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李敬泽对话东莞作家:打工文学为我们打开了新的空间

作者:新华网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23-12-06
36767

“他们的写作为我打开了一个新的空间,让我变得更丰富更宽阔,让我自己更有效感悟这个世界。”12月3日,“中国文艺名家看东莞”之“城里的阳光——李敬泽对话东莞打工文学作家”活动在广东省东莞市文联举行,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李敬泽如是评价东莞打工文学。

李敬泽在活动现场

作为一名作家、文学人、编辑,李敬泽见证着东莞多名打工文学作家的成长之路,现场参与对话的东莞打工作家王十月、郑小琼、塞壬、柳冬妩、丁燕、穆肃、莫华杰、周齐林等,都曾与李敬泽有着各种关联和交互,在其担任《人民文学》主编期间,这些作家很多作品都是他经手编辑发表的。

李敬泽与东莞市颇有渊源,之前曾多次来莞为打工文学发展助力,时隔数年重回东莞对话打工文学作家,他说这是一场“老朋友的美好赴约”。在李敬泽看来,东莞这些打工文学作家们,从家乡走出来到了东莞,在这里走出了自己的一条文学的路,很是可贵。李敬泽与东莞这座城市的关系,也因为这帮打工文学作家们的坚守变得更加深刻。他认为,打工文学,为我们打开了世界,影响我们的认知结构,既有重要的文学意义,也有重要的文化和社会意义。

爱上一座城,也许因为一座城的美食或者风景,但这些都只是比较浅层的关系,更深刻的关联还在于城市里的人。但在文学大家李敬泽眼中,他对东莞的挚爱和深刻关系,主要源自东莞的一群人,一群出色的、有才华的写作者,他们时隔数年依然坚守在最初相识的文学路上,特别美好。

活动现场

李敬泽口中的写作者就是东莞的打工文学作家们,他们从一名打工者出发,书写打工者,用小说、诗篇表达劳动者群体,为广大读者打开世界,用文学塑造、创造、表现我们的认知结构,改变着我们的认知结构,真正诠释了文学的意义。李敬泽表示,打工文学(现在叫作劳动者文学)写入文学史、写入广东文学通史,是非常好的。打工文学作家们用作品让广大读者对自己所在的世界有了更全面、更整全的感受。这个感受不是书面的、讲道理的,而是活生生的,既有写作者,也有他们写出的小说、诗篇等作品。

“现在看来,打工文学这一文学路,依然没有过时,依然值得坚守。”李敬泽点评指出,东莞的打工文学作家们从自己的家乡走出来,来到东莞,并在这里走出自己的一条文学路,这种坚守和精神依然具有非常重大的创造、书写、表现和传播的潜力。

活动现场

作家王十月最近正在创作一部长篇小说,希望通过小说作品去呈现这代人的一些经历和故事。他说,当年的打工经验也许很苦很难,但这段打工经历给了自己滋养,书写这个时代跟当年的自己有着同样经历和体验的人与事,是有时代意义的。作为一名打工文学作家,王十月坦言自己是非常幸运的,其16岁在建筑工地干活,文学创作之路为他打开了新世界,成为一名创作者。但细想之下,文学青年很多,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如愿成为文学创作者。王十月的叔叔是一个才子,琴棋书画,书法写了一辈子,会十几种乐器,却始终没有机会走出乡村,依然在家中当一个农民。“时代给了我机会,让走出来,并有了自己的发展,这些都值得书写。”王十月说。

而在打工文学作家郑小琼看来,打工文学已经走出了国门,国外汉学家频频关注并将其相关作品翻译成多国语言开展研究和评论,让中国打工文学的影响力凸显国际化。对此,李敬泽表示,世界各国汉学家对打工文学的关注引发新思考,也为打工文学的意义赋以更多可能。

李敬泽表示,“打工文学”作为一个特定的名词,也许会渐渐退到人们的记忆中去,但它的根本精神不会过时。在他看来,打工文学对千千万万的普通劳动者的命运的关切,对劳动者自我的书写,写自己的生活和命运、表现自己的奋斗,并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陈旧,而是在不同的时间的点上绽放出自己的光芒。东莞是一座充满活力的城市,身处改革开放前沿,涌现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打工文学作家,并为作家们提供发展的土壤,让他们在这里发展壮大。

“打工文学并未过时,要继续在文学的道路上为这个伟大的时代和可爱的人民奋力书写。”李敬泽说。

据悉,本次沙龙活动,由东莞市文联、花城出版社主办,东莞文学艺术院、东莞报业传媒集团承办,东莞市作家协会、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协办,旨在聚焦与“双万之城”共生共荣的打工文学现象,总结东莞作为外来人口大市共享发展的重要经验,做好精神引领的灯塔。同时,通过擦亮“打工文学”文化名片,打造地域文化品牌高地,全面提升东莞文化形象和文化自信,提升东莞城市在国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李敬泽对话东莞作家:打工文学为我们打开了新的空间,作者:新华网,来源:新华网,来源地址:http://www.news.cn/culture/20231205/1f057b57942e46f799ba76f52babf142/c.html)

上一篇【莫言家乡·文化潍坊】莫言文学艺术馆(红高粱文学基地)落户高密

下一篇中国网络文学为何能收获越来越多海外读者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