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首页 > 文库 >详情

湖大柳肃:让古建筑“会说话”

作者:张星雨     来源:中国青年网     时间:2022-05-14
50097

  在湖南大学,想上建筑与规划学院教授柳肃的《中国古代建筑艺术》,选课和坐前排都要靠“抢”。这门课,是许多湖大学子的“梦中情课”。

  除了在校任教,柳肃还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建筑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委员会委员。

  2021年,这位已为古建筑修复保护事业奔走30余载的教授两度登上央视《百家讲坛》栏目,面向社会观众,妙趣横生地讲述中国古建筑的智慧与内涵。

  “让所有不懂建筑的人都能听懂”

  柳肃是我国恢复高考后的首批大学生。

  “其实我本科是学哲学的。”柳肃笑着说。本着对古建筑的满腔热爱,他转考建筑学研究生,40岁时,又应邀远赴日本鹿儿岛大学攻读建筑学博士。

  2021年年初,央视《百家讲坛》播出《如果古建筑会说话》第一季,这是栏目的一个全新尝试。

  栏目组通过学校联系柳肃,希望他能登台开讲。“他们选中了我,第一季就讲故宫主题,一方面是很高的荣耀,另一方面确实压力山大。”柳肃坦言。

  在央视平台讲解北京的皇家建筑,为什么要请一位湖南大学教授?这也许要从柳肃火爆全球的“MOOC”《中国古代建筑艺术》说起。

  多年来,每到开学选课,湖南大学的这门通识选修课,都会卷入激烈的“抢课大战”。“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这门课,内容比较通俗,我规定了建筑学专业的学生不许选,要把名额让出来。”尽管如此,课程的抢手程度依然大大超过了柳肃的预想,“听说,每次100个名额几分钟就抢完了。”

  柳肃深感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与喜爱,也看到其对于提高古建筑保护意识的深远意义,逐渐开始考虑进一步向社会大众普及,让更多人了解中国古建筑的重要价值。

  2014年,《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正式上线,这是湖南大学在该平台上线的首门课程。

  柳肃说:“很多人不是不喜欢古建筑,而是不知道它的价值和重要性。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能参与到古建筑的保护中来,但我希望大家都能有保护古建筑的意识。”

  带着这样的初衷,柳肃尽量减少晦涩的专业知识,将这门线上课程打造得更具文化性、艺术性和通俗性,让大众能真正走近和感受神秘而厚重的中国古建筑。

  该门课程受到广泛的认可与喜爱。2015年,在果壳网发布的“2015全球MOOC排行榜单”中,《中国古建筑艺术》在全球1800余门MOOC课程评比中跻身前十。次年评比在全球5000余门课程中进行,该门课程位列全球第三。

  柳肃认为,《百家讲坛》栏目组抛来“橄榄枝”,《中国古代建筑艺术》MOOC的火爆是一个重要原因。

  节目录制背后的艰辛

  在讲台上站了30多年的柳肃,讲起课来如数家珍,录制MOOC非常顺畅。然而,制作《百家讲坛》系列节目时,却遭遇了出乎意料的艰辛。

  “第一季原定在2020年播出是有历史意义的。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朝从南京迁都北京,2020年正好600周年,也是故宫建成600周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直到接近2020年年底,节目才能够重新开始制作,次年播出。

  《如果古建筑会说话》第一季的前8集内容,全部围绕故宫展开,每集40分钟左右,意味着每集需要准备约6000字的讲稿。

  对于笔耕不辍的柳肃来说,写出“差不多一本书”的内容来,其实并不算十足困难,难在“找故事”。

  什么样的故事适合穿插在节目内容中呢?

  首先,需要寻找来源可靠的故事,“宫斗剧”情节固然吸引人,但其真实性存疑,无法用于科普。其次,故事内容要贴合主题,古代帝王的史料虽多,但若想找出和建筑直接相关的内容,无疑需要查阅海量资料。

  柳肃坦言:“搜集故事,确实是我没有想到的‘巨大工程’。以往来听课的同学本身就是对建筑感兴趣的,很多时候讲故事反而占用宝贵的课堂时间,所以故事几乎都要临时去找。”

  在以往教学中,早已对专业课内容烂熟于胸的柳肃,课前只要简单列好提纲,课上便能滔滔不绝。

  在准备节目录制时,需要先将每一句话都写进文稿,连“大家好”之类的问候语也要包括在内。

  “中国古建筑我已经讲了30年,原本想着不会太费劲,但由于这几点原因,实际制作过程中,我确实打过退堂鼓。”柳肃说。

  除了字以万计的文稿,节目中所展示的图片,绝大部分都是由柳肃亲自拍摄。在填充每集文稿内容的同时,他还前往故宫、天坛等地进行实地补拍,以完善日常教学图片库的不足。

  正因这样的细致付出,《如果古建筑会说话》两季播出以来,好评如潮。每当在网络上看到相关评论时,柳肃总是会真诚地向网友们表示感谢。

  “我愿意上节目、图‘出名’,因为‘出名’以后,能让更多人关注到古建筑保护领域!”节目的成功,不仅是对其学识与讲授的肯定,更让柳肃距离实现“提高全社会的古建筑保护意识”这一目标,又迈进一大步。

  他是“古建筑的守护使”

  退休后的柳肃,一直投身于文物保护事业中。

  柳肃是岳麓书院首席顾问专家,长期参与岳麓书院古建筑的修复设计和保护工作,曾主持设计重修岳麓书院屈子祠。

  “岳麓书院游客比较多,日常修缮也相应较多。我差不多每周都要去一次,有时候隔一两天就要过去。”柳肃说,哪怕是地上换一块砖,都需要他到现场评审。

  2021年国庆小长假,经过两个多月全封闭式修缮的爱晚亭,以全新的面貌向慕名而来的众多游客亮相。

  在游客看来,爱晚亭的变化似乎只是重刷了油漆,为什么要进行长达两个月的修缮呢?

  古建筑的修缮与保护,并不是简单的“修房子”,而是需要遵循“原材料、原形制、原工艺、原做法”的原则进行修缮保护。

  “为了尽量保留古文物,要逐个仔细检查哪些构件已经腐烂损坏、哪些还可以继续用,更加耗时。”柳肃解释说,“即使是需要更换的构件,需要完全按照原样,不能在工厂流水线生产,这个就相当费功夫。”

  除了亲身实地开展文物保护工作,柳肃还经常利用自己的微博账号在网络上进行文保宣传,频频与网友、学生互动。

  殊不知,现在这样“时髦”的他,曾一度坚持不使用手机。他早年课上的学生都还有印象,“柳肃老师没有手机。”即使后来开始使用,也仅限于接打电话、收发短信。

  偶然一次,在几个朋友的“怂恿”下,柳肃开通了微博。“当时,我主要分享一些有关古建筑保护的内容,渐渐地有了一定反响,粉丝也多了起来。”柳肃回忆说,“在2012年长沙古城墙保卫事件中,我第一次感受到网络的强大力量。”

  柳肃为了缓解心情“顺手”写下的一条微博,收到铺天盖地的评论和转发,他在湖南卫视主持人汪涵的帮助下对话市长,打响了一场由媒体、专家和大众参与的全民古建筑“保卫战”。

  当时有媒体在报道时,称柳肃为“长沙梁思成”。柳肃却说:“我绝不敢和梁思成这样的一代名家相比,但我比梁思成幸运,当年他是孤军奋战,而我借助网络力量,一呼百应,得到无数媒体和网友的帮助。”

  长沙古城墙保护事件之后,柳肃仍坚持利用微博平台普及文物保护知识。2021年初,借助网络舆论力量,柳肃又一次力挽狂澜,成功保住原计划为城市建设“让步”的长沙天符宫。

  “由于文夕大火等原因,在长沙,真正保留下来的古建筑,已经凤毛麟角,拆除古建筑,实在令人痛心。”柳肃说。古建筑是一座城市鲜活的“历史档案”,而现代化开发建设,却让原本底蕴深厚的“城市档案”失去的越来越多。

  柳肃建议:“如果把天符宫修缮好,再现曾经鼎盛的天符宫庙会,这一定会成为网红长沙的又一新亮点。”

  在柳肃的“守护”下,越来越多的古建筑有了“会说话”的可能。在钢筋水泥的都市中,我们期待更多古建筑“穿越”厚重历史,“诉说”千年文化。


(责任编辑:董方婷)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湖大柳肃:让古建筑“会说话”,作者:张星雨,来源:中国青年网,来源地址:http://wenhua.youth.cn/whyw/./202205/t20220513_13689782.htm)

上一篇传习《诗经》文化,校园吟唱风雅颂

下一篇三星堆“萌宠家族”上新了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