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读作文有遗憾 "好词佳句"怎敌"真情实感"?

作者:全息网编辑     来源:未知     时间:2012-06-01
6687
       读到学生的好作文,总能一扫批改的倦怠,沉浸在一个语文老师特有的幸福里。看着一届届学子掌握了表达的本领,常让自己深感欣慰,但隐约间,又有些遗憾……尤其是不久前,读到了一篇日本小学生的获奖作文。

      《我和爸爸的便当盒》是一篇获得日本“朝日学生新闻社”第四届作文比赛最优秀奖的作文,作者是日本广岛市立中岛小学校一年级学生片山悠贵德。这次作文比赛的主题是“感谢”。(原文附后)

      读完作文,我的心就像悠面对爸爸那个便当盒一样——“怦怦直跳”。那种久违的“特别”,让我读了一遍又一遍。我拿给同事看,读给学生听……没有人不为之动容。

      眨眼间,这篇作文就在微博转发3万多次,网友们纷纷向这份童真和朴素表示了敬意,同时也陷入了反思:为什么我们身边不见这样的作文?

      看看我们身边的情形——孩子们都被和年龄不相称的“匆忙”笼罩着:一起床就进入“战备状态”,风风火火地赶去学校,一节一节地上课,课间午间赶订正,放学了赶作业。双休日也不闲着,家长当起“车夫”,继续“赶场”。

      高强度的学习负担,挤走了孩子“心灵成长”的空间:有时间保证课外阅读吗?有机会和同伴一起玩耍吗?有心情和爸爸妈妈聊天吗?……雪上加霜的,还有家庭教育的“营养不足”。有些家长出于“补偿”心态,认为孩子学习上辛苦,要在物质上给予弥补,殊不知一味满足扼杀了孩子的善心。有些家长无原则地“宝贝”,或是在生活上事事包办,剥夺实践机会,造成孩子畏难懦弱;或是遭遇了一小点挫折,不对孩子引导开解,自己先“猴急”得不成体统……在这多重“压迫”下,成长必须的磨砺被“掠夺”得一干二净,孩子的精神世界失去了“发育”的土壤。这样的孩子,怎么会有能力感悟生活、发现美好呢?

      “我的筷子碰到便当盒的时候,发出了很好听的声音。”

      “他油炸的天妇罗,是世界上最好吃的。”

      “吃完之后觉得自己就像爸爸一样,变得又强大又温和,变得很想见到爸爸。”……

       浑然天成的细腻丰富,前提是自己的“捕捉领悟”。前段时间我在班里指导学生写作《同学之间》,有个男生怎么也找不到素材。最终,选了“借书”一事,围绕着“自己不肯借,别人偏要借”的冲突写了一通自己的抱怨。这样的作文,折射出的不是“写作”的薄弱,而是“做人”的缺陷。

      “文如其人”——好作文的背后,藏着的是一颗纯粹非凡的心啊……

      作文的指导和评价,离不开关注“语言质量”:“规范准确”、“通顺流畅”、“精当严谨”都是一种“质量”……当然,语言的“优美”也在其中。如果我们“狭隘”到只看见一个“优美”,就会把孩子开阔的视野窄化到所谓“好词佳句”这一个焦点上。买《好词好句好段》之类的工具书背诵,日常阅读只锁定一些短小的“美文”,成人的评价也一次次让孩子感觉到似乎只有“四字词语”和“修辞手法”才可以得到肯定……

      近几年,我多次带完毕业班后回到中年级重新接班,看到学生作文,让我头疼的从来不是缺少点缀,而是文气不畅。比如“就”、“还”、“了”、“却”滥用、“突然”、“竟然”不分、关联词前后不搭……更多的,是在句群的表达上不清晰没条理,语句衔接内在逻辑杂乱无章。这样的作文,即便有了亮眼的“好词佳句”,也淹没在了通篇的语病里。

      提高语言的表现力,难道只有“好词佳句”这一条路吗?我们眼里,怎么可以只看到这唯一的“质量”呢?翻开屠格涅夫的《麻雀》、都德的《最后一课》……这些大师作品里,又有多少好词佳句呢?何况,任何好词佳句,只有在原作的语境中才能发出闪耀的光辉。孤立机械的积累,只能把孩子引入“急功近利”和“形式主义”的歧途。

      悠的作文能够在3万3千多篇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再次印证了由内迸发的“真情实感”是写作的灵魂,具有激荡人心的巨大能量。忽略了“真实”,越多的干预,就结出越多的“畸形”。更严重的,是遏制了孩子去体会表达自我的“终极快乐”。

      写作自然不轻松,但是能够通过自己的思考,运用自己的文字,来表达自己的看法,抒发自己的感受,它仍然是一件可以带给人满足感的事情——唯有“自己的”,才会带来快乐。如果小小的孩子要费尽心机的不是去表达自己,而是迎合成人世界的口味,剩下的就只有乏味和痛苦了。

      最近,班里的学生正在写作《小宠物》一文。许多同学选择了“鱼”作为写作对象,我很欣喜地看到他们的表达各具特色:小滢把家里的两条金鱼看成“公主”和“王子”,形容它们一起游的样子“像是在跳整齐的交谊舞”。一看就猜得出,作者是个有着浪漫情怀的甜蜜女生。同写吃食,小宇家的金鱼就像“乖乖的小学生”,从来不喜欢“你争我抢”。小洋的地图鱼就不同了,向来都是“一拥而上”,甚至“一张嘴就是好几粒”,害得同在鱼缸里的发财鱼永远只能吃“剩饭剩菜”。小哲写曾经养过的凤尾鱼。他特意用了一节交代小鱼被野猫“杀害”的不幸结局。结尾处,他没有提及这段经历给自己带来的美好回忆,而是忧伤地写到“从此,我再也不想养鱼了。”……

      我想,如果能够有一份磨砺去启迪,一种博大去引导,一双慧眼去发现……这种让心“怦怦然”的力量,一样也会在我们的身边“喷薄而出”!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全息网编辑,来源:未知,来源地址:)

上一篇2012年云南省公务员考试成绩29日开始查询

下一篇如何进行语文知识和技能的整合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