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首页 > 文库 >详情

会呼吸的中国历史照片:这个虚拟摄影展带你穿越百年

作者:佚名     来源:艺术中国     时间:2022-08-29
65983

《拾光掠影:清末中国摄影师作品集珍》线上展览首页截图

绿树阴浓,楼影入画;华峰嶒峵,鹤迹凌云。近日,作为目前藏品数量最具规模、品质最佳的早期中国摄影私人藏珍,洛文希尔中国摄影收藏在线上推出首个中英双语精品虚拟展——《拾光掠影:清末中国摄影师作品集珍|Seizing Shadows: Rare Photographs by late Qing Dynasty Masters》,精选呈现了14件1870年代至1900年前后的先锋摄影作品。

本次展览精选的这14件摄影作品,均出自清末中国摄影大家之手,此前甚少展出或从未被数字化。本次在线虚拟展重点呈现饶有趣味的多媒体交互设计。活灵活现、引人入胜的复原动画让摄影原片的审美意趣重焕光彩,悉心制作的讲解视频及说明文字则将这些跨越150年而来的作品重置于中国王朝更迭下的艺术文化历史中。通过现代数码编辑技术的支持,使观者能更好地走进这些照片所定格的瞬间,体验并追寻十九世纪中国的旧人旧城与奇山异水。

此次线上展品包括晚清中国地域风光及人情物态摄影作品,以及为摄影师提供灵感的相关中国古代艺术图像。观者可在展品页面内自由缩放照片,进入百年前湿版火棉胶成像的世界。湿版火棉胶这一早期摄相法能细入毫芒地留存被摄对象的图像,对摄影师的技艺要求甚高,中国第一批本土摄影师大都苦习此法,此次线上展览中更有视频专门讲解这一摄相法从准备工作到印相结束的详细步骤。展览精选出来的这批摄影佳作,既能体现中国摄影史的发展,又与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学、戏曲及绘画等文化传统一脉相连。

此次展出的作品均来自洛文希尔中国摄影收藏,该收藏自建立之初迄今已历三十载,慧眼甄选自1850年代至1930年代摄影作品约14000张,其中以十九世纪作品居多。该收藏所搜集的早期中国摄影师作品由质至量都无可比拟,此次线上展览展出包括早期黎芳、梁时泰、裕勋龄等中国摄影大家及瑸纶影相、同兴画楼、雅真影相、宝记照相等十九世纪著名摄影工作室的传世佳作,所摄题材涉及文化艺术、湖光山色、楼台亭阁及市井烟火。

本次部分展品介绍:

梁时泰《李伯相真像》1870年代,蛋白印相,29 x 21厘米,洛文希尔收藏

梁时泰是十九世纪中国最重要的人像摄影师之一,这张肖像照恰如其分地展现了李中堂的肃肃威仪。李鸿章是第一位敏锐意识到摄像图像力量的中国政客,他积极地在国内外传播自己的肖像,也因此成为最早为人所知的中国统治阶层面孔。

黎芳《优伶》1870年代,蛋白印相,29 x 21厘米,洛文希尔收藏

此肖像同时展现了清末新旧两大文化艺术的交叠,黎芳是当时中国摄影的集大成者,他用摄影镜头所带来的新兴艺术语汇为传统京剧艺术作记。被誉为中国国粹的京剧拥有着超过两百年的发展史,而黎芳所拍摄的这张肖像则是最早的京剧照片之一。

雅真影相《女子抚琴像》1870年代,蛋白印相,11.5 x 6.5厘米,洛文希尔收藏

这张肖像是现已知最早的古琴照片之一,古琴自古备受文士推崇,是中国文人艺术发展史中不可或缺的礼乐元素,泠泠琴音蕴藉着中华民族的风雅灵性。这张摄于1870年代的照片定格了一位女子摆弄琴弦的瞬间,现已知仅此一张传世。

宝记照相《武汉黄鹤楼》1870年代,蛋白印相,21 x 29厘米,洛文希尔收藏

此楼自唐代起便因李白和崔颢为人传咏的诗歌而声名大噪,照片中的青天飞鹤乃是绘图师在底片上后期蚀刻而成,以呼应黄鹤楼的神话传说,这也是这张照片现存唯一一张添刻了飞鹤的版本。

黎芳《端午节》1870年代,蛋白印相,21 x 29厘米,洛文希尔收藏 

端午划龙舟这一传统可溯源至两千年前的战国时期,自唐宋以来,常有关于欢庆端午与龙舟赛的书画作品问世。活跃于清末的摄影师黎芳,则以当时新兴的摄影术来记录这一重要文化节庆,捕捉端午节的重头戏——龙舟出游的热闹场面。

《拾光掠影:清末中国摄影师作品集珍》线上展览荟集十九世纪中国摄影翘楚之作,每一张作品都是中国摄影艺术发展史上的璀璨星辰。摄影作品以其超越文字的力量,带领观者穿过时空的缝隙,如临其境地感受照片中的人物情绪、神游相中景致、亲历所摄事件,且能让观者领略作品中留存的时代气韵。此次展出的古版摄影作品重现了十九世纪中国的传奇美景,从古城建筑到民族面孔,自万里河山至紫禁红墙。世间百景,人生千态,洛文希尔中国摄影收藏俱秘敛珍藏。(注:本文图片由洛文希尔收藏提供并允惠使用)


(责任编辑:董方婷)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会呼吸的中国历史照片:这个虚拟摄影展带你穿越百年,作者:佚名,来源:艺术中国,来源地址:http://art.china.cn/txt/2022-08/27/content_42085197.htm)

上一篇在这座百岁博物馆,看“了不起”的石头

下一篇听,三千年青铜文化在回响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