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首页 > 文库 >详情

我读《三山凹》

作者:郭进拴     来源:会员中心     时间:2023-09-25
45294
       日前,网购了一册由著名作家、河南省作协顾问、南阳市作协名誉主席李天岑创作的50万字的长篇小说《三山凹》,该书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发行。这部被文坛名家吴义勤、邱华栋、施战军、何向阳、周大新、李佩甫联袂推荐的作品有何魅力?这部从酝酿到写作历时5年、从正式写作到出版历时3年的作品,有着怎样的创作历程?记者专访李天岑,畅谈创作与时代的关系、作家的使命与责任…… 

       《三山凹》是一部以宏大视野和细腻笔触全面深刻展示当代中国农村改革的长篇巨著,作品以名为三山凹的小山村为故事叙述空间,以三山凹村20世纪50年代中期出生的3个发小在改革大潮中不同的命运拼搏为主线,在40多年的时间跨度中全景式勾勒出当代中国农村改革历程的恢弘画卷。李天岑介绍说,书里不仅写到了改革开放、脱贫致富奔小康,也写到了亲情爱情、伦理道德,还写到了中原人民的吃苦耐劳、奋力拼搏的精神,以及乡愁乡情,尤其适合50后到80后受众的阅读。“可以说,读了这本书,你就穿越了近半个世纪的时光隧道,找到你自己过去的影子和经历,看到你所熟悉的面孔,看到你所经历的大千世界的万千气象。而对更年轻的读者来说,将会通过故事深切体会到父辈曾经走过的人生,透过纸背看到社会万象。”文学博士、郑州大学文学院教授、评论家刘宏志评论说,“《三山凹》以作家的敏感及丰富的生活阅历为基础,全方位呈现出了在改革开放奔小康过程中,中国基层社会尤其是农村一步步的变革与进步,以文学的方式,给这个伟大的时代留下了独特的艺术形象。”李天岑认为,“有趣”“有故事”是小说好看的前提。虽然《三山凹》描写的是中国农村改革和脱贫致富的宏大主题,但是他并未直奔主题从宏观上对其大书特书,而是别出心裁地选择从个体人物命运入手,将3个发小的人生巧妙地嵌入这段时代变革的背景中,以人物串联大时代,以人物见证大时代。从1979年在《奔流》发表处女作短篇小说《多余的介绍》后,李天岑陆续发表短篇、中篇、长篇小说及报告文学近400万字,出版有中短篇小说集《找不回的感觉》,长篇小说《人精》《人道》《人伦》《平安夜的玫瑰花》等。他也在由一名农村青年、基层干部、机关干部直到走上重要领导岗位的过程中,磨砺出观察人研究人的独特本领,这成为他创作的源头活水,他的“人”字系列“三部曲”受到评论界的广泛关注,被誉为“当代现实主义的新世情小说,独树一帜的‘劝诫’文学。”正如事物的正反面,也有人认为劝诫会过多地灌输作者的思想。面对这样的评论,李天岑十分坦然,他说,传递正能量、让读者从作品中汲取到精神营养是作家应尽的本分,要脚踏实地,以人民为中心去创作,写人们爱看的作品。“退休后的前几年,我什么都没写,就是在阅读。”李天岑说,当作家要做有心人,他平时非常注意收集故事,听到有意思的故事和有趣的语言,就立马用笔记下来。“现在打印出来的材料摞起来已经有近一米高。”尽管如此,李天岑还是觉得《三山凹》的写作是一项极大的挑战。经过两年的“素材输入”和深思熟虑后,2017年国庆节他才敢动笔。“3个主人公不在一个平台上,想把他们都刻画得鲜明生动难度很大。”不仅是主人公,在一些配角甚至细枝末节人物的形象刻画上,也体现了作者的巧思。正是这群鲜活人物的人生及情感的彼此交叉呼应,才让小说读起来有趣、好看、真实,让人不自觉地走进一场生动的改革图景中。作为中国作协2020年度脱贫攻坚奔小康重要题材重点扶持作品,《三山凹》是一部描写中国农村改革的倾情之作,一曲走向第一个百年之巅的时代之歌,一幅斑驳世相下与不同命运博弈的现代浮世绘。它散发着实现小康社会的曙光,是向建党100周年献礼的一部精品力作。据了解,《三山凹》由作家出版社出版,是中国作协2020年度脱贫攻坚奔小康重要题材重点扶持作品。小说在正式出版前,先被《人民文学》第10期以4万字中篇形式选载。毫无疑问,长篇力作《三山凹》描写的是中国农村改革和脱贫致富的宏大主题,只是李天岑并未直奔主题从宏观上对其大书特书,而是别出心裁地选择从个体人物命运入手,将三个发小的人生巧妙地嵌入这段时代变革的背景中,以人物串联大时代,以人物见证大时代。于是,普通的个体生命历程,因融进了大时代变革的浪潮中而有了典型的标本意义。这部小说在李天岑心中酝酿构思许久,也与文友多次探讨,最终决定通过不同人物的人生奋斗经历来呈现社会和国家的变迁。“我听说西峡企业家朱书成的老家村里有三个虎年出生的人比着干,看谁生意做得好做得成功,就萌生了写三个发小故事的念头。”李天岑说,个人与时代紧密相连,大时代的宏大叙事背后,就是一个个个体命运的巨变,所以,尽管他设计的三个主人公因不在一个平台上而写作难度大,但经过深思熟虑后,他还是于2017年国庆节开始动笔创作。一场白娃与美女黄花琴的私奔闹剧,让三个发小走向不同的人生道路:锐意改革的柳大林、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张宝山、投机取巧并走上犯罪道路的白娃——小说从不同人物角度多层次地呈现出了改革开放的大潮。“改革开放初期既生机勃勃又泥沙俱下,既有柳大林这样的改革者,也难免出现白娃这样被人唾弃的人物,这是不可回避的。”李天岑说,文学作品最忌讳概念化,必须塑造好血肉丰满的人物、丰富真实的细节来吸引和打动读者。因此,这部作品虽写改革开放,但并没有去写如何开会研究政策、如何制定改革方案等程式化东西,而是通过人物命运的勾勒,通过人物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以及婚姻家庭、伦理道德、乡情爱情亲情等多方面的冲突,呈现出作品的艺术性、人物的多样性。不仅是主人公,《三山凹》对一些配角甚至细枝末节人物的形象刻画也十分鲜明生动。李天岑说,一部小说就像一台戏,无论主角还是配角,只要“演”得好就能为戏添彩。所以他比较注意处理好不同角色的关系,力求使每个出场人物都形象饱满各有特色,“好的作家要像乐队指挥,各方面都把控好才能奏出和谐的乐章。”正是小说中这群鲜活人物的人生及情感的彼此交叉呼应,才铺展开了一幅宏大生动的改革图景。三山凹是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但在李天岑笔下,其叙述空间跳脱出一点一地,从山村写到乡镇、县城,写到改革开放的前沿深圳,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前一直写到新时代的当下,把一个小山村的变迁与中国改革开放历程联系起来、与脱贫致富奔小康联系起来,体现出了时代特征,也映照出农村改革开放的最美画卷。李天岑认为,讲述改革开放,写小山村更有代表性。“从小山村到乡镇、县城,甚至把深圳和小山村的改革开放融为一体来写,展现城乡一体的发展,展示北方小山村在改革春风中与改革开放前沿城市一样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会更有说服力,也更能体现改革开放的巨大意义和魅力。”在小说中,三山凹从一个落后蒙昧的山村到打造了太公湖风景区、玫瑰花产品生产线和五谷丰登合作社的当代农村改革样本的现代乡村,从一个小切口展现时代大变,成为当代中国农村改革的缩影。要创作这样一个时间跨度长的重大现实题材作品,作家既要有深厚的生活和艺术积累,也得对时代生活有深刻的把握和洞悉力。显然,长期的从政经历、丰富的人生阅历、扎实的写作经验,都使得李天岑在创作这部作品时站位更高、视野更广阔、思想更深刻。李天岑说,福楼拜曾说过“包法利夫人,就是我”,每个作家一动笔,都会写自己熟悉的东西、熟悉的人与事。虽然《三山凹》写的是一个县域,但他尽可能地融入大量的南阳元素、运用大量的南阳语言,既接地气又很好地宣传了南阳,同时让大家通过阅读,从一个小山村的变化、一个县城的变化中,真切感觉到改革开放几十年来,在脱贫致富奔小康中南阳人乃至河南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所发生的巨大变化,“我在南阳工作几十年,了解熟悉的东西最多,有些事情亲手处理过,写起来也顺手。比如小说大林娘生病住院,家乡修路、建学校、打机井这些事情我都经历过。任何一部作品,都不可避免地或多或少地有作家的影子,作家只有把自己摆进去、深入进去,才有可能把作品写得更生动更真实。”改革开放带来了中国史无前例的“史诗性变化”,处于伟大变革与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作家应坚定创作方向,用文学创作深刻反映时代的历史巨变。文学博士、郑州大学文学院教授、评论家刘宏志评论说,《三山凹》是一部“用小说讲述中国独特的改革故事”的重要作品,“《三山凹》以作家的敏感,以及丰富的生活阅历为基础,全方位呈现出了在改革开放奔小康过程中,中国基层社会尤其是农村一步步的变革与进步,以文学的方式,给这个伟大的时代留下了独特的艺术形象。” 

       对此,李天岑说,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我们是这个时代的亲历者、参与者,也是时代的表现者、记录者,所以不能脱离这个时代,必须紧贴时代、观照时代、书写好时代,为时代的前进和发展鼓与呼。在创作中必须脚踏实地,以人民为中心,写人们爱看的作品,把文字写进群众心坎里,以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去鼓舞人、教育人,给人以力量和信心。“比如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周立波的《暴风骤雨》、柳青的《创业史》等,包括贺敬之、艾青等人的诗,无不有着显著的时代烙印。”李天岑说,创作《三山凹》时,他也力求体现时代的特性,使人物奋斗的过程与改革开放的过程相契合,以人物奋斗的底色映照出改革开放的成就、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成色,为改革开放树碑立传,为新时代颂扬讴歌。“南阳作家群”历来以关注社会、关注时代、热爱家乡为己任,以厚实有力的作品享誉中原乃至全国,是南阳乃至我省一张耀眼的文学名片。继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乔典运、殷德杰、李克定、行者在《人民文学》发表作品后,近四十年处于断档状态,李天岑的《三山凹》、王晋康的科幻小说《宇宙精卵》如今荣登《人民文学》,再次凸显了“南阳作家群”的创作实力。小说《三山凹》以一个名字叫三山凹的小山村为故事叙述空间。作家以三山凹村上世纪50年代中期出生的三个农民柳大林、张宝山、侯子耀在改革大潮中不同的成长经历、不同的人生追求及不同的命运拼搏为经,以他们三个家庭及新一代孩子们张革儿、侯友友、柳鹭的成长过程为纬,勾勒了在改革大潮下、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新老几代农村青年成长、奋斗与情感、责任间的生存与生活画卷,深刻折射出中国从改革开放向新时代迈进背景下,普通人物命运的纠葛、转折与变化。“以世情临摹世俗人情,以人性引领世道人心。”从事创作四十余年,李天岑的作品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带有鲜明的现实主义色彩。作为出身农村的“时代变革参与者”,李天岑总是用敏锐的视角关照当下,用清醒但不失温暖的文字书写世情百态。李天岑创作的“人”字三部曲被誉为“新世情”小说代表作,形形色色的“人”是主角,沉浮曲折的人生命运是主题。二月河曾评价道李天岑作品“贴实人性,贴实真实生活,贴实现实潮流的自觉性,一目就能了然。”在新作《三山凹》中,作者浓墨重彩地塑造了时代新人形象,彰显出河南人在农村改革过程中追求小康目标和美好生活的奋斗精神,塑造了中原人淳朴、善良、重情、智慧而又勇于担当、肯干、爱国、爱家,不怕吃苦甚至牺牲献身的优秀品质。文学博士、郑州大学文学院教授、评论家刘宏志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震惊了世界,也成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毫无疑问,我们正在经历的中国发展,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不可回避的重要一环;我们所经历的这个时代,也必将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一个时代。那么,文学作品如何面对这个时代,小说如何呈现这个时代,已经是所有作家、艺术家面临的问题。李天岑这部长篇小说《三山凹》,显然正是这样一部出于时代记录者的敏感,而呈现出的一部‘用小说讲述中国独特的改革故事’的重要作品。《三山凹》以作家的敏感,以及丰富的生活阅历为基础,全方位呈现出了在改革开放奔小康过程中,中国基层社会尤其是农村一步步的变革与进步,以文学的方式,给这个伟大的时代留下独特的艺术形象。”《三山凹》虽然力图呈现大时代的大变革,但是,却并没有呆板地图解时代,而是巧妙地给这大时代的变革中融入了个体生命的温度。小说一开始,便是一场逃婚的闹剧——原本要嫁给柳大林的黄花琴和去接亲的白娃私奔了,而白娃居然还是柳大林的发小。也正因为这样一场闹剧,原本情同手足的三个发小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痛定思痛发愤图强的柳大林在恢复高考第一年考上了大学,并在大学毕业之后走上了仕途;和柳大林一起考学的宝山虽然成绩过线,却因为在柳大林娶亲风波中得罪了黄花琴的姐姐而被举报,导致政审不过关,只能在家务农;和黄花琴私奔的白娃则因为不能回家,便开始了他经商的人生道路。从这个时间点我们可以发现,小说讲述的故事起点,便是中国改革开放起始点。小说最后,则是柳大林从县委书记位置上退休,回到如诗如画的故乡养老。显然,小说描述的时间段正好涵盖了中国从开始改革开放直到当下的几十年。从这个故事时间段的选择中,我们明显可以看出作家以这部小说叙事的雄心——他想要写出一部全景式呈现中国改革开放历程的小说。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作家力图呈现出改革开放过程中发生的中国故事,但是作家又不是直奔主题而去,从宏观上大书特书改革开放的故事。事实上,在小说中,改革开放被设置成了作品主人公行动的背景,改革开放带来的世界的变化,是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在作品中慢慢浸润出来的。小说重点落墨的地方,是三个发小不同的人生奋斗历程,只不过他们奋斗的过程,正好和国家改革开放的过程相契合,于是,在他们奋斗的过程中,国家、社会的变化,一点点地呈现出来。小说中宝山当上生产队长的经历,就非常巧妙地呈现了国家政策变化在农村的反应。宝山在和白娃去南京贩鸡子的过程中,发现安徽已经实行分田到户。回到村里,他就以实行包产到户赢得了村民的认可,夺走了只会整人的王春宝的生产队长的位置。这是宝山在乡村奋斗的起点,从这段叙事我们也可以看出,宝山奋斗起步的成功,其实正因为他契合了大时代的变革。小说中的另外两个主要人物的人生奋斗也都和时代紧密关联:柳大林正是锐意改革,积极招商引资,受到了县委书记的看重,从而一步步从一个普通工作人员,走上了国家领导干部的岗位;白娃也正是借助国家搞活经济的政策,钻了政策刚开始执行期的无序的空子,让自己的生意越做越大。毫无疑问,他们的人生奋斗历程,都是和时代紧密关联的。小说巧妙设置了白娃私奔的闹剧,通过这个闹剧,让三个发小分别走上不同的人生道路——从政,从商,以及在农村奋斗,接着,就通过对这三个人物人生奋斗历程的描写,从官员角度、农民角度、商人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呈现了改革开放的历程。显然,作家虽然力图要呈现国家改革开放的过程,呈现出中国是如何一步一步从贫穷走向温饱、小康的过程,但是他却把写作的中心放在了这个大时代中从事不同职业的几个人的个体奋斗历程上。这几个普通人的个体生命历程,因为融进了大时代变革的浪潮中,从而具有了典型的标本意义。他们借助大时代变革的浪潮,促使了自己奋斗的成功。反过来,作家通过书写个体奋斗者在这个时代的奋斗的过程,其实是巧妙地呈现了大时代的变革历程,给大时代的变革书写,融入了个体生命的温度。《三山凹》通过讲述大时代中几个普通人的奋斗历程,呈现的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历史,是中国奔小康的过程。今天我们可以说,中国改革开放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所以,这一段路程充满了光荣与辉煌。但是,《三山凹》在呈现这一段历史的时候,却并不是单纯的歌颂,而是以更加宏阔的总体性思想做指导,呈现了这一段历史的复杂性和多元性,也在一定程度上真实还原了中国改革开放的艰辛与伟大。总体性是卢卡奇强调的一种思想方法,他指出:“正统马克思主义并不意味着无批判地接受马克思研究的结果,它不是对这个或那个论点的信仰;也不是对某本‘圣’书的注解。恰恰相反,马克思主义问题中的正统仅仅是指方法。”([匈]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杜章智等译,商务印书馆1999年10月版,第49页)这种方法强调总体是各个具体的统一体,是历史的、社会的各个要素的辩证统一体。对任何具体的观察,都不能仅仅就个体本身,而应该将之放在社会历史的总体性关联之中。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可能就会被某个具体实践做误导。“辩证的总体观之所以重要,就表现在这里。因为一个人完全可能描述出一个历史事件的基本情况而不懂得该事件的真正性质以及它在历史总体中的作用,就是说,不懂得它是统一的历史过程的一部分。”([匈]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杜章智等译,商务印书馆1999年10月版,第62页)《三山凹》这部小说,是强调将观察对象、书写对象放在社会历史的总体性关联之中的,也正因为这样做,作家才在一定程度上还原了改革开放初期既生机勃勃又泥沙俱下的时代复杂性。今天我们回望中国80年代的改革开放,很容易因为今天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而对其进行概念化的表述。但是,真实的改革开放初期,却是充满了犹豫和混乱的。小说写出了柳大林推行新观念时遇到的巨大的阻力,更写出了改革开放初期搞活经济与损公肥私、投机倒把之间的莫名其妙的关联。小说中的白娃后来一度成为县里的重要商人,但是,白娃的第一桶金却是靠给陶主任等人行贿,然后承包路段获得的。白娃从事房地产行业赚取到的第一桶金,也是打了擦边球,占用了原本的基本农田而获得的,而且白娃还利用各级领导急于看到村民发展致富项目的心理,骗取了县财政200万扶持资金。不过,虽然白娃这样钻改革开放的空子,有这么多的污点,但是并没有影响他成为县里的重要商人,甚至他还因为给村子出资修路,而被大家视为善人。小说通过对白娃的描写,真实呈现了改革开放初期既生机勃勃又泥沙俱下的时代特质。正是改革开放,放开了很多政策限制,这些政策限制的放开,给社会经济流动带来了可能性,带来了社会发展的活力,但是,也留下了给白娃之流投机倒把的空间和漏洞。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当然不会有白娃之流投机倒把、损公肥私的空间,但是同样也不会有社会经济生机勃勃的发展。事实上,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说,白娃之类人的投机倒把,也正是改革开放故事的一部分,是改革开放统一历史过程的一部分。小说没有回避改革开放情况下出现的这类腐败现象,从而以更加宏阔、全面的视角呈现了中华民族这段历史的发展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讲到,“文艺工作者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发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这个中国故事,显然不仅仅是中国传统故事,传统风情,而更应该是高速发展中的当下中国的故事。毫无疑问,改革开放的故事,就是一场正在进行中的波澜壮阔的中国故事,在这个伟大的故事历程中,14亿人口解决了温饱问题,奔向小康生活。这不仅仅是中国的大事,也是人类史上的大事。《三山凹》以作家的敏感,以及丰富的生活阅历为基础,全方位呈现了在改革开放奔小康过程中,中国基层社会一步步的变革与进步,以文学的方式,给这个伟大的时代留下了独特的艺术影像。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喜剧》的启示

下一篇张宇和他的《推开众妙之门》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