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把课堂还给学生

作者:蝈蝈     来源:未知     时间:2011-07-05
6915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成长的地方,成为孩子自由展现的地方,成为学生个性释放,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家园,一直是我们的理想。

法国教育学家斯普朗格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一直到精神生活运动的根。”德国教育家第斯多卡也曾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发、鼓励。”因此,教师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唯一主角的现象,应提倡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平等关系。

一、更新理念,追求高效。

我们的教育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一切适应学生发展、一切促进学生发展,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的快乐,让教师真切享受成功的喜悦。”我们认为新课程有效课堂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是师生舒展灵性的空间,是师生共创奇迹、探索世界的窗口,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是引发学生创造的导火索,充满阳光、学生温馨探索的乐园,是洋溢激情、学生愉悦生长的天堂。这种课堂民主、和谐、自由、开放,学生身、心、智、情、能等方面都将得到健康、和谐、全面的;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人、是发展的主人、创造的主人,我们提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的气息;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与挑战;把发展的主动性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在整个有效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矢志不渝的坚持“博爱和悦纳的原则,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原则,多元性、灵活性、多样性、开放性相结合的原则,超越与创新的原则。”

二、多维备课,实现高效。

 为实现教师备课的最优化和有效性,我们对教师备课进行了有效改革,坚持“四轻六重”原则:即在很大程度上割弃了原来抄写教参教案的内容,轻教案上有关教师的讲授、教学的预设、知识的传授、解题的技巧和训练等学科本位的教学设施和活动,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问题生成的预设,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注重知识与社会实践、现实生活的联系与运用,注重课程的整合与资源的开发。

为了确保学生把书读透;增添问题预设生成单,根据学生问题生成课的学情,填写新的教学足迹、整合班级生成的问题;增加备课附页,教师搜集有关本课的文字资料,图片、影像资料,背景、问题训练单等加入活页备课的课程文件夹内,为问题评价和问题拓展做好充分准备,切实让教师备课处处落在实处,充分体现备课的生活化、有效性,不做无用之举。

三、优化结构,落实细节。

我们调整课堂教学结构,在导入中抓住一个“趣”字来激发学生思维;在朗读中抓住一个“情”字来引导学生深入体验;在课堂中抓住一个“疑”字来突破难点;在学生自读品味中抓住一个“悟”字来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在练习中抓住一个“精”字来强化提高。

我们采用“听音乐、猜谜语、读画片、讲故事、背古诗、说成语、引名言警句、设置问题、营造情境”等方法来创设学习的气氛,引导学生学习的思路,提示学生学习的方法,迅速调动学生的感觉,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巧妙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为师生共同完成任务蓄势;我们采用“神入角色,心驻课文”的方法要求学生把自己当作冰心、当作亨特、当作盲孩子……去“亲临亲历”,“深入体会”,大声地,动情地,陶醉地朗读,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我们采用“每人每课提三个问题”的形式要求学生预习时提出三个问题,抄写在预习本上,在课堂上交流提问,让学生与书本零距离接触;我们采用“统一符号、圈点批注”的形式要求学生在预习课文、品味语言时找出喜欢的字词句段,用“我喜欢……因为……”的句式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我们采用“小测、听写、抄词”的形式抓字词的落实,我们还“删繁(难)就简(活)”增加一些让学生“亲临亲历”“感悟体验”“引发兴趣”“激活思维”的作业,让学生做有热情,做有乐趣,做有效用。如:学完《生命·生命》让学生进行幼小生命活动的观察,用一连串的动词,写出小生命的活动过程;学习《紫藤萝瀑布》时,让学生用问家长、查书或上网查资料等方式了解“十年动乱”“文革”“极左思潮”“宁要社会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等词的含义,直接感知此文的写作背景;学习诗歌《理想》时,让学生查找有关理想与人生的故事。学生查到“瓦特发明蒸汽机”“莱特兄弟发明飞机”“周恩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勾践灭吴”“破釜沉舟”等故事,深入感受“人类有了理想,使世界不断向前发展,你我有了理想,所以能向着既定的目标不断努力”的主旨;学习第三单元春夏秋冬和古代诗歌的课文,要求学生查找有关四季的成语、俗语、古诗,并为课文做画,课外查找剪贴描写四季景象的美文,用“我喜欢……因为……”的句式造句,将句子制成卡片张贴在板报上,并把这句话扩写成300字左右的描写性文章;学习《看云识天气》,要求学生四人一组利用早读和放学时间观察云像的形态变化、色彩变化,推断天气的情况,每天预报天气;学习《绿色蝈蝈》时,布置学生饲养一个小生物:小猫、小狗、小金鱼、小乌龟或者豆芽、水仙花……观察小动物的行为、动作、饮食情况、生活习性,观察植物的形态变化,颜色变化,每天写一段观察日记,一周后做观察报告;学习《诗两首》时,让学生写歌颂母爱,抒写真情的诗歌;学习童话、寓言,让学生编写童话、寓言故事;学习《化石吟》时,让学生写想象作文“我与хх(某一古生物生物)的故事”;学习《月亮上的足迹》时,让全班同学写《我在月球上的一天》科幻故事接龙……

四、还给学生,成为主人。

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上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的学习态度要由“供应式”向“超市式”的转变,充分发挥在知识学习中的自主选择性,学习要从哪些学习材料中学习,学习什么,要自己有主意、自己做主,这一转变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的习惯;教师由“注入式”向“发动式”的转变,教师在课堂上要“相信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不能唱独角戏,要由“讲”到“动”,使课堂成了“快乐享受的地方,不是被动接受、枯燥无味的看守所”,要打造“艺术课堂”,让学生“享受快乐”;课堂内容由“纯知识型”向“能力、情感、价值观”转变,课堂学习要由知识生成能力,由知识生发情感,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当学生的主体地位被确立的时候,当学生的主体作用被充分发挥的时候,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会被完全的激发和释放出来。

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上要求学生真正在动的过程中得到提高,而不仅仅是表面上的热闹。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只有先学,有一定的基础在课堂上才可能有话可说、有据可论。只有充分预习,才会有丰富多彩的课堂展示,才会使的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有意义。学生的预习实际上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的自学,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任务、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方式,学生用双色笔作预习笔记,在规定的课堂时间内完成。预习环节是学生通过自学或小组内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通过学生对文本的挖掘、思想内涵的体验,形成自己的作品:一题多解,不同角度、侧面观察分析问题;感悟情思,形成自己的观点;写诗作词,用歌曲、相声、小品、舞蹈、图画等个性化的手段表达自己的学习收获。经过充分的预习,学生才能成为真正的主人。

五、搭建平台,追求高效。

 学生的成长是人格的不断健全、心智的不断发展、体魄的不断增强、情感的不断丰富的过程。我们关注生命、尊重人性、丰富人情、讲究人道,让班级和校园充满生活化和生命化气息。班级文化丰富多彩而又各具特色,学生精美作品张贴有序,绿草红花点缀其间。整个教室充满了浓郁的文化气息和勃勃的生命活力。我们为三至六年级共20个教学班级全部定做了精美且实用的学生档案橱和图书架,为每位学生建立了成长档案;学生每人从家里带来至少15本课外书,并从学校图书室借取一部分,相互交流阅读,每学期一轮换;为了配合有效课堂教学,学校为三至六年级共12个教学班全部配置了47寸高清晰液晶超薄电视、数码视频展台、微机和多媒体操作台,并与英特网链接,在全市小学率先实现班级教学多媒体化,课堂上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把学生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途径呈现在全体学生面前,以备大家共同讨论研究,学生在课堂上直接进入网络世界,极大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六、教师让出来,学生动起来。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放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究。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打印问题训练单,分发到各小组,自主选择学习任务。小组选择任务后,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形成自己或小组最佳解答方案。如《九寨沟》一课,小组研读目标:课文怎样从自然风光、异兽珍禽来介绍九寨沟美景的?充分让小组选择喜欢的一处风景,说、谈、演、写、读、画。

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圈点,勾画,摘录,自己阅读,互相协作,大胆交流,获得体验,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探索的天空。学生不再是木讷的、让别人牵着走的,而是带着探究的好奇、伴着成功的喜悦学习的,这样的课堂怎能不高效!

学生在探究交流后形成自己或小组最佳解答方案,可以用读、说、写、演等形式汇报,不再是腰板挺直、端坐一方,而是或站立、或趴、或蹲,也可走动视察其他小组情况,这样,学生的理解、掌握、体会,更深、更透、更快。“我认为”、“我的方法更简单”、“你的看法有道理,但不够完善”、“我认为他有一个小小的失误……我来帮他补充一下”、“你说的不对”……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把个性特长发挥得淋漓尽致。拓展延伸和积累运用环节,重在知识的链接与拓展,补充一些相关的资料,拓展、演绎、提升。

 在这种宽松的氛围,课堂上教师不再高高的站在讲台上讲,而是走到学生中间,俯下身子倾听并适时与学生交流,这样学生就感觉到师生的平等,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那些程度较差的学生很大程度上消除了紧张心理,渐渐充满了了自信,这样为学生自主学习扫平了学生心理上的障碍。课堂上凡是学生能读的,就让学生读;凡是学生能说的就让学生说;凡是学生能写的就让学生写;凡是学生能想的就让学生想;凡是学生能讨论的就让学生讨论;凡是学生能做的就让学生做。教师不是把水果摘下来、洗好削好送给学生吃,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摘他所喜欢的苹果、香蕉……,各取所的,交流不同感受和收获,真正还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教师真正做好学生学习过程的策划者、组织者、合作者、学习资源的提供着的角色。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蝈蝈,来源:未知,来源地址:)

上一篇高中语文学科易混淆术语例析

下一篇小二郎为什么喜欢上学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