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用语文的方式学语文,实现文本与设计的对接

作者:全息网编辑     来源:未知     时间:2012-05-15
5632

一、走入文本,全面解读

 

单元:《西门豹》是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第二篇课文,以“生动有趣的故事”组元的。本组课文有《古诗两首》、民间传说《西门豹》、神话故事《女娲补天》《夸父追日》,四篇课文以不同的体裁从不同的侧面来展示我国古代人民神奇的想象力。本单元要借四篇课文,除了识字写字,培养朗读能力,受到情感熏陶、思维训练外,还要激发学生由课内到课外,主动阅读更多的神话、传奇故事,拓宽视野,感受故事的魅力;学着复述故事创造性讲故事演故事,内化语言,积累语言。

 

体裁:《西门豹》是一篇民间传说故事。中国民间传说是中国民间口头叙事文学,是世世代代传承的传统文化,它题材多样,涉及内容广泛。有人物传说、史事传说、地方风物传说、鬼神传说等。由于在流传过程中提炼加工,民间传说往往具有传奇的特色,故事情节既与人间现实有直接的联系,其发展又合乎生活的内在逻辑,同时,通过偶然、巧合、夸张、超人间的情节来引起故事的发展,从而使真实情景和奇情异事达到了有机的统一,既富于生活气息,又离奇动人,此为民间传说的创作特色。比如《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等,教材还安排了自读课文《除三害》,教学中可以推荐阅读。由于文体的特点,西门豹的睿智似乎有了一些传奇的色彩,深受学生的喜欢。

 

主人公:西门豹也是历史真人,从《史记·滑稽列传》中便可见其记载。西门豹是中国战国时期魏国人,魏文侯时任邺令,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水利家,曾立下赫赫战功。由于西门豹治邺有方,深受人民爱戴,后人修祠建庙,以为祭祀。太史公司马迁曾对西门豹有高度评价,他在《史记》中说:“故西门豹为邺令,名闻天下,泽流后世,无绝已时,几可谓非贤大夫哉!”《史记》中还记载了《西门豹罢官》的故事,从另一个角度看出西门豹的机智聪慧、能言善辩。如果教学得闲,还可以给学生讲一讲这个小故事:

 

西门豹初任邺地的县官时,为官清廉,终日勤勉,嫉恶如仇,刚正不阿,深得民心,不过他对魏文侯的左右亲信从不去巴结讨好,所以这伙人怀恨在心,便勾结起来,说了西门豹的许多坏话。年底,西门豹向魏文侯作述职报告后,政绩突出的他本应受嘉奖,却被收去了官印,魏文侯罢了他的官。

 

西门豹心里明白自己被罢官的原因,便向魏文侯请求说:“过去的一年里,我缺乏做官的经验,现在我已经开窍了,请允许我再干一年,如治理不当,甘愿受死。”魏文侯答应了西门豹,又将官印给了他。西门豹回到任所后,开始疏于实事,而去极力巴结魏文侯的左右。又一年过去了,他照例去述职,虽然政绩比上年大为下降,可魏文侯却称赞有加,奖赏丰厚。这时,西门豹严肃地对魏文侯说:“去年我为您和百姓为官有政绩,您却收缴了我的官印。如今我因为注重亲近您的左右,所以印象好,您就对我大加礼遇,可实际功劳大不如过去。这种赏罚不明的官我不想再做下去了。”说完,西门豹把官印交给魏文侯便走。魏文侯醒悟过来,连忙对西门豹表示歉意说:“过去我对你不了解,有偏见。今天我对你加深了认识,希望你继续做官,为国效力。”

 

文路:课文叙述了西门豹治邺的事迹,思路清晰,如果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可分为三个阶段:调查→除害→开渠。如果按照故事情节发展变化,可分为:故事发生(邺地田园荒芜、人烟稀少)→故事发展(调查原因、掌握证据)→故事高潮(严办首犯、为民除害)→故事结局(兴修水利、改变面貌)。

 

关键:西门豹一步步地揭穿骗局、惩治巫婆和官绅头子的办法,究竟妙在哪里呢?

 

巧妙之一,区别对待。西门豹在对待巫婆、官绅头子是严惩,而对待众官绅则是警示,给了官绅改过自新的机会。

 

巧妙之二,一举多得。既彻底被制服了官绅们,又达到了破除迷信,教育老百姓的目的。

 

巧妙之三,将计就计,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巫婆以迷信──给河伯娶媳妇为由愚弄祸害百姓,西门豹也以“麻烦”巫婆向河伯通报情况为借口,将巫婆和官绅头子投进漳河,用他们的办法惩治他们。

 

巧妙之四,不动声色。西门豹安排周密:当西门豹从老大爷那里了解到真实情况后,他并没有马上揭穿事情的真相,也没有立刻采取措施,反而说:“这样说来,河伯还真灵啊。下一回他娶媳妇,请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这一番话,表面看来仿佛是西门豹对巫婆、官绅给河伯娶媳妇一事表示赞同,而实际上西门豹此时早已识破巫婆、官绅愚弄百姓、骗取钱财的那一套,并且想好了将计就计、揭穿骗局的一整套方案。在婚礼上,西门豹先说“把新娘领来让我看看”,这样一方面可以以姑娘不漂亮、河伯不满意为由先救下姑娘。然后假装客客气气,“请”君入瓮。

 

在这一连串的过程中,西门豹胸有成竹、不露声色地惩治了恶人、教育了百姓、破除了迷信,表现了他的过人的智慧和谋略。

 

课文大量运用人物对话,展开情节,表现人物。从课文第一部分可看出西门豹是一个善于调查研究的人,从课文的主要部分可看出西门豹是一个有智慧、讲策略的人。所以,要在情节的推动中逐渐地丰满人物应该是本课的基本教学思路。

 

问题:通过对文本体裁、结构、语言及整组单元的认识,确定本课的重难点为──体会西门豹是如何巧妙破除迷信的,办法究竟妙在哪里?

 

那么,该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引导学习,让文本与课堂找到锲合点?

 

二、立足语言,寻找对接,以读代讲,突破难点

 

文章的第二部分故事性强,集中表现了西门豹的足智多谋和从容淡定。以第二部分为例,多数教师会抓住西门豹的语言体会其话中有话,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但是,教学往往容易纠缠于一句又一句的语言中难以自拔。如何能够从整体入手,自然而然地引导学生体会到办法之巧呢?一位教师这样处理11──15自然段的:

 

一读:整体把握,明了结果。

西门豹的办法成功了吗?从哪儿看出成功了?

设计意图:此设计亦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原则,即便是课文的一部分,依然要引导学生在一读时有整体的把握,培养提取信息的能力。

二读:层层剥笋,体会办法之妙。

一)理清11段段落结构,指导复述。

 

1.指名读11段:梳理:这一段前半部是救新娘,后半部是惩治巫婆。

 

2.读惩治部分。发现段落结构:一说一做。

 

3.复述指导:西门豹说:“说完,。

 

二)引导发现12段构段,自练复述。

 

1.指名读12段,发现相同的构段:一说一做。

 

2.学生自己练习复述。

 

三)对比阅读,体会一妙。

 

1.指名读1314段:发现了什么?

 

(惩治官绅时,与惩治巫婆和官绅头子不一样。西门豹没有投进漳河里。他还等了一会儿呢。)

 

2.将西门豹的语言找出来读一读。联系着想一想,他为什么不一样对待呢?(揭示妙处一:区别对待,给以警示)

 

四)细读官绅描写,体会二妙。

 

1.找找课文中描写官绅的句子,画下来。交流:抓住“提心吊胆”“面如土色”“磕头求饶”等句子体会。理解词语,想象官绅的样子;依词猜想“求饶”时,会说些什么?老百姓明白了什么?

 

(由此得出:妙处2:借官绅之口教育百姓:既让百姓知道了真相,也让官绅知道了错误,一举两得!)

 

五)以编课本剧为由,指导读好人物语言,体会妙处。

 

1.指导读西门豹的语气,体会妙处3:假装客气,不动声色。

 

妙处4: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设计意图:

 

为突破教学难点,体会西门豹办法之巧妙:

 

一剥:将结构和复述结合,使复述同时有法;

 

二剥:将阅读和发现统一,在读中发现不同,使一妙自现;

 

三剥:借词语还原画面,二妙水到渠成;

 

四剥:以编课本剧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着重指导人物语言的模拟,方法之巧妙学生自得。

三读:整体回顾,提升认识

魏王要给西门豹一旨嘉奖令:

 

西门豹做邺令以来,(惩治巫风、破除迷信)(开渠灌溉),治理有方,百姓称赞──()的人

 

特此嘉奖

设计意图:通过嘉奖令这一形式,对西门豹进行了总结,提升了认识,同时也是对西门豹事迹的概括。

 

 

这位教师的处理举重若轻,关键在于深入到文本的深处,发现了语言的密码,从而找到了文本与设计的最佳切入点。同时,站在了教阅读的角度,将学习的权利交给了学生,引导学生在读中发现了文章1112段的构段方式,同时发现1314段与其写法上的不同,从而打开了文本的入口。正如叶老所言: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时,几乎没有多么拔高的问题,紧紧抓住了课文中的语言──从结构中发现、从词语中发现、从语言中发现,引导学生经历了这样的一个曼妙的过程!学生是从熟悉的文字中发现了陌生的内容,这样恰到好处的“熟悉中的陌生”恰恰为课堂注入了鲜活,成就了课堂的精彩!

 

有一句话概括得精辟:抓住了语言文字就抓住了语文教学的根;抓住了读就抓住了语文教学的根本途径。寻找文本与设计的对接点,其基础在于对文本的深入解读,其关键在于要紧紧围绕语言文字,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读明白,而不是教师讲明白。一句话,“用语文的方式教语文”!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全息网编辑,来源:未知,来源地址:)

上一篇湖北一中学校长周朴华称:高考考试大纲应取消

下一篇关于编制201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的通知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