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评价——指导朗读的“金手指”

作者:[标签:作者]     来源:[标签:出处]     时间:2010-07-07
8320
语文教学的一个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感,而朗读是其中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许多年来,我们一直在找寻指导朗读的方法。学生的朗读逐渐走出了机械的模仿,走出了技巧堆砌的训练,开始融入自己的感悟和真情。这其中,评价的作用功不可没。本文试对几个教学案例进行对比,以朗读评价语的利弊分析这一“微型”领域,来窥探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朗读教学,力求举一反三,抛砖引玉,以窥一斑见全豹的姿态去对朗读教学的改进作些思考。
一、变提示为启发,开启学生的朗读智慧
用启发式评价,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知识与经验的不足,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启发、引导,使学生茅塞顿开,能够自主感悟、体验文本,并在这一过程中学会阅读的方法和技巧,达到知识的彼岸。
如在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指导学生读“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这一句——
起初,学生读的时候,语速轻快,没读出父亲挖废墟的艰辛。
师:“36小时不吃不喝,不停地挖。那是一种怎样的感受呢?请你边想象边读。”
学生再读句子时,语速放慢,语气加重,基本上读出感情了。可没有读出“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中父亲越来越疲惫的感受。
师:“你的朗读让我看到了这位父亲挖废墟确实很累了。可那仅仅是父亲挖了8小时的累,12小时、24小时、36小时呢?那可是不一样的累啊!”
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恍然大悟,再读时情感到位了,读“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语调逐渐放慢,语气逐渐加重。
师:“你的朗读让我们仿佛看到了这位父亲(学生一起有感情地接读)——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
二、以理性促感性,丰富学生的朗读情感
在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不乏如翘大拇指、夸“你真棒”、大家拍手表扬等,而这个学生读得棒在哪里呢?不得而知。教师的评价语缺乏针对性、准确性。这种简单而笼统的评价模式,对于每一次接下来的朗读者来说是模棱两可的概念,学生无从“发力”,自然也只是一遍一遍地重复着前一个同学的朗读语调、语气、节奏、感情。这样无效的“朗读推进”式的目标追求是对课堂时间的白白耗费。因此,教师应积极寻求评价内容与知识点的融合,把评价有机地渗透、附着于学习内容,使它们浑然一体,拭去刻意评价的痕迹,使之少了理性与机械,多了感性与灵动,少了程序与呆板,多了想象和意境。
在《称赞》一课中,“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一句的朗读指导,老师是这么做的——
老师让一个学生读这句话,学生读出了鼓励的语气。
师:“谢谢你的鼓励,我一定会继续努力的。”
有一个学生边读边竖起大拇指。
师:“听了你的表扬,我更自信了,我相信我以后还能做出更好的板凳的。”
又有一个学生语气很真诚。
师:“你的称赞真让我高兴。”
三、化单一为多元,升华学生的朗读技巧
新课程语文教学评价具有三个鲜明的多元化特点,即评价因素多元化,评价主体多元化及评价方式、方法多元化。在朗读评价过程中,教师要冲破应试教育传统的评价,把评价权还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互评、学生自评、教师评价等方式拓展评价的时空。同时教师要发挥导评的作用,结合教学实际,教给评价方法,从而使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改进自己,提高自己。
在《小稻秧脱险记》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气势汹汹”这个提示语,老师是这样指导学生朗读的——
师:谁能把杂草的话读一读,让人感到它“气势汹汹”了。
第一个生声音大,速度快。
师:你们觉得她凶吗?
生:我觉得她一点也不凶,要是我是小草,我才不怕它呢。
师:是吗?那你可不能这么欺负人。那么你认为应该怎么读呢?
第二个学生瞪着眼很大声、用力地读。
师:你觉得你凶吗?
生:我觉得我读得还不够好。
师:哪儿不好呢?
生:虽然我读的声音很响亮,有一点凶,但是没有读出杂草蛮不讲理的样子。
师:对,有感情地朗读,不光要根据提示语读出语气,还可以加上表情和动作,那样才能更好地读出自己内心的感受。不信,你试着双手叉腰,怒目圆睁,把头扬起来,然后再读一读。
(作者单位:浙江衢州市实验学校)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标签:作者],来源:[标签:出处],来源地址:)

上一篇课堂教学要“收”“放”自如

下一篇原来文章可以这样读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