突然而至的蝉歌提到杨柳的梢头。

       青青荷钱平铺时,尖尖小荷上立蜻蜓时,我们的目光在水上,是颤动的涟漪,一再被荷超越。阳光从天空而降时,我们的目光在荷伞之下,享受阴翳,也享受云层中洒下的雨点敲出的清响,那是一片鼓的节奏,一片锣的音韵,抑或几声弹拨,不紧不慢,未成曲调先有情。

       荷花行走在唐诗宋词中,唐诗宋词是高于我们目光的永恒风景;荷花开在明清水墨画里,悬挂于厅堂,那是让我们永远仰望的艺术;荷花亭亭玉立在朱自清和余光中的散文中,他们的散文是激荡于我们心灵河床的波光艳影。

       那吒是站在荷花之上的,他舍去了血肉之躯,是正义和勇敢的化身。菩萨是站在荷花之上的,她普渡众生,是我们理想的寄托。

       我们只能端坐在荷花下,用一生仰望,且慢慢将自己砸碎,揉进碧荷,揉进红莲,揉进埋没千年依旧能胚胎萌芽的莲子。

       仰望荷花,我们注定要与这个世界藕断丝连。

       这鲁山可真是荷花月季,相映成趣啊!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鲁山脱贫大决战》:大国的胸襟 大国的气魄

下一篇深刻展现官场中人的灵魂走向与轨迹——读《莽原》杂志发表的赵俊杰中篇小说《钟实》有感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