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多角度解读文学作品的策略

作者:[标签:作者]     来源:[标签:出处]     时间:2010-07-07
8089
在日常教学中,我从多个角度进行了文学文本的解读尝试。本文着重分析人性批评角度的解读策略,兼顾其他几种策略。
一、意会
发掘记叙类文章中的感人处,引起学生的共鸣,使学生心领神会,产生“独特的体验”,以怡情悦性。
二、联想、想象
细究写景状物类文章的描写角度、描写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联想、想象,使学生领略作品中的佳景。因为“善于联想,有助于从多角度、多方位思考问题,有助于求异思维的发展”。叶圣陶先生也说过:“我们鉴赏文艺,最大的目的无非是接受美感的体验,得到人生的受用。要达到这个目的,不能够拘泥于文字。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才能够通过文字,达到这个目的。”如《济南的冬天》,可以引领学生去想象薄雪“微微露出点粉色”的羞容——那是怎样的一种娇羞;去想象“也不忍得冻上”的水藻的心肠——那是怎样的一种和善;去想象“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的长枝的垂柳——那是怎样的一种柔媚!
三、意向化
意向化即哲理化,运用抽象、概括、升华等方法探讨文中的哲理性。这对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有莫大的益处,使懵懂不明的豁然开朗,使意志力薄弱的坚强起来,使存心违纪者遵规守法,具有借鉴、教育、熏陶之功用。
四、解开悬念
文中有悬念,先要找到作者巧设的悬念,再弄清悬念是怎样解决的,这样就能很清晰地理清作品的脉络,鲜明地感受人物形象,理解文章的中心。例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鲁提辖为什么要先消遣郑屠?这一处是悬念。上课时抓住这一点让学生去思考,就能概括出鲁提辖粗中有细、勇而有谋的性格特点:鲁提辖想打掉郑屠的威风,消耗其体力,激起其怒气,从而有理有节地整治他。
五、填补空白
善于挖掘、补充作品中的空白,使之成为“有意味的形式”,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解读文本。如解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一文,当赫耳墨斯得知宙斯和赫拉的雕像都很便宜时,他笑了。这时,就可以引导学生去体会、揣摩他此时的笑是怎样的一种笑,体现了他当时怎样的心理。此时他想的是:宙斯的雕像才值一个银元,赫拉的不会贵多少,比起我的可就差远了!由此可知,他当时的笑是“傲然的笑”“得意的笑”,与后文的结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有强烈的讽刺效果。还是这篇寓言,在结尾作者故意制造了作品的不完整,不直接说出赫耳墨斯听到雕像者回答后的反应,这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例如赫耳墨斯可以是尴尬万分,可以是目瞪口呆,可以是先羞愧后又高兴(因为他学到了谦虚,不一味地自高自大),可以是怏怏而回……这样可以让人感受到艺术的魅力,感受到残缺的维纳斯般的美。
六、人性批评
当前提倡尊重学生个性,促进情感健康发展,引导学生解读文本应“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进行阅读反思和批判,以提高阅读质量”。例如《皇帝的新装》一文,有的教参认为主题是“无情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的丑恶,讽刺了皇帝和大臣们的虚伪、愚蠢和自欺欺人”。但这只是从社会学角度强调了它的政治批判性,其实还可以从人性批评的角度解读。作者在鞭挞了皇帝、大臣的丑行后,又善意地嘲讽了普通老百姓的虚伪,即贪慕虚荣是人类普遍存在的性格弱点,不独“统治阶级”有,“被统治阶级”也有。这样的解读更符合学生的阅读心理,或者说丰富了阅读。
当然,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对文本的基本含意的理解上,即要尊重作者的本意,切不可舍本逐末,脱离文本胡乱解读。
总之,教师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这些策略于阅读实践,展开多重对话,从而提高阅读能力和阅读质量,并最终提高语文素养。
(作者单位:江西南康三中)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标签:作者],来源:[标签:出处],来源地址:)

上一篇语文教学,需要做些什么

下一篇如何使初一新生尽快适应中学生活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