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之死》(DantonsTod.1835)是一出取材于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剧,反映了毕希纳对于革命的看法。法国大革命取得初步胜利后,人民仍然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阶级敌人虎视眈眈,企图以饥饿为武器,推翻共和国。这时以罗伯斯比尔为代表的雅可宾党主张实行恐怖政策以保卫革命果实,而丹东却反对继续杀人。另外,丹东本人终日沉湎于花天酒地中,并不关心人民的生活。最后,罗伯斯比尔毅然下令逮捕了丹东和他的十二个同党。丹东在革命法庭上为自己辩护,口若悬河,但人民却呼喊道:“丹东有漂亮的衣服,丹东有漂亮的住宅……他和你们的妻子女儿一起睡觉。他过去同你们一样穷。”丹东最后被送上断头台,但廉法公正的罗伯斯比尔只靠恐怖政策也不能保卫革命。如果“面包问题”得不到解决,人民的生活得不到保障,革命只能走向反面。毕希纳在《丹东之死》中提出了革命的最根本的问题,期待着一场更高级的革命。这出戏把人民表现为历史的主人,因而超过了歌德的《哀格蒙特》和席勒的《华伦斯坦》。
夏陌2023-01-04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