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首页 > 文库 >详情

春醉唐庄镇

作者:郭进拴     来源:会员中心     时间:2023-10-26
39289

       郭进拴,现为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平顶山分会会长,平顶山学院客座教授,《文艺界》杂志总编辑。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已出版《湛河大决战》《磊裕烽火》《洪流滚滚》《美女山,美人河》《六十岁说》《童趣儿》《人间真情》《命运》《我的鳌头》《村魂》《观音菩萨传》《风雨龙潭情》《壮歌风云路》《月是故乡明》《岁月芬芳》《新城美韵》《乡情老更深》等六十余部。多篇作品在《人民文学》《中国作家》《文艺报》发表并获奖。


春醉唐庄镇

        我们奔流文学院作家研修班的全体师生在春风春雨陪伴下,驱车来到了新乡唐庄镇。只见 公路上的水泥道路宽阔整洁,道路两侧的香樟、女贞、杨柳青翠欲滴,玉兰花洁白如雪……       春雨绵绵,洒落在柳树的叶子上,沙沙沙,像少女轻轻地抚弄琴弦,又像蚕宝宝吞食蚕叶……

  春雨潇潇,小雨珠飘落在桃花那粉红的花瓣上,滚动着犹如闪烁着五颜六色的珍珠。

  雨渗进土壤里,麦苗伸展着翠绿的嫩叶,顶着亮晶晶的雨露,青翠欲滴;小草苏醒了,钻出地面,舒展着身子,带着春天的气息……春雨的气息就是如此的烂漫,断断续续的雨儿飘落一会,天空就像淘气的孩子一样露出了笑脸,望着窗外柔柔的阳光,想必此时村里的花儿也是如此娇媚吧?带着相机再一次进入村中,感受此刻雨后的烂漫。。。

  今年,唐庄镇的春天来得格外早!

  今年,唐庄镇的春天显得分外美!

  卫辉市唐庄镇地处豫北平原,太行山东麓,东临卫辉市区,西接新乡市郊、京广铁路、107国道、卫柿省道、翟阳省道穿境而过,交通极为便利。全镇区域面积逾70平方公里,辖31个行政村,共46451口人,耕地面积58300亩,其中平原、丘陵、山区面积各占三分之一。1958年建唐庄公社,1983年改乡,1996年建镇。1997年,面积70平方千米,人口3.8万,辖山彪、索屯、六庄店、娄召、郝庄、岗槽、侯庄、东司马、大司马、河洼、盆窑、南田窑、连岩、后沟、南司马、唐庄、崔庄、秦庄、刘沟、石骆驼、官庄、田庄、双兰、石屏、代庄、郭全屯、仁里屯、南社、石庄、姚庄、山庄31个行政村。集生态、旅游、休闲于一体的西山生态园建设,促进了唐庄旅游业大发展

  2000年开始,唐庄镇决定对西部山区的山岗薄地进行综合整治,规划占三个村南北长2000米,东西长2000米,面积6000亩的土地,按照以生态建设为首,以林为主,以山为景,集林果、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农业六位为一体的生态旅游园,

  修建可以容纳10架飞机起降的飞机场和观礼台,5公里的仿古式围墙,8公里多的休闲园中路,栽种塔松、柏树、银杏等经济林木100多万株,另外建有蒙古包、稻草屋、土窑洞、休闲凉亭、人工隧道、樱桃棚等景点。

  2001年和2002年连续两年举办了飞机表演和全国跳伞锦标赛暨冠军赛,西山生态园入选河南省太行创业精神红色旅游景点,成为艰苦奋斗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在河南省卫辉市唐庄镇,有一位老人,镇上的乡亲们都认识他。

  风雨几十年,他的穿戴从未改变——绿军帽、棉衬衣、黑布鞋,一副庄稼人打扮。

  看见他,有人叫他“老吴”,有人称他“吴叔”,有人尊他“吴爷爷”,很少再有人叫他的全名——吴金印。

  在唐庄镇的一星期时间里,我们无论走到哪儿,只要提起他,每个人都有一肚子的话要说。我们只能从若干故事中,撷取几个镜头和片段,来描述老吴的点点滴滴。

  老吴今年77岁,现任卫辉市唐庄镇党委书记。他是土生土长的卫辉人,父母都是农民。

  1960年,18岁的吴金印当上了李源屯公社董庄村队长。饥荒之年,首先要让乡亲吃饱肚子。面对村里的几块薄地,面对这除了石头还是石头的荒山,这个年轻的村官萌发了向石头山要土地的念头。

  他对乡亲们说:“土地是聚宝盆,春天种下几粒种子,秋天就能收到几十倍的回报。每年多造一点地,咱们脱贫就多一分空间。”

  然而,在山是石头山、沟是石头沟的太行山区造地,绝非易事。吴金印带着班子成员山沟、荒岭爬了个遍,“七八天跑烂一双鞋”。经过实地调研,一班人决定,把山石缝里的土挖出来,造梯田。

  方案初步定出来以后,吴金印召集群众开大会、开小会,上上下下广泛征集群众的意见建议,形成最后的造地方案。到开工的时候,没有一个人提反对意见。

  这地,一造就是几十年,从狮豹头到唐庄,无论走到哪儿,他都能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

  老吴的“感言”:“只要你听了群众的意见,真正让群众得到了好处,尝到了甜头儿,群众自然不会反对你。”“来啦,吴书记,快来家坐!……哎呀,刚才还在念叨您哩,都说俺能住上恁好的别墅,都是托您的福。搁从前啊,俺做梦都不敢想!”

  “吴书记,又到工地上来了?质量绝对保证,这是为俺自己造地,能不上心?”

  “今年的收入?中!俺家那个桃园,挣了20多万。”

  “俺那几个大棚啊,今年种的黄瓜,挣个十四五万没问题。就是您当初说的,比种庄稼强多啦!”

  “今儿个跑车净挣500多块!俺村上人说啊,车轮一转,一年收入十来万……哈哈,多亏您给俺指了这条路!”

  “养牛就是中。去年挣了300来万;今年嘛,只会比去年多。要不是您帮俺贷款买小牛、建青贮池,哪有今天?”

  在四合社区,在靳湾村复耕工地,在石屏村外万亩桃园,在代庄村蔬菜基地,在龙山治山治水施工现场,在六庄店村大桥牛业公司……在卫辉市唐庄镇村村寨寨,穿着布鞋、一身农民打扮的吴金印走到哪里,哪里的群众都是笑脸相迎。人们大老远地跑着围过来,亲亲热热地跟他打招呼,痛痛快快地与他拉家常。临走,人们拉着他的手把他送出老远老远。

  在唐庄镇,大人小孩都认识他们的书记吴金印,镇上的老百姓都知道他的手机号码。吴金印能叫出全镇每个村组干部的名字,跟大多数村民都熟识。他不习惯坐办公室,一有空就到村里、厂里走走,或是到老百姓家里住几天。他说,跟群众在一起,情况明,心里暖,就跟鱼儿在水中一样,自在,舒坦。

  “老百姓是咱最亲的人”

  “我是农民的儿子,我离不开他们。”这是1966年8月,吴金印在一份决心书上写下的一句话。

  那时候,吴金印24岁,刚从中央团校学习归来,主动要求到农村最艰苦的地方去工作。就像种子渴望回到土地,他的魂儿离不开土里刨食的农民。他18岁入党,从大队会计、大队长、大队支书,一直当到公社团委书记。他领导着比他大几十岁的人,把家乡董庄大队搞得在全县乃至全地区都很有名。他觉着跟农民在一起,快乐,充实。

  “还是让我到农村去吧,越是艰苦的地方,越能锻炼人。”他跟领导郑重地谈了自己的想法。组织上同意了他的请求,把他派到地处太行山深处的狮豹头公社。狮豹头山高沟深,资源贫乏,交通闭塞,全公社两万多人口,有百分之九十吃粮靠统销、花钱靠救济,遇到天旱,好多地方的群众连水都吃不上,是全县最穷最苦的地方。

  到狮豹头公社报到的当天,他就背着行李到靳庄大队驻队去了。大队干部安排他在群众家里吃派饭,晚上住在大队部。到了第三天,吴金印找到靳庄大队支书孔现银:“老孔,我知道你是关心我。在大队部住,一个人一间房,又卫生又清静,可我总觉着心里空落落的,不是个滋味儿啊。”

  孔现银有些为难,说:“以前上头来人都在大队部住。咱这里苦寒,哪个人家也没有大队部的条件好,我是怕你……”

  吴金印说:“俺是来接受贫下中农教育的,不和他们同吃同住同劳动,社员心里想的啥,咱不知道;咱心里有啥想法也不能跟他们交流,两张皮,这会中?活鱼水中游,死鱼水上漂。你替我找个出身好、最困难的人家,我就在那里住。” 最后,选定了全大队最穷的牛德英家。

  吴金印到牛德英家的时候,正赶上他们吃午饭。吴金印来到牛德英跟前:“大娘,让我看看你们吃的啥。”牛德英把饭碗往一边扭了扭,吴金印还是看见了,是糠团和野菜。他从牛德英手中端过饭碗喝了一口,那菜汤连盐都没有,又苦又涩。他慢慢品味着,眼泪唰地流了下来。他在心里默默地说:我吴金印要是不能把群众碗里的糠团变成白面,就不配当共产党的干部!那天下午,吴金印向县委写了决心书:“为改变山区面貌,我十年不下山!”

  吴金印在狮豹头15年,有7年多住在群众家里,另外7年多住在造田工地上。无论住在谁家,他都会给主人家打扫卫生、挑水,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困难。

  有一年,他到砂掌大队驻队,住在五保户武忠家。武忠当时七十来岁,孤身一人。吴金印往武忠家去的时候,正遇上武忠瘸着腿从外头回来。吴金印迎上前去,问:“武大伯,你的腿……”

“没啥毛病,就是脚指头那儿顶得生疼。”

  吴金印烧了一锅热水,倒在盆子里,说:“武大伯,来,烫烫脚,让我看看你的脚是咋回事儿。”他把武忠扶到椅子上,脱了他的鞋子一瞧,原来是脚指甲长得太长,钩到肉里了。吴金印为武忠烫脚,找来小刀替他把钩到肉里的脚指甲一点一点挖出来。武忠逢人就说:“你瞧,人家是公社干部哩,给俺洗脚……别看俺没儿没女,俺觉着跟有儿有女的一样哩!”

  吴金印在池山大队驻队的时候,住在烈属宋大娘家。有一天晚上,宋大娘的胃病犯了,疼得在床上打滚。吴金印赶紧找来一张竹床扎成担架,跟另外几个人抬起宋大娘,在漆黑的山道上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公社医院跑。到了医院,吴金印跑前跑后找医生,替宋大娘办了住院手续、交了住院费。等医生给宋大娘看过病,吴金印亲自去取了药,找来开水帮宋大娘把药吃下。病情稳定了,吴金印依然守在宋大娘床边为她捶背、擦汗、扇扇子。宋大娘吐痰,他赶紧用手帕接住;宋大娘的痰和涎水流到衣服上,吴金印就一点一点给她擦。他在宋大娘床边守了整整一夜。

  宋大娘病愈之后,行动不便,吴金印每天早晨为她端尿盆、穿鞋,每天晚上给她烧水洗脚。宋大娘感到难为情,一再说,往后可别这样了,你是干部哩,这样侍候俺,大娘经受不起啊。吴金印说:“你大儿子为革命牺牲了,我就是你的儿子。儿子照顾老人有啥不应该的?”一句话把宋大娘说得眼泪哗哗地往下流。

  吴金印在社员家吃派饭,每次端起饭碗总要先往锅里瞧瞧,见锅里的饭稀,端住自己的饭往锅里一倒,说:“咱们有稠的一起稠,有稀的一起稀。”遇到有的人家特意为他准备了肉和菜,他扭头就走,随便到哪个人家盛一碗红薯稀饭,蹲在门口一喝了事。每次吃了饭,吴金印都要给粮票给钱。山里人不习惯,说啥也不收,吴金印就悄悄地把钱和粮票压在饭碗下面。

  他视群众如父母,群众拿他当亲人。

  吴金印总是忘不了杨务新杀鸡的故事。

  杨务新是池山大队的一个五保户,老两口都60多岁,无儿无女。吴金印到池山以后,每天给他家担水。日子久了,老两口经常在一起念叨:人家吴金印跟咱一不沾亲二不带故,这样照顾咱,咱拿啥报答人家?

  有一天,大队给吴金印派饭派到他家,老两口高兴得团团转。他家最值钱的是两只老母鸡,这是他家的小“银行”,吃盐、打油全靠鸡蛋去换。老两口把那只最肥的母鸡杀了,用文火炖了一上午。吃晌午饭的时候,老两口把炖好的鸡和鸡汤用盆子盛了,端到吴金印面前,笑眯眯地说:“吃吧!”

  “你们这是……”吴金印瞧着鸡汤,瞧着两位老人充满爱意的目光,心里一热,不知说啥好了。吴金印对杨务新说:“你们先吃吧,我有点事出去一下。”老两口在屋里左等右等不见吴金印回来,四处寻找,发现吴金印在别人家端着红薯稀饭正吃着。杨大娘哭着说:“你这是咋哩?给你炖的鸡,你为啥不吃?为啥不吃?”老两口站在那里哭着不走。吴金印也哭了,说:“你们的心意我领了。可我是干部,不能搞特殊,不能脱离群众啊!”那只鸡他虽然没有吃,但这件事却深深地铭刻在他心里。

  这些故事,是心灵的乳汁,滋养着吴金印。他说:“我那时候年轻,是朴实的山里人教我懂得了啥叫善良、啥叫感恩。这一辈子,啥时候想起他们,心里都是暖烘烘的,觉得不尽心尽力地为老百姓办事,就是没良心,就是不孝之子!”

  正是有这种感情支撑着,吴金印的人生有了方向、有了动力。在狮豹头, 2600多道岭、2700多条沟、三四十个大队、几百个自然村都留下了他的足迹。春天,他跟群众一起找水源、修水池、上山挖地、下河造田;冬天,背着救济粮、带着救济款,来瞧瞧群众碗里盛的啥、身上穿的啥、床上盖的啥。几十年来,不论走到哪里,他都没有忘记自己的责任:帮助群众圆那个温饱梦。他感到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

  说到跟群众的感情,吴金印很有一番感慨。他说,咱当干部的,不要成天想着“我要联系群众”、更不能嘴上喊着“我在联系群众”;真正的联系群众,就是根本不把自己当成官,要把自己当成老百姓。这样一来,遇事你就会自觉地替群众着想;跟群众在一起,你就会自然而然地放下身架。

  唐庄镇到处春意盎然,生机勃勃。成群结队前来拍照的摄影家们,醉入花丛柳林,欢声笑语不断;各种风筝满天飞舞,大车小辆排成长龙。抓一把唐庄镇的泥土,湿漉漉,油渍渍,香喷喷;望一望旷野,天蓝蓝,地郁郁,热气腾腾。

  站在唐庄镇的楼顶,习习春风穿亭过,阵阵清香扑面来。扶栏鸟瞰,唐庄镇就像一幅精彩绝妙的的图画,展现在我的眼前。

  院中亭子挑角飞檐,巍然屹立,仰瞻椽头梁栋的木雕装饰,凤头龙首,人物花鸟,俱都逼真动人。亭四周满植松柏,郁郁葱葱,林涛轻啸,偶杂鸟鸣。一排美人发丝一样的翠柳,在春风吹拂下,悠悠扬扬,婀娜多姿;如火似霞的月季花笑迎着我,恰似在“笑问客从何处来”呢!

  花圃里,小草钻了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梅花和杏花已经开过,桃花、梨花、李花、白玉兰,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儿在互相媲美。红如火,粉似霞,白像雪。花里带着香甜味儿,成百上千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有几株芍药也结满了花蕾,含苞欲放。大张水库边,桃李怒放,柳搓金缕,花舞倩影,碧波粼粼,适人心意的暖风,像柔软的轻纱拂拭着人们的面庞,令人心旷神怡。

  其实,这里更像一个环境幽美的公园。他们在这里挖湖、堆山、筑路、建亭、种树、栽花……柳堤、虹桥相映成趣。阳光下,树影倒映在湖水中,那景致更好看了,轻柔、潇洒、婀娜多姿,美不胜收。

  唐庄镇更成了花的世界,花的海洋!

  那迎春花伸着它那一排排绵软而细长的腰枝,贪婪地吸吮着春日的阳光。忽而一下子绽开,放出豆粒般大的一簇簇的金黄花,那么鲜艳夺目,宛若一条条光灿灿的金带子。

  那一排排的玉兰,白的素装淡裹,晶莹皎洁,亭亭玉立;那红的艳而不俗,丽而不媚。玉树雪山排空出,冰清玉洁妆庭院。一朵朵,玉容皎美;一瓣瓣,无半点微瑕,如羊脂纯玉;一缕缕,清香幽远,沁人心脾。这不是白荷上树,更不是香祖戏变,而是玉兰花不待新叶吐绿便抢先绽放了。玉兰因色如玉,香似兰而得名。关于它的美,明代“苏州四才子”之一的文征明曾有诗云:“婥约新妆玉有辉,素娥千队雪成围。我知姑苏真仙子,天遣霓裳试羽衣。影落空阶初月冷,看生别院晚风微;玉环飞燕元相故,笑比江梅不恨肥。”可见玉兰花容之佳丽,形态之优美。

  玉兰花瓣6片,萼片3枚,形、色均与花瓣相似,粗看以为花有9瓣。花盛开时向四方开展,色白而微碧,似九只白玉汤匙,分三层参差倒置着,围聚在小莲座似的紫绿色花蕊四周,当花凋谢时,一阵风过,花瓣纷堕,如万玉飞舞而下;一夜春雨,也可褪尽它的玉妆,所以有人说它:“微风吹万舞,好雨尽千妆。”待花落尽,矩圆形的叶子才从花蒂中慢慢抽生而出。在日照之下,那嫩绿的叶片,宛如一片片半透明的翡翠碧玉,鲜翠欲滴。玉兰花瓣肥厚脆嫩,洗净,从面粉、白糖和水调成的面糊中拖过,然后油煎,便成香嫩可口、别具风味的玉兰饼。

  其时,花里那簇簇繁花茂盛似云,洁白如雪的樱花,在嫩绿草坪的衬托中愈显莹洁,荡涤胸襟。

  樱花没有浓香、没有艳色,它是那样晶莹淡雅,又那样繁华茂密。在皂角树,你无论走到哪里哪里都是樱花,远望似明霞,近看如凝雪。

  村边的几片梨园里,那花儿萃成束,滚成团,一簇族,一层层,像云锦似地漫天铺去,在和暖的春光下,如雪压玉,溢光流彩,璀璨晶莹。远望,像团团浮动的白云,经灿烂的阳光一照,更有一派姿色,多么令人神往;近瞧,犹如片片雪花挂满枝条,一片片,一蓬蓬,散发着阵阵清香,多么令人陶醉啊!

  这唐庄镇的镇内镇外,开得最多最美的是桃花,粉红的、大红的、深红的、纯白的,桃花夹着软细瘦嫩的绿柳,在春光中争艳夺丽。尤其是村东边的一大片桃花,开得十分烂漫。到这里赏玩桃花的游人是络绎不绝的,那一群又一群的小女孩更是像找到了天上的乐园,在树下照相、唱歌,玩得十分有趣。在大张水库边,有这么一株桃树,体态婀娜,扭摆枝条,喷蕊绽朵,脉脉含笑,自诩为绝代佳人,眩耀着青春年少的骄傲。

  在这里,听着花枝招展的姑娘们脆铃铃的笑声,看着她们兴奋的、美丽动人的笑脸,却感觉不到大海的那种浩渺、喧嚣的气势,有的只是大自然的纯朴、秀美的灵气。你会忽然觉得,人的灵魂是多么的宏阔、博大,而语言又是多么的苍白无力,你甚至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形容词来表达当时的心境。

  看着眼前这奇妙的景色,我深有感触:如果陶渊明活在今世,那么我们所看到的《桃花源记》将会体现另一种全新的情趣。

  举目眺望,气势磅礴,壮阔恢宏;那新修的道路,似长虹飞架,像巨龙舞动,那是健与美的韵律,那是刚与柔的交融。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大美蟒川

下一篇我与《文艺界》和《鹰城》杂志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