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首页 > 文库 >详情

《鲁山脱贫大决战》:大国的胸襟 大国的气魄

作者:郭进拴     来源:会员中心     时间:2023-10-28
42641

       郭方向的长篇报告文学《鲁山脱贫大决战》,以革命老区河南省鲁山县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一系列做法和所取得的骄人成绩以及历史经验为主要内容,浓缩了中国在全面迈入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鲁山人民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行动和经验,热忱颂扬了第一线扶贫工作者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和他们的担当与忠诚。同时,《鲁山脱贫大决战》又充分体现出一种现实主义品格,对一线扶贫工作者既充满感情,又实事求是,对扶贫中出现的新问题也进行了记录和反思。郭方向以一种深厚的人文关怀,记录下的一个个看似寻常不过,却又是中华民族扶贫攻坚战中的一个个历史性的事件,为我们这个平凡而又伟大的时代,留下了一部忠实于生活、记录“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的时代史诗。

      《鲁山脱贫大决战》书写扶贫攻坚战取得重大的业绩,诠释了鲁山经验的丰富内涵,厚重扎实,感人至深,是真正体现时代精神的中国故事。作品聚焦扶贫一线的工作者,通过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写出了一种伟大的精神和力量,而这正是我们打赢这场扶贫攻坚战的根本所在。作为一个青年作家,郭方向在描摹人物和挖掘故事细节方面充分体现了自己的优势,方言的融入也增添了作品的趣味,那些行走在田间地头的人物在文中生动鲜活、个性鲜明,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些源于作者扎实的采访,对鲁山人民的深厚情感,以及多年创作经验的积累。更难能可贵的是,《鲁山脱贫大决战》体现了现实主义品格,充满实事求是的态度。作者对一线扶贫工作者充满感情,但并没有过多的拔高,对扶贫中出现的新问题也进行了记录和反思,这种书写对于中国的扶贫攻坚事业而言具有特殊的现实性和启示性。

      在世界不少地方,摆脱贫困,都是人们需要面对的艰难课题。但是,在面对这个艰难的课题时,如今世界上似乎没有哪一个国家和政府,有中国这样努力消除贫困的意志和决心,有这样严密的政策制定和实际行动。从国家领导人到地方各级干部,多年来在脱贫过程中持续不断的顽强拼搏精神和行为,不光使很多人走出贫困,命运改变,而且还表现出非常崇高的品格精神,很好地表达了国家的温暖情怀和个人无私帮扶的情感故事,这些都构成了一曲曲深情感人的现实社会历史书写,将在很多人的经历和国家民族的历史上成为重要的记录。

       郭方向的精准更得益于他独立性的思考。郭方向说,他这次写作《鲁山脱贫大决战》的过程也是加深认识扶贫工作意义的过程。在作品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他的思考。郭方向是把这次扶贫攻坚战放在整个扶贫历史环节中来思考的。我们的党和政府一直把扶贫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来对待,因此郭方向首先带我们去认识扶贫工作中的“先行者”和“探路者”。贫困是一个动态的概念,过去的扶贫也许只能在“低水平、低标准、低层次”上做文章,今天的扶贫攻坚战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背景下提出的,标准更高,要求也更高,其政治意义和社会意义不言而喻。

        在诸多扶贫报告文学中,郭方向的《鲁山脱贫大决战》,是又一个重要的内容和部分。地处河南省西南部伏牛山区的鲁山县,原是平顶山市唯一的国家级贫困县,这里“山美水美人却‘难’”,有的地方,一个村子,最大的田块只有几个平方米大,农业生产只能够靠人力进行。加之山高路远,交通不便,常年干旱,很多人长期处于贫困状态。可尽管这样,这里曾经是革命老区所在地,战争年代,贫穷的人们给革命以很大支持,为革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因为种种原因,这里成了如今国家扶贫攻坚的重要战场,成了国家上上下下关注的扶贫对象,摆脱贫困,和贫困作坚决斗争的战役在这里全面展开。

       郭方向,不负文学应有的社会情怀、使命职责,离开城市和自己的书房,走进大山深处,走进很多依然贫困和正在努力战胜贫困的人们中间,用心的观察、感受、采访、表达,为人们了解这里的扶贫攻坚斗争,书写了很多真实的现场情形故事,内容丰富、个性鲜明。作品提供的很多真实人物及其不同表现情形,都非常真实具体和形象地描绘着贫困的严峻局面,将脱贫的艰巨性和复杂性等给予了接近充分的展现,引人关注。

     《鲁山脱贫大决战》在真实展开各种各样的贫困情景的时候,同时也在如何解决和消除这些贫困存在方面更加地用心。这些艰苦奋斗在一线的年轻干部,在“黄牛当马使”的压力下,付出自我和智慧血汗,奋斗在条件十分艰苦的地方,忍受压力、委屈、离别,为了他人的幸福表现出十分动人的品质和精神,是扶贫战线的优秀模范,很应当给予充分的赞美和表彰。郭方向在自己的报告中,每涉及这些扶贫干部的表现时,都流露出真诚的敬意和赞赏言辞,十分自然。

       郭方向的作品,是一种抑制着激情和情绪的描述,他贴着地面行走,用客观理性的眼光观察和表达,因此非常具有真实存在的现场感,在描绘贫困和消除贫困的过程中给人以务实明确的感觉。作者没有躲避导致贫困的各种原因,但指出因为不思进取、生性懒惰和有些儿女赡养父母不尽责等一些客观原因导致贫困现象发生,见出乡村“失衡”现象,也表现出作者的理性批判精神和能力。在作品的最后,作者还欣喜地记述了鲁山县这些年来扶贫的重大成果表现和到处出现的温暖安闲美景,也是对于国家扶贫战略行动的积极回应。

      《鲁山脱贫大决战》,鲁山见证,脱贫攻坚,鲁山战酣!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我读《秀儿》

下一篇《鲁山脱贫大决战》:扶贫文学的别样书写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