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首页 > 文库 >详情

《壮歌风云路》跋

作者:郭进拴     来源:会员中心     时间:2023-10-09
48243
       今年是农历丙戍年,也是我的48岁的本命年。
       在狗年春节的爆竹声中,我终于校对完了《壮歌风云路》一书的最后一页。
       这是我自1974年开始学习写作以来,出版的第22本书。全书共分《时代报告》、《艺海泛舟》、《文坛风景》、《大地诗情》、《华夏游记》、《艺术五味》等六辑。
       在这本书即将与读者见面之际,我首先向热心支持这本书编辑、出版,并为此付出心血和汗水的各位领导和朋友表示诚挚的感谢!
       尤其是中共平顶山市委书记邓永俭同志在百忙之中为本书作序,使这部作品集增色生辉。邓书记的文章提出平顶山市在产业结构调整中,要坚持“新、大、强”三个字。“新”,即发展新兴产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大”,即提升规模,打造企业航母。“强”,即使用高新技术,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经济外向度。这篇文章将对平顶山市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起到积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值得一读。收入本书首篇的长篇报告文学《壮歌风云路》就是反映平顶山市打造八大工业基地,实施二次创业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在写作过程中参阅并借鉴了《平顶山日报》发表的一些报道,在此深表谢意。
       收入本书第一辑《时代报告》中的27篇报告文学,主人公的身份地位和文化背景有很大差异。有声名赫赫的乒乓球世界冠军邓亚萍,有省、市、区、县的党政领导,有市、县、区的财政局长、纪检书记、办公室主任,有巾帼女杰,还有先进集体,有建树颇多的改革创新新闻人物,也有些是在基层默默奉献的很普通的人,更有已退体的干部、教师等。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各自的领域都有突出的成绩和贡献,并且都具有一种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术业有专攻,贡献有大小,但是否具有这种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是衡量一个人人生质量的主要标志。奥斯特洛夫斯基有这样一句名言:“不能燃烧,也要冒烟。”这句形象显示积极进取的人生精神的话,使我怦然心动,铭记在心。作为一个注定要走曲折的路的从十几岁就从父亲手里接过放羊鞭的深山沟里的放羊娃,在我走过的人生历程中,这句名言是我始终恪守的最重要的信条之一。在我采写的这些报告文学中,能使我产生感情共鸣,燃起我创作激情的,正是我的主人公们的这种积极进取的人生精神和境界。
       在第二辑《艺海泛舟》中,我重点写了著名文艺理论家黎辛、著名画家鲁慕迅、著名剧作家姚金成、著名曲剧表演艺术家周玉珍等那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和艺术之路。在第三辑《文坛风景》中,我用16篇评论、随笔的篇幅,评论了著名作家张一弓的小说、鲁迅的杂文、蓝蓝的诗等,其中《张一弓和他的“春妞儿”》一文,是我在复旦大学作家班的毕业论文,曾被复旦大学中文系的指导老师评为优秀论文,2004年又被中国作家协会《文艺报》社评为一等奖。第四辑《大地诗情》中的长诗《寒夜哭母》是我用真挚的感情唱给多灾多难的母亲的一首挽歌,当我接到母亲病危的消息时,正在为中国农工民主党平顶山市委召开的党员大会分装会议文件和学习资料,并将我新出版的《洪流滚滚》一书也分别装到了每个党员的文件袋中。当我忙完这一切,急急忙忙往家赶的途中,得知母亲已等不到我,咽下了最后一口气……看到操劳一生、干瘦如柴,临终又不得我祭的母亲,我泪如泉涌,跪地恸哭。并连夜一口气写出了这首长诗。我的真情打动了评委,此诗被中国作家协会《文艺报》社、中国作家世纪论坛组织委员会评为2005年度全国作品评比一等奖,并被收入《中国作家世纪论坛获奖作家文库》,已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发行。第五辑《华夏游记》收入了我近年来写的山水游记19篇,意在为我市创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鼓与呼。第六辑《艺术五味》中,回顾了我走过的文学路,并真诚感谢曾经帮助过我的恩师和朋友。
       什么是文学?我说不大清楚。说千道万,我觉得:凡是真正的文学作品,都离不开一个理字,一个情字,一个美字。理是思想,是主脑,是骨干;情是血液,是精髓,是肌肤;美是衣衫饰物,是各种必要的,恰到好处的梳理打扮。关于理,人们已经说得很多了;情和美,则容易受到忽视,以为文学作品毫无例外地都是感情的结晶,也毫无例外地都应该是美文,要有美的情操、美的意境、美的结构,美的文字。一篇文章只是把道理说清楚了,还不能算是文学,有理有情又有美,这才能构成一篇文学作品。我在这本书的写作过程中,也注意到了“理、情、美”这三个字的关系。
       据说,好酒都要多储存些时间,才能有一种特殊的香味。叫做“陈年佳酿”。我奉献给读者的,有一部分十几年,甚至是二十年以前的习作。在编选这个集子时,我把它拿起了再放下,放下了又拿起,几经掂量,最后还是在保持了原来的面貌的基础上把它们收录了进来。姑存之,聊备一格吧。这些虽然是陈年的酒,却未必是佳酿。但是,它们却都货真价实地倾注了我对于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土地、我们的人民的一片真情、一份心意。如果能在读者中多少唤起一些共鸣,在人们的心灵中激起几丝波纹,我便也就心满意足了。

      是为跋。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十月菊花遍地香

下一篇秋登抱玉山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