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隐(833年—910年),原名罗横,字昭谏,杭州新城(今浙江杭州富阳)人,唐代文学家。
从唐大中十三年底进入京师开始,参加十多次进士试,全部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改名罗隐,隐居于九华山。光启三年,归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人称罗给事。后梁开平三年去世,时年七十七。
罗隐主要著作有《谗书》及《两同书》,前者对当时社会进行的揭露和批判相当深刻,有很强的战斗性;后者提出“仁政”,力图提炼出一套供天下人使用的“太平匡济术”。诗集有《甲乙集》,颇有讽刺现实之作,多用口语,在民间流传颇广。
时人将罗隐与前辈诗人温庭筠、李商隐合称“三オ子”,罗隐在晚唐众多出色的诗人群体中,历来被后世文史论家列为以白居易诗歌为创作典范的通俗派,亦称“香山体”诗派。罗隐的诗歌远承杜甫正视现实、直面人生的入世精神,近踪白居易通俗讽喻的创作思想,是晩唐一代名家风范。
王怡凡2023-01-04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