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飨宴》是[意]但丁·阿利格耶里著作散文,是带有神学色彩的经院式理性专著。
《飨宴》是一部具有百科全书性质的著作。作者借铨释自己的一些诗歌,把各方面的知识通俗地介绍给读者,作为精神食粮,故名《飨宴》。原来计划写15篇论文,第一篇作为全书引言,其余14篇铨释14首诗,但只完成了4篇。
《飨宴》显示出但丁学识渊深,而且有独到的见解。值得注意的是书中关于“高贵”的观点。但丁认为“高贵”在于个人天性爱好美德,不在于家族门第,批判了封建等级观念和特权思想。
《飨宴》的重大意义在于强调理性,指出“去掉理性,人就不再成其为人,而只是有感觉的东西,即畜生而已”;认为真正使人高贵、接近于上帝的就是理性。这种观点闪现出人文主义思想的曙光。
《飨宴》受时代的局限,论述和推理完全是经院哲学的方式,但它是意大利第一部用俗语写的学术性著作,为后来的学者树立了光辉的典范。书中还盛赞意大利俗语,表达了对祖国语言的热爱。
人们对但丁的认识一般只局限在对《神曲》的观摩上,虽然将但丁推上世界文学大师之位的也是《神曲》,但其实但丁身上潜藏着无尽的才华,恩格斯曾将其称为“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而在西方关于诗学的界定中,诗”是不纯粹的,而是一个相关的模糊的多指的概念,所以我们才称他可以媲美于卢克莱修的哲学思辨,可以相似于歌德的多才多艺。在《飨宴》中,同样融杂了诗人人文主义的萌芽,以及中世纪的宗教色彩。在经院式的神学与理性的辨析中,带着百科全书性质的通俗解释,为读者铺陈了无尽的精神食粮,并且希望用此温厚的道德情操和兼容的知识储备,消融城邦与城邦之间的仇恨与干戈。这点在作者所引用的《圣经》中得到了体现:“我们的主啊,你的名字在普世何其美妙!为此,文章特意列举了理解作品含义的四层界面:字面的意义;譬喻的意义;道德的意义;奥妙的意义。并希望阅读者能够从中获取到真正的善与美的启迪,按照作者所指示的四个阅读层次,依次挖掘文章的所谓的真正内涵。文章的整体氛围显得相当融洽,笔意真纯,再加上对经典的旁征博引,不仅具备了坚定难撼的说服力,并且在一定意义上使文章文采斐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