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纪实文学作品《炼狱》研讨会在京举行

作者: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24-03-23
18292

  纪实文学作品《炼狱》研讨会近日在京举办,专家学者齐聚共话坚持信仰、绝对忠诚的“炼狱精神”。

  该作是中国作协报告文学委员会主任、中国作协原副主席何建明创作的贵阳红色文化题材纪实文学作品,首次披露了息烽集中营的来龙去脉,并挖掘到相关的独家历史资料。

  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李一鸣认为,这部作品写出了共产党人的风骨、气节,写出了在历史的深处仍然挺立的脊梁、高昂的头颅、坚韧的骨头,写出了时代的大潮流、发展的大逻辑,真正体现了共产党人的正气凛然和壮烈情怀,是一部正气歌。

  作家出版社董事长、社长鲍坚认为,作者以深刻的洞察力,发挥纪实文字的优势,用详实的历史资料及对幸存者的采访等把题材深入挖掘了下去,为这段历史保存了珍贵的资料,充分体现了一位具有文学使命感、责任感的作家的可贵担当。

  中国编辑学会会长郝振省在讲述自己读到《炼狱》时的感受说,炼狱也是“炼玉”,息烽集中营的艰苦环境造就了共产党人超级坚强的革命信念、超级顽强的斗争精神、超级高超的斗争艺术。

  中国新闻出版集团董事长马国仓表示,《炼狱》是一本爱国主义的好教材,书中拥有钢铁意志、忠诚信仰、爱国爱党的革命先辈,给新时代青少年树立了崇高的榜样,同时加深了人们对息烽集中营这段历史的了解。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白烨认为,《炼狱》在题材上、史料的构成上都有弥补空白的意义,作品通过特殊的战场、特殊的斗争、特殊的人群塑造,让读者深入了解到息烽精神的内涵。

  《人民文学》杂志副主编陈涛表示,《炼狱》这一红色题材文学表达,最突出的特点是运用了很多小说的写法、笔法,通过独特的叙事手法,让人物身上的品质自然流淌出来,把人物写得生动鲜活,给主题创作作家提供了一种可以参考的写作路径。

  作者何建明讲述作品创作过程时表示,息烽集中营的故事,是红岩精神的前奏。关押在息烽集中营中的共产党员和革命者,在与敌人的较量和斗争中呈现的信仰精神和战斗意志,足可以形成独立和完整的一个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者的精神体系,这一体系既与“红岩精神”具有一体性,同时又具有其很不相同的“息烽精神”的独特性。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纪实文学作品《炼狱》研讨会在京举行,作者:,来源:新华网,来源地址:http://www.news.cn/politics/2024-03/22/c_1212344476.htm)

上一篇让古府文化“活”起来

下一篇首届文学与音乐跨学科研究学术论坛在武汉举行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