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著 > 详情

月光

作者:保尔·魏尔伦

《月光》是诗集《游乐图》的卷首诗,是诗人第一首充分表现象征主义风格的抒情诗。写“月光”,实则是在月色朦胧的光晕中涂画着人的心灵的风景画,“月光”洗练着的乃是一个象征的世界。

收藏 分享

著作题解
相关著作
精彩片断
  《月光》是诗集《游乐图》的卷首诗,是诗人第一首充分表现象征主义风格的抒情诗。写“月光”,实则是在月色朦胧的光晕中涂画着人的心灵的风景画,“月光”洗练着的乃是一个象征的世界。法国另一位象征主义先驱波德莱尔曾提出象征主义诗歌的纲领——契合论,诗意地宣布了象征主义的世界观:
  “自然是一庙堂,圆柱皆有灵性,
  从中发出隐隐约约说话的音响。
  人漫步行经这片象征之林,
  它们凝视着人,流露熟识的目光。
  ………
  既然自然万物皆有灵性,于是象征主义强调诗人用洞察的眼光审视、感受、传达着宇宙万物间、人与自然间、精神与物质间的契合。而在卓有象征主义风格的诗作《月光》里,诗人引导我们将精神契入“忧伤、美丽、静寂”的月轮,倾听有灵性的月光流泻出的自然的、心灵的神秘信息。面对冷凝的月华,诗人仿如面对自己久慕的恋人;洞视幽丽的月轮,仿如洞视恋人幽妙的心灵秘处,于是他看到:“他的心灵是一幅绝妙的风景画”。而以下七行诗则是这幅风景画传递出的人的神秘心音:“假面和贝贾莫舞令人陶醉忘情,/舞蹈者跳啊,唱啊,弹着琵琶,/奇幻的面具下透出一丝凄清。”诗人把无声化作有声,无形化为有形,在可闻可视中让人捕捉无声无影的情波意绪,“月光”般表面的华丽掩不住内在的幽冷,带着假面陶醉,面具下却透出凄清,爱的心灵在努力唱啊,跳啊,然而唱也唱不去,跳也跳不脱的却始终是那份隐在的哀伤。“当欢舞者用‘小调’的音符,/歌唱爱的凯旋和生的吉详,/他们似乎不相信自己的幸福,/当他们的歌声溶入了月光——。”本来是“歌唱爱的凯旋和生的吉祥”,用的却是表现哀伤的旋律——“小调”,无疑歌舞升平中坠着一份沉沉的哀伤,而这哀伤的旋律溶入凄冷的月光,则构合成一副有声有色,然而声色俱凄俱哀的风景画,反照出心灵一片清苦的洼地。
  也许苦涩的风里有着最深的姿容,娇美一经忧郁点化更别有一番美韵。由此诗的第三节抒发了对月光,对被忧郁的美装点了的爱的深诚的爱感:“月光啊,忧伤,美丽,静寂,/照得小鸟在树丛中沉沉入梦,/照得那纤瘦的喷泉狂喜悲泣,/在大理石雕像之间腾向半空。”诗情以深沉摒弃浮浅,以神韵穿透表面,以玄秘克制噪动,给人以温婉与静谧,令紧张疲倦的神经松弛,如小鸟沉沉入梦;而这温婉静谧又唤起蛰伏的激情,撩拂起生命的颤栗。爱的敏感神经如“纤瘦的喷泉狂喜悲泣”激奋不已,亢动的激情从“大理石雕像”般静冷、凝固的理智中冲出“腾向半空”。物我神秘的交合中,生命燃烧起腾越的冲动,深沉的爱改造着生命。
  这首诗艺术上的独特之处是将诗、画、音乐融为一体,语言的符号不仅排列出美丽忧郁的诗情,并且幻变做绘画的色彩及音乐的旋律,共同谱写出心灵的画与歌,是爱的心灵的观照,更是生命感悟自然的绝唱。

夏陌2023-01-04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