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让背诵成为一种享受

作者:[标签:作者]     来源:[标签:出处]     时间:2010-07-07
8676
  新课标的实施使曾经一度灰暗的语文又成了莘莘学子喜爱的学科之一,但面对“背诵”,学子们却唱出了“爱你在心口难开”的心声。怎样让枯燥的背诵成为一种享受?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我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了以下几种方法。
  背诵PK
  “超级女生”“快乐男生”等娱乐节目的火爆让“PK”这个词深入人心。因此,我定期举行“背诵PK”。首先由某一小组推荐一名学生进行背诵,然后由这名同学指定邻组一名同学背诵,被指定的同学背完后,再推荐另外一组的一个同学背诵,依此类推。几个回合后,分出高下。当然,赛后的奖惩也很重要。要对分数最高的小组进行奖励——据本人的调查,最受学生欢迎的奖励不是物质上的奖励,而是精神上的奖励,如本篇课文不用默写,量化考核加分等等。要对分数最低的小组进行惩罚——最令学生讨厌的惩罚就是罚抄。
  背诵诗文本身是要苦练的,通过比赛的形式,能把苦练变成一件有趣的事。每经过一场竞赛,学生背诵的热情就高涨几分。而且,这个PK赛,对那些基础差的学生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因为被别的小组选中的那个同学肯定是成绩比较差的。这个“差生”如果赛前不好好背诵的话,很可能成为连累全组被罚抄的“罪魁祸首”。所以,每次PK之前,嘴里最念念有词的肯定是这些同学。如果这些同学中偶尔有几个“意志不够坚定的”,组内的其他成员就会“群起而攻之”,“逼”他们背诵。而对于那些基础好的同学,这个活动能促进他们精益求精,不仅要把诗文完整地背下来,还要背得流畅,有感情。这个PK大赛真可谓一举多得。
  开心辞典
  王小丫主持的“开心辞典”有一个环节就是场外观众出题,场内选手回答。若选手答错,那名观众就能得到相应的奖励。受此启发,在教授文言文时,我让每位学生课前先出两三个题写在小纸条上,之后将全班同学的小纸条都放在一个盒子里,让同学抽题回答。若答对了,可以加分;反之,就要扣分,出题的同学能加分。
  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的主动性差,依赖性太强。其中有个很大的原因是学生习惯了“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他们听完课,只是机械地完成老师的课堂提问,没有自己的思考。这个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背诵的热情,还督促他们将学过的知识归纳总结提炼,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主动思考,锻炼了思维能力。当然,让学生自己出题,也有弊端,学生容易出一些怪题,偏题,教师要注意把握。
  特殊的考试
  考试,是不能使用参考资料的。我所谓的“特殊”就是在拿到试卷后,还能翻书、字典等参考资料,一段时间后再进行考试。这一方法适合字词类的背诵。教师将试卷下发后,告知学生半个小时后考试。而学生在准备的这段时间,除了不能动笔在试卷上填写以外,其他办法都可以用。一时间,教室里真是“书”声鼎沸:翻书本声、翻字典声、讨论声、背书声此起彼伏。学生背诵的热情空前高涨。
  角色表演
  中学语文中有很多文章,角色分明,台词丰富,而且具有故事性、戏剧性。学生先读后演,角色互换,情趣顿生。在这样的气氛中,何愁课文难背?如在教学《邹忌讽齐王纳谏》时,我采用分角色表演的形式,让学生分别用文言文语气和通俗化的口语进行角色背诵,学生在角色感悟的情趣中理解记忆,结果很快就背诵下来了。
  创设情境背诵法
  课件能将抽象的文字通过图片、动画演绎出来,学生用视觉听觉感受“一切景语皆情语”,文字变得有形有情,学生理解容易了,兴趣自然就来了。再通过老师有感染力的范读,适当的讲解,学生自会多读。课本里的背诵篇目都是些文采飞扬,脍炙人口的作品,学生一旦受到感染,就会产生背诵的欲望,甚至会背上瘾。
  此外,依据“寓教于乐”的原则,我还整理了以下一些趣味背诵方法。1.“对歌”式背诵。即摹仿民间“对歌”的形式,由两个学生每人一句,轮流背诵。2.“接力赛”背诵。即摹仿体育运动中接力赛跑的方式,由三个学生每人一句,上递下接,循环往复。3.“叠罗汉”式背诵。即摹仿杂技演员“叠罗汉”的形式,由第一人背诵第一句,第二人接背二、三句,以下依次每人递增一句,连续不断,直到背完为止。
  背诵是项实实在在的脑力劳动,须下一番功夫,但一味地死记硬背,会使学生觉得枯燥无味,提不起兴致,甚至产生潜意识的抵触情绪。背诵教学,只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想方设法激发他们的兴趣,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相信只要教师在背诵的方式上多动动脑筋,肯定能化腐朽为神奇,将枯燥的背诵变成一种充满乐趣的享受。
  (作者单位:浙江绍兴县华甫中学)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标签:作者],来源:[标签:出处],来源地址:)

上一篇学语文,未必为人师教语文,终生是学生

下一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刍议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