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对部分教师初一语文教学困惑的分析与思考

作者:[标签:作者]     来源:[标签:出处]     时间:2010-07-07
7767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了解到部分初一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存在以下困惑:
1、自读课本如何处理,是否需要挑重点篇目讲解?字词知识做何要求?
2、关于教材中“名著导读”部分提到的《爱的教育》、《繁星•春水》、《伊索寓言》本学期是否完全掌握?
3、课后没要求背诵的课文是否背 ?
4、修辞方法比喻和拟人的具体区别需要讲到何种程度?
5、初一阶段文言虚词原则不涉及,但某些重点词:而、以、乎等如何处理?
6、课下注解中关于作者的知识,如籍贯,身份需要记否?
7、学生在小学时字词训练到什么程度?乍一进初中,哪些是该了解的,哪些是该掌握的,没有尺度。
对上述问题的分析与思考:
一、为应试而教的观念亟待更新。
问题1——6就充分反映了这一问题。多少年来老师们总是习惯于考什么就教什么,怎么考就怎么教。很少有人深入研究学习《大纲》(现称《课标》)。教材处理到什么程度?知识掌握到什么程度?依据什么?《课标》!《课标》体现的是国家对课程的基本要求,是编写教材的依据、是实施教学的依据、是考试命题的依据。如果仅是因这次考试出现了这个知识点,那次考试没出现这个知识点来决定教学的取舍,那永远都会处于被动、尴尬的局面。
问题1——6只要认真看看《课标》的有关要求、想想我区语文的教改导向就会迎刃而解。问题1——3反映的是阅读教学的问题。问题2:关于教材中“名著导读”部分提到的《爱的教育》、《繁星。春水》、《伊索寓言》本学期是否完全掌握?”——我们先看《课标》,关于“阅读教学的目标之一: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三年),每学年阅读2——3部名著”;在“教学建议”部分对阅读教学的建议之一是:“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再看我区的要求:自2000年我们搞“大语文。主体性”教改,就提出“大阅读的要求”,每星期开两节大阅读课,做不少于500字的好词佳句摘抄或心得体会;每学期阅读2部名著、课外阅读量不少于50万字,并在期中期末考试中进行检查,以督促落实。现在新教材以“导读”的形式将《课标》的要求具体化,也为我们的大阅读提供了具体的指导,作为语文教师怎么能视而不见,或还犹豫:“做不做要求,去不去落实?”。在这方面古寨中学开展“课外阅读考级及展示活动”促名著阅读的落实的做法,已为这些还在“犹豫”“困惑”的老师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问题1、“自读课本如何处理,是否需要挑重点篇目讲解?字词知识做何要求?”3、“课后没要求背诵的课文是否背?如《秋魂》书上没要求背,但考过默写(一个句子)。”这两个问题涉及到各个年级,《自读课本》多少年来各年级都有,是大阅读课、课外阅读的主要内容;考察学生佳句(语言)的积累,岂但是课本中没要求背的课文,还考察课外阅读积累的情况,目的是丰富语言,培养语感,落实阅读的实效性。教师之所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反映了其教材观依然是陈旧的:教教材。《课标》在“教学建议”第一条中明确提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树立新的教材观:用教材教。不做教材被动的执行者而要做创造性的使用者、开发者。在全员培训时,讲到"如何创造性用教材这个问题”我们还以塔山中学郭清波老师为例:她在教第二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短文两篇《敬畏生命》、《热爱生命》时,发现后者作为文艺复兴时期法国思想家蒙田的作品,对初一的学生而言距离太远,理解起来很抽象。而自读课本中赵泽华的《欣赏生命》与蒙田的文章表达的是同样的主题,但语言亲切可感,娓娓而谈,很适合初一学生阅读,于是就把《欣赏生命》拿到课堂讲读,在此基础上再自读《热爱生命》,教师稍加点拨,学生很快就理解了。这样处理教材,教学效果非常好。实践中,一些老师甚至把《读者》等报刊杂志上的精美时文、影视剧中精彩对白拿到课堂师生共赏析。这才是“教书活,活教书”。因此不论是《自读课本》还是课外语文学习资源的开发,有的视之为额外负担,有的信手拈来,游刃有余。运用之妙,全在于教师的理念与素质。任何先进的理念,教师内化不到行为上,都是空口号。内化靠悟性、靠素质。
问题4“修辞方法比喻和拟人的具体区别需要讲到何种程度?”问题6“课下注解中关于作者的知识,如籍贯,身份需要记否?”《课标》第12页中清楚写着“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问题5“初一阶段文言虚词原则不涉及,但某些重点词:而、以、乎等如何处理?”《课标》关于文言文的阅读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考试评价的“重点在于学生记诵积累的情况。”记诵的前提是理解,要理解就得扫除字词障碍。对初一学生来说,刚接触文言文,虚词是难点,是理解一篇文言文的关键,怎么能说“原则不涉及”?应结合具体语境重点讲解,随着学习篇目的增多还应逐步引导比较总结这方面的最基本的知识规律,以利于学生进行文言文知识的建构,最终形成迁移能力。
反思:
1、任何先进的理念,教师内化不到行为上,都是空口号。从理念到实践的转化不是一次培训、两次讲座就能实现的,要经过一个艰难的反复的转化历程,而这其中培训、教研活动是载体,教师个人反思、自悟起着很关键的作用。
2、对教师进行新课标的培训应从问题出发,而不应从理论到理论。应大力倡导案例式、反思式培训。
二、对小学段的学习内容、学习要求不了解,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基础不清楚,做不好教学衔接。
问题7:“学生在小学时没有进行系统的字词训练,乍一进初中,哪些是该了解的,哪些是该掌握的,没有尺度。”就反映出这方面的问题。
建议:初一教师应通读小学教材,听听小学的课,初三初四教师要通读高中语文教材,今后暑期业务考试要逐步涉及小学、高中教材的有关内容,以利于加强中小学教学衔接。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标签:作者],来源:[标签:出处],来源地址:)

上一篇来自“高原期”的呼唤

下一篇从教师的课堂点评看语文教师的素养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